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243-2022 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pdf

DB4403/T 243-2022 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403/T 243-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75308
免费资源

DB4403/T 243-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03/T 243-2022 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pdf简介:

DB4403/T 243-2022《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是中国广东省地方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广东省内的用人单位在处理粉尘危害时进行风险评估。粉尘危害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健康问题,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可能导致职业病,如尘肺病等。

该指南详细规定了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步骤和内容,包括识别可能产生粉尘的工作活动,评估粉尘的种类、浓度、暴露时间等因素,以及对粉尘暴露可能导致的健康影响进行评估。它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倡导用人单位在设计、运行和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粉尘暴露,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通过这个指南,用人单位可以系统地识别和控制粉尘危害,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DB4403/T 243-2022 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规定了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的人员和资质、评估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 阶段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用人单位粉尘危害的预防、控制、风险评估及管理。 本文件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石棉粉尘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

下列文件申的内容通过文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申,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92.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192.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T192.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GBZ/T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3980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WS/T757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拾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GBZ/T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contentoffreeSio 生产性粉尘中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3.2 粉尘危害风险评估dusthazardriskassessment 通过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及防护措施,定性或定量地评估职业健康 风险水平,从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过程。 3.3 风险控制 risk control 处理职业健康风险的措施。 注:包括任何流程、策略、设施、操作或其他行动。

GBZ/T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contentoffreeSio 生产性粉尘中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3.2 粉尘危害风险评估dusthazardriskassessment 通过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及防护措施,定性或定量地评估职业健康 风险水平GBT 40224-2021 雨水渗透、调蓄、储存用塑料模块.pdf,从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过程。 3.3 风险控制riskcontrol 处理职业健康风险的措施。 注:包括任何流程、策略、设施、操作或其他行动。

DB4403/T2432022

4.1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测量、实验室检测人员应经职业卫生培训,并考核合格。 4.2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测量应由2名及以上人员实施,并在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测量记录单签 名。 4.3评估机构应具有相应资质和检测能力,包括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NAS实验室认可或职业 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具备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能力

5.1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程序应包括: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应用阶段。 5.2准备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 a)成立工作组; 制定工作方案: c)确定评估对象。 5.3实施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 a 危害识别; b) 危害特征评估; c) 接触评估; d) 接触等级确定; e) 风险特征描述, 5.4 应用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 a 编制风险管理文件; b) 文件管理。

5.1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程序应包括: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应用阶段。 5.2准备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 a)成立工作组; 制定工作方案: c)确定评估对象。 5.3实施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 a 危害识别; b) 危害特征评估; c) 接触评估; d) 接触等级确定; e) 风险特征描述, 5.4 应用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 a 编制风险管理文件; b) 文件管理。

5.1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程序应包拍

评估机构应成立工作组,确定工作职责。项目负责人统筹评估工作的整体实施,并编制工作方案。 顶目组成员根据工作方案实施具体的评估工作,包括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编 制评估报告、制作风险管理台账与风险告知卡等

6. 2 制定工作方案

DB4403/T2432022

危害识别是发现、确认和描述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的过程,评估机构应通过资料收集、理 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等方法识别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生产性粉尘的种类、接角 和操作方式等。

7. 1. 2 识别方法

7.1.2. 1资料收集

收集用人单位近三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职业病发病报 告以及平面布局图等资料

7. 1. 2. 2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名称、工作场所地址、在册职工总数、经济类 型和用人单位规模等,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辅料、存在生产性粉尘的工序及 其上下游关联工序,注明其工作场所的空间特征和粉尘的产生途径,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应 符合附录B的要求; 劳动定员及粉尘接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劳动者总人数与每班人数、 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方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时间、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 防护用品等,劳动定员及粉尘接触情况调查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粉 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7.1.2.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

按照GB2/T192.4的要求,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生产性粉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以 识别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明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分析用人单位使用的物料、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设备,结合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 定粉尘的危害特征及危害分级(HR)。粉尘的危害分级应符合附录E和附录F的要求。

7.3.1接触浓度(E)

3.1.1粉尘样品的采样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生产工艺及物料不变、生产状况稳定、防尘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开展至少3次的连统 采样; 按照GBZ159的要求,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布点采样。 312粉小浓底的检测应链合以下亚求

7.3.1.2粉尘浓度的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GBZ2.1中同时制定有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按照GBZ/T192.2的 优先检测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对于GBZ2.1中仅制定总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按照GBZ/T192.1的要求检测总粉尘的

DB4403/T2432022

DB4403/T2432022

7.3.1.3防尘设施的控制风速应按照WS/T757的要求进行测量。

每周工作5d的,按每天8h的接触时间计算接触浓度(E) 每周工作≠5d的,按每周40h的接触时间计算接触浓度(E),见式(1)

L1/1+C2T To

E 接触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C,C.C——T.,T..T.时间段测得的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T,T..T——G,.C.浓度下劳动者的接触时间,单位为小时(h); T。 平均周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每周(h/w),设为40h/w。 当生产性粉尘检测值低于最低定量浓度时,取最低定量浓度作为检测值进行计算。

7.3. 2接触比值 (B)

2.1将接触浓度(E)与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OEL,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峰接触浓度 比较,见式(2)。

式中: B 一一生产性粉尘的接触比值; 生产性粉尘接触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OEL一生产性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7.3.2.2 多次检测得到的接触浓度不一致时,以最大值计算接触比值。 7.3.2.3 若劳动者工作班中接触两种及以上类型的粉尘时,应以职业接触限值最低的粉尘类型计算接 触比值。

7.3.2.3若劳动者工作班中接触两种及以上类型的粉尘时,应以职业接触限值最低的粉尘类型 触比值。

宗合考虑粉尘的粒径、劳动者的接触水平、作业人数和危害防控措施,将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 化值、岗位劳动定员、工程控制措施、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和接触时间作为接 (EI),通过式(3)计算接触等级(ER)。接触指数分级应符合附录G的要求。

ER = [EI × EI? X ... × EI,

ER= [El1 × EI2 × ....× EIn]

式中: ER 接触等级; 接触指数,分为5级,1级为极低接触水平,2级为低接触水平,3级为中等接触水平,4 级为高接触水平,5级为极高接触水平; 接触因素的个数,接触因素包括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接触比值、岗位劳动定员、工程控 制措施、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日接触时间、周接触时间。

宗合危害特征评估和接触等级结 策应符合附录H,常见的粉尘危害工程控制

式中: R一一风险指数,计算出的风险指数为非整数时,采取四舍五入 HR一一危害分级; ER接触等级。

R一一风险指数,计算出的风险指数为非整数时,采取四舍五入; HR一一危害分级;

DB4403/T2432022

8.1编制风险管理文件

8.1.1风险管理文件分类

风险管理文件包括风险管理台账、风险告知卡和评估报告

8.1.2风险管理台账

1.3.1依据作业岗位粉尘危害风险等级,针对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岗位设 告知卡,分别以“蓝、黄、橙、红”色标注,告知粉尘岗位风险等级和风险管控措施。 1.3.2粉尘岗位风险告知卡示例见附录K。

汇总风险评估的过程资料,编制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背景; 评估方法; 工程分析; 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 粉尘浓度检测: 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评估结论及建议

附录A (规范性)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EPC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见表A.1

DB4403/T2432022

A.1用人单位基本信息

表B1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表

表C.1劳动定员及粉尘接触情况调查表

依据毒性进行危害特征分级,见表E.1。

GB∕T 13350-2017 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DB4403/T2432022

依据毒性进行危害特征分

DB4403/T243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