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0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482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简介: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是针对接触网工程的建设和施工过程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它旨在保证接触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以下是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的一些主要标准:

1. 设计标准:包括接触网的电气参数、机械结构、材料选择等,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如《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规范》等。

2. 施工工艺标准:如基础施工(支柱、腕臂基础等)、导线架设(导线型号、张力控制、接头制作等)、绝缘部件安装、补偿装置设置等,每一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质量验收标准。

3. 安全施工标准:包括高空作业安全、电气安全、防雷防电、接地电阻控制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

4. 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材料进场检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自检和互检、竣工后的验收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 工程验收标准:包括工程的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测试、耐受性试验等,只有通过严格的验收,工程才能投入运营。

总的来说,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环节。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3、隔离开关瓷釉不光洁,钢件有锈蚀,机械动作不协调者不得使用。

4、避雷器表面不光洁,本体有损伤,轻摇内部有响声者不得使用。

5、各类型的电连接线夹、并沟线夹、设备线夹、吊弦线夹、定位线夹等,在安装时均应在线夹与导线及开关端子的接触面之间涂敷电接触导电膏。

1、腕臂、吊弦等测量前,应积极联系线路部门,以确保轨面红线及曲线超高值的准确性。

防洪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腕臂、吊弦等的测量、计算、预配、调整工作应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人员负责。

3、腕臂、吊弦等的计算均应采用接触网计算软件进行,进行工厂化集中预制,预配完毕应进行复核,确保预配正确,以减少返工量和调整量。

4、对所有零部件,均应按照供货商提供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对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紧固件有力矩要求时必须按力矩要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专用扳手。

接触网螺栓紧固力矩一览表

5、接触悬挂为简单链型悬挂,承力索在接触线的上方,接触线悬挂高度:导线高度一般为6350mm,结构高度一般为1400mm,跨线站房内导线高度为6250mm,结构高度为750mm。

1、熟悉施工平面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确认设计图标定的起测点、复核点的坐标位置准确无误;

3、杆位避开道口及交通密集地点,车站杆位避开站舍中心及影响站容的地方;

4、杆位布置满足信号机显示距离的要求;

用丁字尺和钢卷尺测量基坑位置、确定限界和坑口尺寸。软横跨基础中线用经纬仪测量且垂直线路中心,同一组软横跨的基础面标高应相等,误差不超过50mm。

基坑开挖包括接触网混凝土支柱坑、钢柱基础坑和拉线坑的开挖。基坑开挖前根据砼支柱、基础或锚板的外部形状、尺寸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水泥标号应根据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的等级,按试验结果使用。

2、施工过程严格执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3、施工工艺流程(上图)

竖立钢柱前,确认基础螺栓位置是否正确;竖立混凝土支柱前,确认坑位坑深是否正确。竖立混凝土锚柱前,按设计要求在支柱基坑底部安装底板或底盘,其中心位置与支柱中心一致。

支柱安装前应首先进行外观检查,砼支柱外表面应光洁平直,不应有麻面和粘皮,但局部麻面和粘皮面积不大于25cm2,并未露主筋的允许修补;钢柱的角钢不应有弯曲、扭转现象。

考虑对线路的保护,既有线施工应尽量避免用钢轨作为受力点的传统整正方式,采用新研制的三向可调式整杆器进行砼支柱整正作业。

先调整钢柱的倾斜度,用薄厚不同的钢垫片,垫在钢柱主角钢下面;待钢柱的倾斜度符合技术要求后,对角循环紧固基础螺栓的螺帽。每块钢垫片面积不小于50mm×100mm;每个钢柱主角钢下钢垫片数不得大于3片;

1、当支柱限界小于等于3100mm时上下底座间距为1700mm,当支柱限界大于等于3200mm时上下底座间距为1800mm;当导高为6000mm时,腕臂上底座距轨面连线中心距离一般为7390mm,下底座距轨面连线安装高度为5690mm(限界小于等于3.1米时)和5590mm(限界大于等于3.2米时);当导高为6450时,腕臂上底座距轨面连线中心距离一般为7840mm,下底座距轨面连线安装高度为6140mm(限界小于等于3.1米时)和6040mm(限界大于等于3.2米时), 特殊情况按设计特别说明进行安装。底座安装高度允许偏差±20mm。

2、腕臂上底座均采用直螺栓外包式安装,钢柱上下底座安装采用背接角钢直螺栓固定。绝缘关节转换柱底座槽钢两腕臂底座固定间距为1600mm,非绝缘关节为1200mm。

3、腕臂棒式绝缘子均采用双重绝缘方式。

4、腕臂底座均紧贴支柱或吊柱水平安装,锚段关节转换柱非支腕臂应安装在拉线侧。

5、固定角钢平面向上,使用双垫片(其中一个为弹簧垫片)、双螺母,双垫片应分开设置。

6、承力索支承线夹中心与组成腕臂三角形的套管双耳中心距离均按250mm预配,腕臂外露均为300mm。棒式绝缘子有排水孔时 ,其排水孔朝下安装。正线上的腕臂不应进行现场调整。

7、腕臂预配时,各部件应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定位环的豁口朝向受力的反方向安装;腕臂不得弯曲,水平腕臂棒式绝缘子必须使用原厂配戴销钉,不得随意更换其他型号和自购销钉。

8、腕臂预配与安装时,各水平穿向螺栓方向应一致,上行线向北京方向穿,下行线向包头方向穿。底座固定螺栓由主角钢穿向副角钢。

9、腕臂安装后,应保证承力索位于接触线的正上方,允许误差为±20mm, 承力索悬挂点的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为±30mm,且安装后腕臂不得低头。

10、上、下行支柱横线路方向在同一断面时,一般不允许两支柱同时采用反定位。困难地段,上、下行同一断面同时设置为反定位时,两定位管之间距离大于2m。

11、腕臂预配后应将腕臂棒式绝缘子用塑料布或草袋包扎,以免运输或安装时损坏。

12、各螺栓销、开口销应安装牢固,开口销掰开角度大于60度。

13、定位管支撑安装时,角钢平面统一在上,支撑角钢平面朝向应统一,上行线支撑角钢平面在北京方向,下行线在包头方向。本站除曲外腕臂有腕臂斜撑以外其余腕臂均没腕臂斜撑。

1、当采用坠砣时,混凝土坠砣单重为25kg, 偏差为±2%。单个坠砣重量必须用油漆标明于每个坠砣的两侧,白底黑字(字体、大小相同)。

2、有坠砣的补偿应根据安装曲线表设置a、b值,补偿装置的两补偿滑轮间距a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均温度时≥1800mm,同时应保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绝缘子在同一垂面,施工偏差±50mm。

3、补偿的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新型补偿器应严格安装安装说明进行安装,切勿盲目安装。

4、坠砣块应完整,表面光洁、平整,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度。

6、UT型耐张线夹、楔形线夹凸面朝向田野侧,楔形线夹螺栓由上向下穿,拉线基础处U形挂环的螺栓销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U形挂环的螺栓销的螺纹部分应涂沥青以防盗。UT线夹螺纹必须外露20mm以上但不得超过螺纹长度的一半,以外露30mm为宜。网锚双UT型线夹螺纹受力后外露应一致。各开口销应齐全并安装正确,线夹螺纹部分及绑扎线应涂油防腐。

7、有坠砣的补偿绳末端按拉线回头标准绑扎并对绑扎线(1.6不锈钢线)涂油防腐。有余量时应圈成直径150mm的圆并绞结于补偿绳上,补偿绳穿圆心。

8、下锚角钢安装应水平牢固,高度按安装图实行,具体施工依据施工表进行。

三、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1、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前根据锚段长度、中锚长度,随盘说明书、合格证,确认线材型号、长度及质量,并按编制的架线程序架设。

2、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前起下锚人员应对锚柱及拉线状态进行检查,确保两拉线受力均匀、保证受力后锚柱中心直立。

3、正线及重要线的接触线应位于侧线及次要线的下方。

4、架线作业宜采用恒张力架线。当架线作业采用小张力放线时,放线车在行驶中,运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线盘制动应控制在1.5—3.0KN,每处悬挂点应通过放线滑轮将承力索固定,直线上滑轮一正、一反悬挂,曲线外侧用闭口滑轮,防止承力索弹出侵入邻线。接触线应用“S”钩及滑轮固定在拉出值附近,每跨内固定接触线高度的“S”钩不得少与3根。“S”采用¢12钢筋制作,两端弯钩部分套胶皮管。

5、架线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线材有无损伤、破损等,并及时处理。

悬挂调整前应进行导线的超拉工作,以克服新线蠕变伸长(初伸长)对接触悬挂的影响。对导线的超拉方式,原则上采用不加大张力的自然拉伸方式。

(1)雨棚范围内采用防窜不防断型中心锚结,腕臂柱采用两跨式防断中心锚结;特殊位置按照施工平面图施工。

(2)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后应保证中锚绳弛度小于该跨承力索弛度;接触线中锚安装应保证中锚处的接触线高度应比相邻吊弦点高20—50mm。

(3)承力索中锚绳安装于承力索支承线夹的支柱侧线槽内,承力索中锚辅助绳型号与承力索型号一致。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为JTMH70铜镁合金绞线。

(4)接触线中锚所在范围内不安装吊弦,接触线中锚线夹直线段应端正,曲线段应与导线倾斜度一致。

(5)承力索中心锚结在腕臂两边200mm处各安装两个中心锚结线夹,单边的两个线夹间距为100mm。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距吊弦导线线夹100mm。导线中心锚结辅助绳在承力索上的线夹处应留头100mm。

(1)全站采用可调式整体吊弦,正线工作支上的吊弦原则上是不得通过现场调整来确定吊弦长度。

(2)吊弦安装应按实际跨距及吊弦分布表中距离分布。吊弦线夹螺栓统一穿向田野侧。

(3)吊弦安装应采用一次到位电算工法,经计算确定长度后预制安装。

(4)平均温度时,吊弦顺线路方向应垂直安装,温度变化时,根据温度变化曲线,确定吊弦在不同温度的偏移。

(5)吊弦安装时必须注意承力索吊弦线夹垫片的齿口朝外,不允许朝向整体吊弦的铜线以免压伤铜线。吊弦线夹螺栓穿向统一向田野侧穿。各类垫片不得缺少,铜线应顺直不得扭劲。

(6)吊弦载流环方向:载流环尾巴应竖直安装,切记本站载流环没有朝向,竖直安装即可。

(7)吊弦安装调整完成,应将铜线末端放入“S”型夹片并用电工钳捏紧并保证本线顺直。

(8)需降低结构高度安装时污水处理厂改扩建设备采购安装等招标文件,最短吊弦不应小于500mm;如确需小于500mm时应经设计确认。

(9)按紧固力矩要求紧固。

(1)应根据中心锚结处的线面情况,从中心锚结处向下锚方向分别确认每个悬挂点的线面后,安装定位器。

(2)本站正线区段和所有站线均采用限位定位器。道岔定位除外,具体施工依据施工进行。

(3)定位管应处于水平位置,抬头、低头按设计图纸选用。反定位管端部的外露长度为300mm。

(4)定位器中定位环(限位定位环)在定位管上的调节余量应≥100mm.定位器安装时应保证定位线夹的受力面正确(有环夹板位于受力侧)。

(5)正定位定位夹角一般为300mm—330mm《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反定位夹角一般为350mm—400mm(夹角即导线至定位管中心的距离)

(6)平均温度时,定位器应垂直线路,温度变化时的偏移同吊弦偏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