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宁杭客运专线3标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简介:
宁杭客运专线3标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是一种广泛用于高速铁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桩基施工技术。旋挖钻孔桩的主要步骤如下:
1. 场地准备:首先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地面平整,无障碍物,然后设立施工围挡,保证施工安全。
2. 钻机就位:旋挖钻机就位,根据设计图进行定位,确保钻机的垂直度和精度。
3. 钻孔:旋挖钻机通过旋转钻头,钻入地下,钻头的切削刃通过螺旋钻进方式逐步扩大孔径。钻孔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钻速和钻压,以防止孔壁坍塌。
4. 清孔:钻孔完成后,使用泥浆泵将孔内钻渣清出,保持孔内清洁,以便后续灌注混凝土。
5. 钢筋笼制作与安放:制作符合设计规格的钢筋笼,并将其准确放入钻孔内,进行焊接或绑扎。
6. 混凝土灌注:清孔后立即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应连续、均匀,保证桩的质量。
7. 养护:混凝土灌注完成后,进行养护,确保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8. 检测验收:钻孔桩施工完成后,进行承载力、垂直度等各项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以上就是宁杭客运专线3标旋挖钻孔桩的一般施工工艺,具体施工步骤可能会因地质条件、设备型号等因素有所调整。
宁杭客运专线3标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部分内容预览:
(三)在浅水中宜用筑岛或围堰法施工,岛顶面通常高出施工水位0.75~1.0m。筑岛面积应依据钻孔方法、设备大小等决定。
(四)钻孔场地在深水中或淤泥较厚时,可搭设水上工作平台施工,平台搭设应符合:
1.平台应能支撑钻孔机械、护筒加压、钻孔操作及浇注水下混凝土等施工过程中的所有静、活荷载,并保持坚固稳定,同时应满足各项有关施工作业和施工设备安全进、退场的要求。
2.工作平台可利用浮吊或打桩船打入钢筋混凝土桩或钢管桩作为基桩,顶面纵横梁和支撑架可用木料、型钢、万能杆件、钢桁架或其他材料搭设。当流速不大,且河床地质条件较好、承载能力较高时,也可部分利用钻孔桩钢护筒加高兼作基桩设置作业平台TB 10098-2017标准下载,但钢护筒刚度、埋深等必须同时满足基桩的设置要求。
3.当水流平稳时,钻机可设在组合船舶或浮箱上钻孔,但必须锚定稳固。
4.当水流速度较大,但河床平顺时,可采用薄壁浮运沉井。就位后灌水下沉,落床,在其顶面搭设工作平台。
5.水上工作平台的设置应考虑泥浆的循环、过滤和排放的要求。
五、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要求采用整套旋挖钻机设备。同时要有挖掘机、吊车、混凝土运输车、漏斗、导管、电焊机、切割机、弯曲机、空压机、千斤顶、抽渣筒、检孔器及测绳。
2.岸滩上,黏性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当表层土松软时,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岸滩上埋设护筒,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
3.水中用锤击、加压、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护筒埋入河床面以下1m;水中平台上按最高施工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不透水层。
4.在水中平台上下沉护筒,由导向设备控制护筒位置。
5.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选择和备足良好的造浆粘土或膨润土,造浆量为2倍的桩的混凝土体积,泥浆比重可根据钻进不同地层及时进行调整。泥浆性能指标如下:
在砂类土、碎(卵)石类土或黏土夹层中钻孔时,应制备泥浆护壁;在黏性土中钻孔当塑性指数大于15,浮渣能力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利用孔内原土造浆护壁。
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泥浆比重:正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1~1.3;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黏度:入孔泥浆黏度,一般地层为16~22s;
松散易坍地层为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进行施工放样,施工队配合测量班按设计图纸定出孔位,经现场技术人员检查无误后,由施工队埋设十字护桩,十字护桩必须用砂浆或混凝土进行加固保护,以备开挖过程中对桩位进行检验。
安装钻机前,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钻机底部应垫平,保持稳定,在钻进中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就位完毕,施工队对钻机就位自检。
2.1钻孔前,按施工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挂在钻台上。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的钻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及适当的泥浆比重。
2.2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应经常对钻孔泥浆及钻机对位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改正。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应捞取样渣保存。
2.3钻孔过程中应观察主机所在地面和支脚支承地面处的变化情况,发现沉降现象及时停机处理。因故停机时间较长时,应将套管口保险钩挂牢。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清孔的目的是使孔底沉碴、泥浆相对密度、泥浆中含钻渣量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采用灌注桩孔径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
(七)钢筋笼制作、安装
1.对于较短的桩基,钢筋笼宜制作成整体,一次吊装就位。对于孔深较大的桩基,钢筋笼需要现场焊接的,钢筋笼分段长度不宜少于18米,以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现场焊接须采用单面帮条焊接。
2.制作时,按设计尺寸做好加强箍筋,标出主筋的位置。把主筋摆放在平整的工作平台上,并标出加强筋的位置。焊接时,使加强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筋标记,扶正加强筋,并用木制直角板校正加强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强筋后,用机具或人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然后吊起骨架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
3.钢筋骨架保护层的设置方法:
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每一截面上接头 数量不超过50%,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钢筋笼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符合要求。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厚度可用焊接钢筋“耳朵”或转动混凝土垫块。设置密度按竖向每隔2m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布置8个。
4.骨架的运输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运输骨架,都不得使骨架变形,当骨架长度在6m以内时可用两部平板车直接运输。当长度超过6米时,应在平板车上加托架。如用钢管焊成一个或几个托架用翻斗车牵引,可运输各种长度的钢筋笼,或用炮架车采用翻斗车牵引或人工推,也可运输一般长度的钢筋笼。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 骨架安装采用汽车吊,为了保证骨架起吊时不变形,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加强骨架内焊接三角支撑,以加强其刚度。采用两点吊装时,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骨架内部临时绑扎两根杉木杆以加强其刚度。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同时起吊。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应整直。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然后,由下而上地逐个解去绑扎杉木杆的绑扎点及钢筋十字支撑。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强箍接近孔口,可用木棍或型钢(视骨架轻重而定)等穿过加强箍筋的下方,将骨架临时支承于孔口,孔口临时支撑应满足强度要求。将吊钩移到骨架上端,取出临时支承,将骨架徐徐下降,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将骨架临时支撑于护筒口,再起吊第二节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直线上进行焊接,全部接头焊好后就可以下沉入孔,直至所有骨架安装完毕。并在孔口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浮笼现象。
6.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7.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的顶吊圈下面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在护筒两侧放两根平行的枕木(高出护筒5cm左右),并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枕木上。
8.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装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2.导管长度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决定。漏斗底距钻孔上口,大于一节中间导管长度。导管接头法兰盘加锥形活套,底节导管下端不得有法兰盘。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设防松装置。
3.导管安装后,其底部距孔底有 250 ~ 400mm 的空间。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检查沉渣厚度,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柱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如沉渣厚度超出规范要求,则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
计算和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数量,下落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m深。足够的冲击能量能够把桩底沉渣尽可能地冲开,是控制桩底沉渣,减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环节。
1.1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公式(例桩径D=1.25):
h1= Hwrw/rC=11*68/24=31.17m
Vr1.25=3.14*(1.25/2)2*(H1+1)+3.14*(0.25/2)2/4h1 =3.14*(1.25/2)2*(0.5+1)+3.14*(0.25/2)2/4*31.17
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次测定。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立即灌注首批砼。
1.2箭球、拨栓或开阀
打开漏斗阀门《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341-2014》,放下封底砼,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探测孔内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
2.1桩基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配合导管灌注,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致使测探不准确;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4m。同时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即时调整导管埋深。
2.2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再移到钻孔中心。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min。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要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循环使用导管4~8次后应重新进行水密性试验。
2.3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2.4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JB/T 1647.1-2012 闭式压力机 第1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pdf,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②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3m以下和1m以上处,并慢慢灌注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③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m~5m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长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