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氢装置整体节能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加氢装置整体节能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6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1870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1#加氢装置整体节能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标题:1#加氢装置整体节能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项目背景 1#加氢装置作为公司的重要生产设施,其能源消耗占比较大。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满足环保要求,决定进行整体节能改造。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旨在系统规划和高效实施这一改造项目。

二、项目目标 1. 通过节能改造,提高装置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 2.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能源浪费。 3. 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环保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施工内容 1. 能源系统优化:包括换热器、压缩机、电机等关键设备的能效提升和替换。 2. 工艺流程改进:调整和优化生产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3. 保温隔热改造:减少热量损失,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4. 控制系统升级:实施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控制和节能。

四、施工方法与步骤 1. 前期调研与规划:对现有设备进行详细评估,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 2. 设备采购与安装:按照改造计划,采购高效节能设备并进行安装。 3. 测试与调试: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性能测试和系统调试。 4. 培训与运行:对操作人员进行节能操作培训,确保改造后的设备正常运行。

五、安全与环保措施 1. 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2. 做好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 对改造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实现绿色施工。

六、进度与质量控制 1. 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 设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和工程验收。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旨在为1#加氢装置的节能改造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确保改造工程的安全、高效、顺利进行。

1#加氢装置整体节能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1.4.5 钢筋绑扎验收

1)基础受力钢筋排距偏差必须小于5 mm;箍筋、横向钢筋间距偏差必须小于20 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差应小于10 mm。

2)绑扎的钢筋网片或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表面应洁净DB11∕T 386-2017 建设工程检测试验管理规程,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

3)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与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预制,垫块内埋铁丝用于绑扎,垫块间距不大于1米。基础钢筋保护层取35㎜。基础内的竖向钢筋为保证其位置不移动,应在校正后与底板钢筋点焊。

4)底脚螺栓应用双层套模固定,底脚螺栓下部待用双层套模定位后与钢筋焊接固定,固定好后请监理方复验合格才能浇筑。

1) 模板选用钢模板、部分用木模板;木模板的工作面应平整、光滑,并在工作面设置限位垫块,保证基础结构及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模板的拼缝应严密不应漏浆,对拼缝不严及转角处,在模板内侧贴胶纸或采取相应堵漏措施。

2)模板及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圆形设备基础为保证模板质量,在模板外侧设置钢箍,钢箍采用钢丝绳加花蓝螺栓制成,钢箍间距不大于600㎜;矩型设备基础的柱箍用钢管扣件搭设,其上下间距不大于800㎜;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模板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模板安装时,用线锤控制垂直度,用水平仪控制模板标高。

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或混凝土接搓处。

5)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有关规定,砼达到设计强度并经监理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拆除。

1) 砼浇筑前应检查钢筋绑扎质量并经报检合格,核对预埋件和预埋螺栓的位置,无误后方能浇砼。

2)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 采用振动器应保证每一振点的振动延续时间,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4)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槎平。

5) 养护应在砼终凝后及时进行并分别对待(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 h内对其覆盖和浇水、普通混凝土的水润养护不得少于7 d。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水相同)。

6)砼浇筑时,除按规范要求留取试块,做为质量评定的依据外。降雨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混凝土基础交接验收

1) 应向接受单位提供有关施工记录、检查和测量记录。

2) 基础上必须标明标高基准线、中心线;并在参照建筑(构筑)物上标明坐标轴线;设计要求沉降观测的基础应有沉降观测水准点。

3) 基础外观应达到如下要求,才能交出:

基础外表没有蜂窝、空洞、主筋露筋、缝隙夹渣层等缺陷。

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周围土方应回填、夯实、整平。

基础表面清洁、无油污、地脚螺栓孔内无杂物,需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凿成麻面。

4) 基础位置和尺寸应达到下列要求才能交出:

基础上平面(设备安装面)不水平度不大于5/1000,全长不大于10 mm;放置垫铁处(至周边50 mm)的表面应铲磨平, 不水平度不大于2/1000;作滑动支座用滑动预埋锚板不水平不大于2 mm。

预埋底脚螺栓孔中心位置偏差小于10 mm。

5) 基础底脚螺栓应达到如下要求,才能交出:

螺栓安装铅垂度偏差小于5/1000;螺栓顶部标高偏差在0~20 mm范围内;螺栓顶部和根部中心距离偏差小于2 mm。

螺栓有用部分丝扣完好、无锈蚀,并按设计要求备好螺母。

各类尺寸允许偏差汇总见下表:

砼基础施工成品保护措施

1) 要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孔洞和线管的位置正确,不得撞碰。

2) 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支搭脚手板,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3) 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

4)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在其上来往行走和进行上部施工。

5) 在混凝土运输时,应保护好设备管线、门口预留孔洞,不得碰撞损坏。

6) 较大的设备基础超过相邻建筑物基础深度时,应有妥善的保护措施或方案。

7) 基础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安装螺栓、预埋件均不得遗漏。以避免后剔凿基础混凝土。

8)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足够的照明,防止混凝土配合比过磅不准,防止碰撞各种管线、模板、预埋件等及现场设施等。

9) 冬期施工时,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1.9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混凝土不密实: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模板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拆模过早,混凝土浆粘在模板上,也会造成麻面。

2) 混凝土表面不平、标高不准、尺寸增大:由于水平标志线或小木橛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混凝土多铺过厚、少铺过薄等原因造成。

3) 基础轴线位移,螺栓孔洞,隔板位移:主要是预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或浇筑混凝土时碰撞、振捣棒插入不准而造成。

4) 露筋:钢筋的垫块漏放或位移,钢筋紧贴模板或振捣不实、漏振,均会造成露筋。

5) 缝隙夹渣: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杂物,主要是未认真清理施工缝所致。

6) 不规则裂缝:基础过大,内部由于水化热产生温度应力,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不好,养护不够,或过早拆模等原因造成。

1)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2)分层铺筑砂石。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4)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5)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6)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7)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8)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9)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10)道路按设计要求每隔5米留1道伸缩缝,缝宽8毫米、深度1/2混凝土面层厚,缝中用沥青砂嵌实。较大型吊车站腿位置必须垫大片和碎石压实,具体做法参照混凝土道路垫层,保证地耐力达到10吨/平方米;750吨履带吊、500汽车吊站腿地基处理要达到地耐力达到13吨/平方米。

2 加热炉系统节能改造制造、安装施工方案

安装F103~105余热回收系统一套(包括外置对流段1座/103吨、空气预热器1台/90吨、风机3台、烟道风道等钢结构77吨等;F101和F102烟道改造烟气直送F106,F106拆除更新成蒸汽发生器;相关防腐、保温工程。

1)炉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流向:

施工技术准备→材料到货检查→放样→下料 →柱梁板拼接→构件小单元厂房区制作→部件大单元现场预制组装焊接→部件现场安装就位→部件现场安装组焊。

2)炉管预制安装施工流向:

施工技术准备→材料到货检查、复验→(炉管焊接坡口加工) →预制焊接→炉管预制焊缝无损检测→炉管现场安装→炉管现场施焊→安装焊缝无损检测→炉管试压。

3)炉烟道、风道预制安装施工流向:

烟道、风道壳体厂房预制→烟道锚固钉焊接、验收→烟道衬里厂房施工、养护→烟道、风道现场安装组焊→风道保温钉焊接、烟道接口处补焊锚固钉及验收→风道保温施工、烟道接口处补做衬里。

2.3 施工方案制定原则及施工程序

2.3.1 预制、安装方案制定原则

考虑到加热炉系统改造工程量较大、且现场预制场地不足JTS∕T 241-2020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在运输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厂房区预制量,烟囱、烟道、钢结构尽可能在厂房加大预制深度,个别宽大结构可在安装现场附近地面组焊成大片,而后吊装就位。

2)安装就位先设备、后烟风道原则

考虑到烟风道设计尺寸难以控制准确,烟风道预制时要留好调节余量;在安装次序上,必须先安装对流段、扰流子、热管段、鼓风机和引风机等设备,后安装各段烟风道,在烟风道中间接口留调节余量。

加热炉系统改造预制、安装原则程序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通风系统 AQ2013.1-2008》 1)F103/F104/F105新增外置对流段安装

该段金属重103.081吨,非金属总重31.679吨。其主要部分预制、安装顺序如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