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85.8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5813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简介: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施工准备: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定桩位,规划钻孔路径。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设备,如螺旋钻、冲击钻等,并准备好泥浆、混凝土等材料。

2. 钻孔:使用钻机按照设计的孔径和深度进行钻孔。钻孔过程中要保持孔壁稳定,防止塌孔。钻孔结束后,要清理孔内杂物,检查孔径、孔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泥浆循环:在钻孔过程中,需要通过泥浆循环系统保持孔内水头,以防止钻孔壁坍塌。泥浆还有冷却钻头、携带钻渣的作用。

4. 下管:将钢筋笼(包括钢筋、钢筋笼、定位筋等)放入孔内,然后灌注混凝土。钢筋笼的放置和混凝土的灌注都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桩的垂直度。

5. 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灌注时要保持连续性,避免出现断桩。灌注结束后,要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6. 检查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桩体的垂直度、承载力、完整性等进行检查,确保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程。

以上就是钻孔灌注桩的基本施工工艺标准,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地质条件、施工设备和工程要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e)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使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宜小于1.2m。

f)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 混凝土开始灌注时,漏斗下的封水塞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塞、木塞、水泥砂干拌球或导管内吊放钢板DL/T 1884.2-2019 现场污秽度测量及评定 第2部分:测量点的选择和布置.pdf,封水塞应高于水面50mm~100㎜。

2) 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合,二次拌合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3) 第二次清孔完毕,检查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其时间间隔不宜大于30min 。

4) 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严禁中途停止,一根桩不宜超过4h。

5) 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m~6m。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指导拆管节数并要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6) 在灌注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观测孔内泥浆返出情况,倾听导管内混凝土下落声音,如有异常必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7) 在灌注过程中宜使导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窜动,并及时转动,防止起拔导管困难。

8) 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l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也可采用孔口限位措施。

9)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水位下一般为0.5m~0.8m,干孔中为0.2m~0.4m,以保证桩头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桩头应无松散层。

10)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保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开始灌注时,应先搅拌0.5m3~1.0m3同混凝土强度的水泥砂浆放在料斗的底部。

11)在灌注达到桩顶下2m左右时,导管高度宜高出混凝土面5m以上,导管埋深不宜小于1.0m,以保证桩头的密实度。

12)导管在拆卸时应加快拧卸速度,对拆卸导管集中堆放并用水冲洗干净。

a) 桩头灌注完毕后,应立即探测桩顶面的实际标高,检查桩的实际灌注长度。用测锤不易测准的情况下,可取样鉴别。

b) 处于水中的桩头,在混凝土初凝前,以高压射水朝上冲射超出标高的部分,但须保留桩顶设计标高上200cm~300cm。

c) 桩孔内高出水面的桩头,在清除浮浆沉渣后,应对桩头进行养护,高出地面的桩头应制作桩头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方可拆除桩头模板。

5.3.1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不宜在冬季施工时,应做好保护措施。

5.3.2 雨天施工时,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

6.3 其他质量控制要求

6.3.1 保证施工控制及桩位测放的准确性。

6.3.2 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应检查。

6.3.3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钻孔过程中,保证成孔的桩径、垂直度,钻孔过程中出现钻机晃动等异常现象,应检查和分析原因且采取措施。

6.3.4 施工中留置试块应分为标准养护与同条件养护两种。

6.3.5 泥浆护壁成孔,发生斜孔、弯孔、塌孔或沿套管周围冒浆以及地面沉降等情况,应停止钻进。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6.3.6 钻进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孔径、孔深、供水或供浆量的大小,钻机负荷以及成孔质量等具体情况确定。

6.3.7 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m。

6.3.8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

6.3.9 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

6.3.10 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措施。

6.3.11 混凝土灌注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

7.1桩基就位后,应复测钻具中心,确保钻孔中心位置的准确性。

7.2 成孔过程中,应随地层变化调整泥浆性能,控制进尺速度,避免塌孔及缩径。

7.3 成孔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钻具连接的牢固性,避免掉钻头。

7.4 护筒埋设完毕、灌注混凝土完毕后的桩坑应加以保护,采用专门设施覆盖或出示标识,避免人或物品掉入。

7.5 钢筋笼制作完毕后,应按桩分节编号存放;存放时,小直径桩堆放层数不能超过两层,大直径桩不允许堆放,防止变形;存放时,骨架下部用方木或其他物品铺垫,上部覆盖。

7.6 钢筋笼安放完毕后,应用钢筋或钢丝绳以及铁丝固定,保证其平面位置和高程满足规范要求。

7.7 混凝土灌注完成后的24h内,相邻的桩禁止进行成孔施工。

7.8 凿完桩顶混凝土后,将表面浮渣清理干净,尽快组织交工验收。

8 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控制措施

8.1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8.1.1 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运输时用帆布等遮盖物覆盖。

8.1.2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渣土、废泥浆应及时按规定要求处理。

8.1.3 受工程影响的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在施工期间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8.1.4 使用机械设备时,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的污染;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地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规定。

8.1.5 预防运转时粉尘产生,如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等投料器应有防尘设备,施工产生的废浆应妥善处理,人员必须使用防护用具。

8.1.6 驶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应进行清理,避免携带泥土。

8.2 危险源控制措施

8.2.1 进场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8.2.2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车)操作。

8.2.3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工作时集中精力,谨慎工作,不擅离职守,严禁酒后驾驶。

8.2.4 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及时检修,禁止带故障运行,不违规操作,杜绝机械和车辆事故。

8.2.5 专业电工持证上岗。电工有权拒绝执行违反电器安全规程的工作指令,安全员有权制止违反用电安全的行为,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8.2.6 策划好现场布置以及文明施工要求。

8.2.7 所有现场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特种作业人员佩戴专门的防护用具。

8.2.8 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和机械操作手严禁酒后上岗。

8.2.9 护筒埋设完毕、灌注混凝土完毕后的桩坑应加以保护,或填埋或覆盖,避免人或物品掉入。

8.2.10 登高作业超过2m 必须穿防滑鞋,带安全带。

8.2.11 钢筋骨架起吊时要平稳,严禁猛起猛落,并拉好尾绳。

8.2.12 灌注桩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执行本标准应形成以下质量记录:

A1031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A1032 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B102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C1117 桩位位放线测量记录

C1130 钻(挖)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验收记录表

C1131 钻(挖)孔灌注桩成桩质量验收记录表

C1402 钢材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C1403 钢筋焊接性能检验报告

C1406 水泥复验报告

Q/SY 1521-2012 煤层气钻井工程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规范.pdf C1407 水泥安定性试验报告

C1412 砂检验报告

C1413 石子检验报告

C1414 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C1415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闽2005J03:平屋面建筑构造.pdf 注:以上表式采用《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配套表格》所规定的表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