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万科海港城钢筋施工方案(杜鑫,最新)简介:
万科海港城钢筋施工方案(杜鑫,最新)部分内容预览:
3.1.1.1 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包括其材质证明、合格证、检验报告、厂家资料等),并进行复检,其中60吨为一批次, 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3.1.1.2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结疤、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或夹渣,应平直、无损伤,直径满足规范及图纸尺寸。
3.1.1.3 存放钢筋场地为现浇混凝土地坪,并设有排水坡度。堆放时,钢筋下面垫方木,使钢筋离地面300mm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92页.pdf,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钢筋堆放场地须平整,并须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3.1.2 直螺纹套筒
3.1.2.1 直螺纹套筒采用标准型套筒,具有出厂合格证。
3.1.2.2 外观质量:表面无裂纹和影响接头质量的其它缺陷。
3.1.2.3 外型量规:长度及内经满足要求(即:套筒长度为钢筋直径的二倍)。
3.1.3 绑线:采用20#火烧丝,其规格、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
3.1.4 其他,如:大理石垫块、塑料垫块、成品马凳。
3.2.1 本工程拟投入的钢筋机械见表3。
3.3.1 熟悉审查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施工规范。
3.3.2 编制方案下发技术,安全交底。
3.3.3 熟悉钢筋下料要求,按照图纸准确下料。
3.3.4 了解钢筋结构构造设计要求以及施工顺序。
3.3.5 测量放线人员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墙、柱位置线。
第四章 钢筋加工、制作
4.1 钢筋调直:盘条钢筋调直采用调直切断机,根据加工区条件,盘条钢筋调直长度定为30m,在场地内采用50mm宽红油漆进行标识。调直时做好伸长区标记,以防止超长。
4.2 钢筋切割:按照图纸及规范,标记出钢筋切断长度位置,使用钢筋切断机对钢筋进行切断。
4.2.1 钢筋丝头加工
4.2.2 按钢筋规格所需的调整试棒调整好滚丝头内孔最小尺寸。
4.2.3 按钢筋规格更换涨刀环,并按规定的丝头加工尺寸调整好剥肋直径尺寸。
4.2.4 调整剥肋挡块及滚压行程开关位置,保证剥肋及滚压螺纹的长度符合丝头加工尺寸的规定。
4.3 钢筋弯曲: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必须符合抗震设计等有关规定:对HPB235级钢筋末端的180°弯钩和箍筋的 135°弯钩,其弯弧内直径R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d,Ⅰ级钢筋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3d。钢筋做不大于90°弯钩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Ⅱ钢、Ⅲ钢末端做135°弯钩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弯后的平直部分长度≥10d,详见图1所示。
图1 拉筋和箍筋弯钩图
4.4 电渣压力焊:将钢筋安放成竖向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间隙,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融化钢筋,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4.4.1 电渣压力焊的焊接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引弧过程,电弧过程,电渣过程和顶压过程。
4.4.2 电渣压力焊适用于竖向结构直径≥16mm的钢筋,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4.5 电弧焊:现场电弧焊要求双面焊接,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第五章 钢筋安装方法
5.1 承台、地梁钢筋绑扎(墙插筋)
工艺流程:弹钢筋位置线→绑扎承台钢筋→穿地梁上铁筋及箍筋→绑扎地梁上铁筋及箍筋→穿地梁下铁钢筋及腰筋→绑扎箍筋、腰筋及拉钩→绑扎插入墙体、柱钢筋。
5.1.1 按图纸注明的钢筋间距,用墨斗弹出承台钢筋位置线。
5.1.2 绑扎承台钢筋并穿入地梁上铁及箍筋,按图纸间距绑扎上铁及箍筋上部。
5.1.3 穿入下铁及腰筋,对下铁、腰筋、箍筋进行全数绑扎,箍筋绑扎方式采用套扣方式,如图3所示,所有交叉点都要绑扎牢固,保证钢筋不位移。下铁钢筋绑扎时要全数绑扎,不得遗漏。
5.1.4 安放混凝土垫块,间距均为600×600,呈梅花型布置,要求垫块间距均匀,横竖、斜向均在一条直线上,并保证保护成厚度。
5.1.5 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深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满足锚固长度,其上端用箍筋定位框定位,第一道放在插筋根部,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第二道放在插筋第一道搭接位置处,绑扎牢固,调整后保证插筋垂直。
工艺流程:基础垫层完成→弹底板钢筋位置线→底层钢筋绑扎→垫置马凳→绑扎上层钢筋→垫置保护层垫块→隐蔽验收。
5.2.1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5.2.2 板下层钢筋网片应边绑扎边垫保护层垫块,垫块采用混凝土垫块,间距600mm,梅花型布置。
5.2.3 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5.2.4 上下层钢筋之间采用工字形马凳铁支撑,马镫用Φ14mm钢筋加工,设置间距为1000mm,马凳形式详见图2所示。
5.3 剪力墙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校正钢筋→绑扎竖向筋→绑扎水平钢筋→绑扎拉钩→垫保护层垫块。
5.3.1 将钢筋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校正,保证纵向钢筋垂直及钢筋间距。并进行清理。
5.3.2 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钢筋搭接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第一道水平起步筋距底面50mm,同时保证搭接段有三根水平筋,要求扎丝长度一致,无毛刺,扎丝绑扎时,从对面绑扎,保证丝头在墙体钢筋内。
5.3.3 安放拉筋,梅花型布置。
5.3.4 保护层垫块采用塑料垫块,内、外墙内间距均为600×600,呈梅花型布置,要求垫块间距均匀,横竖、斜向均在一条直线上。
工艺流程:支设梁底模板→在梁底模板上开线→铺设主梁上下钢筋与腰筋→穿主梁箍筋,固定主筋→穿次梁上下纵筋→穿次梁箍筋并固定次梁主筋→布设吊筋→放主梁架立筋并绑扎→绑扎主筋。
5.4.1 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5.4.2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
5.4.3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如图3。
加密区范围要求:从柱边算起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加密,且加密区长度不小于500;框架梁为二级抗震,从柱边算起2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加密,且加密区长度不小于500。
5.4.4 当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搭接时,上部接头应设在梁中部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下部接头应设在梁支座两侧三分之一跨度范围或直接锚入支座
5.4.5 悬臂梁的上部纵向钢筋不设接头。
工艺流程:清理钢筋→套柱箍筋→直螺纹连接竖向受力钢筋→画箍筋间距线→绑扎箍筋→垫保护层→自检报验签证
5.5.1 对钢筋进行除锈清理。
5.5.2 根据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子箍筋数量,套柱筋钢筋,确认无少。
5.5.3 按规范要求连接柱子纵向钢筋,并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出箍筋位置线。
5.5.4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连接筋上,然后立柱子主筋,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每个接头用搬手拧紧,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采用正反扣绑扎,扎丝缠在柱子内(图4)。
5.5.5 柱子主筋立起之后,钢筋连接位置距地必须大于500mm,吊线垂保证柱子主筋垂直于地面。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采用正反扣绑扎,如图4所示。
5.5.6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沿柱子竖筋按25%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图5 箍筋弯钩叠合处沿柱子交错布置图
5.5.7 梁柱交接处,保证柱子的截面尺寸。
5.5.8 柱箍筋加密区符合规范要求:
5.5.9 保护层控制:柱采用定位卡控制保护层厚度,上、中、下设置三道,应放在主筋上并有一定的刚度和准确尺寸。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扎板下部受力钢筋→水电部门预埋管线与线盒→安装马凳→安放绑扎上层→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清理→报验及下道工序的施工
5.6.1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5.6.2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下部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钢筋绑扎时,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图6所示,绑扎完的丝头压在底板钢筋上,方向一致、长度一致,保证扎丝绑扎规矩、钢筋不位移。底板钢筋的弯钩,下排均朝上,上排均朝下。
图6 钢筋交叉点绑扎
5.6.3 水电部门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5.6.4 铺设成品马凳支撑,马凳间距1米,在马凳上摆放上排纵横向钢筋并且绑扎,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5.6.6 完成后清理,保证无杂物。
5.7.1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5.7.2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5.7.3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7.4 休息平台施工缝处必须加马凳,马凳脚部垫垫块;楼梯梁用顶梁撑顶住。
第六章 质量保证措施
6.1 钢筋加工质量保证
DL/T 1883-2018 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导则6.1.1钢筋加工允许变差值见下表4。
表4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6.1.2 钢筋弯曲点处不能有裂缝,二级级钢、三级钢不能反复弯曲。
6.1.3 切割后的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6.1.4 箍筋弯钩两端平直部分长度相等,弯钩平整不扭翘。箍筋的内净尺寸,确保主筋绑扎就位和保护层厚度DB41/T 1997-2020 水资源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规程.pdf,且其弯钩加工和绑扎后必须相互平行。
6.2 钢筋安装质量保证
6.2.1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变差值见下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