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 401-06-2013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pdf

HAD 401-06-2013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HAD 401-06-2013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51569
免费资源

HAD 401-06-201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AD 401-06-2013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pdf简介:

HAD 401-06-2013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pdf部分内容预览:

2.1.1选址的基本目标是选择出一个安全处置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场址。在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安全期内(地质处置设施关闭后至少1万年),该场址作 为天然屏障,应当能够与处置设施的工程屏障一起,有效隔离放射性核素,并有 效阻止其进入生物圈。 2.1.2场址应具备天然屏障功能,以使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放 时性影响保持在国家规定的可接受的水平以内。 2.1.3为确保处置设施的安全,应当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天然屏障和有利于工 程屏障设计和施工的场址。不应当主要依靠管理控制措施来确保地质处置设施长 期安全。 2.1.4评价场址的适宜性,既要考虑场址本身的地质和环境等特征,也要考 以该场址条件为基础而设计的工程屏障系统,以及二者的相容性,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

2.2.1选址过程首先始于制定选址规划和确定选址原则,然后,开展大范围 的区域调查,确定预选区;通过对预选区域的调查和研究,筛选出预选地段;通 过对预选地段进行勘查和比较,提出候选场址;其后对候选场址进行详细评价提 出推荐场址;最后,对推荐场址进行深入勘查,以确认该场址是否可以作为最终 场址。 2.2.2处置设施场址的选址过程分为4个阶段: (1)规划选址阶段 (2)区域调查阶段 (3)场址特性评价阶段 (4)场址确认阶段 2.2.3上述阶段的划分没有截然明确的界限,它重点体现的是选址调查的基 本思路。各选址阶段会有若干相关联的重叠性工作,但总体上是逐步深入的。每 个阶段的工作应当考虑下阶段更深入的工作。 2.2.4每个阶段的选址工作均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2010某网校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精讲班讲义+mp3(1-20),综 合考虑社会、经济、安全、环保、技术和自然条件等因素

2.3.1规划选址阶段的目标是依据已有资料、选址规划和选址准则,在全国 范围内确定出一个或若干个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均有利的预选区,同时提出 这些预选区中可能的预选地段及候选的处置库围岩类型。 2.3.2选址规划应对时间、经费和人力等要求作出估算,还应确定选址研究工 作的内容。选址规划应包括:待处置废物的类型与数量、选址和场址特性评价中 所采用的准则、选址工作程序、工作内容、时间进度、经费估算和对废物处置设 施长期安全性能的考虑。 2.3.3本阶段应收集以下资料:全国有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 质、地球化学、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交通、人口分布、国家发展规划和核工业 战略布局等有关资料。本阶段需对若干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踏勘,进行适当的野外 地表调查工作和室内分析工作,并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2.3.4本阶段应当完成规划选址报告。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

2.4.1区域调查阶段的目标是在一个或若十个预选区内筛选出2个或2个以 上适宜建造处置设施的候选场址。 2.4.2区域调查阶段的工作包括地段筛选和候选场址筛选。 2.4.3地段筛选是对预选区中的具有有利条件的地段开展区域地质和区域水 文地质调查以及其他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调查,以及1:50000尺度及更为 羊细的地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并进 行若干个深钻孔施工,初步了解深部岩体或岩层的特性。地段筛选的工作目标是 从预选区中筛选出若干个满足要求的预选地段。筛选出的预选地段既可以是一个 负选区中的若十个预选地段,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预选区中的若十个预选地 段。 2.4.4候选场址筛选是对筛选出的预选地段开展1:25000~1:10000尺度及 更为详细的地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面的调查 并进行深钻孔施工,深入了解深部岩体或岩层的特性。其工作目标是在预选地段 中筛选出若干个(2个或2个以上)适宜建造处置设施的候选场址,供进一步的 比选和场址特性评价。 2.4.5本阶段应当提交区域调查阶段选址报告

2.5场址特性评价阶段

2.5.1场址特性评价阶段的任务是对2个或2个以上候选场址进行比选。通 过深入的勘查、研究和安全评价,从不同角度,尤其是从安全角度和处置设施建 设可行性角度评价和比较这些候选场址的适宜性。 2.5.2在场址特性评价阶段应按相关规范开展1:5000~1:2000尺度及更深入 的野外地表调查和地下勘查以及室内分析工作,以查明处置库围岩的规模、形态 产状、内部结构、地下水等各类特征,获得详细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 不境条件等相关规范要求的可靠资料及相关参数。同时还应当深人调查,获取废 物运输条件、人口及社会经济条件和放射性本底等资料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

2.5.3对候选场址需进行初步安全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处置设施概 念设计和场址条件,评价在该场址建造处置设施的可能性 2.5.4本阶段应当考虑对2个或2个以上候选场址进行比选。 2.5.5本阶段的目标是提出推荐场址,并提交推荐场址特性评价报告。推荐 场址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比较和评价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 地球化学、放射性本底、资源、能源、环境、社会经济、政治和公众接受等各方 面的因素。

2.6.1场址确认阶段的任务是在推荐场址上进行更详细的场址调查,具目的 是: (1)进一步确证推荐场址的安全性,对场址适宜性给出明确的结论: (2)为处置设施的施工设计、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申请建造许可证 等工作提供所有必需的场址资料。 2.6.2场址确认阶段的任务是对推荐场址进行处置设施建设之前的详细勘查 和研究。应进行1:1000尺度或比例尺更大的、详细程度更高的野外、室内及地 下研究,以详细查明处置库围岩的规模、形态、产状、内部结构、地下水等各类 特征。应当在推荐场址上建造地下实验室,并开展现场研究,如深部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研究、原地应力测量、开挖实验、岩石力学实验、加热实验、现场核素 迁移实验、原型处置库实验、处置工艺实验等,以详细查清场址的各类特性,建 立场址三维和场址放射性核素迁移等,以最终确认场址。 2.6.3场址确认阶段还应进行安全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2.6.4场址确认阶段的目标是确定处置设施最终场址,并提交最终场址调查 报告。 2.6.5在确定处置设施最终场址以后,仍有必要继续进行进一步的场址特性 调查和观测工作。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

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

3.1.1在评价某一处置设施是否达到其性能指标时,大然屏障和工程屏障应 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处置设施应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即可用某一部分的可靠性 来补偿另一部分性能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整个选址决策过程中,既应当充分 遵循选址准则,又应当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1.2单一的选址准则不能孤立地使用,应采取综合的方法来评价和确定候 选场址。由于各具体场址之间可能差别很大,并且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因此,实 施这些准则时,应综合考虑长期安全、技术可行性、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 在具体的选址过程中应视情况制定一些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 3.1.3选址准则分为:地质条件、未来自然变化、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人 类活动、建造和工程条件、废物运输、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人文条 件等10个方面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

场址和场址区域内各种地质构造、岩石、沉积物和土壤的分布和延深资料, 以及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岩石力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的资料

(1)为了保证所选场址的围岩和整个处置设施的隔离能力,场址应避开由 于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火山作用、褶皱作用和底辟作用等地质作用产生不可 接受的影响的地区。 (2)场址应当避开未来可能的海平面升降区、侵蚀/沉降区、冰川作用区, 也表水和地下水水力平衡剧烈变化区、陆地快速沉降和抬升区、地质灾害的潜在 发育区等可能破坏处置设施系统完整性、改变地下水流状态和通道,并引发放射 性核素快速释放的地区

3.3.2所需资料或数据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

DB62∕T 3083-2017 HF永久性复合保温模板现浇混凝土建筑保温体系技术规程3.4.2所需资料或数据

(1)场址和区域范围内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资料: (2)场址和区域范围内重要水文地质单元特性资料(位置、规模、相互关 系); (3)场址和区域范围内主要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和排泄(位置和水平衡) 特征资料; (4)围岩的水文地质特征(孔隙度分布、导水系数和水力梯度)资料; (5)场址区所有含水层的地下水流速和流向资料: (6)场址区内地下水及围岩的物理化学特征资料,

(1)场址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的物理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应有利 于限制放射性核素由处置设施向环境的释放。 (2)应选择具有合适的地球化学特性和对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阻滞 乍用的围岩和地质环境。 (3)应选择岩石裂隙表面和基质中的矿物对放射性核素具有较好阻滞作用 的围岩。应当评价放射性核素在围岩及其裂隙中的迁移速度、迁移量及放射性核 素的滞留或阻滞过程,包括弥散、扩散、沉淀、吸附、离子交换和化学作用,以 及地下水运移放射性胶体物质的能力。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

DB54∕T 0072-2019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规范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

3.5.2所需资料或数据

(1)围岩、周围地质单元和水文地质单元及地下水流系统的地球化学资料 和水化学资料; (2)地质介质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及其地球化学性质资料: (3)岩石(包括裂隙充填物)的化学成分、放射化学成份和矿物成分; (4)矿物和岩石对重要放射性核素的各种离子形态的吸附能力: (5)地下水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及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及pH值和Eh 值; (6)辐射和衰变热对岩石及地下水化学性质和成分的影响资料: (7)有机物、胶体物质及微生物的作用; (8)岩石(包括裂隙)的孔隙结构和矿物表面特征; (9)放射性核素在岩石单元中的有效扩散速率: (10)放射性核素在场址地下水中的溶解度和化学形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