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澎水隧道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澎水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隧道项目,由于没有提供详细信息,我将提供一个关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一般概念和可能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实际项目进行调整。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详细的施工管理计划,主要用于指导隧道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前期准备、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以下是其可能包含的主要部分:
1. 项目概述:包括隧道的位置、长度、设计特点、施工难度等基本信息。
2. 施工队伍组织:明确项目经理、施工队伍、技术人员等关键角色,以及他们的职责和权限。
3.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介绍隧道开挖方法(如钻爆法、盾构法等)、支护结构设计、通风排水系统等技术方案。
4. 进度计划:详细的施工时间表,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
5. 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6. 质量管理:设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7. 安全管理:制定安全规定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8. 环保与文明施工:如何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尘土、废水等的控制。
9. 风险管理: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10. 施工监控与调整: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计划。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内容需要根据澎水隧道的实际工程特点进行调整。
澎水隧道隧道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将防水板铺设台架移至作业地段就位;沿隧道拱顶中心线纵向铺设尚未充气的圆柱形气囊;在支撑架上纵向铺设悬承用的φ6圆钢拉丝和8#铁丝;将一个循环长度卷成筒状的防水板置于支架中央,放开防水板使之自由垂落在支撑架两侧,若采用无纺布作滤层时,需将其与防水板密切叠合后整体铺设;旋转丝杠将支撑架升起,使防水板尽量紧贴隧道壁面;给气囊充气;卸掉上一循环固定悬承拉丝的膨胀螺栓,将上一循环的拉丝露头与本循环的悬承拉丝逐根相连,张拉铁丝将防水板与壁面贴紧,之后将悬承拉丝的另一端固定在临时膨胀螺栓上;悬承顺序为先拱后墙、由上而下进行,考虑到拱部受力较大及悬承拉丝有一定的弹性变形,拱顶及两侧拱脚各设置2道φ6圆钢悬承;相邻循环防水板之间的搭接缝,采用15cm宽的三合板置于锚喷面与前一组防水板端头作为粘(焊)接平面,边粘(焊)边沿环向移动三合板,粘(焊)接完成后撤出三合板; 旋转丝杠下降支撑架,放掉囊中的空气,取出气囊,完成本循环防水板铺设。
(六)围岩监控量测与地质预报
复合式衬砌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控量测。一般在断面最大跨度、拱腰、拱顶处进行布点,使用QJ85—2型收敛计与三维非接触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洞内围岩的施工监控量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对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进行监控,由监测小组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工作根据量测数据绘制净空水平收敛图,拱顶下沉距开挖工作面距离关系图,并对初期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处理计算判断,及时进行预报反馈,为二次衬砌提供依据。另外要加强对地表沉降、房屋裂缝、围岩和支护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结构和施工安全。
T/CBMF 153-2021标准下载埋深(h)与开挖宽度(B) 纵向测点间距(m)
h>2B 20~50
B b、地表沉降量允许值的计算和预测 地表沉降量的最大允许值小于0.1mm/d,地面可判定为进入稳定状态。地表下沉的最大允许值的预测,根据沉降槽理论按下式推算: 式中:Smax——最大允许值 i——沉降槽的拐点值 ε——地面建筑允许倾斜值(%) 从隧道施工安全稳定性出发确定最大地表下沉值 U1——地表最大下沉值 Smax——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 X——横断面上某点离中线距离 i——弯曲点至中线距离 从隧道上方一定范围内地表建筑物等安全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个地表下沉值U2,以二者中较小者作为控制基准值。 对建筑物原有裂缝的变化、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在尚未施工前,对隧区轴线两侧80m范围内建筑物的结构、地基、裂缝分布进行了调查,登记,对主要裂缝进行编号,建立裂缝观测卡片(填入裂隙长度、宽度、发育方位),随隧道掘进对裂缝进行跟踪观测,一般为每周测一次,开挖面临近时每天一次。裂缝变形观测的方法是:首先在每个裂缝处设置三个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端和中部,在裂缝两侧用红油漆绘两平行线,每次观测用钢尺丈量它们的长度,它们的变化量即为裂缝的变化量。 对建筑物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观测,定期采用全站仪对受控建筑物施测。 施工监控量测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量测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在每个开挖工作面进行观察,特别是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 b、围岩位移与净空量测 项目名称 使用仪器 布点 测试时间 说明 选测项目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随时观察 参照以上测试时间间隔时间进行 喷层表面应力 应变法 任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断面 参照以上测试时间间隔时间进行围岩与初期支护间接触应力 应变法 任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断面 参照以上测试时间间隔时间进行 采用水准仪与塔尺量测,测点一般布置在拱中和两侧拱腰,每断面布置三点,当受通风管或其它障碍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3、洞内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2) 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 每次爆破后,由地质工程师对开挖工作面进行观察调查并做地质素描记录。调查项目包括掌子面正面及侧面稳定状态、岩性风化程度、裂隙间距、形状、涌水情况、水的影响等等。素描记录工作面的岩层产状、构造及特殊地质现象,同时对靠近工作面的初期支护进行观察,喷射砼是否开裂、是否有掉块现象等。 (3) 地质预测预报内容 可能出现的坍方、滑动等影响施工时,预报其部位、形式、规模及发展趋势,并提出处理措施;隧道将穿越不稳定岩层,较大断层等特殊地段需改变施工方法或作应急措施时的预报;预报可能出现突然涌水地点,涌水量大小,地下水、泥砂含量及施工的影响;软岩出现内鼓、掉块地段,预报对施工的影响程度。岩体突然开裂或原有裂隙逐渐加宽时,应预报其危害程度;在位移量测中发现围岩变形速度加快时,预报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隧道浅埋段地面下沉或开裂,预报对隧道稳定和施工的影响程度;隧道通过特殊地层如煤层瓦斯、岩溶时,应及时预报。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洞口可能出现滑坡、坠石时及时预报;预报由于施工不当,可能造成围岩失稳及其改进措施;绘制全洞地质断面、剖面的展开图。 (4) 地质预报预测方法 对地表水、地下水的调查等方法综合进行施工地质预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法,采取积极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进口为瓦斯工区,严格按瓦斯隧道施工技术规程施工,采用防爆设备,强化施工通风与监测,揭煤段强化超前探孔,瓦斯排放,短进尺,松动爆破,钢架支护,严格瓦斯隧道施工管理,实现“瓦电”“风电”闭锁。 (一)进口工区施工通风方案 进口工区的施工通风采用巷通式通风,各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隧道正洞进风,各工作面局扇,通过各自的风管,将新鲜风送入工作面,污浊空气经平导由主风机排出,在未构成巷道式通风前,各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通风。具体地说,进口工区的施工通风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横通道开通以前,平导和正洞均采用管道压入式的通风方式。 第二阶段:横通道打通后,形成通风巷道,在平导洞口安装抽风机和风门,向外抽风,新鲜空气不断从正洞洞口吸入,形成巷道通风方式。正洞工作面、平导及正洞中导洞工作面设局扇进行压入式通风。 第三阶段:正洞后期施工,即DK241+025~DK243+220段的施工通风,在DK241+000附近布置通风机,利用巷道式通风提供的新鲜空气,进行长管道压入式通风,平导排风机将污浊空气排出。 (二)出口工区施工通风方案 出口工区采用巷道式通风,隧道正洞进风,各工作面局扇,通过各自的风管,将新鲜风送入工作面,污浊空气经斜井主风机排出,在未构成巷道式通风前,各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通风。具体两个阶段为: 风管采用φ1.2m“双抗”软质通风管。 (三)斜井工区施工的通风方案 斜井工区的施工通风在出口未掘进至交点里程时采用长管道压入式的通风,风管采用φ1.2m双抗软风管。在出口掘进至交点里程后通风方案见出口工区第二阶段通风方案。 进口正洞在1#横通道打通前采用无轨运输出碴,ZL50B装载机装碴配多台T815自卸运输车运碴至弃碴场,平导向正洞横通道打通后自平导向正洞铺轨,小导洞开挖,有轨运输,二次倒运采用自卸汽车运至永久碴场。 出口工区采用有轨运输,在洞外经二次倒运到站场填方作填料。 斜井采用无轨运输,ZLC50C装载机配XC3320A自卸车运至弃碴场。 1、有轨运输出碴的机械配置 进口铺设24kg/m钢轨,出口铺设43kg/m钢轨,轨距762mm,正洞内铺双车道,每800m左右铺设一组渡线,衬砌台车前后50m改铺单车道,随衬砌的前进,人工拨道换轨以使运碴车辆以单车道穿过衬砌台车。 平导及正洞中导洞开挖时铺单车道,平导共设错车道三处,错车道处铺双车道,设在横通道处以减少扩挖量。 轨枕采用木枕,铺设标准为1250根/km。 隧道洞口外布置卸碴线、错车线、电瓶车充电、供料等各种用途的专用线,砂石料场、木料堆放场、水泥库、机车车辆修理停放场、混凝土搅拌站等均铺设专用线路。洞外线路力求紧凑,与运输正线分开布置,以减少对出碴运输的干扰。 (3)有轨运输作业保障措施 坚持抓好线路铺轨质量,特别是轨距、曲线加宽、轨枕数量等,切实保证线路平整顺直、道岔牢固顺畅。 成立专门整道工班,不断对线路进行修整,搞好护道养道。 搞好车辆调度工作,加快车辆周转率。 六、隧道工程达到不渗不漏的重点技术方案及措施 (一)采取光面爆破方案,确保开挖面圆顺。 光面爆破搞不好,开挖轮廓不圆顺,极易造成:拱部回填困难,一旦不密实,易形成水囊;岩面凹凸不平,喷射砼难以找平;铺设防水板困难等问题。 开挖部位 Ⅰ级围岩 Ⅱ~Ⅳ级围岩 Ⅴ~Ⅵ级围岩 部 平均 10cm 15cm 10cm 最大 15cm 20cm 15cm 边墙、仰拱、隧底 10cm 10cm 10cm (二)富水软弱破碎地质隧道施工技术 利用洞内掌子面超前钻孔(在掌子面钻3~5个15m超��深孔)进行探水山西地标12J3-4.pdf,防止突水。是最直接有效的探水手段。 采用超前深孔注浆、管棚加固、小导管注浆等方式。 对富水、有突水可能的或为承压水的隧道,以防突水为主要目的的地段采用挤压劈裂注浆,对以加固破碎围岩为主要目的的不良地段,采用渗透充填注浆。 (1)止浆墙:在掌子面做成台阶状,止浆墙厚度1.0m,周边用锚杆与衬砌连接,构筑止浆墙时,预埋φ124mm孔口管。 (2)每环注浆长度:选定为18m,每环分三次注浆。 (3)注浆方式:采用前进式注浆,第一循环注6m,再往前注6m,依次完成三循环。 (4)注浆压力:第一次注浆压力为2.0~3.0MPDB/T 29-280-2020 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标准.pdf,第二次为3.0~4.0MP,第三次为4.0~6.0MP,只有足够的压力才能克服富水、承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