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941-2016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pdf

DB44/T 1941-2016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4692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T 1941-2016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pdf简介:

"DB44/T 1941-2016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pdf" 是一份由中国广东省的地方标准(DB44/T)发布的文件,其全称为《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这份文件主要针对的是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评价的技术规定和指导。它详细规定了如何量化和评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产品的碳排放情况,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产品使用和废弃后的环境影响。

这份技术通则旨在促进低碳生产和消费,推动企业实施碳排放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它可能涉及到能源效率、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LCA)等相关内容,为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碳排放管理的标准和方法。通过实施这份标准,可以提升产品的环境友好性,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DB44/T 1941-2016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碳排放评价的通用原则和要求、目标及范围、系统边界、数据收集与计算、不 确定性分析、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的内容、产品碳排放评价报告及信息披露。 本标准为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指南。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4044 3.1 过程process 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3.2 单元过程unitprocess 进行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时为量化输入和输出数据而确定的最基本部分 3.3 参考流reference f1ow

参考流referenceflov

DB44/T1941—2016

GB∕T 9846.4-2004 胶合板 第4部分 普通胶合板外观分等技术条件给定产品系统中与功能单位相对应的某单元过程输出的量化

产品碳排放评价productcarbondioxideemissionsassessment 根据约定的评价准则对产品在给定生命周期阶段和边界范围内碳排放总量进行计算与评价,并 件化的过程。 注:碳排放计算包括六种温室气体,具体为二氧化碳(C02)、甲烷(CH4)、氧化亚氮(N20)、氢氟碳 (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

情景scenarios 能代表最可能发生情况的假设参考条件

实质性贡献materialcontribution 评价产品碳排放时,任何大于碳排放总量估测值一定比例的碳排放源的比例。 注:与PAS2050保持一致,本标准定义产品碳排放占总排放量1%以上称为具有实质性贡献。

应选择适合于所选产品碳排放及移除评价的数据及方法。

所有可能对产品碳排放有重大贡献的过程 元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均应纳入评价。

应用统一的方法进行碳排放评价,以保证产品碳排放信息的可比性,并说明相关因素的变化。

应以公开、全面及可理解的形式阐述及记录相关内容。 如实披露相关假设、方法学及数据源的选择,清晰解释任何估计,以使报告如实反映其目的。 注:产品碳排放信息交流披露包括但不限于温室气体范围、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数据收集方法、情景假设、排 分配与计算过程

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进行产品碳排放评价研究,当需要改善产品碳排放研究重新评价时,应值 代法,确保产品碳排放评价的可靠性

注:送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 所需的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被称为 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 次送代的初始值

5.1产品碳排放评价的目标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即产品种类规则(productcategoryrules,PcR)应依据联合 国统计委员会制定的《主要产品分类》(centralproductcategory,CPC)定义相关产品种类,必要 时举例列出相关产品。 同时具备以下各项条件的产品可归为同一类产品: 具有相同的功能单位; 一原料来源于具有实质性相似的供应链、制造及服务规范; 生产制造阶段具有实质性相似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 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

评价单位是产品可进行比较的基础,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对相关产品的评价单位进行 定义。 对于终端产品,定义其评价单位为功能单位。 对于中间产品,定义其评价单位为参考流。 应对每个单元过程定义适当的参考流,单元过程定量的输入输出数据应相对于该单元过程的参考 流进行计算。所有单元过程的参考流均应与功能单位相关联。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给出相关产品具体的分析单位,对给出的分析单位应给出原因或 注明其来源。 示例1:洗衣机作为终端产品,一台成品洗衣机才能实现它的洗衣功能,因此选取其功能单位一台洗衣机作为其评 价单位。 示例2:硅钢片作为中间产品,由于其最终用途未知,其参考流为硅钢片的重量,因此可选取硅钢片的评价单位为 1吨硅钢片。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明确系统边界。 针对终端产品,宜计算其全生命周期,即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使 用、废弃与处置阶段及各阶段间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 针对中间产品,宜计算其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阶段及各阶段间运输 所产生的碳排放。 注1:不纳入系统边界项目:性能跟踪、避免的碳排放、土壤碳变化、及非直接土地使用变化可不纳入系统边界,

DB44/T1941—2016

产品中的碳仔储可不纳人系统边界。 注2:纳入系统边界项目:动物、粪便及土壤的逸散性碳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及移除纳入系统边界, 相应方法可参考IPCC(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关于土地使用变化的相关内容。生物质 料引起的碳排放纳入系统边界并单独报告。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绘制过程流程图,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明确关键过程(如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使用、废弃与处置阶 段及各阶段间运输) 识别不同过程的原材料、能源等输入、产品、废弃物等输出、运输方式等要素并标注: 一标注未纳入的过程; 标明单元过程所属的生命周期阶段。 流程图示例参见附录A。 注:对于部分过程,若其对于碳排放不具有实质性贡献,则可以进行相应的合并

宜以一个可获取连续数据的自然年为收集周期,若某单元过程数据在一个自然年周期内有较天波 动,则应选择不低于一个自然年且适合的计算周期以获得其数据平均值,应在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 术规范中进行规定。 若系统边界内过程与某一特定时间段有关(如季节性产品等),则选取的数据应覆盖该时间段 相关补充要求应在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中进行规定,

应确定各单元过程的碳排放占比。 低于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1%的单元过程,可以排除在系统边界外,排除的单元过程对产品碳排 响总和不应超过5%。应对排除的单元过程进行说明

应对系统边界内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单元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明确各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元素、 单元过程间的参考流,为数据收集提供依据 对需要提供分配原则的单元过程,应给出相应的分配方法,具体要求见6.7。

6.6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包含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使用、废弃与处置等阶段 及各阶段间的运输。

6.6.2原材料获取与加工

原材料获取及加工阶段应包括符合6.4要求的所有单元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农林业相关生产活动、 化肥的生产使用、能源产品的开采及生产过程、原材料的获取及加工、用于生产制造阶段的燃料、洗 涤剂等辅助产品的生产、包装材料的生产等过程。 若使用的原材料为回收产品,应包括原材料的回收过程引起的碳排放以及回收处理场所到原材料

使用场所运输引起的碳排放。

6. 6. 3 生产制造

生产制造阶段应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生产前准备、生产制造、组装及产品包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物处理等单元过程。 应对主要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单元过程输入输出、能源使用现状等给出示例性描述

6.6.4仓储、分销及零售

仓储、分销及零售阶段应包括能源消耗、满足环境要求等产生的碳排放。

应设定产品的使用情景、服务时间、维护维修情景及产品使用所需的配套产品等。 使用情景可参考如下信息来设置: a)已发行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指南: b)文献记录的使用情景; c)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情景; d)所选市场的使用模式。

6. 6. 6 废弃与处置

应计算各阶段间运输引起的碳排放,如陆运、海运及航运等引起的碳排放。 原材料获取与加工阶段应包括从自然界提取资源开始到零部件达到生产场所间的运输。 生产制造阶段应包括从零部件进入生产场所到产品离开生产场所间的运输。 仓储、分销及零售阶段应包括从产品离开生产场所至使用者间的运输。 使用阶段应包括从使用者获得产品到废弃地点间的运输。 废弃与处置阶段应包括从废弃地点到填埋、楚烧或回收处理场所间的运输

DB44/T1941—2016

应描述不同种类产品间、产品与副产品以及再利用与产品回收中共有的单元过程,给出碳排放相 关数据的分配规则、分配步骤及其依据。 个单元过程分配前后的输入或输出总和应相等,

6. 7. 2 输入分配

在不能按产品进行计量的情况下, 以给出盾 当的分配方法对输人进行分配

6.7.3产品及副产品间分配

部分产品生产伴随着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产出,应识别副产品及废弃物的比例,明确产品及富 同的分配方法,确保输入及输出只分配到产品及副产品。 可采用反映产品间物理关系(如质量、体积)、经济关系等方法进行分配。

碳排放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

C =Z(EF,×M)GWPj

C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 EFi一排放因子; M一一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活动数据; GWPj一—100年升温潜势。 i《电气绝缘系统 已确定等级的电气 绝缘系统(EIS)组分调整的热评定 第1部分:散绕绕组EIS GB/T 20139.1-2016》,分别表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及该阶段对应的不同温室气体种类

7.1.2计算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时,应对产品系统中每种温室气 X 气候的影响进行评价,每种温室气体 排放及移除量应乘以其100年升温潜势进行计算,来源于IPCC第四次评价报告的100年升温潜势参见附 录A. 产品碳排放量是各温室气体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之和,

7. 2. 1 质量要求

具有实质性影响及敏感性较高的单元过程,其活动数据应使用测量数据。具有实质性影响及敏感 性较低的单元过程,其活动数据可使用专家估计等数据。 应选择质量较高的数据进行采集沥青砂浆找平层施工工艺标准,数据质量依次递减的顺序为: 实际量测值、计算值; b 相同工艺/设备的经验排放数据; C 省内权威发布的相关数据: d 区域范围内权威发布的相关数据; e 国内权威发布的相关数据; 国际权威发布的相关数据。 名 来自相关文献、行业内专家经验的推估值: 活动数据应具有代表性。此处代表性指数据获取时间的代表性、技术的代表性、地理位置的代表 性。

宜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排放因子。 选取排放因子的优先顺序如下: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中定义的排放因子或推荐的数据库; 现有经权威机构认证的数据库中的数据; 其他广为接受的数据库中的数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