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土建重点部位施工方案

污水处理厂土建重点部位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57.73 KB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731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污水处理厂土建重点部位施工方案简介:

污水处理厂的土建施工重点部位主要包括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管道安装工程以及防腐、保温等辅助工程。

1. 基础工程:这是整个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基础,包括地基处理、承载力检测、混凝土垫层、底板施工等。施工方案需要考虑地质条件、荷载分布、沉降控制等因素,确保基础稳固,以承受后续设备的重量和运行压力。

2. 主体结构工程:这包括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如反应池、格栅间、泵房等,施工方案需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对混凝土浇筑、结构连接、防水防渗等有严格要求。

3. 管道安装工程:污水处理厂中大量使用各种管道,包括进水管道、污水处理管道、出水管道等,施工方案需要考虑管道的材质、规格、走向、连接方式以及防腐和密封处理。

4. 防腐、保温工程:为了延长设备和管道的使用寿命,必须进行防腐和保温处理。施工方案需要选择适合的防腐材料,以及保温方法和材料,保证防腐和保温效果。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环保和质量控制是关键,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确保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周边环境的保护。

污水处理厂土建重点部位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注浆液应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随搅随用,浆液要在初凝前用完,严防杂物混入浆液。

孔口益出浆液,方可停止注浆。

注浆完后,采用清水冲洗注浆泵和注浆管路。

图表 4 喷射混凝土施工程序图

基坑开挖按设计要求分段分层进行JT/T 443-2021 液压舵机推舵液压缸试验方法.pdf,严禁超深度开挖,不宜超长度开挖。机械开挖后辅以人工修正坡面。

坡面修正后即进行初喷混凝土,厚度3cm左右。待钢筋挂网完毕后进行复喷。为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在坡面上垂直打入短钢筋作为控制标志。

喷射完成后,应做好坡面混凝土的养护,采用喷水养护方式,一般养护时间为7天。

Ⅰ、工程所用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物理力学性能检验单、焊接试验检验单,复试报告合格,不合格的钢筋不得使用。

Ⅱ、水泥必须有出厂试验报告单、质量检验单、复试报告,不得使用不合格水泥。

喷射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Ⅲ、二次喷射混凝土前应清除面层上的浮浆和松散碎屑。

土方开挖采用反铲开挖,开挖前由测量员测放基坑开挖线。

土方开挖在基坑四周应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应同设计锚杆竖向间距。根据设计方案,本基坑土方开挖分成两层。坡面采用人工修坡,严禁机械对已形成的坡面进行碰撞破坏。每次开挖宽度最小为6m,以保证锚杆施工需要。

基坑周边开挖时,必须做到开挖一层,支护一层,开挖一段,支护一段,严禁超挖。开挖后,坡面要及时支护,不得暴露过长。同一坡面上,上层支护体施工时间与下层土开挖时间间隔不得少于48小时。

为了防止反铲下坑开挖,基坑中部土层采用一次性开挖完成。

基坑开挖后,土体与地下水的自然平衡状态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对环境或多或少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基坑支护系统的稳定程度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因此,应做好整个地下工程施工的计划安排,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暴露时间,及早回填。此外,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时,不得碰撞或损坏支护构件、排水设施和观测标志。土方随挖随运,不得随意堆置于基坑周边。施工用料必须放置于坑边时应均匀堆放,基坑边堆载不得超过支护设计规定的荷载值。施工机械的行驶路线和停放位置与坑边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基坑开挖施工时,应通过监测和现场观察,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分析处理,严密注视是否有险情及险情发生发展情况。

当坡顶位移过大时,应停止开挖施工;当基坑周边坑壁出现渗水现象时,应停止该段开挖、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疏导措施;当边坡出现失稳或坍塌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土包或其它材料反压坡脚,以防事态扩大,并尽可能在坡顶削坡减载,必要时应回填。

应充分了解基坑周边管线的分布、走向及位置,一旦出现管道开裂时,以便及时关闭阀门。做好基坑四周地表水的排泄和下水管道的疏通。防止地表水或雨水对基坑的冲刷、浸润。坡顶排水沟必须通畅。

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包括编制袋、草包、水泵、砂、石料、钢筋等材料。

第五节 砂垫层及混凝土垫层

砂垫层高度误差不得大于2cm。分段施工的砂垫层,其接头处应收成斜坡每层至少错开100cm,接头处要充分捣实。

(一)砂垫层施工要点:

铺设砂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

分好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砾石搅拌均匀后,再铺设压实。

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如垫层下有厚度较小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层,在碾压荷载下抛石能挤入该层底面时,可采取挤淤处理。先在软弱土面上堆填块石、片石等,然后将其压入以置换和挤出软弱土,再作垫层。

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m×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用平板振动器要作到交叉重叠1/3,防止漏振、漏压。

垫层铺设完毕,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现场简易测定方法是:将直径20mm、长1250mm的平头钢筋,举离砂面700mm自由落下,插入深度不大于根据该砂的控制干密度测定的深度为合格。检验点间距应小于4m。

设计素混凝土垫层10cm,应一次浇筑,要求随浇,随用平板振动器捣实压平。每座氧化沟的垫层混凝土应一次完成,不得分缝,且高程误差不得大于±1cm。

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必须待其强度达到30%以后,才能进行扎筋、立模工作。

第六节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使总孔隙率减小,毛细孔径减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强度;(2)改善混凝土的应力状态,膨胀能转变为自应力,使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3)取代一部分水泥后还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矿渣水泥),在保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节省水泥从而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绝对温度,减少温度裂纹的危害;(4)能降低水泥水化热的峰值,并推迟它的到来时间,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求。

大体积底板的混凝土施工,既要满足强度及抗渗要求又要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化热尽可能小,在满足前者的前提下,后者就成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矛盾。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32.5号矿渣水泥不仅可以满足强度和抗渗要求,内部水化热也较低(只有76℃),从而降低了温度差应力,避免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对其他材料都按应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对所确定的配合比还应进行抗渗试验。

考虑到氧化沟底板面积较大(226.85×43.85m),一次性浇筑不可避免会产生施工冷缝且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为此,根据沉降缝设置,每隔25.8×2m在沉降缝位置处设置施工区分界线,每座氧化沟划分为4个施工区段组织流水施工。每个施工区域布置2座混凝土搅拌站。

图表 5 现场搅拌站机具设备表

注:本表所列机具数量为2个现场搅拌站机具的总数量。

我们将采用国内领先技术,从原材料选择、试验试配着手,优选出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及耐久性要求、且具有水化热相对较低、收缩小、泌水少、施工性能良好的砼配合比。

底板采取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环推进、一次到位的方法,保证砼在初凝之前被新的砼覆盖。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现场配备2台泵进行每层底板砼浇筑。

改善边界约束以减少裂缝:

Ⅰ、避免应力集中:在孔洞周围、变断面转角部位、转角处等由于温度变化和砼收缩,会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为此,在孔洞四周增配斜向钢筋、钢筋网片;在变断面处做局部处理使断面逐渐过度,同时增配抗裂钢筋。

砼浇筑前会同甲方、监理等有关部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除按常规施工外,重点应放在墙钢筋的位置及固定、安装预埋及后浇带部位止水构造处理。确认合格并检查现场水电、管线及材料设备齐全、完好后,由项目总监下达砼浇筑令后才能进行砼的浇筑。

浇筑路线平行,输送泵并列后退施工,尽量减少来回时差,保证时差在30分钟,避免施工冷缝出现。

在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值班,对钢筋位置(特别是柱、墙钢筋)、预埋件、测温点、板面标高进行看守和监控,以保证其准确完好。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40cm。

为防止板面、墙根及其它截面变化部位出现沉降裂缝和风裂,在接近初凝时用人工拍实和表面抹光机进行压实拍平。

浇筑时按大体积砼每200m3一组留足强度及每250 m3一组抗渗试块,作为质量评定依据的同时,还需各留足一组必要的同条件养护试块,作为判定撤除养护时间的依据。

底板砼在终凝后采用蓄热法进行养护,用塑料布、草帘被进行覆盖,草帘被表面喷水。

混凝土测温采取在混凝土不同部位,埋设铜—康铜材料制成的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利用电脑进行监测记录,进行从浇筑到养护期满全部过程的跟踪和监测,随时了解混凝士内部的温度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具体测温方法是在底板内布置18组72个测温点,通过测定每点的点阻值然后换算成温度的方法进行监测。

混凝土测温时间,从混凝土浇筑后6h开始,每隔2h测1次,发现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超过允许温度时及时报警,现场立即采取加强养护的措施,从而减小温差,确保质量。测温结束时间,以混凝土温度下降,内外温差在表面养护结束不超过20℃时为准。

温度测量范围5~100℃;温差计算范围0~100℃;温差报警设定范围0~40℃;测点数72点;工作端温度、温差以及环境温度的数据与曲线用电脑打印绘制;温升、温降梯度与温度、温差的发展趋势及预测;测温间隔时间15~30min;自动扫描数据自动修理;温度测试精度0.3℃。

底板砼在表面压实、收光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麻袋(或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进行蓄热保湿养护。下层塑料薄膜的作用为保温及组织砼表面的水分向外界蒸发散失,使砼始终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硬化,从而避免砼缝的产生;麻袋(或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的作用为保温,提高砼的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砼的内外温差与降温速率,降低砼的温度影响,保温材料的厚度由计算确定。

七、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

第七节 模板及脚手架支撑体系

本节针对底板、剪力墙(氧化沟池壁)特殊部位编制GB/T 50115-2019标准下载,一般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参照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二、四节。

支模时采用Φ14mm钢筋作为对拉螺栓,池壁的对拉螺栓上焊50×50×4mm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与对拉螺栓焊缝为双面焊。对拉螺栓两侧垫小木块,拆模后取出木块,抹上防水砂浆。对拉螺栓长度L=混凝土截面宽+220×2mm,对拉螺栓在模板上的布置为横向50cm、竖向50cm,特殊部位加密。

底板往上500mm高氧化沟池壁支吊模时先用角钢焊接固定架,再进行支模。预留孔采用木料和3mm钢板制成相应的形状进行安装。

预埋件和预留孔的安装均要定标高、放线,焊好固定架。在固定架上定中心线,调整水平后方可进行安装。

氧化沟半圆型池壁采用Φ28mm走弧钢筋当模板的横围檩,走弧钢筋对接电焊单面焊接10d,以防止跑模现象产生。

模板成型后,拼缝严密,安装的围檩和拉杆扁铁、山形卡等扣件牢固,并用支撑加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 GB/T 30428.2-2013》,模板安装要牢固安全。

所有模板在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以利拆模和增加模板的使用寿命。模板在安装校正和拆除时,绝对不允许用棒撬或大锤敲打,按照先搭后拆的原则,模板一经拆除应及时保护和保养。

外模原则上设支撑,由内螺杆固定。内模支撑采用双层排架和斜撑固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