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61/T 142-2021 造林技术规范.pdf简介:
DB61/T 142-2021《造林技术规范》是一部针对山西省造林活动的技术标准。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造林的各个环节,包括造林地的选择、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设计、造林方法、造林后的管理等。它旨在指导和规范山西省的造林工作,提高造林的科学性和效率,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该规范可能包括的内容有: 1. 造林地准备:如土壤处理、地形改造等,确保幼树的生长条件。 2. 造林树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选择适合的本地或外来树种。 3. 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插条、嫁接等种植方法的详细操作规程。 4. 后期管理: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等的管理措施。 5. 环境保护:强调造林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如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总的来说,DB61/T 142-2021《造林技术规范》是一部实用的造林操作指南,对提高造林质量,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61/T 142-2021 造林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10.5.1.1.1应根据培育目标和土壤营养条件,采用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或采用有关施肥试验结果进行 施肥,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10.5.1.1.2在水源地、水体周边等特殊地段,尤其在坡地,需施肥时,应施有机肥,避免水体污染
土壤贫瘠的造林地,可施用基肥改良土壤。基肥宜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基肥在栽植前结合整地 施于穴底
商品林可施用追肥。追肥宜采用复合肥和专用肥。追肥宜在栽植后1年~3年施用
某2×660MW机组烟气脱硫防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0.5.2防护材料使用
10.6.1地表防蒸发措施
10.6.1.1地表覆盖材料有地膜、草纤维膜、秸杆、地布和土面增温保瑙剂,以及石块、瓦片等。 10.6.1.2宜选用无色、透明的地膜。膜的厚度可根据使用方法选择;膜的大小可1mx1m或60cmx60 cm。为既提高地温又蓄水保墙,宜选用较厚的膜,并将地膜直接铺设在表面;以蓄水保为主要目的, 宜把地膜铺设在表土层下面,即把地膜铺设好后在上面压上2cm~3cm厚的土壤。铺在地下的,可选 用较薄的膜。 10.6.1.3根据种子萌芽温度和播种时的天气确定土面增温保墙剂使用时间。春季播种造林较正常播期 可提前几天使用,宜选在晴天上午,可仅用于树木周围也可用于全造林地,有条件时可在喷洒前浇水, 使用土面增温保剂的区域地表应尽量平整。
10.6.1.3根据种子萌芽温度和播种时的天气确定土面增温保剂使用时间。春季播种造林较 可提前几天使用,宜选在晴天上午,可仅用于树木周围也可用于全造林地,有条件时可在喷酒 使用土面增温保剂的区域地表应尽量平整
10.6.2土壤蓄水保墙措施
10.6.2.1旱区造林,可适当大规格深整地。春季造林宜在前一个雨季前整地,秋季造林宜在当年春季 或雨季前整地。 10.6.2.2黄土高原地区造林,可在整地时施绿肥,或肥、过磷酸钙、锯末、土壤改良剂等的混合物 10.6.2.3沙区造林,可在深层铺设地膜,或在底层撒施防止水分渗漏的材料,如拒水粉、拒水土等, 或在底层撒施土壤改良剂,与土壤形成阻水层。
11.1.1间苗定株与补植
DB61/T142202
主要措施如下: a) 12 播种造林在苗木出土后一个生长季或一年,应进行间苗,在未成林期完成定株; b) M木 植苗造林后一个生长季或一年内,应根据造林地上苗木成活状况及时补植,补植应在造林季节 进行,补植苗木不应影响造林地上的苗木生长发育: C) 1 对具有萌芽能力的树种,因干旱、冻害、机械损伤以及病虫兽危害造成生长不良的,应采用平 茬措施复壮。
注意事项及主要设施如下: a) 造林时浇足定根水; D) 造林后根据天气、土壤墙情、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进行浇水; C) 采用节水浇灌技术,限制采用漫灌方式; 1) 造林作业时根据造林地面积和分布、所在区域的地形地势、水资源等状况,建设蓄水池、水窖 水渠、提水设施、喷灌、滴灌等林地水利设施,配备浇水车、移动喷灌等移动浇水设备。
苗木周围50cm范围进行,并做到里浅外深,不伤
11.1.5.1适用于实行林农间作的新造林地。 11.1.5.2以林为主方式。造林后3年~5年,通过间种农作物或牧草,以耕代抚,促进苗木生长, 林木郁闭后,停止间作。间作不应影响苗木正常生长。 11.1.5.3以农(牧)为主方式。可长期实行间作。郁闭成林后,可间作高杆作物,
根据造林地苗木生长发育状况、立地条件、天气状况等确定抚育时间、抚育措施和抚育次数。每年 可抚育1次~3次。用材林、经济林抚育次数根据经营管理强度确定。使用针叶树种营造的其他林种可 酌情减少抚育次数。实行林农间作的造林地,结合间作作业进行抚育。有冻拔害地区的造林地,第一年 以除草为主,减少松土次数
DB61/T1422021
D 人畜干扰风险较高的地段宜在造林地周边设置网围栏、篱墙、防护沟等设施; 2 设置管护碑等明示造林地管护范围、面积、目标、责任人等信息; d) 1 加强对森林防火通道保护,按照森林防火通道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健全森林防火通道,维 护、建设生物防火林带; e) 林地清理的灌草、抚育剩余物等宜及时清理,减少林地可燃物。
应采取以下措施: a) 开展造林地及周边林地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可设置病虫害预测预报样地、测报点等定期监测; b) 及时隔离、处理病虫危害木,减少病源;一旦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应及时伐除并销毁受害木; C) 病虫害发生后宜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或综合防治方法,避免采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方法。大规模 造林宜配备诱虫灯、喷雾器、病防车等防治设备、
11.2.4自然灾害防控
应采取以下措施: a) 2 因地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后树盘盖石板或盖草保墙、喷洒塑料或树脂制成的泡沫剂或成膜物 质的水乳液、铺撒地表后形成薄膜层等多种措施,实现保水保; b) 在洪涝灾害易发地段可设置排水沟,提高造林地的抗涝能力,防止苗木受淹; 2 风大、干燥、严寒地区或冻拔害严重地区,冬季可采取覆土、盖草(秸秆)、包裹等防风防寒 C 措施; d) )风沙区可采取设置风沙障,或在林缘迎风面挖壕等措施,防止风蚀沙埋造林地,并保护苗木。
四旁植树宜根据栽植目的、四旁空间状况和当地乡风民俗等选择树种;并遵循以下原则: a 宜选择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好、寿命长等特性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濒危、珍贵树种; b) 景观或绿化树种宜选择树型优美、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C) 用材树种宜选择生长快、干形通直、冠幅较大、枝叶繁茂的树种; d) 经济林树种宜选择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的树种; e) 立地条件优越的四旁栽植地段,应发展珍贵树种,提高四旁植树综合质量。
DB61/T142202
单一型配置方式有单一乔木树种型、单一灌木树种型;或单一观赏树种型、单一用材树种型、单一 经济林树种型等。
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型在同一栽植地段上的配置,如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组合型、观赏树种和用材 树种组合型、观赏树种和经济林树种组合型等。
宜充分利用城乡废弃地、边角地和房前屋后等见缝插绿,自然或不规则配置。同时,种植点之 离应充分考虑树木成熟后的树冠舒展空间。
用多年生规格适度的苗才
宜采用大规格的穴状整地方式,穴的规格略大于苗木根系的伸展范围,或带土树的规格。土 差的栽植地,可采用客土。可提前整地或栽植时整地
主要措施如下: a) 栽植方法宜采用穴植; D) 栽植时应使苗木根系充分伸展,苗干垂直于地表: C) 回填时宜先回填表土,再回心土和底土,分层将土壤压实。栽植的深度以覆土略高于苗木原土 痕为宜; d) M关 栽植后应浇足头水,以后根据苗木缺水情况及时浇水; e) 对于大规格、易风倒的苗木,可采用木竿等材料固定苗木; f) 四旁植树以春季为宜,旱区可在夏季或秋季造林。
更新耳以植苗造林为王
DB61/T1422021
除了应按照7.1的规定选择树种外,还应选择幼龄耐庇荫、有价值的树种,能够在林冠下正常生长 发育,并与林地上已有的幼苗、幼树共生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13.1.4种子和苗木
应符合8.2、8.3和8.4的规定。种子和苗本的处理应符合8.5、8.6的规
13.1.5栽植密度与种植点
13.1.5.1栽植密度参照第9章的规定,根据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和分布状况综合确定。单位面积人 工栽植的株数和已有的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的有效株数之和见附录C。 13.1.5.2应根据林地上的林木、幼苗和幼树的分布情况进行种植点配置。同时,宜预留集材通道,防 止林木采伐对苗木的大面积损害。
伐前更新造林宜采用穴状整地湖南某五星级大酒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穴的深度、宽度不宜超过50cm。在穴状整地前可在穴的周边适当 清林。
植苗造林方法采用穴植或缝植。栽植时间应符合10.4.4的规定
适用于郁闭度在0.40(不含)以下且依靠自然力难以提高郁闭度并需改善林分结构的中幼龄林。
13.2.4种子和苗本
13.2.5补植株数与补植点
补植株数应根据已有林木的树种、培育目的、株数、年龄、立地条件、林隙以及补植树种的特性确 根据已有林木的分布确定补植点,宜配置在林间空地、林木分布稀疏处。
宜采用穴状整地GB 50666-2011标准下载,穴的深度、宽度根据苗木规格和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确定。穴状整地前可在 穴的周边适当进行林地清理。
造林方法采用穴植或缝植。栽植时间按照1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