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912-2021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 供热.pdf

DB11/T 1912-2021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 供热.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6681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912-2021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 供热.pdf简介:

DB11/T 1912-2021 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主要针对供热行业中的应急救援工作进行规定。这个规范旨在提升供热系统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和组织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供热设施故障、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急队伍的组织结构和职责:规定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如指挥中心、现场救援组、技术支持组等,以及各组的职责分工。

2. 人员培训:要求应急队伍成员接受专业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设备维护、应急处置、事故预防等。

3. 设备与设施:规范应急救援队伍所使用的设备配备,如救援车辆、救援工具、通信设备等,并强调其维护和使用管理。

4.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响应机制、预警系统、应急响应流程和后期恢复措施等。

5. 演练与评估:定期进行应急演练,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改进和优化应急响应机制。

6. 信息报告与协调:明确信息报告制度,以及与其他应急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

这个规范的应用对于提升供热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活供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DB11/T 1912-2021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 供热.pdf部分内容预览: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912—2021

DB11/T 19122021

JB/T 13585.1-2019 数控曲轴连杆轴颈车床 第1部分:精度检验.pdf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蓓、谢昱姝、钱方、葛悦、白光、陈磊钢、田平、刘尊涛、乔海生、王培怡、 马永超、徐亚博、王世川。

DB11/T 19122021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供热

本文件规定了供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专业救援能力要求、综合保障能力要求、技能提升能力 要求和组织管理能力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供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不适用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能力建设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AQ/T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1供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以下简称“队伍”)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具备应急值守、 调度指挥、装备管理、技术培训、应急处置、后勤保障等能力。 4.1.2队伍应由应急值守、应急指挥、现场处置和应急保障四类人员构成,并应按照队伍的实际管理 状况设置具体岗位。 4.1.3队伍应具备与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联动能力。 4.1.4队员应参加应急救援员和紧急医疗救护资格培训考核。 4.1.5队员具备与救援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大于45周岁年龄组人员比例不宜高于50%。 4.1.6应急指挥人员应具有5年(含)以上供热相关工作经验或应急救援的工作经历

DB11/T 19122021

4.1.7应急值守人员和现场处置人员应至少具有2年(含)以上供热相关工作经验或应急救援的工作 经历。 4.1.8应急保障人员应具有1年(含)以上供热相关工作经验或应急救援的工作经历。 4.1.9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和其 特殊岗位人员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

.2.1应急值守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能对应急值守场所各种设备、装备进行操作;能建立值班通信网络,跟踪事故动态,服务后续 调配车辆、人员、装备等应急资源; 6) 能准确记录、核实信息来源,事故发生单位或场所概况;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简要经过;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能向应急指挥人员报告接报事故信息关键信息;能收集 汇总和提取苗头性、倾向性和预警性应急信息; C)能使用应急值班值守相关规范用语,能按照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预案启动、流程的步骤开展 工作。 ,2.2应急指挥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熟悉与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掌握供热系统相关专业知识,供热管线的敷设和构 造知识; 6) 能开展队伍的日常管理能力和任务管理;能根据应急预案和专项处置方案开展工作,清晰应急 响应转换和处置规程,清楚队伍的装备配置和能力;抢修反馈,能高度概括和准确表达现有状 况并汇报; C 能根据应急救援现场风险状况辨识风险;能根据现有情况研判事故发展形势和解决救援主要 需求方向;依据初步掌握应急信息判断队伍人员和装备物资组成; 能对应急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与应急处置技术运用;能根据应急处置需求调配应急人员、应急 装备和物资;能根据现场事故演进情况,制定和调整应急处置策略和方案; 能开展应急资源协调,能部署应急队伍协作,与第三方的协调和对接,能组织开展有效的应急 处置工作。 2.3 现场处置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急救方法; 6 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与供热安全技术相关内容;电工基础知识;焊接的基本 知识与工艺技术;管道安装的基本操作技术; C)专业技术知识: 1)焊工:焊接材料选用;管线各种位置切割、焊接、修补; 2)电工:使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电参数的电工仪表对电气设备、元器件运行 状态监视,故障检查与排除;变配电设施以及电气线路和用电设施安装以及使用; 3) 管工:管件的加工,常用阀件、仪表、补偿器安装; 4)其他维修工:识别红外、热成像、噪声信息以及超声波脉冲反射信息开展地下管线定位, 检测漏点,抽水、排风通风;有限空间环境检测;搭建液压动力源提供稳定的液压动力 源,泵常见故障排查和维修。 d)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检查,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防护装备使用和应急救援: e)执行应急处置方案。 2.4应急保障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DB11/T 19122021

a)能操作通信设备,保持现场通信畅通; 启动发电装备,配电网搭建和架设应急照明系统,电力故障排除和维护; C 驾驶应急车辆和使用挖掘类、吊装类机械,并对车辆突发故障和车载设备一般故障进行处理; d 对现场应急装备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控,掌握应急救援装备一般常见故障的检查与修复技能,应 急物资的供给和调配; 协助应急指挥人员协调现场及社会资源,解决救援现场应急物资及其他救援所需物品的调用 需求,

5.1.1选址布局应满足以下要求

5.2.1.1队伍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个人防护类、抢险救援类和综合保障类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宜遵循 性能先进、轻便高效、功能多样、通用性强的原则,且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5.2.1.2新购装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验收,核对装备规格、技术标准、使用说明和检定证书等技术资 料。 5.2.1.3队伍应为救援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类装备物资DBJT 45∕T 004-201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设计指南,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头部防护、眼面防护、呼 吸防护、驱干防护、手部防护和足部防护等。个人防护类装备物资配备相关示例见附录A。 5.2.1.4队伍应为救援人员配备抢险救援类装备物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管线定位、漏点检测、焊 妾、切割和堵漏、破拆和有限空间作业与救援等。抢险救援类装备物资配备相关示例见附录B。 5.2.1.5队伍应配备综合保障类装备物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通信、照明、警戒、动力、通风和排 水设备等。综合保障类装备物资配备相关示例见附录C。

5.2.2.1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应统一标识、标号,建立使用台账,明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和 及时修理、更换或报废。

DB11/T 19122021

5.2.2.3应按下列要求定期对装备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应有相应记录或报告: a)对压力容器(含气瓶)、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应按特种设备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b)检测、计量类应急救援装备、工具、附件等应定期检验(检定或校准)DB42/T 898-2013 无线电信号室内覆盖系统建设规范.pdf,并处于有效期内; C)应急车辆应按国家车辆保养有关规定进行检查保养。 5.2.2.4应按下列要求对装备进行周期性维护保养,所有维护、维修、测试和充放电等应有相应记录 a)每月对装备内电池进行1次充放电。每月对通信类设备进行1次通信测试; b)每季度对机械类,动力类应急救援装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相关保养维护。 5.2.2.5装备维修检查应由有资质的人员进行处理。

5.2.3.1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应根据用途分类放置在固定场所,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区、通信 装备区、管道作业区、管线定位区,漏点检测区、提供现场液压动力区和应急供电区等。 5.2.3.2电子、精密仪器要设专用货架。 5.2.3.3电池类产品宜单独存放在在低温、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满足防火防爆相关要求。

.1.1队伍应依据岗位设置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结合技术能力要求开展,应包含理论知识, 专业技术知识,技能知识,案例解析及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 a)理论知识应至少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防灾和救援方法、队伍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供热系统和供热管线基本知识、流体输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紧急避险常识; 6 专业技术知识应至少包括:漏点查找与定位、抽水、切割、焊接、低压照明网搭建、管道防腐 和保温、常用管材、管件、阀门、管路连接件的种类、型号、名称、材质、规格,管网布置与 压力工况及在用设备现状、侦检、有限空间作业和监护等; C 技能知识应至少包括:安全破拆、支撑、疏散逃生、现场急救、安全防护用具使用、机械操作 和起重搬运等; d) 案例解析应至少包括:热水管网、蒸汽管网破损、泄漏,换热站故障和锅炉事故等; e) 新技术新装备应至少包括:与新技术新装备有关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等。 .1.2 应根据岗位设置等情况确定培训学时,具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急指挥人员培训首次培训时间不少于110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 b 应急值守人员、现场处置人员和应急保障培训首次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 不少于45学时。 6.1.3应急指挥人员应根据近年来本救援领域灾害事故性质和救援案例适当增加应急救援物资的应用 场景等内容的培训。 .1.4队伍中专职救援人员的培训时长应根据岗位设置等情况适当增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