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养护作业规程

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养护作业规程
标准编号:DB11/T 1591-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7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1791
免费资源

DB11/T 1591-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养护作业规程简介:

DB11/T 1591-2018《城市道路日常养护作业规程》是北京市的地方标准,主要针对城市道路的日常养护工作规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要求,以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和服务性能。这个标准覆盖了城市道路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道路表面的清洁,裂缝、坑洼等病害的修复,路缘石、雨水口的维护,交通标志、标线的更新,以及道路绿化带的管理等。

以下是该规程的一些主要内容简介:

1. 养护作业的周期和频率:规定了各种养护工作的执行周期,如路面清洁、病害修复、标线刷新等,以确保养护工作的及时性和频次。

2. 养护作业的质量要求:对养护作业的工艺、材料、设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养护作业的质量。

3. 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了养护作业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作业区的设置、警示标志的使用、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等,确保作业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4. 养护作业的记录与评估:要求对养护作业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估,以优化养护策略和提高养护效率。

5. 绿化带的管理:对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规定了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以保持良好的道路环境。

这个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城市道路的养护水平,提升城市道路的服务功能,保障城市交通的顺畅,以及改善城市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养护作业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检查井井周下沉及破损快速修复工艺作业要求如下: a) 量测、划线:同7.3.4.4中的作业方法; b) 铣刨或切缝、凿除:同7.3.4.4中的作业方法; c) 拆除井盖、井座:拆除时,不应损坏井盖和井座; d) 井口清理、井筒调整:井口应采用人工清凿,保证井口平整、坚固;井筒应完整坚实、高度适 宜,必要时进行砌体维修更换或升并处理; e) 井口卧浆:应在井口周围200mm~300mm范围内,满铺1:2快硬水泥卧底砂浆,厚度50mm; f) 安装包封井座:井座安装应利用卧底砂浆调整至与原路面齐平;井座四周应采用快硬混凝土包 封,保证坚实稳固; A 9) 安装井盖:井盖安装应与井圈密贴、对中; h) 井周路面破损修补:同7.3.4修补工艺。

7.3.7.4质量验收

【内蒙古自治区】《预拌混凝土技术管理规程 DBJ03-50-2013》检查并快捷法修复质量验收应符合表13的要求

表13检查并快捷法修复质量验收标准

7.3.8检查井现浇钢筋混凝土护盘加固工艺

7.3.8.1适用范围

适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查井井筒严重下沉或井口严重破损的修复作业。

7.3.8.2工艺流程

7.3.8.3作业要求

图8检查井现浇钢筋混凝土护盘加固工艺流程

检查井现浇钢筋混凝土护盘加固工艺作业要求如下: 量测、划线:应根据破损范围,以检查井中心为基准点,划出圆形修补轮廓线,直径不宜小于 2.1m; 切缝、开挖基槽:切缝深度宜与沥青路面上面层厚度相同,开挖时应注意周边路面及井筒的保 护; ) 基底处理:基底应平整、坚实。开挖后,若发现基底松散,应适当加大基槽的开挖范围和开挖 深度; d) 拆除并座、并筒调整:并座拆除时应注意对并简的保护,并筒标高应以原路面标高为基准控制:

DB11/T 15912018

安放钢筋笼、安装井座:安放钢筋笼前宜铺设普通油毡等隔离材料;井座安装应平整稳固,高 程应以原路面标高为基准控制; 井筒内支模板、浇筑砼:模板支搭应稳固、密贴、易拆卸;浇筑混凝土应一次性至控制高程点, 司时需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并对混凝土表层进行拉毛处理; 养生拆模:混凝土应满足强度要求后拆除井筒内模板; h)铺筑沥青面层:同7.3.4修补工艺。

7.3.8.4质量验收

同7.3.7.4质量验收。

同7.3.7.4质量验收。

7.3.9检查井钢纤维加固工艺

7.3.9.1适用范围

适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查并并筒下沉较严重或并口破损的修复作业。

7.3.9.2工艺流程

7.3.9.3作业要求

图9检查井钢纤维加固工艺流程

检查井钢纤维加固工艺作业要求如下: a)测量划线、割缝:应根据检查井破损情况确定整修范围,以检查井中心为基准点,划出圆形修 补轮廓线,距离井盖边宜30cm50cm;应采用专用工具沿轮廓线切割,切缝深度不宜小于上 面层厚度; b) 井边结构破除、清理:破除时应避免对检查井井圈、周边路面结构及检查整体结构的损坏,槽 底应坚实、整洁,槽壁应垂直、平整; c) 底层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应避免周边路面污染,超厚时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宜为75mm左 右,并进行充分振捣; d) 钢筋网安装:钢筋网安装应与底层砼紧密接触,在槽内平面位置要与井口对应,钢筋网距离槽 底宜为15cm; e) 中层混凝土浇筑:钢筋网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浇筑中层混凝土,厚度宜5cm左右,高度应比 检查井井圈底高程略高5mm,并振捣抹平; 并圈安装调平:并圈安装应平整、稳固,并应以原路面高程为基准点控制调整标高:

g)上层混凝土浇筑:浇筑高度宜距原路面6cm左右,浇筑时应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并对混凝土表层进行拉毛处理; 混凝土养护:浇筑后混凝土应进行养生保护,在冬季或有特殊要求路段施工时,可视条件采取 相应加温措施。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2小时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塌落度 宜控制在14cm~16cm; 11 沥青路面恢复:同7.3.4修补工艺

7.3.9.4质量验收

同7.3.7.4质量验收。

8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

8.1.1水泥混凝土路面应通过经常性养护,保持路面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3.1.2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加强日常巡查,发现拱起、沉陷、错台等病害及路面油污、积水、结冰等诱发 病害因素和可能防碍交通安全的遗撤物、杂物等。 8.1.3对路面发生的病害,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维修措施,应进行处理。 8.1.4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应进行适时的保养,保持接缝完好、表面平顺。 3.1.5对1、11等级养护的道路宜采用专用机械及相应的快速维修方法。 8.1.6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的常规和专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养护维修的 主要材料均应进行必要的试验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1.7快速路、主干路等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不论是板边轻度剥落,还是板块表面大面积磨光,均不宜 采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局部修补或罩面。 8.1.8水泥混凝土面层作业期间,日平均气温不宜低于5℃或现场气温不宜高于30℃,雨天不应作业, 8.1.9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经常清除泥土、石块、砂砾等杂物,清洗化学制剂或油污。 8.1.10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时应进行修复,作业中严禁在路面上拌和砂浆或混凝土等,

8.2常见病害及维修措施

8.2.1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见表14。

表14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

DB11/T 15912018

表14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续)

8.2.2常见病害及维修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维修措施见表15

表15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维修措施

表15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维修措施(续)

8.3.1.1 接缝填缝料的填补,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填缝前,接缝中的旧填缝料应予清除,并将缝内灰尘吹净。在气温较低季节施工时,应先进行 预热;工 b) 填缝料修补时,应保证填缝料与缝壁粘结良好,填灌饱满; c) 填缝后,应围护至填缝料固化后方可开放交通。 8.3.1.2 接缝填缝料的更换,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更换填缝料前应将原填缝料及掉入缝槽内的砂石杂物清除干净,并保持缝槽干燥、清洁; b) 填缝料灌注深度宜为30mm~40mm。当缝深过大时,缝的下部可填25mm~30mm高的多孔柔 性垫底材料或泡沫塑料支撑条; C) 填缝料的灌注高度夏天宜与面板平,冬天宜稍低于面板2mm,灌注后应保持面板整洁,

2.1路面裂缝的维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对路面板出现小于2mm宽的轻微裂缝,可采用直接灌浆法处治,灌浆材料应满足JG/T333有 关规定; b 对裂缝宽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15mm贯穿板厚的中等裂缝,可采取扩缝补块的方法处治, 扩缝补块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00mm

c)对大于或等于15mm的严重裂缝,可采用挖补法全深度补块;当采用挖补法全深度补块时, 基层强度应满足要求; d) 扩缝补块、挖补法全深度补块时应进行植筋,植筋深度不应小于板厚的2/3。 8.3.2.2 路面板边和板角的修补,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板角断裂应按破裂面确定切割范围。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并按原路面设置纵缝、横向 缩缝、胀缝; b) 凿除破损部分时,应保留原有钢筋,没有钢筋时应植入钢筋,新旧板面间应涂刷界面剂; c) 与原有路面板的接缝面,应涂刷沥青,如为胀缝,应设置胀缝板; d) 当混凝土养生满足强度要求后,方可通行车辆。 8.3.2.3 路面坑洞的修补,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深度小于30mm且数量较多的浅坑,或成片的坑洞可采用适宜材料修补; b) 深度大于或等于30mm的坑槽,应先做局部凿除,再补修面层。 8.3.2.4 路面错台的维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当I等养护的道路错台高差大于8mm,II、IⅢI等养护的道路错台高差大于12mm时,应进行 处治; b) 高差大于20mm的错台,应采用适当材料修补,且接顺的坡度不应大于1%; 修补时应将下沉板凿成20mm~50mm深的槽,并涂刷界面剂

9.1.1适用于车行的砌筑路面,常见形式有块石铺砌路面和水泥混凝土预制砌块路面。 砌筑路面应进行日常巡查和经常性养护,保持路面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9.1.3 砌筑路面应平整,无松动,填缝应饱满,不应有翘动现象。 春季和雨季应增加巡检次数,排水系统应通畅。 9.1.5 砌筑路面的养护维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填缝料发生散失、损坏,应进行补缝,保证路面稳固; b) 当路面出现坑洞、松动、缺损、沉陷、隆起、碎裂、错台、检查井四周烂边等病害时,应进行 维修; c) 对基层强度不足而造成的路面损坏,应清除软弱基层,重新铺筑基层,恢复面层; d) 更新的块料材质、规格、颜色等宜与原路面一致,满足路面抗滑要求; e) 块料的修补范围宜大于损坏范围一整块,缝宽应与周边原状路面一致。

9.2常见病害及维修措施

砌筑路面常见病害及维修措施见表16

表16砌筑路面常见病害及维修措施

表16砌筑路面常见病害及维修措施(续)

9.3.1块石路面维修工艺

9.3.1.1适用范围

舌用于块石路面局部修补和翻修作业。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VPIS) GB 25081-2010》9.3.1.2材料要求

根据损坏部位现状尺寸,宜选用同一产地、品种、材质、颜色一致的块石,其物理性能、加工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7的规定,试验、检验方法按照GB/T18601、GB/T9966.1~9966.8、JTGE42 规定进行。

表17块石的物理性能、加工尺寸和外观质量要求

DB11/T 15912018

9.3.1.3工艺流程

《土方机械 机械挖掘机 术语 GB/T 22357-2008》块石路面维修的工艺流程如图10所示

9.3.1.4作业要求

图10块石路面维修的工艺流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