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深基坑施工方案3篇及资料20篇简介:
深基坑施工方案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深度较大的基坑(通常指深度超过5米的开挖区域)设计的一种详细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计划,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深基坑施工方案简介:
1. 降水法深基坑施工方案:主要通过设置降水井、井点降水等方式,降低基坑周围的地下水位,以防止坑壁塌方或影响周边建筑物。施工时需监测水位变化,确保施工安全。
2. 支护结构施工方案:如地下连续墙、钢管桩、土钉墙等,为基坑提供稳定的支撑。施工时需精确测量,严格控制支撑结构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3. 逆作法深基坑施工方案:在基坑底部先完成结构施工,再逐步向上开挖,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层条件较好且空间有限的情况,能够有效防止坑壁塌方。
关于资料20篇,可能包括:
1. 深基坑施工管理规定和技术规程 2. 地质勘查报告 3. 设计图纸和施工图 4. 降水设备使用手册 5. 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6. 安全操作规程 7. 基坑监测方案 8. 施工进度计划 9. 质量控制手册 10. 应急救援预案 11. 设备租赁合同 1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3. 工程材料清单 14. 降水效果监测数据 15. 基坑开挖过程录像 16. 安全培训记录 17. 安全检查记录 18. 工程变更通知单 19. 工程验收报告 20. 项目施工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深基坑施工方案的简介以及相关资料的大致内容,具体资料会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而有所不同。
深基坑施工方案3篇及资料20篇部分内容预览:
第6层为粉质粘土,流塑~软塑,层厚约0.4~5.0m。
本工程地下水主要为潜水,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粉土、粉砂层中,分布广泛而连续。勘察期间水位在地表下0.7~1.75m。
住宅地库机电强制标准做法手册,高清图解!完整版可下载.pdf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1。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3 方案依据及技术标准
(1) ××建筑设计研究院《××大厦基坑支护设计说明》;
(5)《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依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围护设计方案及业主对施工监测工作的要求,对以下方面进行监测:
基坑周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周围建筑物及道路的沉降等,共布置32个测点(S1~S32);
地下连续墙墙后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共布置8个测斜孔(CX1~CX8),孔深约30m;
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监测:共布置2个测斜孔(CX9~CX10),孔深与该处墙体同深;
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墙顶沉降共布置20点(DS1~DS20),墙顶水平位移共布置20点(DY1~DY20);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共15个水位孔(W1~W16),孔深15m左右;
竖向立柱的垂直位移及侧移监测:共布置10个点(LS1~LS10);
基坑内水平支撑轴力监测:每道支撑各布置9组测点,共27组(第一道支撑NA1~NA9、第二道支撑NB1~NB9、第三道支撑NC1~NC9),每组测点埋设两只钢弦式钢筋计;
③界面渗压计:每段各布置9个测点(U11~U17、U21~U27),位置与土压力计相对应;坑外布置6个、坑内布置3个测点。
各测点具体布置位置详见图1、图2、图3。
5 监测仪器的埋设与监测
5.1基坑周围环境监测
(1)测点埋设:测点应选在建筑物的墙角、人行道路等处。在设计位置使用电锤埋设一沉降监测标点,如埋设不便,也可用红漆标记。
(3)监测:按三等水准要求测量。
5.2地下连续墙墙体的水平位移监测:
(1)地下连续墙内测斜管的埋设:①定位→②将测斜管绑扎在连续墙钢筋笼的主筋上,并封死管底→③校准测斜管方位→④下连续墙钢筋笼→⑤浇注连续墙混凝土→⑥管口用200×200×100铁盒保护→⑦测读初始值。校准测斜管方位时,测斜管内的十字槽的一边应垂直压顶梁。其埋设示意图见图4。
(2)监测仪器:使用美国Sinco公司生产的50302510型测斜仪。
(3)监测原理:监测时,将测斜仪探头轻轻滑入预埋的测斜管底部,自下而上每隔50cm向上拉线读数,测定测斜仪与垂直线之间的倾角变化,即可得出不同深度部位的水平位移。如图5所示为水平位移监测原理。
5.3地下连续墙墙后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1)地下连续墙墙后测斜管的埋设:①定位放样→②钻机成孔→③埋放测斜管→④校准测斜管方位→⑤中粗砂封孔→⑥做孔口保护→⑦测读初始值。钻机成孔的直径为110mm以上,校准测斜管方位时,测斜管内的十字槽的一边应垂直压顶梁。
(2)测量仪器、测量原理与5.2一致。
5.4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1)标点埋设:在设计位置使用电锤埋设一测量标点。
(3)测量:按三等水准要求测量。
5.5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1)水位管埋设:埋设水位管时,底部2m长范围内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共三排,便于地下水进入管中;同时用沙布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管子下入孔底后以中粗砂封孔,地表下2m长范围内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以免地表水流入管中。
(2)监测仪器:使用我单位自行研制的水位仪。
(3)监测原理:监测时,将水位仪探头自上而下慢慢往下放,探头接触水面,二次仪表上的蜂鸣器就会鸣叫,此时的深度即为水位值。
5.6竖向立柱的垂直位移监测:
(1)标点埋设:在设计位置使用电锤埋设一测量标点。
(3)测量:按三等水准要求测量。
5.7基坑内水平支撑轴力监测:
(1)钢筋计埋设:支撑梁扎好钢筋笼后,在上、下对称埋设位置处用绑扎法连接上钢筋计;钢筋计缆线用细塑料管保护,置于钢筋间并用绑扎线固定;各线头置于施工不易碰撞处。
(3)监测原理:基坑开挖后,支撑梁发生作用。支撑梁所受的压应力越大,钢筋计里的钢弦越松,由振弦式读数仪测得的钢筋计频率也就越小。因此,根据事先关于钢筋计的应力与频率之间的率定关系,由测得的钢筋计频率就可求得钢筋计的应力,再根据相关的理论公式推算出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值。
5.8地下墙体钢筋应力监测:
(1)钢筋计埋设:埋设位置处的地连墙扎好钢筋笼后,在左右对称埋设位置处用绑扎法连接上钢筋计;钢筋计缆线置于钢筋间并用绑扎线固定,直接引至地连墙顶并置于黑铁管中加以保护。
(2)监测仪器、监测原理与支撑轴力监测一致。
5.9地下墙体界面土压力监测:
(1)土压力盒埋设:土压力盒采用幕布法安装,即在欲观测槽段的钢筋笼上布置一幅土工织布帷幕。帷幕上土压力盒的安装位置事先缝制一些安装袋,土压力盒安装在帷幕上,随钢筋笼放入槽段内。帷幕使现场浇注混凝土后土压力盒在挡土构件和被挡土体之间。
(3)监测原理:基坑开挖后,土压力盒的受力膜受到土体的作用。受力膜所受的压应力越大,土压力盒里的钢弦越紧,由振弦式读数仪测得的土压力盒频率也就越大。因此,根据土压力盒应力与频率之间的率定关系,由测得的土压力盒频率就可求得土压力计的应力。
5.10地下墙体试验段孔隙水压力监测:
(1)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孔隙水压力计亦采用幕布法埋设。
(3)监测原理:基坑开挖后,土层中的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地下水位水头越高,孔隙水压力计里的钢弦越松,由振弦式读数仪测得的土压力计频率也就越小。因此,根据事先关于孔隙水压力计的应力与频率之间的率定关系,由测得的孔隙水压力计频率就可求得该测点的孔隙水压力。
在导墙施工前做好周围各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并取得原始数据,基坑开挖前埋设好所需的监测设备及仪器,并取得原始数据。地下室施工至±0.000时结束现场监测工作。
(1)周围环境监测应贯穿于地下室施工全过程,在导墙施工前对周围环境作一次全面的普查,记录好最初的原始观测数据,以便与基坑工程中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导墙及地下连续墙施工时一周观测一次,在土方开挖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其余间隔5天1次。
(2)其它监测项目挖土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当测试项目的数据到达警戒值附近或数据波动起伏较大时,则加密观测次数,必要时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观测。
7 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7.1 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采用我公司自行开发的一套“原位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软件包”,对沉降、水平位移、地下水位、水平支撑轴力、地下连续墙内力、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等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直接制图打印。现场提供以下数据:
(1)沉降:地下连续墙墙顶、支撑立柱及周围环境监测点的沉降和沉降速率
(2)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墙顶各测点的水平位移和水平位移速率;墙、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位移速率及最大水平位移深度,遇位移速率超过报警值时HG/T 3124-2020标准下载,还提供水平位移与深度关系曲线、水平位移时程曲线。
(3)地下水位:基坑外地下水位值及水位升降值。
(4)水平支撑轴力:支撑轴力。其中支撑轴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 N——支撑轴力(kN);
ƒck——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钢筋计压力平均值 (N);
《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第8部分:盐雾试验设备 GB/T5170.8-2017》 ——钢筋计截面面积(mm2);
——钢筋弹性模量(N/mm2);
——与应力峰值相应的混凝土应变,通常取=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