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873-2021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程.pdf

TCECS 873-2021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ECS 873-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9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65552
免费资源

TCECS 873-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873-2021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程.pdf简介:

TCECS 873-2021,全称为《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程》,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技术标准。该规程主要针对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指南。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主要指的是室内环境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螨虫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引发过敏反应、呼吸道疾病等。TCECS 873-2021规定了室内空气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采样、培养、识别和定量等步骤,以及如何评估和控制微生物污染的阈值和标准。

规程内容涵盖了微生物污染的源头控制、检测设备和方法、环境监测、清洁消毒、建筑设计和管理策略等方面,旨在指导建筑物的设计、建设和日常运营过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健康。

总的来说,TCECS 873-2021是针对室内环境微生物污染问题的专业技术规范,对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TCECS 873-2021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对于住宅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500CFU/m3的测 点数2个,占比为9.5%;②浓度在500CFU/m3~1000CFU/m3 的测点数5个,占比为23.8%;③浓度在1000CFU/m3~ 1500CFU/m3的测点数5个,占比为23.8%;④浓度大于 1500CFU/m3的测点数9个,占比为42.8%。 对于办公楼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500CFU/m3的 测点数8个,占比为50%;②浓度在500CFU/m3~1000CFU m3的测点数4个,占比为25%;③浓度在1000CFU/m3~ 1500CFU/m3的测点数2个,占比为12.5%;④浓度大于 1500CFU/m3的测点数2个,占比为12.5%。 对于学校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500CFU/m3的测 点数3个,占比为13.6%;②浓度在500CFU/m3~1000CFU/ m3的测点数4个,占比为18.2%;③浓度在1000CFU/m3~ 1500CFU/m3的测点数4个,占比为18.2%;④浓度大于 1500CFU/m3的测点数11个,占比为50%。 2)2010年后(含2010年)的调研结果 图2为文献中2010年之后(包括2010年)各类建筑室内的 空气细菌浓度。

图22010年后各类建筑室内空气细菌浓度文献调研结果

对于住宅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500CFU/m3的测 点数4个,占比为50%;②浓度在500CFU/m3~1000CFU/m3 的测点数1个,占比为12.5%;③浓度在1000CFU/m3~ 1500CFU/m3的测点数1个,占比为12.5%;④浓度大于 1500CFU/m3的测点数2个,占比为25%。 对于学校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500CFU/m3的测 点数5个,占比为45.4%;②浓度在500CFU/m3~1000CFU/ m3的测点数5个,占比为45.4%;③浓度在1000CFU/m3~~ 1500CFU/m3的测点数1个,占比为9.1%;④浓度大于 1500CFU/m3的测点数0个,占比为0。 3.0.3空气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及真菌,其来源有很大差别。 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没有霉菌(属真菌)滋生的房间,空气真菌 主要来自于室外而非室内人体、动物等因素。因此,对细菌和真 菌分别制定相应的浓度限值。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室内微生物污染源头识别监测和 综合控制技术”(项目编号:2017YFC0702800)资助下,标准 编制组对我国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室内空气真菌浓度进行现 场和文献调研,调研结果可有效支撑本条提出空气真菌浓度限值

的合理性。 (1)空气真菌浓度现场调研结果 调研地点:南京(夏热冬冷地区)、昆明(温和地区)、拉萨 (寒冷地区)GB∕T 26752-202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调研结果见表2。

表2空气真菌现场调研结果

1)夏季 对于住宅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1000CFU/m3的 测点数106个,占比为72%;②浓度大于1000CFU/m3的测点 数42个,占比为38%。 对于医院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1000CFU/m3的 测点数8个,占比为67%;②浓度大于1000CFU/m3的测点数 4个,占比为33%。 对于办公楼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1000CFU/m 的测点数24个,占比为100%;②浓度大于1000CFU/m3的测 点数0个,占比为0。 对于学校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1000CFU/m3的 测点数24个,占比为100%;②浓度大于1000CFU/m²的测点

数0个,占比为0。 2)冬季 对于住宅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1000CFU/m3的 测点数154个,占比为90%;②浓度大于1000CFU/m3的测点 数18个,占比为10%。 对于医院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1000CFU/m3的 测点数30个,占比为100%;②浓度大于1000CFU/m3的测点 数0个,占比为0。 对于办公楼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1000CFU/m 的测点数38个,占比为93%;②浓度大于1000CFU/m²的测点 数3个,占比为7%。 对于学校的调研结果显示:①浓度不大于1000CFU/m3的 测点数41个,占比为95%;②浓度大于1000CFU/m3的测点数 2个,占比为5%。 (2)空气真菌浓度文献调研结果 1)2010年前调研结果 图3为文献中2010年前各类建筑室内的空气直菌浓度

图32010年前各类建筑室内空气真菌浓度文献调研结果

住宅:满足小于限值1000CFU/m3的测点数6个,50%; 办公楼:满足小于限值1000CFU/m²的测点数5个,55.6%

学校:满足小于限值1000CFU/m3的测点数6个,50%。 2)2010年后(含2010年)调研结果 图4为文献中2010年后(包括2010年)各类建筑室内的空 气真菌浓度。

年后各类建筑室内空气真菌浓度文

4.1.2因潮湿导致霉菌滋生是室内真菌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表 明,观测到的潮湿表征比测量的室内真菌浓度超标有更明显的负 健康效应。抑制潮湿可有效降低真菌浓度,进而降低真菌污染风 险。霉菌培养实验时通常设置温度25℃,相对湿度75%以上 该环境即霉菌适宜滋生条件。因此,为抑制室内霉菌滋生繁殖 推荐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70%以下。

4.2.3易滋生微生物的潮湿环境如厨房、卫生间、水箱间、机 房、地下室房间、地下车库等。

4.3.1建筑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系统是在空调通风系统的 基础上增加空气净化装置,是空调通风系统的基本功能,应与空 调通风系统相适应,做到既满足空调通风系统的相关要求,又能 有效控制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 空调通风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为集中式空调通 风系统、半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和分散式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净 化装置可根据不同的空调通风系统形式进行灵活设置,如初效、 中效、亚高效、高效空气过滤器、静电过滤除尘器、光触媒净化 器、UV紫外线净化器等。可根据不同系统特点,按需要选用。 当采用空气过滤器形式时,建议至少设置初、中效两级,满足应 急状态下的处理能力。

1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分为新风预处理的集中式空调通风 系统和新风未预处理的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处理新风的空气净 化装置承担全部新风微生物污染负荷,部分或全部的室内源负荷 和渗透负荷,或者不承担室内源负荷和渗透负荷,配置在空气处 理机组中的空气净化装置承担部分或全部的室内源负荷和渗透负 荷。在新风未预处理的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中,新风与回风混合 后进入空气处理机组,在此系统中,配置在空气处理机组中的空 气净化装置承担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负荷。 2半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新风机组宜处理室内空气微生物 污染负荷;当新风机组不能完全处理室内负荷时T∕CECS 20004-2020 城市供水监管中大数据应用技术指南,宜在末端回风 口增设空气净化装置处理室内负荷,或采用独立的空气净化 装置。 3分散式系统因没有集中处理新风,不需承担新风空气微 生物污染负荷,因此可在空调末端装置中设置空气净化装置或设 置独立的空气净化器去除室内源负荷和渗透负荷。 4.3.34紫外杀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人体防护,避免紫 外、光催化灭活过程中对人体直接辐射。若采用可更换过滤网、 催化剂层等部件的装置,机体应易于拆卸和安装。 5应注意微波加热灭活过程中避免微波泄漏对人体造成辐 射,装置周围5cm处泄漏微波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热 装置的安全第6部分:工业微波加热设备的安全规范》GB 5959.6的有关规定。若需更换吸波填料,设备应易于拆卸和 安装。

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维护

5.0.11需要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时,应在房间内无人状态 下进行,消毒药剂和器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场所集中空 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清洗消毒规范》WS/T396的有关规定。适用时,尚应符合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有关 规定。 5.0.12处理措施参考了美国环境保护局(US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gency,EPA)指导文件ABriefGuidetoMold, Moisture, and Your Home 。

7.1.1空气净化装置是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核心设备, 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是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效果反映。因 此,建筑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检测应包括空气净化装置净 化效率检测和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检测两个方面。空气净化装置 净化效率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空气净化装置安装后的整体净化 效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检测的目的是为了 检验整个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系统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节规定了建筑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检测项目中对检测 仪器的基本要求,检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检测量程范围和检测精 度要求确定,检测时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符合国家相关标 准的规定。

7.3.15采样时间主要与测试环境中的微生物含量有关,通常培 养血上菌落数介于10CFU~100CFU之间为较理想的采样结果。若 不强调特定测试环境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附条文说明],假定环境微生物浓度为500CFU/m²,则培养 Ⅲ上采集10个~100个菌落需要 500 500 20 200 200L空气,对应采集时间约 =0.71min7.1min。因此规 28.32 28.3 定采样时间不宜少于3min。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