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精品】墩柱施工方案简介:
墩柱施工方案是桥梁或隧道建设中的一项关键工程,主要用于设计和实施桥梁墩柱的建设过程,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个简要的墩柱施工方案介绍:
1. 项目概述:首先,方案会明确项目的目标,例如建设一座桥梁的墩柱,包括其设计高度、直径、材料等基本参数。
2. 设计:方案会详细描述墩柱的设计,包括结构形式(如柱状、圆锥形等)、尺寸、形状、与桥梁主体的连接方式等。同时,也会考虑地震、风荷载等因素对墩柱的稳定性影响。
3. 施工方法:可能包括钻孔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现场浇筑等方式,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法。
4. 材料选用:明确使用的混凝土等级、钢筋规格,以及可能的预应力材料等。
5. 施工流程:详细的施工步骤,如地基处理、模板设计、混凝土浇筑、养护、质量检测等。
6. 安全与质量控制:包括施工安全措施、质量控制标准和验收程序,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成品质量达标。
7.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表,包括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
8. 环境保护:考虑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尘土、废弃物处理等,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9. 应急处理: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如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
最后,墩柱施工方案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批准,才能进行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精品】墩柱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接柱的工艺流程为:桩基无破损检验合格→测量放线→焊接墩柱钢筋→支设模板→监理工程师验收→浇筑混凝土→刷毛→养生
5.1钢筋的焊接、安装
5.1.1 墩柱钢筋采用先预制成形,再整体安装焊接的方式。在焊接前将桩基钢筋和墩柱的主筋弯折15°,桩基钢筋向内,墩柱的主筋向外。
5.1.2 螺旋箍筋在绑扎过程中保证间距均匀、符合设计要求,先绑扎后再1/3点焊。
5.2.1 模板在安装前进行抛光、预拼,找出拼装后接缝严密的模板YD/T 5033-2018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编号。在下次周转使用时按照编号拼装。
5.2.2 模板的接缝处粘贴双层双面胶条或海绵条,再用原子灰对接缝处进行二次封堵,保证接缝严密。
5.2.3 用砂轮机消除模板的毛刺,用好机油作为脱模剂。
5.2.4 在桩顶部画出接柱的外轮廓线,然后沿轮廓线焊接四根短钢筋作为模板安装时的控制点,在模板确认已对中并加固牢靠后,打掉作为控制点的短钢筋。
5.2.5 模板的加固采用四角拉线法。
5.3.1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并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再进行浇筑工作。在浇筑时使砂浆紧贴模板,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
5.3.2 浇筑采用窜筒使混凝土下落,防止离析,边浇筑边拆卸。
5.3.3 浇筑采用水平分层法,每层30cm左右。
5.4 混凝土的振捣
5.4.1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
5.4.2沿模板四周以30cm的间距、与侧模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进行振捣。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保证振捣密实。
5.4.3 混凝土振捣密实表现为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5.5 混凝土在拆模后立即进行养生。
5.5.1 接柱的养生采用缠裹塑料薄膜或套整体的塑料布袋,必须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度。养生时间不少于7d。
5.5.2当气温低于5℃时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6.1 墩柱钢筋的中心、模板的中心必须与桩基的中心一致。
6.2 在浇筑的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模板的稳定性及竖直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6.3 混凝土捣实后1.5h至24h之内,不得受到振动。
6.4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损坏的情况下再进行拆除,一般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约在混凝土终凝后1.5d~2.0d再拆除侧模。 拆模时派专人指挥吊车
6.5 接柱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刷毛,要求露出1/3的石子。
注:H为墩柱或墩壁高度。
八、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8.1 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图见下页:
8.1.2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运用业务系统的严格组织和科学管理制度,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具体职责、相应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使质量管理制度化。
8.1.3 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是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门主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体系。本合同的质量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挂帅,项目总工牵头由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8.2.1 质量体系必须结合工程施工的顺序、进展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开工前负责进行:①原材料的验证试验、配合比设计等标准试验及定线等测量工作;②施工准备情况的自检;③开工报告完成及报批。
8.2.2 在施工过程中负责进行:①工序及工艺过程的试验检测控制。纠正不良操作方法,改进和提高落后的施工工艺水平,控制工程的质量标准。②记录整理施工原始记录。③对完工的分项工程或部位进行自检评定,形成自检记录。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施工和工程质量的情况、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改正和处理。⑤对施工出现的质量事故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处理。⑥落实有关方面关于工程施工及质量的要求或指令。
8.2.3 工程竣工后负责进行:①对工程进行自检评定工作。②整理竣工资料。③完成竣工报告。④工程质量责任期内的质量问题处理。⑤配合有关部门对工程进行交(竣)工工整程质量鉴定和工程验收工作。
8.3.1 工程施工工艺控制
分项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主要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的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8.3.2 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半成品等), 都是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物资设备部对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等材料,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
(1)水泥、钢材及其它成品、半成品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做材质试验,水泥在有效期内用完。
(2)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并经监理认可后方可进料。
(3)现场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及时清理出现场。
8.3.3 工程质量保证
(2) 每月由质量技术部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例会。
(3) 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8.3.4 施工操作的质量保证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工程质量的好坏,除了设计方面的原因外,单就工序质量来说,施工操作者就是关键,是决定因素。
(1)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质很强的工种工程,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因此,保证施工操作量,必须按不同工种的质量要求,合理解决施工水平问题。对一些专业技术工种,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2)施工操作中,坚持自检、专检制度。对工程本着自我控制的指导思想。所有工序要坚持样板制。要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4)要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提高操作者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做到操作任务明确,质量责任清楚;同时施工操作者还必须做到“原材料把关制”,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做好施工工程的成品保护。
(5)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
8.3.5 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
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人、机、料、法、环”这五要素,人是决定因素。施工管理层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项目部定期组织人员学习不断提高。各专业技工、高级技工等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及原有操作技能水平。
8.3.6 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9.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9.1.1 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特殊(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各工种应熟悉安全操作规程。
9.1.2 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负责落实,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9.1.3 现场严格执行“三相五线制”和“一机、一闸、一漏”制度,禁止“一闸多用”。
9.1.4机电设备防护措施要完善,漏电保护装置灵敏可靠,设备要专人专机使用,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电气机械设备。
9.1.5 施工中随时检查设备运转情况,遇有隐患及时解决,不得带病作业。
9.1.6 遵守有关消防规定,建立安全防火工作管理制度,动明火需经批准。
9.1.7 机械操作人员在下班或离岗前,要关闭电源,锁好闸箱。
9.1.8 严禁酒后作业,工作中认真、严肃,不得打闹、玩笑。
9.1.9 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注意对地下管线的保护,并做好防护工作,防止基坑坍塌。
9.1.10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DGJ32/J 16-2014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完整清晰相片版),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机械、机具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用品。
9.2.1 做好施工标牌,立于工地入口,张贴施工标语。
9.2.2 开展“三清六好”活动。
9.2.3 施工现场主要运输干线清理干净、整平、压实。
9.2.4 及时清理外运废土。
某电厂厂房土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9.2.5现场能够正常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