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327-2019 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pdf

DBJ50/T-327-2019 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191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327-2019 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pdf简介:

"DBJ50/T-327-2019 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是中国建设行业的标准,具体来说,这是一部关于建筑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规范。水文地质勘察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阶段,对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水位、水质、岩土性质、渗透性等相关信息,为工程设计、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这个标准很可能涵盖了勘察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报告编制、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确保建筑工程在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它可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

2019年的发布版本表明,这是一部经过修订和更新的现行标准,反映了当时最新的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和行业实践要求。

DBJ50/T-327-2019 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6.1.1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应遵循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的工 作程序。 6.1.2水文地质钻探记录应在钻探过程中逐回次记录,记录应 真实准确。

6.2水文地质钻孔类型与结

成孔(井)的结构形式。在第四系地层中应采用下井管GB∕T 23863-2009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过滤管并 真砾或不填砾的成井工艺;基岩除破碎带.强风化带需下管外,一 般为裸孔

6.3水文地质钻孔设计

6.3.2水文地质钻孔设计宜符合附录D的要求,一般应包括下 列内容: 1项目名称,项目位置及交通条件,钻孔编号、钻孔目的、孔 身结构、钻具选择和钻机及配套设备的选型; 2预估地层性质,深度和厚度; 3理想钻孔结构及柱状图 4钻探技术要求。 6.4水文地质钻孔施工 6.4.1水文地质钻探T作应根据勘探技术要求,地层类别场地 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钻机和钻具。 6.4.2水文地质钻探宜采用敢芯钻进。 6.4.3施工前应根据水文地质钻探施工设计要求,由地质,物 探,钻探技术人员到现场确定孔位。施工现场应保证“三通一平” (水,电,路通,场地平整),并确保施工安全。 6.4.4钻探开孔应采用短钻具和轻压慢转的方法钻进,开孔钻 进必须加强孔口护壁和防倾斜措施,防止孔口班塌和确保钻孔垂 直度。 6.4.5可根据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可钻性,孔径,深度和施工 条件,选择适宜的钻进方法。

6.4.6可根据钻进方法岩土类别,可钻性等选择合适的

4.7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 应在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观测段)用清水钻进。若必须采用 浆护壁钻进时,应采取低固相泥浆,并有效地洗井,保证钻进过 中能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和分层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6.4.7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

6.4.8钻孔揭露多个含水层时,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分层推 试验和分层测水位的钻孔,必须严格止水,并检查止水效果,不 格时应重新进行。

6.4.8钻孔揭露多个含水层时,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分

60%,黏土宜大于70%,砂和砂砾层宜天于50%。当采用水文 探测井和井下电视配合,能正确划分含(隔)水层位置和厚度 可适当减少取芯。

4.1在钻探过程中应对钻进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

钻进参数变化、水位、水温、冲洗液消耗量,漏水位置、自流水的 头和自流量,孔壁塌,涌砂和气体逸出的情况,岩层变层深 含水构造和溶洞的起止深度,跨孔卡钻.掉钻.缩径,回淤等异 现象进行观测和记录。

采取岩.土样品进行试验,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6.4.12水文地质钻探孔在成孔过程中应检查成孔质量,钻换

6.4.13钻探结束时,应对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准确分层,除留作 长期观测外,应根据含水层的水头,水质情况分别进行回填或隔 离封孔,封孔方法宜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6.5 抽水孔成并工艺

6.5.1抽水孔成并管柱由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等三

5.1 抽水孔成井管柱由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等三部分组

5.1抽水孔成井管柱由井壁管·过滤管和沉凝管等三部分组 。观测孔在保证孔壁不跨塌且与抽水试验孔水力联系不受影 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

6.5.2并壁管应根据地层,钻孔类型,孔深,孔径,设备能力,水

贡等选用适当的类型。内径应满足抽水设备的安装和正常抽水 要求,若采用深井和潜水电泵抽水时,安装水泵段井管内径,宜 选用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值。 6.5.3抽水孔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类型选择合适的类型。抽水 试验的观测孔,宜采用包网过滤器。 6.5.4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内径,在松散层中宜大于200mm, 在基岩中宜大于100mm。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外径 不宜小于75mm。 6.5.5抽水孔过滤器宜根据含水层厚度选择合适的长度。 6.5.6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管孔隙率宜大于15%。 6.5.7非填砾过滤器的包网网眼,缠丝缝隙宜根据过滤器的类 型和含水层不均匀系数选择合适的尺寸。 6.5.8填料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和缠丝间隙宜按含水土层类型 确定。 6.5.9抽水孔过滤器的下端应设置沉淀管,与相连的过滤管同 径,安装长度一般为4~6m,底部封闭。 6.5.10井管采用丝扣或电焊连接或使用其他方法连接时,应保 证接头处不渗漏。井管连接成管柱后,轴心线应一致。 6.5.11管柱应装设扶正器,确保管柱处在并孔中心位置。 6.5.12下管前应对冲孔、排渣、换浆与探(通)孔情况进行检查。 6.5.13下管前应校正孔深,并对井管逐根进行检查。 65,14下管作业应统一指挥,互相配合,操作要稳要准,并管下放 速度不宜太快,中途遇阻时不准猛墩强提,可适当地上下提动和缓 慢地转动井管,仍下不去时,应将井管提出,扫除孔内障碍后再下。 6.5.15下管期间应保持孔内液面与孔口持平,若有下降应及时 补充。 6.5.16井管下完后,应用升降机将管柱吊直,并在孔口将其扶 正国宁

质等选用适当的类型。内径应满足抽水设备的安装和正常抽水 要求,若采用深井泵和潜水电泵抽水时,安装水泵段井管内径,宜 选用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值

6.5.3抽水孔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类型选择合适的类型。抽 试验的观测孔,宜采用包网过滤器,

在基岩中宜大于100mm。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外 不宜小于75mm

6.5.17下管后填砾前的冲孔排渣换浆,应采用管底外返水冲洗

6.5.25填砾时,应根据钻进方法确定孔内冲洗液的用量

6.6.2止水材料必须备隔水性好,无毒,不污染水质

6.3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孔和观测孔,应对非试验含水层(组 行临时性止水。

6.6.3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孔和观测孔,应对非试验含水

6.6.4止水部位应选择在良好隔水层处,隔水层厚度不应小于 5m~10m,并应根据岩芯和电测井资料,准确掌握隔水层的位置, 厚度,有条时测定止水部位的乳径。 6.6.5止水部位以上的并管,不得有渗漏,否则在止水位置以上 孔段,应全部采用黏土或水泥浆围填,封闭。 6.6.6永久性止水应采用优质黏土球或水泥浆进行管外封闭止 水。若采用分段隔离止水时,在各分隔段部位的止水物厚度不得 小于5m,若采用封闭含水层止水时,止水物应超过被封闭的含水 层顶底板各5m。 6.6.7采用黏土球止水时,黏土球应从孔口井管周围均匀缓慢 地投入孔内,不应从单一的方位投入,并每投1m~2m应测探 次。其止水厚度要求:在永久性止水时不得少于10m,在临时性 止水时不得小于5m。 6.6.8采用支撑式提拉式或胶囊式充气充水止水器止水时, 使用前应对其密封和止水性能进行检验,确认其性能可靠后入孔 使用。 6.6.9下止水器前,应先进行探孔,确认无障碍时才可下入。中 途遇阻时,不得强行下入,应提出止水器,排除孔内障碍后再下。 6.6.10填砾孔在非含水层和不要求填砾的孔段,应采用稍大规 格的砾石或亚黏土围填封固。 6.6.11高承压水井,应在高压含水层上部不透水层处的井管外 壁上焊圆形托盘并在托盘上绑扎棕头2~~3道,然后在上面投入

6.6.11高承压水井,应在高压含水层上部不透水层处的井管 壁上焊圆形托盘,并在托盘上绑扎棕头2~3道,然后在上面投 黏土球或灌入水泥浆,进行永久性封闭,封闭厚度不小于10m。

6.6.12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前,应对止水和封闭的效果进行

多种方法联合洗井。6.7.2洗井应从上开始,逐渐加深,6.7.3洗井结束后,如不能及时进行抽水试验,应将井口封好。32

法,同位素方法一般包括环境同位素法和人工同位素法。 7.1.2在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中,可采用同位素探测技术解 决下列水文地质问题: 1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 7.1.3在特长大隧道及重点工程勘察中,宜采用D.T,180等环 境同位素方法研究地下水的特征 7.1.4在需要标记天然流场或人工流场中钻孔内的地下水流 时,可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3I.8Br等,采用示踪或稀释原理, 测定含水层渗透系数、地下水流向等参数。 7.2 厂同位素方法选择 7.2.1同位素方法的选择应坚持以环境同位素为主,人工同位 素作为补充的基本原则。 7.2.2在环境同位素的选择中,宜以氢氧稳定同位素为主,放射 性氯同位素为辅,条件充许时也可利用碳硫同位素。 7.2.3当地下水由降水补给时,可采用氢氧同位素技术划定含 水层补给带或补给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7.1.4在需要标记天然流场或人工流场中钻孔内的地

7.2.1同位素方法的选择应坚持以环境同位素为主人工同位 素作为补充的基本原则, 7.2.2在环境同位素的选择中,宜以氢氧稳定同位素为主,放射 性氛同位素为辅,条件充许时也可利用碳硫同位素。 7.2.3当地下水由降水补给时,可采用氢氧同位素技术划定含 水层补给带或补给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降雨人渗高度,m: 地下水(泉水)的18Q或D)值; 敢样点附近天气降水的O或D值: 天气降水*0或$D)值的高度梯度(8/100m): 敢样点(井,泉)高度,m。 察区通过潜水含水体,且需查明给水度或裂隙率日

7.2.4当勘察区通过潜水含水体,且需查明给水度或裂隙率时, 可采用同位素氛法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可采用同位素氛法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2019年污水管网液位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 隧道正常涌水量,m: L 两样品间距离,m; A 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集水面积,m²; 从 含水体给水度(基岩裂隙率): t N。与N.两样品间的时间差: No 同位素初始浓度(t一0时)计数率; N. t时刻同位素浓度计数率,

7.2.5在松散介质含水层中,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或示踪

7.2.6在钻孔或水内,可用同位素流速仪测定流速。有多个 钻孔时可用同位素示踪法测定流向DB33∕T 1136-201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流速,可按下式计算:

V No 2ot N.

式中:V 地下水渗透速度,m/d: 1 过滤管的内半径,M Q 流场畸变校正系数: t 同位素浓度从N。变化到N所需的观测时间; N. 同位素初始浓度(t一0时)计数率 N. 时刻同位素浓度计数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