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羊场沟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羊场沟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3.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4.1.明确创优目标,落实质量职责
(1) 项目经理部制定创优规划,明确创优目标,划分创优职责,落实到人。
(2)项目部按照任务分工制定管段工程创优措施和分期实施计划,落实任务,找准关键,选定课题,成立QC小组,积极开展活动,确保全段质量全优。
(3) 施工作业班组,要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订项目工程具体实施计划JT∕T 991-2015 桥梁混凝土表面防护用硅烷膏体材料,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保证,精益求精。
(4)开工前,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技术交底到每个职工,每个现场一线施工人员。牢记质量在心,安全第一的原则。
(5)每道工序都要有质检员严格检查,自检合格后,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待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4.2.严把主要材料采购、进场检验关
(1) 进入工程主体的材料要严格从符合设计要求、信誉好的厂家进货。所有材料有出厂合格证和必要的检验,化验单据,否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 每批进场水泥、外加剂、钢材等主要材料,向监理工程师提供货附件,明确厂家、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出厂日期及出厂合格证,检验、化验单据等,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材料使用要求,分项进行抽样检查和试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作为确定使用与否的依据。
(3) 材料按规定作相关试验,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定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试验结果同时报监理工程师。
3.4.3.强化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1) 开工前对桥梁中心桩、导线网基点桩、水准基点桩及其他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复测,加以妥善保护,并在施工期间定期进行中线及水平测量,确保桥梁平面位置、几何尺寸及高程准确无误。
(2) 混凝土使用的粗细骨料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不合格的禁止使用,使用各种外加剂,都必须经过试验,以确定配制方法和最佳掺量。配料采用砼配料机,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灌注应加强捣固,确保砼内实外光。施工专用机具和仪表要按规定进行检验。以对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施工按照规范要求施工。
(3) 所有桥梁结构物砼浇注均采用特制大块整体钢模,对于立模、振捣、拆模等主要环节,应搜集数据进行分析,不断改进工艺,保证砼内实外美。重复使用的模板要清理整修,始终保持原状。模板面要清理干净、刚度要好,浇注砼前应用清水将模板湿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拼缝应严,控制跑模,防止漏浆。钢模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加强砼配合比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重视外掺剂的使用研究。砼振捣要密实,应不漏振不过振。
(4)对混凝土结构外露的钢筋、预埋钢板、钢构件及时包裹、覆盖或涂防锈漆,防止雨水锈蚀污染砼。模板吊装,移动、脱模等过程,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损坏已施工混凝土结构
(5)桥台锥体及承台基坑的填筑,选用优质填料。填筑时两侧对称进行,采用小型机具分层压实,并严格质量检测工作。
(6)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对影响各专业施工质量的环节,严格把关,对质量通病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工班建立作业计划制度,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组织施工。
(8)每道工序实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及重点工程、重点工序把关制度。认真作好检查凭证的签证工作,尤其是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系统检查、签证工作,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实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入下道工序”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9)在施工中如发生质量事故不论大小一律认真对待,严肃查处。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实事求是的确定事故等级,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再发生。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建立质量责任追究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作到突出重点,分批落实,规范施工,注重实效。质量责任人全部签订责任状,并按单位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法规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
(10)建立技术、质量资料档案,随工程进度,及时认真做好有关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分管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每天记录工程日志,真实记录施工过程,杜绝写回忆录,施工班组按规定坚持填写自检记录。
(11)项目部每月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会议由项目经理主持,质检工程师讲评质量工作进行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出改进方法指导后续工作。
4.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4.1.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4.1.2.项目经理及安全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
4.2.1.安全保障管理措施
4.2.1.1.安全管理组织
4.2.1.2.安全教育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组织上场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全体现场职工进行主人翁责任感和安全第一的教育,让每一参建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
新工人上岗须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程施工前,负责本项目的技术人员应就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详细说明。工人变换工种须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使每个工人都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2.1.3.安全检查
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项目部每月进行评比,使警钟常鸣,常抓不懈。
4.2.1.3.1.开工前的安全检查
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4.2.1.3.2.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项目部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施工作业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并且做到每日进行自检和交接班检查。
4.2.1.3.3.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安全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土方开挖施工、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模板工程、高空作业等。
4.2.1.3.4.专业性的安全检查
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
4.2.1.3.5.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每逢节假日或冬雨季期间,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4.2.2.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4.2.2.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现场安全管理瞄准施工的交叉作业、运输、安全用电和消防安全等重点主攻方面,按照铁路施工有关技术安全规则执行。
施工现场平整,经常保持排水畅通,工地内的各种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且有照明设施。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栏。
4.2.2.2.模板工程安全防护措施
模板安装前,搭设好牢靠的脚手架、作业台及上下扶梯。工作人员系好安全带。模板安装时,分段分层自下而上进行,内外均安装牢固支撑。严格按规定程序拆除模板,场内设立禁区标志,拆除模板先拴牢吊具挂钩,再拆除模板。拆下的模板、材料、工具严禁直接向下抛扔。
4.2.2.3.脚手架工程安全防护措施
脚手架搭设前必须经过演算,然后按照通过的方案进行搭设。杆件间距符合规范规定和方案要求,立杆垂直,横杆水平,设剪力撑,确保安全。脚手板材质符合规范要求,按照脚手架的宽度满铺。脚手架的外侧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遇作业层时,还要在脚手架外侧大横杆与脚手板之间设置防护拦杆和挡脚板,防止作业人员坠落和脚手板上物料滚落。脚手架基础地势较低时,在周围做好排水措施。
4.2.2.4.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1)高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安全网,栏杆等安全设施以防止工人、工具或物体、材料坠落。
(2)架子工、结构安装工等高空、悬空作业人员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高空作业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可堆放在临边附近,也不可妨碍通行,传递物料时不能抛掷。
(4)高空作业同其他作业交叉施工时必须有专人负责协调作业顺序,以防发生意外。
(5)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带安全用具,并且连接牢靠稳固。
4.2.3.其他安全保障措施
4.2.3.1.安全用电措施
加强现场用电管理。电工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并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担当。设置好断电和消防器材。
4.2.3.2.防大风安全管理措施
本项目应高度重视干热风、大风、沙尘暴、白毛风等对安全作业环境和安全施工的影响。
(1)同当地气象台签订气象情报协议,对大暴雨、大风天气及时掌握气象情况,提前预防。
(2)监听、监视人员在获得有关大风来临的信息后,立即准确将有关信息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接到大风来临的信息后,立即将此信息传达给监理、业主和全体参加施工人员。项目部、各作业队要安排专人值班,及时掌握情况。
(3)大风到来之前,项目部、各作业队要配备好防大风材料、设备、工具、食品、照明器材,并选择好躲避大风袭击的位置。
(4)平时做好防大风各项措施,如,对房屋进行预先加固GB50328-2019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修订稿-正式版.pdf,混凝土拌合站采用埋地垄、揽风绳预先加固,临时电杆采用粗颗粒土填筑并捣实基坑,确保不存水,防止冻涨、冻拔而造成电杆失稳。
(5)提前编制应急预案,对防止大风袭击采取的措施进行规定,并组织全员进行学习,一旦大风袭击,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4.2.3.3.防洪防汛安全管理措施
(2)设立气象汛情预报站,负责与当地气象、水文有关部门进行联系,获取有关气象、汛情等情报资料。
(3)合理安排工序,防止汛期洪水影响施工安全。对营区、库房、电线路架设、变配电位置,物料机具摆放、现场道路等设施进行周密的安排布置,要符合防洪、防坍塌滑坡、防雷击的要求。
4.2.3.4.交通配合安全措施
施工时,提前与当地有关部门及村民进行沟通,制定导流方案,修建绕行便道,以方便行人及车辆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置路障及醒目标志,以防行人和车辆跌入坑内,确保行人及车辆安全。
JC/T 2151-2012标准下载4.3.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关爱生命为前提,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反映机制,确保国家财产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保证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