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388-2020 地裂缝监测技术规程.pdf

DB61/T 1388-2020 地裂缝监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14027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1388-2020 地裂缝监测技术规程.pdf简介:

DB61/T 1388-2020 是中国陕西省地方标准,全称为《地裂缝监测技术规程》。这个规程主要针对地裂缝监测工作,地裂缝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变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工程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地表或地下岩石或土体的断裂。地裂缝的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保护建筑物安全,以及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地裂缝监测的工作内容、方法、设备选择、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报告编写等方面的要求。它涵盖了地裂缝的监测站点布置、监测参数选取、监测方法(如地面沉降监测、应变监测、位移监测等)、数据质量控制、监测结果的解释和应用等内容。它旨在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地裂缝监测技术指导,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由于这是地方标准,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中适用,但并不覆盖全国范围。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推荐直接查阅该标准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DB61/T 1388-2020 地裂缝监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DB61/T1388 2020

DB61/T13882020

GB∕T 17641-1998 土工合成材料 裂膜丝机织土工布本标准规定了地裂缝监测流程、范围、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成因类型地裂缝的监测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50026工程测量规范 IGI/82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DB61/T1388 2020

卫星定位系统监测法 GNSSmonitoring 应用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对地裂缝测量的技

地裂缝监测工作应按以下流程进行:监测准备→确定监测方法一监测实施→整理数据→编制报告 工作流程见图1

处于持续活动中的地裂缝及地裂缝活动造成的地表附属物上出现的变形,如建筑物、道路 管线等

地裂缝两盘的垂向变形及垂直地裂缝走向的水平拉张变形、平行地裂缝走向的水平错动变形。地 物裂缝拉张变形、垂直错动、水平错动变形、

5.1.1资料收集包括但不限于: a)地裂缝详细调查成果资料; b)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资料: C) 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料; d)水准点分布、高程测量等资料。 5.1.2野外踏勘包括但不限于:

DB61/T13882020

a 地裂缝发育特征,色 包括地裂缝发育长度、宽度、走向、倾向、倾角、影响带宽度等; b 地裂缝影响因素; 现有监测设施

5.2.1 地裂缝活动性分为活动性大、活动性中等、活动性小三个等级。 5.2.2地裂缝活动性分级见表1。

表1地裂缝活动性分级

5.3.1.1监测网的部署应充分考虑地裂缝分布特征、活动性分级和建设工程特点等。 5.3.1.2监测剖面应布设在垂直地裂缝走向活动强烈地段,长度应控制地裂缝影响带宽度 5.3.1.3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监测方法布设监测点,

5.3.2监测方法确定

也裂缝活动性分级确定监测方法,监测方法见表2

设计书的编制应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明确监测范围,提出监测方法,布置监 定监测精度及频率。编制提纲见附录A

6.1.1 水准监测点的施测应符合GB/T12898的规定。 6.1.2监测点采用2000国家高程基准。

DB61/T1388 2020

6.2.1监测方法宜采用布拉格光栅(FBG)感测技术。 6.2.2地裂缝两盘垂直位移量采用光栅高差计获取,水平拉张量采用光栅位移计获取,地裂缝的错动 变形通过光纤角度计获取。 6.2.3监测精度应达到50微应变。

6.3静力水准仪监测法

6.3.1基准储液罐即水平基准点(相对不动点),应置于稳定、易于保持水平的裂缝一侧;测点储液 罐(即观测点)应置于裂缝另一侧。 6.3.2水平基准点和观测点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6.3.3静力水准仪安装后应测量水平基准点、观测点的绝对高程。 6.3.4监测精度应达到±0.1mm。

6.4LiDAR监测法

6.4.1扫描获取三维数据。 6.4.2拼接监测点数据并进行校正。 6.4.3滤波删除噪点。 6.4.4建立地裂缝裂缝带DSM(数字表面模型),通过多次测量数据对比,得出地裂缝变化量 6.4.5监测精度5mm/100m

6.5卫星定位系统监测法

6.5.1监测方法参照GB/T18314相关要求,

6.5.1监测方法参照GB/T18314相关要求。 6.5.2应保证所有卫星定位系统监测点均在同一时段内进行同步监测。 6.5.3监测精度应符合GB/T18314的要求

6.5.1 监测方法参照GB/T18314相关要求。 6.5.2 应保证所有卫星定位系统监测点均在同一时段内进行同步监测 6.5.3监测精度应符合GB/T18314的要求,

7.1 报告包括正文、附表、附图。 7.2 报告编制提纲见附录B。 7.3 附图应包括:监测点分布图,地裂缝监测成果图

DB61/T1388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裂缝监测设计书编写提纲 前言 项目来源、目的、任务。 A.1监测区概况 A.1.1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A.1.2地质条件。 A.1.3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A.1.4环境地质问题。 A.2地裂缝发育现状 A.2.1地裂缝发育历史、现状。 A.2.2地裂缝监测现状及评述。 A.3监测方案 A.3.1监测级别的确定。 A.3.2监测方法的选择。

A.2.1 地裂缝发育历史、现状。 A.2.2地裂缝监测现状及评述

按监测方法说明监测内容(地裂缝水平拉张、水平扭动、垂直位移量)、精度要求等。说明所采用 的技术规程和规范

A.5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提出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原则,作出工作部署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列出各项工作的工作量 工作进度安排

占地面积110平米二层独栋别墅文字描述或列表说明实物工作量。

DB61/T1388 2020

A.9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A.10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

前言 a 1 项目背景: 包括项目来源、目的任务、工作时间与范围; b 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及主要完成工作量; c)主要成果及质量综述。

DB61/T13882020

《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 GB/T 28160-2011》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统计不同监测方法取得的监测数据,对比不同地段地裂缝活动量,分析监测区地裂缝活动影响带宽 度,开展监测区地裂缝活动性评价(本部分应包括地裂缝水平拉张、水平扭动、垂直活动监测成果图) a)地裂缝垂向活动量; b)地裂缝水平活动量; c)地裂缝变形带宽度。

包括地裂缝分布,地裂缝垂向、水平活动量及变形带宽度。根据地裂缝发育现状、发展趋势及 发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地裂缝治理措施建议,要求措施具体,有针对性,建议明确,有操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