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381-2021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监测技术规程.pdf

DB15T 2381-2021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监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5T 2381-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71454
免费资源

DB15T 2381-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5T 2381-2021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监测技术规程.pdf简介:

DB15T 2381-2021《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进行监测的技术标准。该规程由中国地方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生态修复效果的科学、客观、系统的监测和评估。

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监测对象:主要针对草原生态修复后的植被恢复、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等方面。

2. 监测方法:规定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定期监测、不定期监测、遥感监测、实地调查等多种监测方法。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明确数据采集的频率、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流程和要求。

4. 评估标准:给出了生态修复效果的评估指标,如植被覆盖率、物种丰富度、土壤肥力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5. 报告编制:规定了监测结果的报告格式、内容和提交方式,以及对监测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机制。

通过遵循这一规程,可以科学、有效地评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DB15T 2381-2021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监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区及对照区。在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区就近选择代表性设为对照区

4.2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Q/GDW 11772-2017标准下载也形地貌、土壤类型、草原类型、利用现状等指

裸地面积比例、调落物量等指标。

4.3.3草原植被状况

直被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植物种类组成

土壤容重、机械组成、有机质、全N、P、K等指机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监测方案等

5. 1. 3 仪器设备

安照NY/T1223和NY/T2998准备相应设备

安照NY/T1223和NY/T2998准备相应设备

5.2.1.1样地布设原则

对于生态修复类型与生态修复措施不同的草原,应分别设置样地; 生态修复工程区外应设置对照样地,对照样地的草原基本特征与工程区内设置的样地基本相 同; 样地设置避免边缘效应,选择工程区典型代表地段

2.1.2样地布设密度

按照工程区控制范围设置样地数量。对照样地3~5个

5. 2. 2样方设置

在样地内,依据典型性原则,选择能够代表整个样地草原植被、地形及土壤等特征的地段,在每个 草本样地内随机设置3个分种样方(测定样方内每种植物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对于有切根措施 的工程区,监测地下生物量),7个频度样方。 在每个灌木样地内随机设置3个灌木分种样方(测定样方内每种植物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 对于有切根措施的工程区,监测地下生物量)。样方大小为10m×10m。

5.2.2.2样方大小

不同植被类型需按照下列分类确定样方大小: 灌木及高大草本样方:分布稀疏程度设置样方大小; 草本样方:1 mX1 m。

5.3.1样地基本特征

工程区及对照区的基本情况和立地条件按照NY/T1223和NY/T2998执行,调查内容参见附录A中的 表A.1。 工程区及对照区的水土保持状况,裸地面积比例和枯落物盖度采用针刺法获取,针刺法测定内容参 见附录A中的表A.2,枯落物量参照地上生物量的获取方法获取。记录方法参照附录B中的表B.1。

5.3.2样方植被特征

工程区及对照区的草原植被特征,即植被高度、盖度、产量、密度、频度、物种数量等指标数据的 获取,除植被盖度采用针刺法获取外,其余指标按照NY/T1223和NY/T2998执行。灌木及高大草本样 方调查内容参见附录A中的表A.3,草本及半灌木样方调查内容参见附录A中的表A.4,植物记名内容参见 附录A中的表A.5。记录方法参见附录B中的表B.1。

5.3.3土壤取样及指标分析

土壤取样方法按照GB/T36197规定执行。 土壤相关指标测试分析,按照NY/T1121规定执行

对样地样方调查表、照片、资料及时进 抽检样地样方数据不 抽检时,要做好记录和说明。当95%以上的样地样方表格记录完整时,视为合格。

5. 4. 1 生产力

利用遥感数据估算地上生物量。

采用遥感数据估算植被盖度。

草原生态修复实施效果监测方案和草原生态修复

包括生态修复工程区分布图、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中、后三期生产力、植被覆盖度分布图。

包括生态修复工程区分布图、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中、后三期生产力、植被覆盖度分布图

5. 5. 3 统计资料

包括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中、后草原植被、土壤监测数据。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在生态修复工程区内开展本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草原的退化、沙化现状、 草原植被盖度、生产力状况,监测结果形成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的本底监测报告、监测图件、监测数 据。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当年或第一年,在生态修复工程区内开展中期效果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草原 化修复现状,草原植被盖度、生产力状况,监测结果形成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的中期效益监测报 测图件、监测数据。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期结束后,在生态修复工程区内开展工程效果监测。监测内容同6.2,监测 成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监测报告、监测图件、监测数据,

附 录 A (资料性)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调查表 样地基本特征调查表见表A.1、A.2、A.3、A.4、A.5。

附 录 A (资料性)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调查表 样地基本特征调查表见表A.1、A.2、A.3、A.4、A.5。

表A.1样地基本特征调查表

表A.2冠层盖度、基盖度及裸地针刺法汇

表A.3灌木及高大草本样方调查表(折算法)

表A.5植物记名(频度)调查表

附录B (资料性) 调查与记录方法

B.1样地基本特征调查记录方法

附录B (资料性) 调查与记录方法

针刺法是将50m测绳拉直,用1m长的金属丝作为探针在测量绳的同一侧垂直插入地面,每间隔1 米测量一次,共计50次。地上部植物与金属丝触碰即记录到盖度表中,一根探针上下重复碰到同种植物, 只记第一次,从上到下确保将所有接触到的植物记录下来,直至土壤表层为止。记录从上到下每层分别 与指示针相交的植物的名称并填于层一栏中,如果没有接触到植物,不用填写:记录指示针底端接触到 的是植物基部还是土壤、枯落物或是其它,并填入到“土壤表层”一栏中,其中若是接触到植物基部, 需要填写该植物名称,见附表5。盖度计算公式如下:

Cp =Np/NX100% Cs =N1s/NX100% Cb=NS1/NX100% Cg = Nsp/NX100%

式中: Cp——某种植物的植被盖度,%:

GB∕T 16662-2008 建筑给水排水设备器材术语Cp = Np /NX100% Cs = N1s/NX100% Cb=NS1/NX100% Cg = Nsp/NX100%

Np某种植物被刺中次数; N—针刺总次数; C—总盖度,%; N1s——第1层中刺中植物次数和 Cb——裸地比例,%; Ns1——只扎到土壤时的次数; Cg——基盖度,%; Nsp 土壤表面栏中刺到植物次数。 针刺法测定盖度示意图见图B.1

图B.1针刺法测定盖度示意图

举例如下:点1和点2为一条绳上的第一和第二测点。点1,指示针分别接触到的是羊茅、早熟禾、 三叶草和一块砾石。尽管羊茅接触到指示针两次,但只记录第一次且一次。点2,指示针碰到羊茅,然 后是羊的基部(见图B.2)。表1演示如何填写点1和点2的信息

图B.2点1和点2针刺点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 17945-2010》点1和点2的信息录入示例表见表B.1

表B.1点1和点2的信息录入示例表见表B.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