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41918-2022 生物安全柜.pdf简介:
GB 41918-2022是中国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的标准,全称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柜通用技术要求》。这个标准规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的设计、制造、性能检测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保护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确保生物实验的安全进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设备,用于在生物安全等级1至3(BSL-1至BSL-3)的实验室环境中处理具有潜在感染性的微生物、生物制剂或生物材料。它们通过空气流动和过滤,将实验区域与操作者隔离,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扩散,同时保护实验人员不受潜在感染。
GB 41918-2022标准包括了生物安全柜的结构、性能指标(如气流速度、过滤效率、噪音水平等)、材料选择、操作规程、维护和验证等详细要求。实验室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必须确保其符合该标准,以确保实验安全和合规。
GB 41918-2022 生物安全柜.pdf部分内容预览:
照度测试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在工作台面上,沿工作台面两内侧壁中心连线设置照度测量点,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不 300mm,与侧壁最小距离为150mm(见图2)
照度测试按下列步骤进行: Ba) 在工作台面上,沿工作台面两内侧壁中心连线设置照度测量点,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不超 300mm,与侧壁最小距离为150mm(见图2)
b 关闭生物安全柜的照明,从一侧起依次在测量点进行背景照度测量。平均背景照度应在 1101x±501x。 C) 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照明,启动生物安全柜风机,从一侧起依次在测量点进行生物安全柜的照度 测量。
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4.4。
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方案(中建)(23P).pdf本试验是测试生物安全柜在正常运行时的振动。
振动测试按下列步骤进行: aD 2 用夹钳、螺钉、带有凡士林凝胶薄膜的磁铁或双面胶带将振动仪的传感元件固定到工作台面的 几何中心(见图3); b)测定生物安全柜正常工作时的总振动振幅; c) 关闭生物安全柜的风机(如果有室外风机,室外风机工作),测定背景振动振幅; d)从总振动振幅中减去背景振动振幅,为生物安全柜的净振动振幅。
振动测试按下列步骤进行: 2 2 用夹钳、螺钉、带有凡士林凝胶薄膜的磁铁或双面胶带将振动仪的传感元件固定到工 几何中心(见图3); b)测定生物安全柜正常工作时的总振动振幅; 关闭生物安全柜的风机(如果有室外风机,室外风机工作),测定背景振动振幅; d) )从总振动振幅中减去背景振动振幅,为生物安全柜的净振动振幅。
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4.5
6.3.6人员、产品和交叉污染保护
这些测试确定气溶胶是否保留在生物安全柜内、外部的污染物是否未进人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区域, 以及生物安全柜中装置之间的气溶胶污染是否减到最小。生物安全柜以测试时要求的气流流速运行。 在试验开始前生物安全柜启动并运行至少30min,并连续运行至所有测试完成。
6.3.6.2材料和仪器
6.3.6.2.1材料
备的枯草 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悬液和无菌
人员、产品和交叉污染保护试验中主要使用以下仪器: ?D 1 培养Ⅲ(100mm×15mm或150mm×22mm),含营养琼脂培养基、胰蛋白陈大豆琼脂培养 基或其他无抑制剂和添加剂的培养基。 b)撞击采样器,采样流量在12.3L/min~12.6L/min之间,盛有20mL无菌稀释剂。 ?) 狭缝采样器,采样流量为28.3L/min土1.4L/min。 d)喷雾器,符合下列要求: 1)能在5min内释放出1×10°CFU/mL~8X10°CFU/mL枯草芽孢杆菌芽孢; 2)能释放出94%土6%的单细胞芽孢; 3> )气溶胶喷射速率为0.50m/s士0.05m/s;喷雾器的校验按附录B进行
?+ 干扰圆筒,以下称圆筒,为一外径63mm两端封闭的圆筒,长度由生物安全柜前后尺寸决定, 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圆筒用于模拟手臂对生物安全柜气流的干扰。
6.3.6.3人员保护试验
6.3.6.3.1概述
人员保护测试用微生物法或碘化钾法,仲裁时用微生物法。生物安全柜工作区宽度大于 分别在生物安全柜中心轴线、左侧中心和右侧中心进行人员保护试验,
6.3.6.3.2微生物法
人员保护试验的微生物法步骤为: a)生物安全柜的气流流速设置为标称值。 b)喷雾器盛有55mL浓度为1X10°CFU/mL~8X10°CFU/mL芽孢菌悬液。喷雾器位于生物 安全柜内两侧壁之间,喷雾器喷嘴的轴线在工作台面上方360mm处,喷嘴前端在前窗操作口 内100mm处,喷射方向平行于工作台面且正对前窗操作口(见图4)。 c)圆筒固定在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上中心位置,一端贴着生物安全柜的后壁,另一端从生物安全 柜的前窗操作口伸出生物安全柜至少150mm。圆筒轴线距工作台面70mm(见图5);6个撞 击采样器呈左右对称放置在生物安全柜前,采样口正对生物安全柜。其中,2个撞击采样器的 采样口轴线相距150mm,与圆筒上沿平齐,采样口前端距生物安全柜63mm;2个撞击采样器 采样口轴线相离50mm,位于距圆筒下沿30mm的水平面上,采样口前端距生物安全柜 63mm,2个撞击采样器的采样口水平面在工作台面上方360mm处,采样口前端距生物安全 柜50mm,采样口轴线距生物安全柜中线150mm(见图6);一个阳性对照琼脂培养皿放在圆 筒下,位于前窗进气格栅上方或下方10mm,使其对进气气流的干扰最小(见图5)。 d)2个狭缝采样器的采样口平面与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平齐,采样口的垂直轴线在生物安全柜 前方150mm处,各距内侧壁200mm(见图6)。 e)测试持续30min,顺序如表2所示。 f) )用一直径47mm的孔径0.22μm滤膜过滤所有撞击采样器的采样液体,于无菌条件下取出滤 膜,置于合适的培养基上。有滤膜的培养Ⅲ、对照培养Ⅲ和狭缝采样器的培养皿在37C土 1C培养。当培养到24h~28h时检查计数。如果呈阴性,继续培养至总培养时间达44h~ 48h时检查计数。 g)新型和重大改型设计的生物安全柜,将流人气流的流速设置为低于标称值0.050m/s土 0.015m/s,下降气流流速设置为高于标称值0.050m/s土0.015m/s(应拆除对生物安全柜运 行不必要的可拆卸设备,以便设置下降气流流速),重复上述试验步骤。 h)新型和重大改型设计的生物安全柜,将流人气流和下降气流流速设置为低于标称值0.050m/s士 0.015m/s(应拆除对生物安全柜运行不必要的可拆卸设备,以便设置下降气流流速),重复上述试 验步骤。
图5 人员保护试验二
GB 41918—2022
图6 人员保护试验三
表2人员保护试验操作顺序
6.3.6.3.3碘化钾法
气流流速与微生物试验相同,按附录C试验
6.3.6.3.4结果
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4.6.1。
6.3.6.4产品保护试验
DB50/T 867.23-2021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纺织企业.pdf6.3.6.4.1方法
产品保护试验的微生物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生物安全柜的气流流速设置为其标称值; ? b) 圆筒固定在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上的中心区,一端贴住工作区的后壁,另一端从前窗操作口伸 出生物安全柜至少150mm,圆筒的轴线高于工作台面70mm(见图8); C) 在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台面上排满开的琼脂培养皿(见图7);
产品保护试验的微生物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 生物安全柜的气流流速设置为其标称值; b 圆筒固定在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上的中心区,一端贴住工作区的后壁,另一端从前窗操作口 出生物安全柜至少150mm,圆筒的轴线高于工作台面70mm(见图8); C 在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台面上排满开的琼脂培养皿(见图7);
GB 41918—2022
d) 将盛有55mL浓度为5X10°CFU/mL~8X10°CFU/mL芽孢菌悬液的喷雾器放在生物安 全柜外,喷雾器喷射轴在生物安全柜中心并与前窗操作口上沿平齐,喷雾器的喷嘴前端位于前 窗操作口外100mm,喷雾方向平行于工作台面,正对前窗操作口(见图8); 业 一个阳性对照琼脂培养皿放在圆筒下,并位于前窗进气格栅上方或下方10mm,使其对进气 气流的干扰最小(见图8); 2 1 启动喷雾器,运行5min后关闭,喷雾器关闭5min后盖上琼脂培养皿的盖子; 将培养皿在37C士1C培养,当培养到24h~28h时检查计数,如果呈阴性,继续培养至总培 养时间达44h~48h时检查计数; h)对于新型和重大改型设计的生物安全柜,将流人气流的流速设置为高于标称值0.050m/s土 0.015m/s,将下降气流流速设置为低于标称值0.050m/s土0.015m/s(应拆除对生物安全柜 运行不必要的可拆卸设备,以便设置下降气流流速)SL@Z 690-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条文说明,重复上述试验步骤。
d) 将盛有55mL浓度为5X10°CFU/mL~8X10°CFU/mL芽孢菌悬液的喷雾器放在生物安 全柜外,喷雾器喷射轴在生物安全柜中心并与前窗操作口上沿平齐,喷雾器的喷嘴前端位于前 窗操作口外100mm,喷雾方向平行于工作台面,正对前窗操作口(见图8); 一个阳性对照琼脂培养皿放在圆筒下,并位于前窗进气格栅上方或下方10mm,使其对进气 气流的干扰最小(见图8); 1 启动喷雾器,运行5min后关闭,喷雾器关闭5min后盖上琼脂培养皿的盖子; 将培养皿在37C士1C培养,当培养到24h~28h时检查计数,如果呈阴性,继续培养至总培 养时间达44h~48h时检查计数; h)对于新型和重大改型设计的生物安全柜,将流人气流的流速设置为高于标称值0.050m/s士 0.015m/s,将下降气流流速设置为低于标称值0.050m/s土0.015m/s(应拆除对生物安全柜 运行不必要的可拆卸设备,以便设置下降气流流速),重复上述试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