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厂旋流沉淀池沉井施工组织设计

某钢铁厂旋流沉淀池沉井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197.1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22814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钢铁厂旋流沉淀池沉井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一份旋流沉淀池沉井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钢铁厂中旋流沉淀池的沉井建设项目的详细规划和管理文件。以下是其简介概要:

1. 项目背景:首先,会介绍旋流沉淀池在钢铁厂中的作用,如废水处理、泥沙沉淀等,以及沉井建设的必要性。

2. 工程概况:描述沉井的具体规格、尺寸、深度等参数,以及旋流沉淀池的位置、布局和工程量。

3. 施工目标:明确沉井的建设目标,如施工周期、质量标准、安全要求等。

4.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地基处理、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封底等主要步骤,以及各阶段的施工方法和设备选择。

5. 施工队伍配置:指明参与施工的人员结构,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并明确其职责。

6. 施工计划与控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同时包含质量、安全和环保控制措施。

7. 风险管理: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地质条件变化、设备故障、天气影响等,并提出应对策略。

8. 施工监控与评估:设立监控体系,定期检查施工进度和质量,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9.环保与节能减排:介绍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废水处理、噪音控制、尘土减少等。

10. 结论:总结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结果,强调其对钢铁厂生产和环境的重要性。

这份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旋流沉淀池沉井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文件,它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某钢铁厂旋流沉淀池沉井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4.4.1沉井下沉的作业顺序安排

下沉准备工作 → 设置垂直运输机械设备 → 挖土下沉 → 井内外排水、降水 → 边下沉边观测 → 纠偏措施 → 沉至设计标高 → 核对标高、观测沉降稳定情况 → 井底设盲沟、集水井 → 铺设井内封底垫层 → 底板防水处理 → 底板钢筋施工与隐蔽工程验收 → 底板混凝土浇筑 → 井内结构施工 → 上部建筑及辅助设施 → 回填土

待沉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可拆除垫架,拆除时要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抽出时先将枕木底部的土挖去,利用绞磨的牵引将枕木抽出。每抽出一根枕木,刃脚下立即用砂填实。抽出时要加强观测GB∕T 5484-2012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注意沉井下沉是否均匀。

4.4.3井壁孔洞处理

为避免沉井下沉时地下水和泥土从孔洞涌入,也为避免沉井各处重量不均,使重心偏移,易造成沉井下沉时倾斜,所以在下沉时必须进行处理,本工程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同池壁厚MU100红砖,外抹30mm厚1:2水泥砂浆。

4.4.3沉井下沉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第一节沉井制作完成后,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后方可进行刃脚垫架拆除和下沉的准备工作。

(2)井内挖土应根据沉井中心划分工作面,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挖土要点是:先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挖土厚度为0.4~0.5m,沿刃脚周围保留0.5~1.5m的土堤,然后再沿沉井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时,沉井便在自重的作用下挤土下沉。

(3)井内挖出的土方应及时外运,不得堆放在沉井旁,以免造成沉井偏斜或位移。如确实需要在场内堆土,堆土地点应设在沉井下沉深度2倍以外的地方。

(4)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测量观察。沉降观测每8小时至少4次,刃脚标高和位移观测每台班至少1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每次观测数据均须如实记录,并按一定表式填写,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资料管理。

(5)沉井时,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如摩阻力过大,应采取减阻措施,使沉井连续下沉,避免停歇时间过长;如遇到突沉或下沉过快情况,应采取停挖或井壁周边多留土等止沉措施。

(6)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如井壁外侧土体发生塌陷,应及时采取回填措施,以减少下沉时四周土体开裂、塌陷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7)为了减少沉井下沉时摩阻力和方便以后的清淤工作,在沉井外壁宜采用随下沉随回填砂的方法。

(8)沉井开始下沉至5m以内的深度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沉井的水平与垂直度,否则在继续下沉时容易发生倾斜、偏移等问题,而且纠偏也较为困难。

(9)沉井下沉近设计标高时,井内土体的每层开挖深度应小于30cm或更薄些,以避免沉井发生倾斜。沉井下沉至离设计底标高10cm左右时应停止挖土,让沉井依靠自重下沉到位。

4.4.4井内挖土和土方吊运方法

井内土方挖运实行人机同时作业,必须加强对井下的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工人上下班从井壁专用爬梯上下,

4.4.5沉井防突沉措施

因本工程沉井底部没设计钢筋混凝土十字梁,为防止沉井在加节过程中突沉,因此在每节沉井沉到预订位置时,沿沉井十字方向支撑300×300×13×21,同时设支撑40根400×300×3000枕木。

4.4.8沉井辅助下沉措施

考虑可能有不沉的情况发生,对付沉井不沉拟采用如下措施:

在沉井顶部放置四根H300*300*13*21的型钢,四根型钢摆成一个四边形(端部支撑在井壁上),型钢中心距沉井内径约1m左右,然后在上面进行加载,加载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2)触变泥浆护壁下沉

在井壁与土间灌入触变泥浆或黄土,降低摩阻力,泥浆槽距刃脚高度不宜小于3米。

4.4.9沉井下沉施工常遇问题和预防处理方法

(1)下沉过快:在刃脚下不挖或部分不挖土;在沉井外壁间填碎石。

(2)突沉:控制挖土,锅底不要挖太深,刃脚下避免掏空过多;

(3)倾斜: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抽除垫木,及时用砂填实;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挖土或不挖土,待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在刃脚低的一侧回填砂石,延缓下沉速度;在井外深挖倾斜反面的土方,回填到倾斜一面,增加倾斜面的摩阻力。

(4)偏移:控制沉井不再向偏移方向倾斜;有意使沉井向偏位的相反方向倾斜,当几次倾斜纠正后,即可恢复到正确位置或有意使沉井向偏位的一方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至刃脚处中心线与设计中线位置相吻合或接近时,

再将倾斜纠正;加强测量的检查复核工作。

(5)超沉:沉井至设计标高,应加强观测;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0.1米时,停止挖土和井内抽水,使其完全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或接近设计标高。

4.5沉井封底的主要方法

4.5.1干封底的技术措施

当沉井下沉至距设计底标高10cm时,应停止井内挖土和排水,使其靠自重下沉至或接近设计底标高,再经过2~3天的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8天内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即可进行沉井封底。沉井干封底的施工要点和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先对井底进行修整使其形成锅底形状,再从刃脚向中心挖出放射形的排水沟,内填卵石成为排水暗沟,并在中间部位设2~3个集水井(深1.5m),井间用盲沟相互连通,井内插入Ø600~800mm、四周带孔眼的钢管或混凝土管,四周填以卵石,使井底的水流汇集在井中,然后用潜水泵排出,以此保证沉井内的地下水位低于基底面0.5m左右。

(2)根据设计要求,封底由一层组成:2700厚素混凝土,以及2600厚混凝土底板。封底材料在刃脚下必须填实,混凝土垫层应振捣密实,以保证沉井的最后稳定。

(3)垫层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可进行底板钢筋绑扎。钢筋应按设计要求伸入刃脚的凹槽内。新老混凝土的接触面冲刷干净。

(4)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分层、不间断地进行,由四周向中间推进,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50cm左右,并采用振动器振捣密实。

(5)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自然养护。在养护期内,应继续利用集水井进行排水。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并经抗浮验算后,再对集水井进行封堵处理。集水井的封堵方法是:将井内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干硬性的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堵塞并捣实,然后上法兰盘用螺栓拧紧,上部再用混凝土垫实捣平。

旋流井底板为两层钢筋网片,钢筋采用人工绑扎,两层钢筋网片由L75*5的角钢制作托架,每1.0m2不少于一个,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及接头的间距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执行。钢筋网片采用梅花形绑扎。用水准仪测量并控制水平度,用木卡尺控制间距,用水泥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以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正确。

因旋流池底板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范围,除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的浇灌和养护工作外,尚应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进行有效测定,为科学养护提供信息,作到信息化施工,根据测温结果及时调整养护方法,确保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0C以内,避免因水化热过大引起混凝土开裂,影响结构的防水性能,具体测温方法如下:

(1)认真测试及记录混凝土浇灌的入模温度,方法为测量刚浇灌并经过振捣的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100mm深处的温度,每工作班测试不少于2次。

(2)底板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完前7天内,每昼夜不少于3次;在7天之后,底板混凝土内外温差相对稳定后,每昼夜不少于2次。测温记录详见附表。具体方法如下:

a)温度测试点的布置原则:以所选混凝土浇灌块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温区,温度测点呈平面布置。

b)测温区每半条轴线上至少布置4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位的测点数量不少于3点(不同深度的温度测点),详见『测温点布置图』。

c)根据所测温度结果指导混凝土养护施工,一旦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0C,应及时调整混凝土养护,增加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的厚度。

(3)控制裂缝的质量技术措施

a)选用水化热较低和安定性好的水泥,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b)为降低和延迟混凝土水化热,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减水剂和粉煤灰)措施。

c)采用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砼,优化级配设计,在保证可泵性的前提下,选用粒径较大的石子和粗砂。

d)掺加混凝土减水剂,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提高工作性及流动性,利于泵送。掺高效复合防水剂1.5%,代替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e)混凝土中掺水泥用量10%的磨细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热且能改善砼的和易性,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f)控制粗骨料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含泥量小于1%,砂含泥量小于2%。

g)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

h)改进砼的搅拌工艺,采用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搅拌工艺。为保证浇捣砼的密实性,采用“赶浆法”施工,降低入模温度,并进行二次振捣法施工,减少泌水引起的水份和孔隙。

i)在砼浇筑后,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暴晒,注意保湿,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k)作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25度。

毛竹脚手架施工方案5、旋流池内冲渣沟接口施工

旋流池与独立冲渣沟在相接处,根据工程特点及总体安排,在旋流池逆作封底、内部结构施工至相接处后,才进行两者衔接施工。沉井施工时,需在冲渣沟入池部位留设接口并埋设止水带及插筋。

漩流池内筒采用定型钢模板,内楞采用8号槽钢,外楞采用Ф48×3.5钢管竖向布置,采用φ16对拉螺栓间距400mm呈梅花形布置。内筒内侧埋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模板上。脚手架采用Φ48×3.5标准钢管,立杆横距400mm,纵距1500mm,横杆步距1800mm。

7.沉井施工质量、安全、消防、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各项保证措施

7.1沉井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S201横穿管道专项施工方案.doc7.1.1加强材料把关及检验和试验管理工作

(1)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