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清淤工程施工方案简介:
清淤工程施工方案是一种针对河流、湖泊、运河、沟渠等水体中沉积物的清理和疏浚的详细操作计划。其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背景及目标:阐述项目地理位置、清理原因(如防洪、改善水质、提高通航能力等)、预期清理的深度和面积等。
2. 工程概述:描述清淤工程的规模、施工范围、预计清理的淤泥数量等。
3. 施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清淤设备(如挖泥船、吸泥车、挖掘机等)、作业流程(如开挖、运输、堆放等)和可能的施工技术(如水下清淤、环保清淤等)。
4. 施工组织:包括施工队伍的配置、人员分工、施工进度计划等。
5. 环保措施:如何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水土保持、废弃物处理、噪音控制等。
6. 质量控制:制定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确保清理效果达到预期。
7. 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包括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
8. 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天气变化、设备故障等)制定应对策略。
9. 预算和成本控制:估算整个项目的成本,包括设备租赁、人工、材料、环保费用等,并制定控制措施。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清淤工程施工方案会根据项目特点和现场条件进行详细设计。
清淤工程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c.部分换填区开挖的平面位置、尺度、边坡、底标高等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清淤底标高允许误差±0.3m。
(2)工期要求:110天。
第二章 施工流程
第三章主要施工船舶和测量仪器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工期、自然条件和施工组织条件,拟投入6艘300-400 m3/h绞吸式清淤船进行施工DB15/T 2361.3-2021 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建设规范 第3部分:窗口服务规范.pdf,以上船机的选用已经充分考虑了施工干扰、船机运转维修等不利因素,可以满足本工程的施工需要。
(2)现场检测与测量设备
现场测量与检测主要设备表
为减少跑道区基槽开挖过程中的回淤及满足地基处理要求,我部计划先将部分换填区和跑道区整体清淤至-4.7m标高,然后开挖基槽至淤泥层底部。另外在进行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基槽回淤要求在验收前清除外,其它可能出现淤积超标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基槽开挖后基底淤泥残留量过大或基槽开挖后放置时间过长,致使回淤量过大。
b.基槽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抛填砂,致使回淤量过大。
c.基槽抛砂前,基槽沉积淤泥厚度大于30cm。
本工程清淤量约110万 m3,日均清淤量10000 m3/d,拟采用6条300-400m3/h绞吸船施工(日均产量15000m3/d),可满足清淤要求。在施工区设立验潮站,采用潮位遥报仪报潮位,配合绞吸船作业。清淤施工拟分8个区域同时进行施工,在清淤施工前使用中海达HD5800G型RTK对施工范围和各清淤区域进行点位放线,设立相应的导标。清淤采用钢桩定位,扇型横开挖法施工,通过绞吸船离心泥泵吸入绞刀挖掘后的泥浆,再利用泥泵产生的压力通过排泥管线将泥土吹填到指定区域。(具体分区图见附件1)
1、基槽开挖控制,先分层与部分换填区同时开挖至-4.7m标高,再分条、分段清淤至淤泥层底标高。分条施工时,每条之间按5m的宽度重叠施工,分段施工时,每段之间按10m的宽度重叠施工,确保不出现漏挖现象。(分条分段示意图见附件2)
2、边坡控制,按设计坡度及按照“下超上欠,超欠平衡”的原则进行台阶式开挖,达到设计边坡要求,并有效控制基槽的开挖量而不留淤泥。
3、部分换填区开挖控制,分区清淤至底标高-4.7m,各分区之间按10m的宽度重叠施工,清淤底标高误差控制在±0.3m以内,满足设计要求。
1、部分换填区清淤验收主要采用测深仪,水位检测配合,检测清淤底面标高,从而判定验收是否合格。基槽挖泥宜分段验收,为后续工序提供施工工作面。验收主要项目有土质验收、回淤检测、断面验收。基槽挖至设计标高时,必须核对土质,有淤泥的地方及时补挖清除,并符合设计要求。清淤范围按20m间距绘制清淤断面,清淤底宽误差小于1.0m;实际边坡坡比在1:n±0.2m之间。吹砂前,按100m间距采用双频测深仪检测基槽底的回淤浮泥厚度,从而判定是否进行清淤,浮泥密度控制在12.5KN/m3以内,回淤厚度控制在0.3m以内。
2、基槽清淤施工时,如发现淤泥的底标高低于设计清淤底面标高0.5m以上时,应报告业主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通过补充勘察验证后确定是否要加大清淤深度。
1、在基槽施工时,工序的连续性很重要,不能有断层,要形成有效的流水作业线。
2、要努力协调各工序的先后次序,有预见性的进行施工布置,提高船机利用率。
3、开挖基槽时边坡位置要设置一定的平台,过渡段位置要适当过界10m左右,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部分回淤和保证质量。
排泥管线是挖泥船输送泥浆到指定区域的管道线路,在绞吸挖泥船疏浚吹填施工中,管线的架设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船舶生产率,关系到工程施工进度。由于目前纳淤区尚有部分抛石围堰未完成,暂时不能往纳淤区吹填,淤泥需跨越纳淤区吹至指定的东部鱼塘,导致吹距增加(每膄绞吸船需1200m管线),施工效率降低。鉴于本工程目前的施工组织条件和我部管线的准备情况,前期我部决定先架设2条长的排泥管线吹填鱼塘,另外4条排泥管线接至纳淤区,待抛石围堰和反滤层完成后才开始使用。(详细的管线布置见附图3)
1、管线布设尽量避免形成过急弯曲。
2、吹泥管接口要严密、紧固,防止泥浆泄漏污染环境。
3、水上管线布设浮筒管线应在重载情况下仍露出水面。
4、受潮流影响的水上管线摆管不宜过长,其它管线宜抛锚固定。
5、充分考虑管线布置的线路,防止与相邻单位发生干扰。
(3)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挖泥船配备DGPS接收机和《挖泥船电子图形控制系统》软件。
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各区平面控制参数编制挖泥施工文件,经审核无误后输入挖泥船电子图形控制系统。
施工中挖泥船驾驶员严格按施工控制图形所显示的开挖宽度,控制挖槽宽度,以减少废方。
在各施工标之间或分区交接处,绞吸船按10m的重叠宽度安排重叠施工,以防止漏挖;
加强施工过程检测工作,以防止漏挖,确保工程质量。
工地建立满足工程需要的水文验潮站,并安装潮位自动遥报系统为挖泥船和测量船提供实时潮位。
在施工船上配备“潮位自动遥报接收机”实时接收并显示潮位。
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把各区、段的断面施工图形输入绞吸船上GPS电子图形控制系统。
施工员根据施工断面图形、实时接收的潮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挖深;当挖泥深度接近设计深度时,按设计要求定深挖泥,防止超挖。
定期对挖泥船深度显示器进行校准。
加强过程检测,防止漏挖、超挖。
在施工过程,要做挖泥记录DB21T 907-2015 辽宁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pdf,特别对地质的变化的记录,对照施工设计图纸的地质情况,看是否基本相符,如挖到设计标高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及时通知设计方,研究下一步的处理方案。
在基槽验收后,及时组织抛砂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基槽、部分换填区进行检查,如发现回淤超过规范要求,及时组织清淤。
加强对船员的教育,增强全员环保意识。
施工前,到当地海洋管理部门办理挖泥许可证及其他相关证件。
施工中,如发现排泥管线连接不紧密漏泥,均立即停止作业,待修复后再投入施工。
GB/T 38626-2020标准下载接受当地海洋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