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处理管线施工组织设计(含顶管工艺)

某污水处理管线施工组织设计(含顶管工艺)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72.0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0298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污水处理管线施工组织设计(含顶管工艺)简介:

污水处理管线施工组织设计,特别是包含顶管工艺的版本,是一种详细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主要用于指导污水处理管线的建设和安装。以下是其简介:

1. 项目背景:首先,会概述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污水类型和处理要求,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 设计概况:介绍管线的设计规格,包括直径、长度、埋深、材质等。顶管工艺部分会详细解释管线需要通过的障碍物、土壤类型以及选择顶管技术的理由,如土层保护、减少地面开挖等。

3. 施工队伍:明确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组成,以及各自的职责。

4. 顶管工艺:这部分是核心部分,包括采用的顶管设备类型(如液压顶管、土压平衡顶管等)、工作流程、技术要点、安全措施和质量控制标准。

5.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项目规模和复杂度,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时间表,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6. 风险管理:识别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的风险,如设备故障、天气变化、施工人员技术不足等,并提出应对策略。

7. 环保与合规:强调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措施,如噪音控制、尘土控制、水资源管理等,以及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和施工规范。

8. 安全与健康: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

9. 质量保证:包括质量控制体系、检测方法和验收标准,确保污水处理管线的施工质量。

10. 应急预案:对于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如施工中断、设备故障等,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总的来说,这种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污水处理管线工程按计划、高质量、安全、环保地完成的重要依据。

某污水处理管线施工组织设计(含顶管工艺)部分内容预览:

3.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本工程工作量大,战线长,穿越障碍物多;部分管线经过原有公路、农田和居民区,对施工有一定影响。**地区年有效施工期短,且施工期正缝雨季,对管沟土方施工影响较大。我公司将本工程的施工列入近期工程施工的重点,并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班子,对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全面的协调和组织,并配备技术、施工、安全、质量、材料、预算、测量试验等专业负责人对工程的施工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确保工程如期实现合同对业主的承诺,项目人员配置情况见下面组织机构框图和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表(见下页)。

3.2.1根据本工程管理的需要,加强本工程项目人员配备,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责任制

3.2.2项目部管理人员按职定岗,由上到下协同作业《村镇住宅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900-2016》,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一览表

管理以质量为核心,在保证工期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做到工期、质量、安全三统一。

3.2.3加强对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确保管理机构的高效运转,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2.4加强同业主及本工程监理人员的配合与联系,及时向业主及监理公司提供施工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进行协调解决。

3.3劳动力、机械设备计划安排

依据本工程施工作业面大、战线长、工期短等特点,我们将对该工程的施工分四个施工段,并按开挖土方、清理管沟、管沟排水、管道基础施工、管道安装、检查井施工、管沟回填等若干分项工程组织平行流水施工。投入技术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若干施工人员和充足精良设备进行该工程的施工,人员配置情况见施工人员配置见下页表格,机械设备、仪器见机械设备、仪器投入表。

3.4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本工程计划于2006年8月1日开工,2006年11月8日全部施工完毕,日历工期100天。本施工计划是在所有征地、拆迁等工作完成,现场具备施工条件情况下考虑的。

为保证工程施工总进度,拟将整个工程分成四段,并且确保控制点工期。具体分段及控制点如下:

K11+132.6~K8+710段,8月30日前完成;

K8+710~K6+100段 ,9月25日前完成;

K6+100~K2+700段,10月20号前完成;

K2+700~K0+000段,10月31号前完成;另外顶管施工9月下旬开始施工,10月下旬完工;倒虹吸工程10月初开始施工,11月初完工;其余附属工程11月5日前全部完毕。详见附表施工进度计划表。

定位放线——管沟土方开挖或工作坑和接受坑施工——管道基础施工——管道安装——检查井施工——管道试水——管沟回填——竣工清理

本工程路线较长,经过地项复杂,由于缺乏地质资料,沿线地质情况不明确。每一段施工前必须对地质情况、地表建筑物、地下埋设物进行调查、了解,及时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相关部门联系协调解决。

在沿线征地红线范围内修筑便道,并与已有公路或乡村道路相贯通,以方便人员、材料、设备的进出场。

本工程经过地形复杂,穿越障碍物较多。基坑深开挖支护、倒虹吸、顶管施工部分施工要求高,难度大,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工程施工现场操作面大、为便于管理,拟于沿路线设置临时办公、住宿及材料堆放场地,砌筑围墙,实行封闭管理。

4. 1.2机具、材料安排

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一旦中标,我们马上组织人员进场,进行材料、机具的计划安排,并投入足够的工程机械投入工程施工,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配置见拟配备本合同工程的机械设备及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配备表。 4.1.3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的熟悉工作。根据设计单位交桩进行复核,增加临时水准点,临时桩设置位置便于观察且必须牢靠并经常复核。开槽铺设管道的临时水准点每200米不少于一个。

根据图纸所提供的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结合工程本身实际情况,先用全盏仪、水准仪定出预埋管线部位土方开挖位置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然后根据控制点放出管道开挖位置线。

地表水及雨水采用挖沟排水方法,排水沟接至就近水系。

地下水根据管线经过地段的不同地质情况,对于挖深较浅、地下水量不大、土质较好的地段,采用明沟排水。配合沟槽的开挖,排水沟应及时开挖及降低深度。排水沟深度不小于30cm,沿槽底两侧布置。根据地质及排水情况,每120米左右设一排水井,使排水沟的水及时排到井中系统排出。

对于土质中含砂、石较多,水位较高,地下涌水量大的地段,在开挖沟槽前进行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至沟槽地面以下且距沟槽底不小于50cm。由于水文资料不全,地下水埋深不明,施工前先调查了解土质、地下水位情况, 根据收集的资料,估算出正常情况下基坑排水量,然后对排水设备进行选配,计算井点布置数量、形式。注意井点管布置在距桩外侧边距离、布点间距,两端延伸度宜不小于槽宽。开槽时应提前4 天以上开始降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不得间断工作。井点布置在坑底边缘,点间平均距离80cm。为了保证井点降水不间断地进行,备用发电机4台,备停电时使用。保证在整个施工期间内有连续稳定的抽水的能力,包括开挖、安管、管基、试压和回填的全部施工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抽水量变化调整或更换设备时,都要保证有连续抽水的能力。

(1)沟槽底宽确定:根据规范要求,沟槽底宽B须考虑管径D,工作面宽度b1,以及需要支撑支护时支撑宽度b2。对于压力管道b1取600mm,b2取200mm,B=D+2(b1+ b2)=1200+2×(600+200)=2800mm。对于重力管道b1取800mm, b2取200mm,B=D+2(b1+ b2)=1600+2×(800+200)=3600mm。

(2)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与人工挖土相配合的方法,在控制线范围内先用挖掘机将沟槽大体挖开,至基础底标高以上约30cm时再用人工将底部余土清理,防止超挖。所挖土方堆放在管沟外侧80cm范围以外,不能堆放部位则外运集中堆放,待回填时取用。对于多余土方直接运至指定地点堆放,管沟开挖的同时应将临时排水沟一同开挖,以防雨季施工时因雨水漫流而影响管线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本工程管沟开挖时,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由于本工程管线沿江堤而建,部分路段开挖到江堤和路基边坡;另外地质情况不明,部分沿江地段地质复杂、挖深较大。为保证基槽开挖的安全,避免槽壁失稳出现塌方,以及江堤和路基不受影响,对地质复杂、地形限制部分基坑边坡考虑支护。一般土质地段,采用横列板支撑,竖向设二道铁支撑柱,铁支撑水平间距不大于2.5 米。土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的地段采用钢板桩支撑,采用钢板桩支撑,竖向设三道铁支撑水平间距2.0~2.6 米。用槽钢作围檩。钢板桩入土深度≥2m。

(4)部分路线经过水塘地段,必须对塘底地基进行处理。首先围堰抽除塘内积水,清除塘底淤泥至坚硬地质处。然后用片石回填、小块石填缝,压实至设计槽底。

(5)开挖路堤、江堤前,或基槽开挖遇到地下埋设物必须与业主、监理、设计及其他有关单位、部门协调,取得同意后方可按要求施工。

4.2.4基底处理与垫层施工

(1)沟底开挖不得扰动天然地基。若出现超挖,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2)本工程地质情况不明,若管线施工部位存在软弱地基,对此必须先进行地基换填工作。换填部位根据换填量大小及换填深度分别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方法,换填材料根据现场情况经与甲方、监理共同协商后定。一般处理原则如下:槽底无地下水的松软地基,可先将其挖除,视情况用砂类土、天然级配砂石、石灰土分层换填压实,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地基土含水量大,扰动深度小于80cm,可满槽挤入块石,块石间用级配沙砾填严;遇有粉砂、细砂及薄砂质粘土,地基扰动深度大于80cm,可考虑用砂桩、砼桩或钢筋砼桩构成群桩处理。 (3)基础换土完成后,测定基础标高是否符合要求,经测定无误后方可进行管底以下的中粗砂垫层回填,确保达到设计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待达到设计标高后方可进行管道安装。

4.3.1砂石垫层施工完成后,在垫层上根据图纸提供的坐标,放出管道位置线和高程控制标桩,经复核无误后进行管道安装。

4.3.2本工程设计压力管线采用直径为d1200的玻璃钢管道,重力流管线采用直径为d1600的玻璃钢夹砂管道。为承插式玻璃钢管,O型橡胶圈接口。所有管材、橡胶圈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4.3.3管道安装采用汽车吊或履带吊。吊装前必须清理好场地道路,行车道路畅通,留出吊车工作面。为保持沟槽稳定,持力架支点距沟槽边最小距离不少于1m。以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为一个小施工段DL/T 1971-2019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与检修试验规程,从下游依次向上游吊装。吊装时人工辅助接口并注意随时校核管道位置和标高。

4.3.4管道安装完毕后分段进行试压、闭水试验。试验前先进行外观检查,封口密实后向检查井内注水浸泡。在两个检查井之间进行观察、测量。确认无渗漏现象后,方可进行管沟回填。管道的接口、试压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

4.4.1本工程标准井按照标准图集施工,其余非标准井按照设计大样图施工。

4.4.2所有检查井均采用红砖、水泥砂浆砌筑,砌筑前必须根据图纸设计的位置放出井的位置线和高程控制线,在已浇筑好的垫层上进行砌筑。检查井砌筑时应注意上下流管道标高,同时管道应在砌筑时进行预埋,且管口与井壁内侧持平。预留支管的管径、方向、高程是未来接入管道进行规划的依据,节点部位管道与井壁的衔接部位是抗渗的关键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4.4.3检查井及沉泥井砌筑完毕后,内壁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外侧则用砂浆塞缝密实,不得有游走缝和直通缝现象。井砌筑完毕并清理完井内杂物后立即将井盖盖上。

根据设计要求,两侧及管顶以上15cm范围内及管顶砂回填部位以上至50cm内采用人工方式分层夯实,并严格按规范规定进行回填。其余管沟槽回填土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回填。回填时的填料均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尤其是管侧回填时必须严格控制压实度,并应两侧对称同时填筑,同时压实。管顶回填时应严防造成已施工完管道的破坏,压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回填土虚铺厚度不大于25cm,每层夯实次数不少于3次,压实度达到要求。回填土不得采用杂填土或有机物。开挖土不够回填部分,考虑从其它部位调土或考虑借土。

5.重点、难点分析和对策及关键部位工程的施工

5.1重点、难点分析和对策

中高层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5.1.1工程工期要求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