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519.6-2018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6部分:场地土壤及地下水风险评估与治理.pdf

Q/SY 06519.6-2018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6部分:场地土壤及地下水风险评估与治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9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7480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SY 06519.6-2018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6部分:场地土壤及地下水风险评估与治理.pdf简介:

Q/SY 06519.6-2018《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是中国石化行业的一项标准,它关注于炼油和化工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其中的第6部分主要涉及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的风险评估与治理。

这部分标准规定了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进行系统性的风险评估,包括识别可能的污染源、污染物类型、污染途径,以及预测污染物对土壤和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估内容可能包括土壤和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风险评价通常通过量化方法,如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HAZOP)、Probability and Consequence Analysis (PCA)等,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

对于风险较高的土壤和地下水,需要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如污染源控制、土壤修复技术、地下水治理技术等。治理方案应考虑经济、技术和环境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Q/SY 06519.6-2018标准旨在确保炼油化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防止或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Q/SY 06519.6-2018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6部分:场地土壤及地下水风险评估与治理.pdf部分内容预览:

9.2.3详细设计文件内

常用风险防控与治理修复技术有水动力控制技术、垂直阻隔技术、原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原 位微生物降解技术、监控式自然衰减技术,各技术的适用范围及设计施工要点可参见附录C。

A.1至表A.6给出了炼油化工工程环境调查的基

GB∕T 9779-2005 复层建筑涂料Q/SY 06519.6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调查表

Q/SY06519.62018

Q/SY 06519.62018

Q/SY06519.62018

Q/SY 06519.62018

Q/SY 06519.6201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常用风险防控与治理修复技术

应遵守以下限制条件: a)水动力控制技术的应用应遵守: 1)适用介质为污染地下水。 2)不适用于含水层厚度较小、流速较大的含水层。 b)水动力控制技术主要是利用地下水流场控制污染羽的扩展,通过建立并群控制系统,通过人 工抽取地下水或向含水层内注水的方式,改变地下水原来的水力梯度,进而将受污染的地下 水体与未受污染的清洁水体隔开。 c)水动力控制技术的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应综合考虑场地类型、污染物的物化性质、修复目标 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条件、施工机械设备等多因素。 d)对大型的,重要的或场地地层复杂的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处理效果

应付合以认下规定 a)系统构成包括地下水控制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和地下水监测系统。 b)关键技术参数包括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抽水并间距、抽水并数量、并群布局和抽提速率。 关键技术参数的设计符合: 1)渗透系数:渗透系数对污染物运移影响较大,随着渗透系数加大,污染羽扩散速度加大, 污染羽范围扩大,从而增加抽水时间和抽水量。 2)抽水井位置:抽水井在污染羽上的布设可分为横向与纵向两种方式,每种方式中,抽水井 的位置也不同。横向可将井位的布设分为两种:抽水井在污染羽的中轴线上;抽水井在污 染羽中心。 3)抽水井间距:在多井抽水中,每个井的截获区应重叠,以防止污染地下水从井间逃逸。 4)井群布局:抽水井的最佳位置在污染源与污染羽中心之间(靠近污染源,约位于整个污染 羽的三分之一处),并以该井为圆心,以不同抽水量下的影响半径布设其余的抽水井。 5)井结构设计内容包括井深、井径、井管、过滤器、封闭和止水设计,根据井的用途不同可 参照GB50296—2014进行设计,

应符合以下规定: a)主要设备包括钻井设备、建井材料、抽水泵、压力表、流量计、地下水水位仪、地下水水质 在线监测设备、污水处理设施等。 b)管井施工采用的钻进设备、钻进工艺和泥浆指标应根据含水层类型、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 件、管井用途和井身结构等因素选择,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T13一2013的规定。 )并身应圆正、垂直,并应符合

Q/SY 06519.62018

1)井身直径不得小于设计井径。 2)小于或等于100m的井段,其顶角的偏斜不得超过1°;大于100m的井段,每百米顶角偏 斜的递增速度不得超过1.5°;并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得有突变。 )井管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 1)根据管井结构设计进行配管,依次编号,并做详细记录。 2)检查井管质量,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3)下管前,需再次进行探井,并管的下置应与设计一致 4)泥浆护壁的井,下管前需清孔换浆,并应清除井底的沉渣及稠泥浆。 e)过滤管应安装为淹没式,当含水层厚度充许时,将过滤管置于含水层的下部,且过滤管下置 深度的允许偏差应为±300mm。 )沉淀管应封底:当松散层下部已钻进而不使用时,并管应坐落牢固:基岩管并的并管应坐落在 稳定岩层的变径台阶上。 g)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井应设置导正器。 h)填砾方法应根据滤料密实性、井壁稳定性、冲洗介质类型和管井结构等因素确定。当管井较 浅时,可由孔口管外直接填入;当管井较深时,宜用返水填砾法或抽水填砾法。 )洗井应在井管安装(填砾)后立即进行,并应从上部开始逐渐加深。 )洗井结束后,应捞取井内沉淀物,并应进行抽水试验及单井出水能力检验。抽水试验的下降 次数可为一次,试验出水量不宜小于管井的设计出水量。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对抽出井水的含砂量进行测定,

应符合以下规定: a)应在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后,检查管井的施工记录。 b)管井的实物验收应在现场进行,并应符合: 1)管并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管井实际深度应在井位处实际测量。 3)单井出水量和降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4)井水的含砂量应符合C.1.3施工条款的规定。 5)井斜应符合C.1.3施工条款的规定或合同要求。 6)井底沉淀物的高度应小于井深的5%。

垂直阻隔技术主要类型包括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和惟幕灌浆,并遵守以下限制条件: a)混凝土防渗墙可靠性较高压喷射灌浆和幕灌浆高。 b)高压喷射灌浆适用于壤土层、中密状态的砂土层,但黏性土、致密的砂层喷射直径受到影响, 尤其是地层中存在有较多大粒径(>100mm)的卵石、漂石时,惟幕体的连续不易保证。 )惟幕灌浆从机理分为劈裂灌浆与渗透灌浆,两者都是通过灌注浆液而形成惟幕防渗的,当 515时,采用渗透灌浆效果 较好,见公式(C.1)。

GBT 4897-2015标准下载M = dis / dgs

Q/SY06519.6—2018

式中: M一可灌性指标; dis—地基砂砾料中有15%小于它的颗粒直径 ds——灌浆材料中有85%小于它的颗粒直径。

应符合以下规定: a)垂直阻隔技术系统包括阻隔系统和监测系统,其中阻隔系统主要由防渗阻隔材料组成,监测 系统主要由阻隔区域上下游的监测井构成。 b)关键技术参数包括含水层岩性及厚度、阻截材料防渗性能及兼容性、墙体厚度、深度及平面 布局。关键技术参数的设计符合: 1)含水层岩性及厚度:含水层的岩性决定了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以及阻隔技术的选择。 2)阻隔材料防渗性能及兼容性:阻隔材料的防渗性能和兼容性决定阻隔技术的有效性和持久 性,并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常用的类型有水泥一膨润土墙、土一膨润土墙、塑性 混凝土墙,HDPE土工膜一膨润土复合墙等。 3)墙体厚度:墙体的厚度计算先按抗渗及耐久性进行;并通过结构计算的应力应变结果验算 墙厚,检查防渗墙的厚度是否能满足强度要求,若不满足,逐步加大墙厚重新计算,直到 满足为止。墙厚的确定还应考虑施工设备实现设计厚度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4)墙体深度:墙体深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污染程度等因素。含水层 厚度较薄或污染物在含水层底部,防渗墙应尽量深入到相对隔水层中一定深度,形成封闭 式防渗墙。 5)平面布局:防渗墙可布置到污染羽的下游或上游方向,对于污染面积相对有限的场地也可 布置环形防渗墙,配合水动力控制技术对污

应符合以下规定: a)垂直阻隔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 1)混凝土防渗墙主要设备包括钻机、液压式抓斗、液压双轮铣槽机等。 2)高压喷射灌浆主要设备包括旋喷机、高压注浆泵、空气压缩机、灰浆搅拌机、泥浆泵等。 3)惟幕灌浆主要设备包括钻机、制浆泵、灌浆泵、灌浆压力表、灌浆记录仪等。 b)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时应遵守: 1)防渗墙施工平台应坚固、平整,满足施工设备作业要求,且应高于施工期最高地下水位 2.0m以上,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专题论证。 2)导墙宜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筑。当地质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场组装 的钢结构。 3)施工过程中,宜对导墙的沉降、位移进行观测。 4)应根据地质条件、成槽深度、成槽阶段、成槽工艺、施工条件等选择相应性能的泥浆。宜 优先选用膨润土作为主材,处理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5)槽孔建造设备和方法,可根据地层情况、墙体结构型式及设备性能进行选择,必要时可选 用多种设备组合施工。可采用的成槽方法有钻劈法、钻抓法、抓取法、铣削法。 6)槽孔建造时,固壁泥浆面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0mm~500mm。 c)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时应遵守:

Q/SY 06519.62018

试验。试验宜采用单孔和不同孔、排距的群孔进行,以确定高喷灌浆的方法及其适用性 确定有效桩径(或喷射范围)、施工参数、灌浆性能要求、适宜的孔距排距、墙体防渗性 能等。 2)高喷灌浆的一般工序为机具就位、钻孔、下入喷射管、喷射灌浆及提成、冲洗管路、孔口 回灌等。当条件具备时,也可以将喷射管在钻孔时一同沉入孔底,而后直接进行喷射灌浆 和提升。 3)多排孔高喷墙宜先施工下游排,再施工上游排,后施工中间排。一般情况下,同一排内的 高喷灌浆孔宜分两序施工。 4)高喷灌浆施工平台应平整、坚实,气、水、电宜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 5)高喷灌浆钻孔可采用回转钻进、冲击钻进、冲击回转钻进和振动、射水钻进等方法,可采 用泥浆护壁。 惟幕灌浆施工时应遵守: 1)灌浆应按分序加密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的惟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 孔,后灌注中间排孔,每排孔可分为二序。由两排孔组成的惟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室内给水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后灌注 上游排,每排可分为二序或三序。单排孔惟幕应分为三序灌浆。 2)在惟幕的先灌排或主惟幕孔中宜布置先导孔。先导孔应在一序孔中选取,其间距宜为 16m~24m,或按该排孔数的10%布置。 3)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惟幕灌浆时,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 间,以及后序排的第一次序孔与其相邻部位前序排的最后次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灌浆 的高差不得小于15m。 4)混凝土防渗墙下基岩惟幕灌浆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灌浆,不宜利用墙体内预埋灌浆 管作为孔口管采用孔口封闭法灌浆。

d)雌幕灌浆施工时应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