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叙筋施工技术交底简介:
1.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由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楼板、梁、柱组成。施工技术交底时,会强调砖墙的砌筑质量,包括砖的选材、砂浆的配比和施工工艺,以及砖墙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方式,如钢筋网的放置和固定。同时,还会讲解如何保证砖墙的垂直度和平整度,以及如何做好防潮、防水处理。
2. 构造柱:构造柱是增强砖混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墙体中设置,起到分割墙体、加强房屋整体刚度的作用。施工技术交底会着重说明构造柱的尺寸、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与墙体的连接方法,包括凿槽嵌入、预留钢筋等。
3. 圈梁:圈梁是横跨房间或楼板的梁,主要用于抵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施工技术交底会强调圈梁的配筋、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平整度要求,以及施工中的模板支撑和养护措施。
4. 板缝:在砖混结构中,混凝土楼板与墙体、柱子之间会产生板缝,需要做好密封处理,防止渗水和裂缝。施工技术交底会介绍板缝的清理、密封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方法,以及如何保证板缝的宽度和均匀性。
以上内容只是简要概述,具体的施工技术交底会更加详细,包括施工步骤、质量控制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叙筋施工技术交底部分内容预览:
3.2.2 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3.2.3 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3.2.4 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JCT698-2010 石膏砌块,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3.2.5 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入。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3.2.6 搅拌第一盘混凝上,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
3.2.7 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
3.2.8 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7~9cm,每台班应测两次。
3.3 混凝土运输:
3.3.1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3.3.2 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小于初凝时间。
3.4 混凝土浇筑、振捣:
3.4.1 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3.4.2 浇筑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时,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用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
3.4.3 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层一次浇筑。
3.4.4 混凝土振捣: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φ30mm小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外砖墙、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
3.4.6 表面抹平: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3.5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时每日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d。
3.6 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
4.1 保证项目;
4.1.l 水泥、砂、石、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4.1.2 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符合规范的规定。
4.1.3 按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评定混凝上强度并符合设计要求。
4.2 基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
5.1 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面。
5.2 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
5.3 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及时调整、补好。
5.4 散落在模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混凝土材料计量不准: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前要检查,校正好磅秤,车车过秤,加水量必须严格控制。
6.2 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振捣不实,漏振,钢筋缺少保护层垫块,尤其是板缝内加筋位置,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材料(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出厂合格证明、试验报告。
7.2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7.3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7.4 隐检、预检记录。
7.5 冬期施工记录。
7.6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7.7 其它技术文件。
被交底人: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 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3.1 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 工艺流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1.2.2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1.2.4 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3.1.3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1.4 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1.5 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1.5.1 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3.1.5.3 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梁端连接绑扎构造,要符合《多层砖混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GJ13—82)第3.2.5条的规定。
3.1.5.4 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3.2 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 工艺流程:
3.2.2 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3.2.3 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2.4 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3.2.5 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2.7 安装在山墙圈梁上的预应力圆孔板,其外露的预应力筋(即胡子筋)按标准图集京96G44要锚入在圈梁钢筋内。
3.2.8 圈架钢筋绑完后,应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3.3 板缝钢筋绑扎
3.3.2 支完板缝模板作完预检,将预制圆孔板外露预应力筋(即胡子筋)弯成弧形,两块板的预应力外露筋互相交叉,然后绑通长φ6水平构造筋和竖向拉结筋。
3.3.3 长向板在中间支座上钢筋连接构造。
3.3.4 墙两边高低不同时的钢筋构造。
DB4102/T 023-20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pdf 3.3.5 预制板纵向缝钢筋绑扎。
3.3.6 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完之后,均要求做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DB44/T 127-2016 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pdf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