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房建(学校)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房建(学校)施工组织设计,又称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计划,是建筑工程施工前的重要文件,它详细规划了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包括设计准备、施工准备、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工期管理、资源配置等。在学校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更侧重于特殊性,如教育设施的布局、教学楼的结构安全、实验室的特殊设备安装、操场的建设等。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基本信息。
2. 施工部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施工顺序、组织架构、主要施工阶段和施工流程。
3. 施工进度计划:详细列出各个施工阶段的起止日期,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目标。
4. 施工方案: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设备安装、装修装饰等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
5. 质量和安全控制:设定质量标准和安全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
6. 材料设备管理:明确材料的采购、存储和使用计划,设备的进场、安装和调试流程。
7. 施工现场管理:包括现场布置、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内容。
8. 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施工风险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确保施工安全,是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房建(学校)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2、沉降观测点制作、现场保护。
首层结构施工时在规定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采用直径为20毫米的圆钢(不锈钢),一端弯成90度角打磨成半球形状,另一端焊接在埋件上。
沉降观测点采用红油漆进行编号QSY 02227-2019标准下载,要求将编号标明在沉降点上。
沉降观测点采用砖砌体保护,防止冲撞引起变形影响数据统计。
观测基本:依据提供的基准点另外引测点两个工作基点和若干联系点。
测量方法: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根据建筑物最终沉降观测中误差精度要求,确定采用二级水准观测,环形闭合的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用铝合金标尺,按光学测法观测,采用二等环形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为小于0.4¹/²mm(m为测站数)。
观测周期:结构施工阶段采用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完工后至工程全部竣工后的一年内每隔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隔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当建筑物突发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虺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每次观测结束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成果表中,及时计算每一观测点及相邻观测点间的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编制成果表,作为竣工资料归档。
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照明不足的地方采用人工照明。
测量时要求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视距差不大于2m,视距不能超过30m。
测量中将用固定的人员、水准仪和塔尺、水准基点与观测路线,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各前视点后,要求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毫米。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A、独立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轴线复核→基础施工→人工挖承台、地梁土→砖胎模→垫层→承台、地梁底板防水及其保护层→底板钢筋及插筋制安→浇底板砼→覆盖养护、测温→墙柱钢筋制安→墙柱支模→浇墙柱砼→支梁板模→梁板钢筋制安→浇梁板砼→养护→土方回填
B、带形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独立基础及地梁采用组合钢模板结合木模进行支设。模板使用时应无绕度、无曲折、无变形、表面平整。使用前必须满刷隔离剂,拼装时应根据构件合理尺寸选配模板,模板安装应构造简单,装折方便,并便于钢筋绑扎和安装。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的支设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基础采用组合钢模板与木模板结合进行支设。基础侧模板的固定采用脚手架钢管搭设成井字架进行固定。如下图所示。
地梁模板采用架空法进行支设,先支设地梁底模板,然后绑扎地梁钢筋,地梁钢筋扎好后再支设地梁侧模。地梁模板支设前先对基槽底部进行夯实,然后在模板支撑架背管立杆位置铺设木跳板,木跳板中部如与基土表面接触不紧密,可用木楔子进行支垫,再进行地梁模板的支设。对于梁高大于600mm的地梁必须设置对拉扁钢,位置在地梁上口下300mm的水平线上,对拉扁钢间距750mm。具体支设详见下示意图。
地梁侧模板可在地梁砼浇筑后24h后进行拆除,地梁底模板及其支撑必须等地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
本工程钢筋均在现场内加工制作。
钢筋按计划进场后,按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钢筋待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按绑扎先后顺序落实加工,并分类堆放整齐、取用。
钢筋下料长度应通过具体翻样后计算下料,应充分考虑各种结构受力部位的钢筋布置上下位置等因素,以免造成钢筋绑扎困难。
钢筋采用对焊,柱插筋的竖向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墙板筋和楼板筋采用绑扎搭接,梁主筋以对焊搭接为主。
地梁扎筋采用钢管架子,以防止钢筋骨架失稳。用水泥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垫块事先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做好,柱的垫块必须预埋铅丝,用以固定在钢筋上。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不得超厚,同时应控制钢筋间距。
严格控制钢筋的间距。所有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钢筋绑扎必须规范,墙板钢筋扎丝一律朝内。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
承台上皮钢筋绑扎后,待承台模板固定完毕,在上皮钢筋弹出柱边线,用红漆作出标记。柱主筋、剪力墙暗柱纵筋一律伸至承台或地梁底固定。柱(暗柱)除上下设箍筋外,通过与底板上皮筋电焊设置定位箍。墙板插筋在底板面设一道水平筋。严格控制钢筋间距,关键部位采用电焊固定,以防偏轴。
焊接必须根据钢筋规格、气温条件和焊接方法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和参数,焊接长度和钢筋中线对正等必须按施工规程要求施工。
钢筋绑扎前,施工员和钢筋翻样必须对有关施工顺序、操作方法和要求向班组进行详细交底。钢筋必须经自检和专检,方可进行隐验。在钢筋的自检中和专检中,必须认真检查受力钢筋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墙板的钢筋网片间距和柱箍是否有误,各结构的有效高度是否符合设计意图,钢筋的保护层垫块固定是否可靠及厚度是否正确等。经专职质量员检查合格,并签署隐蔽工程验收单后,通知并会同监理和有关单位共同验收,经其批准后方可浇捣混凝土。
基础砼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时按事先制定的顺序进行,每个施工段的基础及地梁砼必须一次进行浇注,不得留置施工缝。基础砼的下料必须用人工将砼拌合料铲入基础模板内,然后按规范要求进行振捣。基础的砼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根据气温条件,砼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气温较低时采取薄膜或草垫覆盖养护,气温较高时采用洒水养护。
混凝土强度按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先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待养护期达到规范要求时,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经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进行按试验配合比进行。
混凝土浇捣时正确控制振捣器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混凝土流到哪里应振到哪里,避免漏振。不允许用振动棒随意振动钢筋、模板和预埋件,以防钢筋、模板变形、预埋件脱落。无论哪个部位,后浇混凝土必须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接上。
及时了解天气,混凝土浇捣连续施工时应尽量避开雨天。如果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下雨,应及时遮盖,雨过后及时做好面层的处理工作。
基础的结构验收与质监站、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共同进行。验收合格后,做好外墙防水,再验收合格后,进行分层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前,办理好基础分部工程验收方面的相关工作,并同时排干基础内的余水。回填土按设计要求选用,如果含水率达不到回填要求,在回填前几天进行晾晒或洒水湿润,以确保回填土的含水率要求。回填时,自卸式汽车运土,人工进行铺平,分层回填,每层填土约厚度30cm,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在回填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取土样进行密实度试验。全部回填工作完成后,经试验合格,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第四节 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
一、结构施工外用脚手架
本工程建筑物高度在24米内,框架结构,在施工中拟采用普通落地双排钢管式外脚手架。
外脚手架搭设选用Ф48×3.5规格标准钢管,采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连接,落地脚手架操作层均满铺竹笆,外边采用竹笆挡板和密目安全网围护。
立杆纵距1.5m,横距 1.2m,大横杆距离1.7m。里立杆距结构边距离为350mm,操作层上下两根大横杆之间设有一道护身栏杆。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以减少立杆偏心荷载,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扫地杆通长设置在距离底部180mm处。
3、落地式外脚手架的搭设
选料备料: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开始准备外脚手架的材料,挑选合格的钢管、扣件,并对油漆剥落的钢管补刷油漆。外脚手架钢管除剪刀撑刷红白相间的油漆外,其它均采用单独的一种颜色,同时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立杆、大横杆及剪刀撑的长度。
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对脚手架搭设范围进行清理,并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尺寸弹出外架的尺寸线。脚手架基底回填土必须严格分层夯实,垫木采用宽度不少于20cm宽,50mm厚的木板通长布置。在脚手架外侧面挖一排水沟排除雨水,防止积水浸泡地基。
搭设顺序:做好搭设的准备工作 —— 按房屋的平面形状放线 —— 铺设垫板 —— 按立杆间距排放底座 —— 放置纵向扫地杆,并与立杆和纵向扫地杆扣牢 —— 安装第一步大横杆 —— 安装第一步小横杆 —— 安装第二步大横杆 —— 安装第二步小横杆 —— 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牢,在装设两道连墙杆后方可拆除)—— 安装第三、四步大横杆 —— 设置连墙杆 —— 接立杆 —— 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 —— 绑护身栏杆和扫地脚板 —— 立挂安全网
扫地杆离地面不大于200mm,大小横杆每步的高度基本为1.7m,但因为层高的关系可适当调整,最大高度不大于1.8m。
在搭设一步高后进行立杆和大横杆的校正调直,立杆用线锤校正其垂直度,大横杆拉线调直并校正水平。
搭设斜道:采用钢管搭设,宽度3米DB35/T 1893-2020 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接口规范,坡度1:3,斜诞两边设扶手栏杆,用竹笆挡板,外围挂绿色密目安全网。
卸料平台:卸料平台应单独架设,不得固定于脚手架上,其上端应用钢丝绳同建筑物主体相连;其下端应用钢管作斜撑,斜撑与建筑物主体相连。平台周围加装高度1.2米~1.5米的防护栏杆和密目网。
脚手板的铺设:结构施工时,作业层脚手板沿纵向满铺,做到严密、牢固、铺稳、铺实、铺平,不得有50mm的间隙。离墙面35cm,严禁留长度为150mm的探头板。搭设铺设的脚手板,要求两块脚手板端步的搭接长度不小于400mm,接头必须在小横杆上。
横向支撑:每片脚手架在其两端设置横向支撑,每隔6个间距加设一道横向支撑。
水平支撑:没有铺的水平桁架在两榀横向承力结构之间设置一根小横杆,其间距不宜小于1m,必须时呈“之”安形连续布置。
连墙拉杆的设置:连墙点的位置在与立杆和大横杆相交的节点处,离节点间距不小于30cm。在结构边梁上过中线位置预埋Ф48×3.5钢管。短钢管两端分别用直角扣件与预埋钢管及大横杆相连。结构梁上水平方向每4m设置一个,垂直方向每7m设置一个。
(1)杆应长短交叉布置,分别采用4米、5米、6米左右的钢管。禁止使用同一长度的钢管作立杆。
(2)杆延伸时,应采用对接方式,除顶端一节外QGDW 1512-2014 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清晰版),其余各节点禁止采用搭接或固定在大、小横杆上。
(3)采用5cm厚的木板垫底,立杆底部加装钢制套式(内套或外套)底座,严禁用砖头石块当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