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报批稿).docx简介: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报批稿)旨在规范和指导使用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项目。这种结构形式结合了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与现场组装的便利性,同时利用了剪力墙结构的承载特性,以提供高效、稳定的建筑支撑系统。此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通常基于以下几点目的和作用:
1. 技术规范:提供一套详细的、可操作的技术规范,指导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质量。
2. 安全要求:明确结构的安全性能要求,包括抗震、抗风、防火等,确保结构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
3. 经济性考量:在保证结构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考虑成本效益,促进技术的经济适用性。
4. 环保节能: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技术进步:推动建筑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材料和施工技术。
6. 标准化和一致性:建立统一的标准,确保不同项目、不同参与方在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法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7. 指导实施: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等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此地方标准通常通过广泛的咨询和专家评审过程形成,确保其内容既符合地方特色,又接轨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考虑当地建筑市场的需求和条件。其目的是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同时适应和推动绿色、低碳的建筑理念。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报批稿).docx部分内容预览:
对于采用三向钢筋笼构造的叠合剪力墙,可采用点焊形成的三向钢筋笼,也可采用带弯钩拉筋构成的三向钢筋笼。
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木门技术交底 (6.4.5)
式中: Vj —— 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As —— 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处的竖向连接钢筋与边缘构件中的竖向钢筋面积之和;
fy —— 竖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N——与接缝处剪力设计值相对应的垂直于水平接缝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取正值,拉力取负值;当大于0.6fcbwhw0时,取0.6fcbwhw0,此处fc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bw为叠合剪力墙截面宽度,hw0为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
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叠合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不宜大于0.5,抗震等级为二、三级叠合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不宜大于0.6。
在非边缘构件位置,叠合剪力墙竖向接缝可通过混凝土后浇段连接,后浇段的宽度不应小于墙厚且不宜小于200mm。预制板两侧另加的水平连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其间距宜与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相同,且不宜大于200mm。
图6.4.7 双面叠合剪力墙竖向接缝连接构造
叠合剪力墙的水平接缝应设在楼面标高处,并应采用整体式接缝连接,水平接缝高度Δ不宜小于50mm,也不宜大于100mm,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应浇筑密实(图6.4.8)。
图6.4.8 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高度要求
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应通过竖向连接钢筋连接。竖向连接钢筋应按水平接缝处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和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竖向连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叠合剪力墙的预制板中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且不宜大于200mm;竖向连接钢筋截面中心与近侧预制板表面距离宜为20mm。
竖向连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的预制板中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
加强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与上层叠合墙水平施工缝的竖向钢筋连接的面积应不小于墙体竖向分布筋的1.1 倍。
带门窗洞口的叠合剪力墙洞口至板边距离不应小于350mm,洞口不宜跨板边布置。门窗洞口处叠合墙应增加相应的连接U形钢筋,加强预制板之间的连接。
叠合墙用于地下室外墙时,其预制墙板的垂直拼缝应采用错位构造(图6.4.13)。
图6.4.13 预制外墙板的垂直拼缝错位
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的竖向接缝应通过后浇段连接,可采用图6.4.14所示的连接构造。
图6.4.14 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竖向接缝连接构造
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高度,外叶板处Δ2宜为20mm,内叶板处Δ1宜为50mm。内叶板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应浇筑密实(图6.4.15)。
图6.4.15 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高度要求
叠合楼板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规定。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楼面梁可采用现浇、预制或叠合梁,楼板可采用现浇或叠合板。
梁与梁、梁与墙、梁与板的连接节点应传力可靠、构造合理,满足承载力、变形、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
楼面梁采用叠合梁时,叠合梁的构造设计及两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相关规定。
叠合楼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 款的要求;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后浇混凝土厚度应不小于70mm,宜贴预制板顶面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300mm。附加钢筋在单向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双向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l,附加钢筋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 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双面叠合剪力墙;2—预制板;3—纵向受力钢筋;4—附加钢筋;
图6.5.5 双面叠合剪力墙与叠合楼板连接节点构造示意
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连梁可采用叠合连梁,也可采用现浇连梁。叠合连梁可采用如图5.5.6 所示的叠合连梁,其配筋及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有关规定。
图6.5.6 叠合剪力墙的连梁示意图
装配整体式叠合墙结构的构件预制应制定预制构件产品标准,生产单位应具有质量可靠的生产工艺设施和试验检测条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并宜建立质量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预制构件生产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设计文件交底和会审;应根据设计文件、生产工艺、运输方案、吊装方案等编制深化详图(包括预制构件拆分和现场安装的深化设计),并经原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制定具体的生产方案,并应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生产方案应包含生产工艺、模具方案、生产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保护、堆放及运输方案等内容。
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完成以下深化图设计和验算:
预制构件外形尺寸图、配筋图、吊件及埋件的细部构造图等;
预制构件脱模、翻转过程中混凝土强度、构件承载力、构件变形以及预埋吊件的承载力验算等。
预制构件质量检测和质量评定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的规定。带有表面装饰的预制墙板构件,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的规定。
叠合墙板宜采用流水线方式生产,以提高构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制作预制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当采用钢台座生产预制构件时,台座表面应进行整体磨平处理,2m 长度内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2mm。
应根据生产工艺、产品类型等制定模具方案。模具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应满足生产要求,并应能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插筋、预埋吊件等的定位要求。
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3 规定。
表 7.2.3 预制构件模具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L 为模具与混凝土构件接触面中最长边的尺寸,单位mm。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浇筑方式和台模振动密实方式的需要,还应满足加热蒸汽养护方式的需要。
带保温材料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水平浇筑方式预制成型,并宜采用专用具有低传热性能的连接件连接内外两层混凝土,其数量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带门窗的预制构件制作应在台座上放置并固定门窗框,采取措施保护其不受污染。
叠合墙板的成型宜采用移动式钢模台自动翻转装置制造。
钢筋半成品、钢筋网片、钢筋桁架和钢筋骨架(三向钢筋笼)应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表面不得有油污、腐蚀。钢筋焊点无裂纹或烧伤等缺陷,焊点脱焊、漏焊的数量不超过5%,且相邻的焊点无脱焊、漏焊。同一批次半成品抽样比例不低于10%,且不少于3 件。对于焊接不合格的,应修整合格后再次送检,并全检。
钢筋网片和钢筋骨架宜采用吊架进行吊运。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保护层垫块宜与钢筋骨架或网片绑扎牢固,按梅花状布置,间距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钢筋绑扎丝甩扣弯向构件内侧。
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
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
箍筋、拉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
墙身所配钢筋应形成完整的三向钢筋笼,墙身两侧的分布筋之间应有可靠拉结;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预埋件、吊环、插筋、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预埋线盒和管线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叠合墙板保温层位置和厚度,拉结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浇筑前,预埋件及预留钢筋的外露部分宜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
混凝土落模高度不宜大于600mm,并应均匀摊铺;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气温高于25℃时不宜超过60min,气温不高于25℃时不宜超过90min。
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振捣方式成型。振捣设备应根据混凝土的品种、预制构件的规格和形状等因素确定,应制定振捣成型操作规程;
当采用振捣棒时,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不应碰触钢筋骨架、面砖和预埋件;
装饰装修项目冬季施工方案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具有无漏浆、变形以及预埋件有无移位等现象。
预制构件的饰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带面砖或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宜采用反打成型制作。
采用现浇混凝土或砂浆连接的预制构件结合面,制作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进行拉毛、凿毛处理,或采用露骨料粗糙面。
预制构件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脱模起吊时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最低强度的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15MPa。
预制构件运输宜选用低平板车,车上应设有专用架,且有可靠的稳定构件的措施。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时方可运输,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
预制构件采用装箱方式运输时,箱内四周应采用木材、混凝土块作为支撑物,构件接触部位应用柔性垫片填实,支撑牢固不得松动。
预制墙板宜采用竖直立放式运输,并应采用专用靠架。
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后滨河小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按规格、品种、所用部位、吊装顺序分别设置堆场。现场驳放堆场应设置在起重机械工作半径范围内,堆垛之间宜设置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