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燃气管道安装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256.00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ID:13331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作业安全技术交底简介: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作业是一项涉及到民生安全的重要工作,其安全技术交底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以下是关于这项作业的一些安全技术交底简介:

1. 了解工程情况:首先,施工人员需要熟悉工程的设计图纸,了解管道的走向、材料规格、连接方式等,确保对整个系统的理解清晰。

2. 安全操作:燃气管道安装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如燃气切割机、阀门扳手等,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设备。切割燃气管道时,要确保火花不会引燃燃气。

3. 防止燃气泄漏:在安装过程中,应确保阀门、管道接头的紧密性,避免因安装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燃气泄漏。安装后,需要进行压力测试,确认无泄漏。

4. 通风良好:燃气管道安装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燃气在封闭空间内积聚,引发安全事故。

5. 应急措施:制定并熟悉应急预案,如燃气泄漏、火灾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以确保人员安全。

6. 禁止明火:施工现场严禁明火,禁止在管道附近进行焊接、切割等可能产生火花的操作。

7. 培训和资质:所有参与安装的人员应接受燃气管道安装的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8. 安全检查:安装结束后,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管道的固定、阀门的操作、燃气检测等,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以上只是基本的介绍,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作业安全技术交底部分内容预览:

3.11.2 安装燃气灶具的房间应满足以下条件:

3.11.2.1 不应安装在卧室、地下室内。若利用卧室套间当厨房,应设门隔开。厨房应具有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有直接通室外的门窗或排风口,房间高度不低于2.2m。

3.11.2.2 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达不到此标准时,可在灶上800mm两侧及下方100mm范围内,加贴不可燃材料。

3.11.3 新建居民住宅内厨房允许的容积热负荷指标T/CPPIA 15-2022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材(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一般取580W/m3。

3.11.4 民用灶具安装,应满足以下条件:

3.11.4.1 灶具应水平放置在耐火台上,灶台高度一般为650mm。

3.11.4.2 当灶和气表之间硬接时,其连接管道的管径不小于DN15mm,并应装有活接头一个。

3.11.4.3 灶具如为软连接时,连接软管长度不得超过2m,软胶管与波纹管接头间应用卡箍固定,软管内径不得小于8mm,并不应穿墙。

3.11.4.4 公用厨房内当几个灶具并列安装时,灶与灶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00mm。

3.11.4.5 安装在有足够光线的地方,但应避免穿堂风直吹灶具。

3.12 公共建筑用户灶具安装:

3.12.1 灶具结构分类:

3.12.1.1 钢结构组合灶具:如上海煤气表具厂生产的爆炒灶、铁板台面灶、水管式蒸饭灶、火管式蒸饭灶、铁皮饭灶;北京市煤气用具厂生产的三眼灶、六眼灶、开水炉、煎饼炉等,这类灶具大多由生产厂家将灶体及燃烧器组成整体,安装时应根据设计位置现场就位,配管即可。。

3.12.1.2 混合结构灶具:如大型西餐灶、外壳为钢(或不锈钢)及铸铁成品结构,灶的内部按设计要求现场砌筑砖体,并作隔热保温设施,安装燃烧器并配管。

3.12.1.3 砖结构灶:主要有蒸锅(大锅灶)、高灶(炒菜灶),这类炉灶的灶体需现场砌筑,然后根据需要配制不同规格的燃烧器。

3.12.2 燃烧器前配管:

主火用)的立管燃烧器,这两种燃烧器击是单进气管,口径分别为成DN 15mm、DN20mm螺纹连接。

安装时,应将活接头放在燃烧器进灶口的外侧,阀门与活接头之间应栽卡子,灶前管一般在高灶灶沿下方。

3.12.3 立管燃烧器的安装要求:

3.12.3.1 燃烧器头部中心应与锅的中心上下对中,误差一般不超过1cm,以保证不烧偏锅。

3.12.3.2 燃烧器头部应保持水平,以保证火焰垂直向上燃烧。

3.12.3.3 控制好燃烧器出火孔表面距锅底距离。北京地区高灶的立管燃烧器一般距锅底距离为13~14cm;蒸锅的此距离值一般为17~19cm。总的应以火焰的外焰接触锅底为宜。

3.12 4 燃烧器安装注意事项:

3.12.4.1 燃烧器的材质如为铸铁,配管时丝扣要符合要求,上管时用力要均匀,以防止进气管撑裂。

3.12.4.2 燃烧器前的旋塞一般选用拉紧式旋塞,安装时应使旋塞的轴线方向与灶体表面平行,便于松紧尾部螺母,以利维修。

3.12.4.3 由于这类燃烧器本身进气管前不带阀门,而灶前燃烧器配管上的旋塞是管道系统的最后一道控制旋塞,旋塞至燃烧器的管段与丝扣无法试压检查,只有燃烧通气后方能检查是否漏气,因而这段安装时尤其应注意安装质量,以防止通气后发生事故。

3.12.5 灶具对排烟道的要求:

3.12 5.1 这个带有排烟口的燃气灶具,宜采用单独烟道,楼房多台设备合用一个竖烟道时,为防止排烟时相互干扰,应每隔一层楼接一台用具;用具接向水平烟道时,应顺烟道气流动方向设置导向装置。

3.12.5.2 连接燃气灶具的排烟管的设计与安装要求如下:

a 排烟管的直径应进行计算,最小不得小于燃气灶具排烟口的直径;

b 排烟管不得通过卧室;

c 安装低于0℃房间内的金属排烟管应作保温;

d 用具上的排烟管应有不小于0.5m的垂直烟道后,方可接向水平烟道;

e 水平排烟道管段应具有不小于l%的坡度,坡向燃气灶具,长度一般不得超过3m,如经计算证明抽力确实可靠,水平烟道长度才可大于3m;

f 排烟管与难燃墙面的净距应不小于10cm,与抹灰天花板的净距不小于25cm,排烟管在房屋易燃物件和屋顶通过时,应根据防火要求妥善处理;

g 排烟管的出口应另设风帽。

3.12.5.3 砖砌烟道技术要点:

a 新砌烟道必须经过计算,旧有烟道要经过核算;

b 烟道应严密结实,内壁平滑;

c 烟道要有足够的抽力,保证燃烧室的真空度不小于5Pa(0.5mmH2O);

d 砌在墙内的烟道,不得有水平部分,必要时可以装一段与水平线至少成60°角的斜烟道,两垂直烟道的中心线距离不得大于2m;

e 由炉膛至总烟道的每个单独水平烟道,在总烟道入口处应互相隔开,以免互相窜气,影响抽力。

3.12.5.4 烟道高出屋顶1.0m以上,对于起脊房屋安装烟道时,应按烟囱的高度进度处理。

3.12.5.5 若在烟道附近有更高的建筑物而影响排烟时,可考虑使用机械排烟措施。

3.12.5.6 直径大于125mm的排烟管,当水平烟道长度大13m或烟道上容易积聚燃气的部位,应设置爆破点。

3.13 热水器安装。热水器不宜直接设置在浴室内,可装在厨房或其它房间内,也可以装在通风良好的过道里,但不宜装在室外。

3.13.1 安装热水器的房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1.1 房间高度应大于2.5m。

3.13.1.2 房间的容积应符合3.11条3.11.3的要求。

3.13.1.3 热水器的排烟应符合下列规定:

3.13.1.4 房间门或墙的下部应预留有断面积不小于0.2m2的百叶窗,或在门与地面之间留有高度不小于30mm的间隙。

3.13.2 直接排气式热水器严禁安装在浴室内,烟道排气式和平衡式热水器可安装在浴室内。安装烟道排气式热水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3.13.2.1 浴室容积应大于7.5m2;

3.13.2.2 浴室的烟道、送排气管接口和门应符合3.13条3.13.1款3.13.1.3、3.13.1.4项要求。

3.13.3 热水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3.1 热水器主要装在操作和检修方便、不易被碰撞的部位,热水器前的空间宽度应大于0.8m。

3.13.3.2 热水器的安装高度以热水器的观火孔与人眼高度相齐为宜,一般距地面1.5m。

3.13.3.3 热水器应安装在耐火的墙壁上,热水器外壳距墙的净距离不得小于20mm,如果安装在非耐火的墙壁上时应垫以隔热板,隔热板每边应比热水器外壳尺寸大100mm。

3.13.3.4 热水器的供气、供水管道宜采用金属管道连接,也可采用软管连接。当采用软管连接时,燃气管应采用耐油管,水管应采用耐压管。软管长度不得超过2m。软管与接头应用卡箍固定。

3.13.3.5 直接排气式热水器的排烟口与房间顶棚的距离不得小于600mm。

3.13.3.6 热水器与煤气表、煤气灶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00mm。

3.13.3.7 热水器上部不得有电力明线、电气设备和易燃物,热水器与电气设备的水平净距应大于300mm。

3.13.4 烟道式热水器的自然排烟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4.1 在民用建筑中,安装热水器的房间应有单独的烟道,当设置单独烟道有困难时,也可设共用烟道,但排烟能力和抽力应满足要求。

3.13.4.2 热水器的安全排气罩的上部,应有不小于0.25m的垂直上升烟气导管,导管直径不得小于热水器排烟口的直径。

3.13.4.3 烟道应有足够的抽力和排烟能力;热水器安全排气罩出口处的抽力(真空度)不得小于3Pa(0.3mmH2O)。

3.13.4.4 热水器的烟道上不得设置闸板。

3.13.4.5 水平烟道应有1%的坡向热水器的坡度。水平烟道总长不得超过3m。

3.13.4.6 烟囱出口的排烟温度,不得低于露点温度。

3.13.4.7 烟囱出口应设置风帽,其高度应高出建筑物的正压区。

3.13.4.8 烟囱出口均高出屋面0.5m,并应防止雨雪灌入。

4.1 保证项目:

JTG∕T 3360-01-2018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4.1.1 管道的耐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结果及管材、器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全数检查。检查系统或分区(段)试验记录和质证明及产品合格证。

4.1.2 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按系统内直线管段长度每30m抽查2段,不足30m不少于1段;有分隔墙的建筑,以隔墙为分段数,抽查5%。但不少于5段。用水平尺、拉线和尺量检查或检查测量记录。

4.1.3 管道及管道支坐(墩)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

检验方法:全数检查。观察或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检查方法:全数检查。观察和尺量检查。如无设计要求,必须符合下列三个表的规定。

DB11T-354-2006-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规范.pdf 4.2 基本项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