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铁路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工艺简介:
铁路路基工程的过渡段施工,主要是指在新旧路基或者不同地质条件的路基之间,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行车安全,需要进行的一种特殊施工工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平滑地过渡不同路基,减少应力集中,防止沉降、滑坡等问题。
以下是过渡段施工的一般工艺流程:
1. 施工准备:对过渡段的地质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基承载力、稳定性等,确定过渡段的长度和形状,设计合理的过渡形式,如台阶过渡、曲线过渡、渐变过渡等。
2. 地基处理:对新旧路基接口处进行地基处理,可能包括换填、加固、排水等,确保地基承载力的均匀性。
3. 基础施工:在新旧路基交界处,先施工新路基的基础,如混凝土垫层、排水设施等,保证新旧路基的平顺过渡。
4. 路肩处理:对新旧路肩进行削坡、压实等处理,保证路肩的稳定。
5. 路面铺设:在基础稳定后,逐步铺设过渡段的路面,从新路基开始,逐渐过渡到旧路基,同时要注意路面的平整度和排水设施的连接。
6. 检验与调整:施工完成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如平整度、强度、稳定性等,如有问题及时调整。
7. 完成验收:所有施工工作完成后,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确认过渡段满足设计要求,才能投入使用。
以上是铁路路基工程过渡段的一般施工工艺,具体施工可能会因地质条件、设计要求等不同而有所变化。
铁路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工艺部分内容预览:
检验数量: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
③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DBJ61/T 169-2020标准下载④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D15<4d85的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检验1组。
⑤过渡段两侧填土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⑸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
①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的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②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③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5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观察NB/T 10305-2019 架空线路预绞式金具用铝合金线,尺量。
④填料填筑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设计要求。
⑹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符合太中银铁路工程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的规定。
⑴软土、松软土地地基地段设置观测设备,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两个观测断面,一个在距桥台边线中心1.0m处,一个在过渡段中部,软土地段区间每隔1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松软土地段区间每隔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地面设一个沉降观测板,在两侧路肩设一个观测桩(φ40mm,钢钎长1.0m),在两侧路堤坡脚外1.0~2.0m及10.0~12.0m处各设一个观测位移边桩,各观测桩及沉降板在同一个横断面上。
⑵边桩采用C15钢筋砼预制,断面采用15*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
⑶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小于0.1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装周以C15混凝土浇注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⑷沉降板由钢筋砼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3cm,用C15砼预制;测杆采用φ40mm钢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塑料套管,套管尺寸以能套住测杆并使标尺能进入为宜,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不超过50cm,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
⑴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填土荷重影响稳定地基内智能化弱电集成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基桩及位移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⑶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10mm,边桩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得大于5m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