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沪杭项目现场施工技术交流研讨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简介:
沪杭项目现场施工技术交流研讨会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常是一个详细且全面的计划,旨在指导沪杭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以下是其可能的简介:
1. 项目背景:首先,会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建设任务(如道路、桥梁、隧道等)、预期工期以及参与的施工单位和主要技术力量等。
2. 施工目标:明确施工的目标,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以及按时完成工程交付等。
3. 施工组织:会详细阐述项目施工的组织架构,包括项目经理、各工种工程师、施工队伍等的职责划分,以及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制度。
4. 施工流程:根据工程特点,详细规划施工流程,包括材料采购、基础施工、主体结构建设、装饰装修等各阶段的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及时间安排。
5. 施工技术交流: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可能会包括最新的施工技术展示、技术难题的讨论、施工工艺的分享等,以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6. 安全与环保: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环保策略,包括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绿色施工技术等。
7. 风险管理:识别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天气、设备故障、人员安全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8. 评估与监控:制定监控机制,定期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
总的来说,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实施的蓝图,它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达到预定的工程目标。
沪杭项目现场施工技术交流研讨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千斤顶必须经过标定后才允许使用,千斤顶的标定周期为半年。另外,每隔2周要用测力计检查张拉设备的精度,方法为:在张拉台一侧将4根钢筋穿进横梁、测力计后锚固,开动液压油缸,在千斤顶的行程达到额定张拉力时,读取每根钢筋的张拉力,如偏差值为在额定张拉力的±15%以内,即为合格。
a、预应力钢筋张拉采取双向双控方案,张拉完成后,实际张拉力、伸长量读数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不得超过5%,否则,应停止使用该张拉设备。
b、张拉分两个过程:先张拉到理论拉力的20%,用环形螺母锁紧,静停30分钟,在此期间安装上层钢筋、纵向模板;再张拉到理论拉力的100%DL/T 2032-2019 计量用低压电流互感器,并放上支承板,锁紧环形螺母,稳定后断开全部预加应力设备。
c、张拉过程结束后,应形成记录。
5.2.10 预应力筋放张、切割
当轨道板混凝土经过养护,试块经试验室检测强度达48Mpa以上时,即可进行放张、切割预应力筋作业。钢筋松张时,首先接通张拉设备,启动张拉装置,继续张拉预应力钢筋,直到定位环开始松动。这时打开支撑环,使油缸往回运动。当预应力钢筋切断后,张拉油缸可以回到初始位置。回油过程控制在10min左右,直到油缸回到零位。
放张作业完成后,开始切割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切割采用特制的切割小车进行,为避免有害粉尘散入空中,影响人体健康,配置专用工业吸尘器即时除尘,其作业程序如下:
5.2.10.1 切割顺序安排
为最大程度地降低预应力对模具的伤害,减少模具校正次数,将第一个切口安排在张拉台座的中间,第二个切口在张拉台座的3/4处,第三个切口在台座的1/4处,之后,根据出板顺序逐个切割连接的板间预应力筋。
5.2.10.2 切割小车就位
人工推移切割小车至使用地点后,将4根锁栓插入横梁和端梁上的定位孔内,锁定切割小车。
5.2.10.3 装置准备:接通吸尘器电源。
5.2.10.4 切割预应力筋
接通切割小车装在坑壁侧面的电源后,放下切割片,并用人工推动切割小车沿装在横梁上的线性导轨缓慢走行。切割时,要派专人配合,将吸尘器软管摆顺。切割方向可自需切割轨道板模板的一端至另一端。
5.2.10.5 切割完成
关闭吸尘器、水源和切割小车电源,提起切割锯片,松开制动锁栓,移动切割小车至下一作业部位,直至连接33块轨道板间的预应力钢筋全部切割完毕。
5.2.10.6 切割预应力钢筋头
切割预应力钢筋头在托架线的自动切割机上进行。轨道板翻转作业完成后,轨道板沿托架线按设定速度运行,此时开启电源,切割机将自动切割轨道板两侧钢筋头。
a、切割机在投入使用前应经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b、切割机应由专人操作。
c、切割后,钢筋头超出轨道板混凝土面的长度不得大于2mm。
5.2.11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
5.2.11.1 监测面较大时,大约每隔20cm用测量探头波浪形地探测表面,钢筋较密的区段应缩小探测距离。
5.2.11.2 将探测结果结合容许误差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并将超出容许误差的数值写入记录表格。
5.2.11.3 对超出容许误差的轨道板,应及时从临时存板台起吊到方便的地方堆放,并标识。
5.3.1 资源配置
5.3.2 混凝土的拌和
5.3.2.1 配制混凝土的各种材料、配合比设计均须符合本细则主要工程材料技术要求部分的有关规定,否则禁止使用。
5.3.2.2 混凝土拌合站应经计量标定,否则不能用于混凝土拌合。除计量标定外,正常情况下,混凝土配料的计量设备,应每月用标准砝码自行校正一次。在特殊情况下,若发现用水量、坍落度、混凝土颜色变化及产生离析现象时检修排除,每次检修后都必须经过校正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5.3.2.3 混凝土按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计算每盘(每次投料拌和的混凝土重量)的实际需用各项材料数量进行投料拌和。
5.3.2.4 施工配合比要根据材料与施工情况,由试验中心每天根据材料场自动测湿仪器测定确定,并书面通知混凝土拌和班组。
5.3.2.5 拌和机在使用时,应先起动,等运转正常后再下料,不应带负荷起动或超搅拌。
5.3.2.7 应采取搭棚保温、给水加热、向搅拌筒喷压力蒸汽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25℃。
5.3.2.8 材料计量误差标准(按重量计)水泥、水及减水剂不得超过±1%;碎石及砂不得超过±2%。
5.3.2.9 灌注混凝土时,试验人员应在灌模具旁边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纠正。正常情况下,开始三盘一定要测定,以后每隔5盘测定一次。
5.3.3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取运输车和桥式吊车联合作业方式,其工作流程如下:
5.3.3.1 将混凝土运输车运行到拌合站,并使承接混凝土的料斗处于出料口下方。
5.3.3.2 打开拌合站出料闸门,使混凝土自由泻落到料斗内,直至装满。注意混凝土的自由落差不得大于1m,否则,应加设串筒等减速装置。
5.3.3.3 开动运输车到车间内吊车作业范围以内。
5.3.3.4 运行吊车到混凝土运输车上方,将空料斗放到运输车上,并将吊钩挂在装满混凝土的料斗上。
5.3.3.5 将吊车运行到布料机上方,打开闸门,将混凝土倾卸到布料机的临时储料斗中,混凝土运输作业即告完成。
5.3.3.6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各环节的衔接,使混凝土在基本稳定的时间内运送到灌注工位,确保注入模具内的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一致。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运输到灌注地点的时间应不大于15min;如同一块需用两斗混凝土,其抵达灌注地点的时间间隔不得大于20min。
5.3.4 灌注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采用布料机摊铺、振动横梁配合振捣器捣固的方法,具体如下:
5.3.4.1 机械准备:将布料机运行到灌注混凝土的模具上方。
5.3.4.2 布料入模:在储料斗装满混凝土后,开启排料阀门,同时走行布料机,将混凝土均匀倒入模具内。注意根据实际,选择混凝土输出速度,使混凝土不致溢出,均匀地注入模具内。
5.3.4.3 布料方法:混凝土采取两次灌注,在第一次走形到模板上方时,注入75%的混凝土;第二次走形到模板上方时,将全部混凝土注入模中。如经过捣实后发现混凝土太少,可继续进行补料。
5.3.4.4 混凝土振捣:第一次注入混凝土摊铺时,可启动模具下附着式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短时振捣。第二次注入混凝土时,振捣至密实为止。密实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冒出为准。
5.3.4.5 刮平:放下整平板并启动整平板振动器,进行辅助振捣。同时,向前运行布料机,将混凝土表面刮平,并把多余混凝土刮到相邻模具内。
5.3.4.6 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及时将防护钢板S2压入混凝土,其位置和深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重复以上作业,直至整个台座的33块板混凝土灌注完毕。
5.3.4.7 灌注混凝土的质量标准:脱模后,混凝土表面水泡、破损深度≤5mm;水泡、破损面积≤50cm2;无蜂窝现象。
5.3.4.8 生产线混凝土的灌注顺序为自东向西。
5.3.4.9 灌注混凝土应形成记录。
拉毛机用门架式走形机构驱动,其行驶速度在1.5~30m/min。在灌注完混凝土后,立即进行拉毛作业,程序如下:
5.3.5.1 将拉毛机移动到模具的纵向挡板上。
5.3.5.2 降下拉毛机,使毛刷与混凝土面接触。
5.3.5.3 移动门架式走形机构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
5.3.5.4 作业完成后,升起拉毛机。
5.3.5.5 拉毛作业完成后,应在轨道板底面沿横向形成0.5~1mm深的纹路。
5.3.6 混凝土养护
5.3.6.1 模具加热:应提前开启模具加热系统,保证模具温度在灌注混凝土时不低于30℃。在混凝土水化热开始散出,轨道板的温度达到30℃以上时,即可关闭热力系统,以节约能源。
5.3.6.2 在轨道板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帆布保温。覆盖帆布用多功能车运送专用功能托盘实现。
a、将4根钢丝绳挂在功能托盘的吊环上,用桥式起重机将功能托盘吊放到多功能车上,并固定。
b、将多功能车移动到台座内距离张拉横梁约1m处。
c、启动功能托盘电机,将帆布抽出约1.5m后停止,人工将帆布端头横杆固定在张拉横梁上的钢环上。
d、继续启动功能托盘电机,移动多功能车,直至台座的另一端。
e、用特制压杆将帆布压在张拉横梁上。
f、在灌注混凝土1~2h后,应撤掉帆布,待取出轨道板之间的挡板后,重新覆盖帆布。在混凝土灌注16h,试件强度达到48Mpa以上时,即可撤掉帆布,开始轨道板脱模作业。
g、覆盖帆布前,应将现场制作用于验证16h抗压强度的混凝土试件放在模具上,使试件与混凝土在相同条件下养护,确保混凝土试件强度的代表性。
5.3.6.3 在毛坯板脱模并放置到临时存板台上,放够3块时JC∕T 2482-2018 自保温混凝土夹芯墙板,应及时覆盖帆布,以保温并防止轨道板因水份散失、风吹等可能产生的裂缝。
5.3.6.4 在毛坯板堆放到存板场后,不需要采取养护措施。
5.4 轨道板脱模、运输、堆放
5.4.2 毛坯板脱模
毛坯板脱模采取桥式吊车配合真空吊具,压缩空气、振捣器辅助的方法,具体如下:
5.4.2.1 吊具准备:启动双梁桥式起重机至真空吊具放置地点,将吊钩与真空吊具挂好后,移动起重机至出模地点。
5.4.2.2 吊具就位:用行车将真空吊具横梁下放至出模毛坯板上。横梁放到模板上后,其4个吸盘在毛坯板上基本处于对称位置。
5.4.2.3 校平横梁:开启液压油缸后,将油缸以低压力伸出YD/T 2740.5-2014标准下载,使横梁自行校平。
5.4.2.4 产生真空:控制油缸到较高压力,以制造真空,使吸盘牢固地吸在毛坯板上,待四块吸盘的指示灯变为绿灯时,即可开始脱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