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07-2018 崩塌监测规范(试行).pdf

T∕CAGHP 007-2018 崩塌监测规范(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7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015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07-2018 崩塌监测规范(试行).pdf简介:

"T∕CAGHP 007-2018 崩塌监测规范(试行)"是一部关于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的专业标准。这个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GHP)制定并试行,旨在提供崩塌灾害的监测方法、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定。它涵盖了崩塌监测的范围、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方法、数据处理、风险评估以及监测结果的解读和应用等内容。该规范对于预防和减少崩塌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注意,"试行"版意味着该规范可能还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中。

T∕CAGHP 007-2018 崩塌监测规范(试行).pdf部分内容预览:

.4移动式钻孔测斜仪使用技术要求

紧紧固螺丝。用手压缩导轮组,使之平滑放人导槽内,转动电缆盘释放电缆,缓缓将测头置于测斜管 测量深度的底部,然后在测斜管管口放置井口装置。 1.4.2将测头拉起至首个深度标志为测读起点,每0.5m观测并记录一次数据。每次测读时都应 将电缆标志对准,以防读数不准确。利用电缆标志测读,使测头升至测斜管项端为止。 1.4.3一次观测完成后,将测斜仪反转180°,重复以上过程,完成第二次观测,如图1.2。 1.4.4对于单轴型移动式钻孔倾斜仪,在二次观测完成后仅测得一组导槽方向的水平位移,应将测 斜仪沿另一组导槽方向重复以上观测过程,完成第三次、第四次观测;对于双轴型移动式钻孔倾斜 仪,完成第二次观测后即完成本次监测作业。

T/CAGHP0072018顶部托架一顶盖电缆接头连接杆上连接杆连接螺栓一测斜管固定轮(高轮)一接头一电缆一连接管一下连接杆弹性张紧轮(低轮)底部滑轮组一滑轮组底部滑轮组安装连接杆接续加长传感器组件连接杆电缆项部托架万向节一顶盖电缆固定轮测斜管电缆弹性张紧轮一传感器连接杆水流方向底盖传感器与中间滑轮安装顶部托架安装图1.1固定式钻孔倾斜仪安装示意图(a)正反方向测量(b)示意图图I.2垂直测头的结构28

T/CAGHP 007—2018附录J(资料性附录)地面倾斜观测墩结构J. 1地面倾斜观测墩结构地面倾斜观测墩结构见图J.1。20~300~01纵筋1.6~2777777箍筋+0.6~0.8箍筋0.6~0.8冻土线777纵筋1.6~250~70100~150(a)岩体(单位:cm)(b)土体(单位:cm)图J.1地面倾斜观测墩结构示意图J.2地面倾斜仪安装双轴型地面倾斜仪安装见图J.2。20~30图J.2双轴型地面倾斜仪安装示意图(单位:cm)29

DB61∕T 912-2014 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施工技术规范T/CAGHP 007—2018附录K(资料性附录)岩体应力监测点建设要求岩土体应力监测点建设见图K.1、图K.2。图K.1岩体压(应)力监测点安装示意图(单位:cm)混凝土岩体(基座)图K.2土体压(应)力监测点安装示意图(单位:cm)30

L.1监测钻孔施工技术要求

T/CAGHP007—2018

附录L (规范性附录) 地下水位监测钻孔施工技术要求

L.1.1地下水位监测钻孔施工前,应进行钻孔结构设计,包括开孔和终孔直径、孔深、孔斜、变径位 置等。 L.1.2基岩监测钻孔,应采用清水钻进;松散层监测钻孔,可采用水压或泥浆钻进。 L.1.3监测钻孔应及时洗孔,冲水介质的质量应符合《管并技术规范》(GB50296一2014)的有关规 定,宜洗至水位变化反应灵敏,洗孔结束前的出水含砂量不大于1/2000(体积比)。 L.1.4监测钻孔直径不应小于110mm,井管内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孔深在100m深度内孔斜 度不低于1.5°;孔深误差不大于0.2%。 L.1.5监测钻孔深度一般应穿过崩塌底座3m~5m。 L.1.6在下滤水管之前,应再进行一次清孔,确保滤水管能顺利下到位。 L.1.7在裂隙、岩溶含水层中宜采用裸孔架、缠丝过滤器或填砾过滤器;在卵石、圆(角)砾及粗中砂 含水层中,宜采用缠丝过滤器或填砾过滤器;在粉细砂含水层中,宜采用填砾过滤器。 L.1.8过滤器宜为圆孔过滤器,圆孔直径20mm~40mm,管外用60目尼龙纱网2层包扎,孔隙率 1823。 L.1.9监测钻孔宜全孔取芯,随钻编录;在钻进过程中,应对水位、水温、冲洗液消耗量、漏水位置 孔壁塌、含水构造和溶洞的起止深度等进行观测和记录。 L.1.10钻探结束后,应测量坐标和孔口高程。

L.2测管安装技术要求

L.2.1测管的管材应根据地下水水质、管材强度、监测孔的口径与深度及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可 选用镀锌管、钢管、铸铁管、预制钢筋混凝土管及PVC管等。 L.2.2测管直径一般为50mm90mm,管底加盖密封,下部留出2.0m长且不打孔作为沉淀段 上部留出1.0m长不打孔作为管口封闭段,中间部分的管壁周围钻出直径为10mm~30mm的 滤水孔。 L.2.3测管滤水孔纵向间距取50mm,梅花状交错排列,管壁外部用缠丝包网作过滤层。 m 作为时浦是左圆鱼)

L.2.1测管的管材应根据地下水水质、管材强度、监测孔的口径与深度及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可 选用镀锌管、钢管、铸铁管、预制钢筋混凝土管及PVC管等。 L.2.2测管直径一般为50mm~90mm,管底加盖密封,下部留出2.0m长且不打孔作为沉淀段, 上部留出1.0m长不打孔作为管口封闭段,中间部分的管壁周围钻出直径为10mm~30mm的 滤水孔。 L.2.3测管滤水孔纵向间距取50mm,梅花状交错排列,管壁外部用缠丝包网作过滤层。 L.2.4在裂隙、岩溶含水层中宜采用裸孔架、缠丝过滤器或填砾过滤器作为过滤层;在卵石、圆(角) 砾及粗中砂含水层中,宜采用缠丝过滤器或填砾过滤器作为过滤层;在粉细砂含水层中,宜采用填砾 过滤器作为过滤层。 L.2.5过滤器宜为圆孔,孔径20mm~40mm,管外用60目尼龙纱网2层包扎,孔隙率18~23。 L.2.6测管下放完毕后,用砾料回填测管与孔壁之间的缝隙,根据过滤器的位置确定填砾高度,填 至离地面高约1.0m~0.5m处,再用黏土球封闭环形空间至地面,以防地表水渗入。 L.2.7测管安装完成后,应对管内进行清淤,做好孔口保护;孔口应砌筑测试平台,尺寸宣为1.5n

L.2.5过滤器宜为圆孔,孔径20mm~40mm,管外用60目尼龙纱网2层包扎,孔隙率18~23。 L.2.6测管下放完毕后,用砾料回填测管与孔壁之间的缝隙,根据过滤器的位置确定填砾高度,填 至离地面高约1.0m0.5m处,再用黏土球封闭环形空间至地面,以防地表水渗入。 L.2.7测管安装完成后,应对管内进行清淤,做好孔口保护;孔口应砌筑测试平台,尺寸宜为1.5m X1.5m

T/CAGHP 007—2018附录M(资料性附录)监测建点记录表表M.1监测建点记录表项目名称:合同号:监测单位:监理单位:灾害点名称仪器型号及编号生产厂家孔深/m孔口高程/m孔底高程/m埋设位置埋设方式接管根数/个管材外径/mm导槽方向砂浆标号/m注浆压力/MPa注浆上返高/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埋设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主管埋设者填表人工作人员观测者监理填表日期说明:适用于监测钻孔内传感器、危岩基座处压力传感器、雨量计安装验收。一式三份初级中学校学生宿舍及厕所工程清单(含图纸),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各一份32

附录N (规范性附录) 崩塌监测报告提纲

崩塌监测专报应包括专报事由、监测分析、结论及建议等内容,宜按下列提纲编制。 1)前言。包括任务来源、专报事由(如应急调查、预警等)等。 2) 崩塌概况。包括崩塌地理位置、规模及主要危害,崩塌基本特征,崩塌变形概述等。 3)1 监测分析。包括监测成果(全部或部分监测要素过程线图)、监测分析、稳定性评价 4)结论与建议。

T/CAGHP007—2018

监测成果总结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监测内容、监测方法、 测网布设、监测成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内容,宜按以下提纲编制。 1) 前言。包括任务由来、监测项目概况(续作项目须总结前人监测成果及结论)、监测实施依 据,测量基准等。 2) 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 3) 地质灾害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 4) 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精度分析。 5) 监测网布设。包括基准点布设、监测点布设、监测剖面布设。 6) 监测成果分析。 7) 稳定性评价及变形趋势预测。 8) 结论与建议。 2 附图、附表 监测成果总结报告的附图、附表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监测系统平面布置图。 2) 监测系统剖面图。 3) 监测点埋设构造图。 4) 监测基准点稳定性检验成果。 5) 监测点施工验收报告。 6) 监测竣工验收报告。 7) 监测数据汇总表。 8) 监测要素变形过程线图。

监测成果总结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监测内容、监测方法、 监测网布设、监测成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内容,宜按以下提纲编制。 1) 前言。包括任务由来、监测项目概况(续作项目须总结前人监测成果及结论)、监测实施依 据,测量基准等。 2) 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 3) 地质灾害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 4) 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精度分析。 5) 监测网布设。包括基准点布设、监测点布设、监测部面布设。 6) 监测成果分析。 7) 稳定性评价及变形趋势预测。 8) 结论与建议

DBJ51∕T 089-2018 四川省城镇超高韧性组合钢桥面结构技术标准监测成果总结报告的附图、附表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监测系统平面布置图。 2) 监测系统剖面图。 3) 监测点埋设构造图。 4) 监测基准点稳定性检验成果。 5) 监测点施工验收报告。 6) 监测竣工验收报告。 7) 监测数据汇总表。 8) 监测要素变形过程线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