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224-2017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pdf简介:
GB/T 51224-2017《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是中国的国家标准,它主要规定了乡村道路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该规范适用于乡村、农村地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路、乡村道路的建设。
以下是该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路线规划:规范详细规定了乡村道路的线形设计原则,包括路线的选择、走向、转弯半径、坡度等,以保证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舒适性。
2. 路基工程:涵盖了路基设计、填料选择、排水设施、防护工程等内容,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路面工程:规定了路面材料的选择、混合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养护方法等,以保证路面的强度和耐磨性。
4. 桥涵工程:对乡村道路中的桥梁和涵洞设计提出了详细要求,包括结构形式、尺寸、材料选择等。
5. 安全设施:强调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防护栏、照明设施等安全设施的重要性。
6. 环境保护:规定了乡村道路工程应遵循的环境保护原则,如减少对土地、水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是对该规范的具体解释和详细说明,它可以帮助设计者、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规范,确保乡村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GB/T51224-2017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PavementEngineering 22 7.1GeneralRequirements 22 7.2Base,Subbase and Bed Course 22 7.3AsphaltPavement 25 7.4Cement ConcretePavement 。.: 26 7.5NaturalBlockStonePavement· 27 7.6 7.7SandAggregatePavement 32 3Bridgeand Culvert 33 8.1GeneralRequirements.. 33 8.2Bridgeand Culvert design 35 AncillaryFacilities 37 9.1Lighting 37 9.2Pipeline 37 9.3TrafficSafetyFacilities 38 9.4Vegetation· 38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40 ListofQuotedStandards...... 41 Addition:Explanation ofProvisions 43
1.0.1为适应我国乡村道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提高乡村道路 质量和服务水平,规范乡村道路工程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乡村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及 验收。 1.0.3乡村道路建设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方便生活、有 利生产、安全经济为原则,合理采用技术指标,满足无障碍要 求,并应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 1.04乡村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CJ∕T 445-2014 给水用抗冲抗压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0)管件及连接件村庄以及规模和形态接近于村庄的乡内部道路
连接乡村内部各主要区域及乡村主要出入口的道路,在乡村 道路系统中承担骨架功能
连接乡村内部各区域与干路的道路,支路应与干路结合组成 道路网。
连接村民住宅与支路的道路。
以砂、石为骨料,与水、土等结合料按一定比例拌合后铺筑 的路面。
W一人行道宽度; Wpc— 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的路面宽度; W一红线宽度; W一路肩宽度; 路基宽度。
根据乡村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居民
根据乡村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居民 务功能,乡村道路可分为干路、支路和巷路。乡村道路系统 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 乡村道路系统组成
注:表中“”为应设,“”为可设,“”为不设
1干路应以机动车通行功能为主,并应兼有非机动车交通 人行功能。过境道路不应作为村内干路。 2支路应以非机动车交通、人行功能为主,同时应起集散 交通的作用。 3巷路应以人行功能为主,应便于与支路连接,并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
3.2.1乡村道路机动车设计车辆应包括小客车、大型车、低速 载货汽车及摩托车,外廓尺寸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2.1乡村道路机动车设计车辆应包括小客车、大型
载货汽车及摩托车,外廓尺寸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2.1 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外廓尺寸
注:1总长:车辆前保险杠至后保险杠的距离。 2总宽:二轮摩托车为车把宽度;其他车辆为车厢宽度(不包括后视镜)。 3总高:二轮摩托车为骑车人骑在车上时,头顶至地面的高度;其他车辆为 车厢顶或装载顶至地面的高度。 4前悬:车辆前保险杠至前轴轴中线的距离。 5轴距:前轴轴中线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 6后悬:车辆后保险杠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
3.2.2乡村道路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应包括自行车、三轮车,外
3.2.2乡村道路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应包括自行车、三轮车,外 廓尺寸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外廓尺寸
注:1总长:自行车为前轮前缘至后轮后缘的距离;三轮车为前轮前缘至车厢后 缘的距离; 2总宽:自行车为车把宽度;三轮车为车厢宽度。 3总高:自行车为骑车人骑在车上时,头顶至地面的高度;三轮车为载物顶 部至地面的高度。
表3.3.1设计速度
3.3.2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
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
3.4.1道路建筑限界应为道路上净高线和道路两侧侧向净宽边 线组成的空间界线(图3.4.1)。
图3.4.1 道路建筑限界
图中:E一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图3.4.1(a)中,E不应大于机动车道或机非 混行车道的侧向净宽(W);图3.4.1(b)中,当L≤1m时,E= L;当L>1m时,E=1m;L为路肩宽度减去0.25m; H一一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 Hp一人行道最小净高; W一侧向净宽; W一设施带宽度; W一人行道宽度; W一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的路面宽度。
4.2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人。 4.3道路最小净空高度应符合表3.4.3的规定
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
表3.4.3 道路最小净空高度
3.5.1道路及构筑物应按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事 设防。
3.5.1道路及构筑物应按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事
设防。 3.5.2乡村小桥的设计洪水频率,应采用不小于25年一遇的洪
3.5.2乡村小桥的设计洪水频率,应采用不小于25年一遇的洪
地震断裂活动带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当不能避开时,必须提出工 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4.1.1道路横断面应在道路规划的基础上,结合道路系统、服 务功能、交通特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4.1.2道路宽度应满足通行能力的要求。应协调道路宽度与两 侧建筑高度的比例,形成适宜的围合空间。 4.1.3道路分期修建时,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为远期实 施留有余地,并应预留管线敷设位置。
乡村道路宜为单幅路,横断面形式见图4.2.1。
4.2.1乡村道路宜为单幅路,横断面形式见图4.
图4.2.1乡村道路横断面形式(一)
图4.2.1乡村道路横断面形式(二) 图中:Wa一路侧带宽度; Wp一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的路面宽度; W一红线宽度; W一路肩宽度; Wg一路基宽度。
(c)两侧无建筑物的道路
2.2当乡村道路设人行道时,可根据周围用地情况双边 卫设置。
4.2.3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的横断面;当横断面形五
成部分宽度发生变化时,应设过渡段,宜采取交叉口或结构物为 起止点。
4.3.1横断面可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 绿化带、路肩、边沟等组成,特殊断面还可包括错车道等。 4.3.2十路车行道应为双车道,支路可为单车道。机动车道宽 度应根据车型及设计行车速度确定,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 单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5m。单车道道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 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宜小于6.5m。 4.3.3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应根据非机 动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确定非机动车道数。
表4.3.3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
4.3.4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和边沟等
干路设人行道时,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1.5m,设置设施带时宽 度不应小于1.0m,设施带可与绿化带结合设置。路侧带与车行 道之间宜设置立缘石,立缘石应高出车行道路面10cm~15cm, 并应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
度宜大于或等于0.5m,不应小于0.25m。当需设置护栏、杆柱、 交通标志时,应满足设置要求。
积等因素计算确定边沟宽度及深度。边沟横断面宜采用梯形或 矩形。
4.4.1道路路拱横坡应根据路幅宽度、当地降雨量、路面类型 等因素确定,可采用双坡或单坡形式,路拱设计坡度应符合表 4.4.1的规定。
表4.4.1 路拱设计坡度
注:路拱设计坡度纵坡度大时取低值,纵坡度小时取高值;干旱地区取低值, 多 雨地区取高值;严寒积雪地区取低值
雨地区取高值;严寒积雪地区取低值。
4.4.2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宜为1.5%~2.0%。
4.4.2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宜为1.5%~
4.4.3路肩横坡度可比路面横坡度加大1.0%~2.0%
5.1.1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应符合路网规划、道路功能的要求, 并应根据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环境景观等因素确定。 5.1.2道路设计应根据平、纵、横要素,合理选用技术指标 路线设计应与已形成的自然地形和地貌相协调,不应深挖 高填。
5.2.2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5.2.2的规定,宜采用大 于或等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设
5.2.2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5.2.2的规定,宜采用大 于或等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设 超高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当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 最小半径的极限值。
表5.2.2圆曲线最小半径
GB∕T 30032.3-2017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带有特殊部件的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3部分:果园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5.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5.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5.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
5.2.4当圆曲线半径大于表5.2.4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 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线可直接相连
5.2.4当圆曲线半径大于表5.2.4中不设缓和曲线的
T/TAF 101.3-2021 冷链物流可信溯源服务技术要求 第3部分:信息系统安全.pdf5.2.4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纟
5.2.5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本规范表5.2.4中不设缓和曲线的圆 曲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 宜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宜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 符合表5.2.5的规定。当设计速度小于40km/h时,缓和曲线可 采用直线代替。
5.2.6超高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