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919-2020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标准.pdf

DB32T 3919-2020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 M
标准类别:工业标准
资源ID:5244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3919-2020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标准.pdf简介:

DB32T 3919-2020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标准" 是一种地方标准,由中国江苏省发布的。这个标准主要针对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进行规定和指导。浅层地热能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通常小于200米)的热能资源,包括土壤、地下水、河流等中的低温热能。这个标准旨在确保在开采和利用浅层地热能的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和监测,以保护地质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实现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地质环境监测的频率、方法、数据处理、报告制度等方面的要求。

DB32T 3919-2020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3.1浅层地热能shallowgeothermalenergy

3.2恒温带constant temperature layer

地球内热形成的增温带与上层变温带影响达到 该层温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大致相当

3.3地理管换热系统pipeheatexchangersy

CJ∕T 144-2001 城市供水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理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装置。

3.4地下水换热系统groundwaterheatexchangers

3.6混层污染mixedlayerpollution

3.7地下水漏斗funnelofgroundwaterdepr

地下水换热系统抽取地下水,导致抽水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使周边地下水流场 的地下水向抽水区流动,水面呈现漏斗状曲面。地下水漏斗也称地下水降落漏斗。

3.8热影响半径influenceradius

,以换热孔为中心,岩土体温度受影响的最远距

3.9热源井heatsourcewell

3.10地面沉降groundsubsidence

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如热源并抽排地下水等)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 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

4.1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保持地质环境稳定,促进江苏省建设项目 线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标准。 4.2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的各类换热系统工程的地质环境监测。 4.3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应从实际出发,广泛吸取工程实践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 备,进行必要的测试试验 4.4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根据换热系统及地质环境敏感性,实施地 质环境监测工作。 4.5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设计阶段,应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工程规模以及地质环境敏感性地质条件 明确监测目的,提出监测技术要求。 4.6实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单位对地质环境实施现场监测。监 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等级、监测项目及工作量。监测方案应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 单位认可,必要时与地下水资源管理、环保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1.7应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建设的同时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运行 之前至少完成2次背景值采集和监测系统测试工作。 4.8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应按照设计监测频率持续进行相关项目监测。应确保监测传感器和数据采

集装置的可靠性。监测数据应能够分析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4.9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定期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委托方作信 息反馈。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预警值时必须及时通报委托方。 4.10监测单位应适时向委托方提供以下资料,并按档案管理规定,组卷归档。 1监测方案。 2测点布设、验收记录。 3阶段性监测报告。 4监测总结报告。

5.0.1根据换热系统工程的换热建筑面积及采暖负荷,地热能开发利用系统工程可分为3个工程规模等 级: 1大型工程:换热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或者采暖负荷大于1000kW。 2中型工程:换热建筑面积20000m~100000m;或者采暖负荷200kW1000kW。 3小型工程:换热建筑面积小于20000m;或者采暖负荷小于200kW。 注:换热建筑面积和采暖负荷判断属不同等级时,以等级高者计;采暖负荷不相同时,应采用其中的较大数据做为采暖负荷, 5.0.2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换热系统情况,将工程场地地质环境敏感性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 具体分级方法见表5.0.2。

级: 1大型工程:换热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或者采暖负荷大于1000kW。 2中型工程:换热建筑面积20000m~100000m;或者采暖负荷200kW~1000kW。 3小型工程:换热建筑面积小于20000m;或者采暖负荷小于200kW。 注:换热建筑面积和采暖负荷判断属不同等级时,以等级高者计;采暖负荷不相同时,应采用其中的较大数据做为采暖负荷 5.0.2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换热系统情况,将工程场地地质环境敏感性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 具体分级方法见表5.0.2,

0.2地质环境敏感性分

表 5. 0. 3监测等级分级表

6.0.1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 应根据换热系统类型、项目监测分级按照表6.0.1合理选 定。监测项目选定后,应先测定各项目背景值,设置背景值监测区

表 6. 0. 1监测项目表

注:水质一般指标指电导率、pH值、溶解氧、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等。污染物指标一般指大 杆菌数、细菌总数等;其他指标一般指砷(As)、钼(Mo)、氟(F)以及为了防止管路锈蚀而使用 相应化学成分

5.0.2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地下水位应监测换热层水位,地表水换热系统水位应监测取水口水深, 5.0.3巡视检查项目应包括抽水井和回灌井、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情况。 5.0.4因降低地下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时,应对换热影响半径范围内的建筑、地下管线进行沉降变形 监测。

7.1.2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 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经过校检或标定,且校检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检有效期内。 7.1.3现场监测作业宜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相同的监测方法和监测路线。 2使用相同的监测仪器或设备。 3固定监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时段和环境条件下工作。 7.1.4运行前应进行设备调试。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仪表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 测元件的检查 7.1.5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前,应与传统方法进行验证,且监测精度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7.2.1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试验分析与巡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7.2.2仪器监测宜采用实时自动监测。 7.2.3水质采用人工采样分析监测,采样分析方法应符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和《地 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91的规定, 7.2.4地面沉降变形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并符合《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DZ/T0283的规定。

监测精度及误差应符合表7.3的规定。

表7.3监测精度及误差

4.1监测频率应综合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特点、场地条件和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并符合表6.4.1

表7.4.1监测频率

表7.4.1监测频率

1监测孔的布置应能在平面上和竖向上反映场地地温场分布特征和变化 2埋管深度范围内遇敏感含水层,应布置地下水监测孔。 3监测孔深度不应小于地埋管换热系统埋设深度。 4地温监测孔的布置应考虑一孔多用

8.1.2监测工作量布置应根据监测等级,结合埋管区分布范围等确定,并符合表7.1.2的规定:

注:当一个项目存在多个独立的埋管区时,按独立埋管区对应的监测等级布置工作量, 每个监测孔恒温层和主要地层均应布置地温监测点,竖向间距宜小于15m,当地层结构复杂时 密监测点。

注:当一个项目存在多个独立的埋管区时,按独立埋管区对应的监测等级布置工作量。

8.2.1地温监测孔内宜单独设置测温管,传感器安装在测温管内,地温监测孔具体结构参照附录A。 3.2.2地温监测孔孔口应安装有效保护装置, 8.2.3地温监测孔回填材料应与地埋管回填材料一致,

8.3.1测温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温管底部及接头处应采取密封止水措施 2安装过程中宜保持测温管内水位高于监测孔内水位。 3安装完成后应保持测温管内水位高于最上端传感器深度,且不小于2m。 3.3.2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感器传输电缆宜采用屏蔽电缆,安装前应进行校正。 2传感器传输电缆应有深度标记,下放前应进行传感器固定深度校测。 3直理式传感器尚应将传感器测线按预定长度捆绑到管材上,保证传感器安装牢固。 4传感器下放前应对测温系统进行测试,下放时应匀速缓慢,下放到位后应及时固定,测温系统经 检验验收合格后,及时将孔口密封

9.1.1地下水换热系统监测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孔(点)的布置应能在平面上和竖向上反映场地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等变化以及可能的 地面沉降。 2监测孔在工程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 3地下水监测孔的布置应考虑一孔多用。 9.1.2监测工作量布置应根据监测等级,结合抽水井、回灌井数量和分布等确定,并符合表9.1.2的规

9.1.2监测工作量布置应根据监测等级,结合抽水并、回灌并数量和分布等确定,并符合表9.1.2的规 定

JTS∕T 178-2020 港口工程清洁生产设计指南1.2地下水换热系统监测

注:1每个监测孔均应布置水位、水温传感器。

2背景值监测孔可利用周边同层位水并。

1.3监测孔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孔布置宜考虑地下水径流方向。监测孔间距应不小于2倍的抽水井、回灌井间距。 2一级监测场地宜在地下水径流上游、下游单独布置监测井。 3在换热井深度范围内揭露敏感含水层或同时揭穿咸、淡水含水层,应布置专门的水质监测孔

9.2.1监测孔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孔由水井、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及相关辅助装置等组成,井内宜单独设置监测辅助管, 传感器安装在辅助管内,地下水监测孔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录B。 2监测孔成井的含水层及过滤器长度的配置应与抽水(回灌)并一致。 3监测井外径应满足洗井维护及抽水的要求。 4监测孔井管应采用无污染材质。 5每个监测孔均应布置不少于1个水位、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布置深度应大于抽水井最大降深时的 水位埋深。传感器的安装要求参照本标准第7.4.2条执行。 6应对监测孔进行有效保护。 9.2.2位于具有地下水咸、淡水分层的地区的监测井,钻孔应采

机房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标准10.0.1地表水换热系统监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