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上方港桥施工方案简介:
对于上方港桥的施工方案,我需要更多的具体信息才能给出详细的介绍。上方港桥可能是指某个特定地区的桥梁建设项目,其施工方案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设计阶段:这包括桥梁的类型(如梁桥、斜拉桥、悬索桥等)、结构形式、跨度、车道数、桥面宽度等设计要素,以及对地质、水文、气候等因素的考虑。
2. 施工准备:包括场地清理、施工图审图、设备采购、人员培训、临时设施搭建等。
3. 主体施工:可能包括基础施工(如钻孔桩、沉井等)、桥墩施工、桥梁梁体的预制和安装、桥面铺装、桥面设施安装等。
4. 防护措施:考虑到桥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能需要进行环境保护措施,如噪音控制、扬尘控制和水土保持等。
5. 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会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包括事故预防、应急救援预案等。
6.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7. 工期和成本控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控制施工进度,同时合理控制成本。
每个施工项目的具体方案会有所不同,需要参考具体项目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如果你能提供上方港桥的更具体信息,我可能会给出更详细的介绍。
上方港桥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3)基础开挖时应注意基坑排水,严禁基地泡水而扰动。
4)本桥台施工时应注意上下工序的钢筋预埋要求。在桥台盖梁施工时,注
新12S5热水工程.pdf意预埋挡块及锚栓钢筋等。
桥面铺装层底层为8cm厚的C40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应认真清洗
板梁表面,去除油污,凿除浮浆,然后才能浇混凝土。
支座采用D20h2.8的橡胶支座。桥台处设置型钢伸缩缝,共24米,
施工应注意有关钢筋的预埋,在护轮带处向上翻起。
桥台后设置5米长的桥头搭板。
挡墙填土采用3%灰土,分层夯实,每层厚不超过20cm,严禁淤质土
回填,控制压实度≥90%。
1)、放样及定位:根据设计图纸资料,现场放样定出桥台的纵横轴线,并引至基坑的外侧,报监理工程师认可。
2)、为防止机械开挖造成对灌注桩桩身的破坏,基坑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大小应留有立模操作空间。
3)、用风镐和人工破除桩头,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联系测桩人员进场测试。
成孔方法采用回旋钻机带动笼式钻头刻取土层,采用优质泥浆护壁和悬浮泥渣,以正循环方式排渣,从而达到成孔目的。具体要求及技术措施如下:
1.1开孔:为确保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钻机就位后,要认真做好对中、整平工作;之后向护筒内注满优质泥浆,小冲程钻至护筒底脚上0.5m。施工中严格保持机台平稳,每班均应检查机台水平度和主动钻杆垂直度。
1.2护筒底脚的处理:如果护筒底脚处理不当,将造成孔内泥浆漏失和塌孔事故。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出现,当钻头钻至护筒底脚以上0.5m时,即向护筒内加入块石和优质粘土若干,干钻至护筒以下0.5m,并重复作业一次,使护筒脚底和孔壁紧密结合。
1.3在淤质亚粘土及残质亚粘土层中的钻进:
1.4在中粗砂层中的钻进:
由于该层自身造浆能力差、结构松散,护壁性能不好,是钻进中的危险地层,应严格控制钻进进尺,投入较多的优质粘土造浆,使孔底泥浆比重始终保持在1.5以上。若遇到砾石层,可采用钻机带动冲锤进行冲击钻进,每钻进1m即投入适量的优质粘土。
1.5成孔质量的检查:
孔径及垂直度的检测采用井径器或超声波孔壁检测,根据设计桩径用钢筋制作笼式井径器,长度约为孔径的4倍。检测时将井径器吊起,慢慢放入孔内,上下畅通无阻则表明孔径及垂直度合乎要求,否则应进行扫孔。
终孔后至灌注混凝土前,共进行两次清渣。
2.1第一次是终孔后,下钢筋笼前,以泥浆正循环结合的方式清渣。将泥浆比重调整在1.15~1.25之间,含砂率和粘度应分别小于10%和28s。
2.2置放钢筋笼后,以灌浆导管为循环管道进行第二次清渣,采用泵吸反循环方式清渣,直至泥浆指标和沉渣厚度符合要求后才能开始灌注。
3.1进场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抽样送检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应先将钢筋除锈、调直。同时制作焊接试件送检,合格后,才能制作钢筋笼。
3.2钢筋笼的制作在平台上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单节长度12m,钢筋笼的连接采用孔口搭接,同一截面焊接接头数量不能多于主筋总数的一半,焊缝的长度、宽度、高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3.3钢筋笼外侧每2m设置一组(4~8块)预制砼垫块,以确保主筋的保护层厚度为6cm。
3.4钢筋笼安放前必须经技术人员检查验收,起吊时采用两点法起吊投放时避免碰撞孔壁,下到设计标高后需用吊筋固定在孔口,防止钢筋笼上浮和下沉。
在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各个施工环节互相配合,技术人员层层把关,砼灌注前应会同甲方、监理对该桩孔进行隐蔽验收、签字,合格后方可灌注。水下砼灌注采用竖向活节导管密封剪球法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4.1严格把好砼的质量关,经常检查砼的质量,包括和易性和坍落度,坍落度控制在18~22cm内。
4.2灌注前对灌浆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导管要求内管光滑,导管的驳接口必须加上止水密封胶圈,确保接头密封良好。导管便函于安拆,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下入导管一定要准确,导管底距孔底控制在0.3~0.5m。
4.3隔水栓:采用预制砼球块,开灌前用铁线固定在导管内临近泥浆面处。
4.4砼初灌量:应保证将导管底一次性埋入混凝土中0.80米以上。
4.5灌注过程中,设专人记录灌注量及测量砼面高度,计算埋管深度和应拆除的导管长度。导管底端埋入砼面以下一般不得小于1米,不宜大于6米。每次起管后的导管埋入砼面以下一般保持在2~4米。水下砼灌注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自拌砼两车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4.6灌注结束前,采用捞样筒捞取砼样确定砼面高度,使灌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桩顶砼质量及不浪费材料。
4.7每根桩必须随机抽样留置试块不得少于一组,并认真做好试块的养护,达龄期及时送检。
4.8桩头清理:灌注结束后,立即进行下述作业:(1)用泥浆泵抽出护筒内泥浆至混凝土面;(2)以护筒顶标高为基准,确定清除后桩头顶距护筒顶高度;(3)架立三角及卷扬机就位;(4)用卷扬机配合人力进行桩头混凝土清除作业;(5)检察桩头混凝土质量,如发现不合格,继续下挖至合格为止。
4.9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查测定,采用超声波穿透法,利用实测声波曲线斜率的数据,检查桩身混凝土中的断层、空洞和劣质混凝土等缺陷。利用此法检测,方法简便,检测缺陷位置准确,结果可靠。
5、事故及预防处理措施
5.1成孔过程常见事故
主要原因:地层中淤泥层厚度较大,水压力较大造
成泥浆护壁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预防措施:钢护筒应穿过淤泥层,并不做回收。
钻孔垂直度偏差必须控制在1%以内。钻孔出现孔斜的主要原因有:a)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b)在岩土换层处、岩层面倾斜处、软弱岩层交界处钻进,钻头受力不均;c)钻机底盘安置不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d)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5.2预防及处理措施:
(1)安装钻机时底座要水平,天车、主动钻杆杆和桩位中心三者在一条铅垂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
(2)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正,主动钻杆弯曲要及时调直。
(3)在换层处及软、硬地层处、岩层面处应减压、低速钻进。
(4)遇弧石或探头石应先清除,才能钻进。
(5)若发现钻孔已发生偏斜,应先查明偏斜情况,然后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如偏斜严重,要先回填石块或灌注砂浆至偏斜处0.50米以上,重新钻进。
5.3钻杆折断和掉钻头:
主要原因有:a)钻进中选用的转速不当,使钻杆扭断;b)钻杆使用过久,有损伤或接头磨损过大;c)地层岩石坚硬,进尺太快,超负荷钻进;d)违反操作规程,钻机开动前钻具未提离孔底,强行钻进。
(1)应控制进尺,遇坚硬、复杂地层要谨慎操作;
(2)经常检查钻具,对磨损严重以及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3)在钻机开动前,钻头要提离孔底;
(4)若发生钻杆折断和掉钻头事故,应查明原因,视情况作出及时处理,现场应备有打捞工具,如打捞叉、打捞钩、打捞活套、偏钩和钻锥平钩等。
在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如出现事故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设法补救,不宜轻易中止灌注。
主要原因是:a)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安置导管距孔底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不能埋住导管底口,以致水或泥浆从底口进入导管;b)导管接头不严或螺杆断折、焊缝破裂,水或泥浆从接头或焊缝处注入;c)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错误,导管底口提离混凝土面,底口注入水或泥浆。预防及处理方法:
(1)由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孔底混凝土沉淀物用反循环清除。重新下导管并准备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灌注之前必须进行首批混凝土量计算,导管底口距孔底间距设置0.5—0.6米。
(2)若为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应拔换导管,采用二次剪球法处理,在第二次灌浆时,当预制混凝土球塞(即隔水栓)下落至原混凝土面时,导管立即跟入原混凝土内有足够深度。
(3)第三种原因引起的,用原导管进行二次剪球处理,方法同(2)。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下不深的护筒内,可将护筒内水抽干,将浮浆清除,再在护筒内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1)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原因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大石子,拌合不均,离析,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堵管。
处理方法:用长杆冲捣导管内隔水栓或混凝土,或抖动导管,使隔水栓或混凝土下落,如仍不下落时,则将导管提出清洗,然后重新吊装,重新灌注。
(2)机械故障或其它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停留时间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土下落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
预防方法:灌注前检查灌注机械,并备有备用机械,首批混凝土中可掺入缓凝剂。当灌注时间已久,混凝土已初凝,应将导管拔出,与设计、监理部门会同处理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钻孔护筒内水位忽然上升后又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坍孔现象,用测深锤探测,如原测深锤停挂在混凝土表面上未取出,被埋不能上提,或下不到原来的深度,均证实为坍孔。
发生坍孔后,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加大水头,防止继续坍孔,如不严重,并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混凝土埋深尽量大一点,将坍孔泥砂挤出。
如坍孔严重,并仍不停止,应立即中止灌注,将导管拔出,用粘土回填,待坍塌稳定后,再商定处理方案。
主要原因:导管埋深过深,或提管过猛DLT 390-2016 县域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导管拉断。
预防方法: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不得超过6.0米,导管接头螺栓事先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不能过猛。
或埋管事故已发生,视情况作出处理。混凝土面距桩顶不深时,可将原护筒接长,将护筒沉入已灌注混凝土面以下,抽水、排渣,接灌混凝土。
产生原因:灌注将近结束,浆渣过稠,发生误测,拔出导管,中止灌注,而造成浇短桩头事故。
预防方法:灌注即将结束,加注清水《燃气取暖器 CJ/T113-2015》,稀释泥浆,采用取样探测器采取砼粗骨料以准确判定砼面标高。处理方法为:接长护筒,抽水、排渣,接浇混凝土。
1)、土方开挖完成后,浇筑8cm厚砼,表面用水泥砂浆抹光作承台及支撑梁底模,在底模放出纵横轴线,并弹出模板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