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879-2020 滑道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879-2020 滑道通用技术条件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4307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8879-2020 滑道通用技术条件简介:

GB/T 18879-2020《滑道通用技术条件》是一个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其全称为《游乐设施通用安全技术条件》。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各类游乐设施中的滑道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滑雪滑道、滑梯、滑道游戏设施等。该标准旨在确保滑道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规定了滑道的设计、制造、检验、测试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该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安全要求:滑道的设计和制造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滑道的坡度、材质、边角处理、防滑措施、制动系统、安全带等。

2. 结构要求:滑道的结构必须稳定,能够承受预期的使用负荷,同时要能防止因意外撞击或震动导致的损坏。

3. 安全防护设施:滑道上应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冲击缓冲设施、紧急停止按钮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4. 检验与维护:滑道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验,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状况。

5. 使用说明: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南,以确保使用者正确、安全地使用滑道。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障游乐设施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推动滑道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B/T 18879-2020 滑道通用技术条件部分内容预览:

203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79—2020

滑道summertobogganrur

由乘坐者操纵具有速度控制装置的刚性滑车,沿呈坡型铺设或架设在地面上由滑槽或轨 固定线路滑行的游乐设施。 3.1.1 槽式滑道chutesummertobogganrun 载人滑车在用槽型材料制成的轨道上滑行的设施。 3.1.2 管轨式滑道pipewaysummertobogganrun 载人滑车在用型材制成的轨道上滑行的设施。 3.1.3 电动滑道electricaltobogganrun 在固定轨道上,载人滑车在滑行过程中不完全依靠重力,采用电力为动力滑行的设施。 3.2 滑行道平均坡度averageinclinationofsummertobogganrun 滑行道全程高差与滑行道展开总长度的水平投影的比值。 3.3 滑道配套设施 accessory of summer toboggan run 除滑道主体结构外,从事滑道运动所需的其他设施。 om提 注:包括滑车、提升系统、标牌、标识、反光镜、安全网、支承结构、照明设备、配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等, 3.4 滑道运动 summertoboggan sports 乘客操纵滑车顺滑道由上滑下的运动。 3.5 滑车tobogganforsummertobogganrun 具有制动装置,使用滑道进行滑行的载人装置 3.6 提升道liftrail 架设在滑道下站站台区与滑道上站站台区之间,将滑车送往上站站台区的轨道。 3.7 滑行道downhillrail 架设在滑道上站站台区与滑道下站站台区之间,供载人滑车从滑道上站站台区滑行至滑 台区的轨道。 3.8 地面提升系统liftforsummertobogganrun 由提升道、牵引装置等组成,将滑车沿提升道从下站站台区运送到上站站台区的系统。 3.9 过渡段transition 用于渐变连接两种不同曲率轨道的过渡轨道。 3.10 跳跃段leap section 滑行道区段坡度大于30%,小于或等于50%,坡度突然或急促变化的轨道。

3.11 波浪段wavesection 滑行道区段坡度小于30%,坡度突然或急促变化的轨道。 3.12 轨道高度trackheight 轨道上平面到基础上平面或地表的竖直最大距离。 3.13 上站站台区topstationarea 滑车与提升机构分离位置或滑道设施起始位置到乘坐者开始操作滑车位置之间用于滑车存储、维 护、游客疏散等功能的区域。 3.14 下站站台区bottomstationarea 滑车进人乘客不可操作滑车速度的位置到与提升机构挂接的位置或滑道设施终端位置之间用于滑 车存储、维护、游客疏散等功能的区域

下站站台区bottomstationarea

大故障或事故的模式。 3.16 单一失效点singlepointoffailure 游乐设施上的某个零件、结构连接点或电气元件,其失效将会导致整个设备失效或严重危及乘客 安全

游乐设施上的某个零件、结构连接点或电气元件,其失效将会导致整个设备失效或严重危及 全。

4.1滑道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试验和检验、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应满足GB8408的有关 规定和本标准的相关要求。 4.2滑道的常见型式和主要技术参数宜按表1选取

表1常见型式和主要技术参数

5.1.2滑道设计阶段应按GB/T34371进行风险评价,需要改造的或整机设计使用年限到期后仍继续 使用的游乐设施也应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应分别从受力结构与受力零部件、电气控制系统与部件、 没备运行环境、设备周围障碍物、人为因素、意外因素、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并对单一失效点进行辨识。 设计阶段应避免不可接受的风险,不应有不可检测或监测的单一失效点。 5.1.3滑道线路应避开有可能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和洪水等地区。 5.1.4滑道线路宜贴近原始地面,避免大量的开方或填方,减少对植被、原始地貌的影响。 5.1.5滑道线路宜避免跨越道路、峡谷等,当不可能避免时应设置可靠的安全设施。 5.1.6站台区的布置应易于人员的集散。 5.1.7滑行道宜依地形采用直道、过渡段、弯道相互连接的方式架设。 5.1.8滑道的设计应规定其整机及主要部件设计使用寿命,整机使用寿命不小于35000h。 5.1.9单人滑车最大载荷按1000N计算,载客人数为2人以上(含2人)的多人滑车最大载荷按750N× 来客人数计算。 5.1.10滑道的重要轴及重要焊缝除进行应力计算外,还应进行疲劳强度验算,两者都应满足相应的安 全系数。对于难以拆卸的重要轴,应按无限寿命设计。 5.1.11重要轴类材料采用45钢、40Cr钢等中碳钢时应采用调质处理。 5.1.12各类易损件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累计运行寿命应不低于6个月。重要受力部件如重要销轴、牵 引钢丝绳等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累计运行寿命应不低于12个月。 5.1.13滑道正常运行工况下轨道和支承结构的最大允许变形量为1/300。 5.1.14滑槽和轨道选用不锈钢材质时,主要受力件材料厚度应不小于2mm;选用碳钢材质时应进行 防腐处理,主要受力件材料开口截面厚度应不小于5mm,封闭截面厚度应不小于3mm;选用玻璃钢材 质时,主要受力件材料厚度应不小于8mm。单轨滑道主承载轨应采用金属材料,轨道宽度不小于 150mm,材料厚度不小于4mm。 5.1.15车体、轨道及支承结构的焊接结构应采用可焊性好的钢材(普通碳素钢含碳量应在0.27%以 下)。低合金钢的碳当量应小于0.6%,对于碳当量大于0.4%的低合金钢应在焊前进行预热;滑道不宜 米用异种钢焊接 5.1.16传动系统的设计应保证运行安全,在该系统失效的情况下,车辆应处于安全状态。 5.1.17齿轮及齿条传动应符合GB50231的规定。 5.1.18采用牵引钢丝绳及链条传动时应张紧适度,采用牵引钢丝绳提升时应设有防止牵引钢丝绳过 卷、跳槽和松弛的装置。 5.1.19提升及传动系统应平稳可靠,不应产生异常的冲击振动,安装精度应符合GB50231的规定。 5.1.20提升用链条、钢丝绳应设置合理的润滑措施,并设置相应的废油收集装置,以防污染设备及 环境。 5.1.21电动机、减速机和联轴器应安装良好,联轴器两轴的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应符合GB50231的有 关规定。 5.1.22采用螺栓连接时,应采用可靠的防松措施。 5.1.23重要零部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时,应采用10.9级及以下级别的高强螺栓,并在拧紧后作防松标 记,且防松标记位置应易于观察。 5.1.24金属零部件应采用有效的防锈蚀措施。 5.1.25重要轴(销轴)类零件应采用可靠的防脱落措施。 5.1.26重要轴(销轴)和重要焊缝(滑车轮轴、提升迁回轮轴及车架中的I级、Ⅱ级焊缝)应进行无损检 测,无损检测方法和要求按GB/T34370执行。

5.1.27重要轴类连接,有相对运动的部位宜采

GB/T188792020

5.1.28混凝土基础的质量要求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基础不应有影响游乐设施正常运行的不均 匀沉陷、开裂和松动等异常现象。 5.1.29滑道结构设计应考虑环境温度变化引起温度应力,相应的温度变形应能释放。 5.1.30槽式滑道在直线段应设置插接板,以抵消热胀冷缩对整体滑道支承结构的影响,且应保证在最 大收缩率情况下,搭接处不出现拉脱现象。 5.1.31管轨式滑道在直线段和弯道应设置伸缩缝,以抵消热胀冷缩对整体滑道支承结构的影响,并有 防止管轨热胀冷缩变形后相互脱开的装置。 5.1.32滑道的支承结构应有效固定滑道和防止滑道变形。所设支承结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a)支承结构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满足使用要求; b)支承结构材料采用黑色金属材料时应进行防腐处理; c)支承结构与下部基础应牢固固定。 5.1.33支承结构与下部基础应采用预埋、锚固、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5.1.34支承结构高度大于1m时A3筒爬模增加吊平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滑道两侧应设置安全网,并设置维护救援走台;或在一侧设置安全 网的情况下,另一侧设置带护栏的安全通道;或在滑道两侧均设置带护栏的安全通道。在单侧设置带护 栏的安全通道时,其通道宜安装在弧线段外侧。安全网、防护栏应符合GB5725、GB4053.3的规定。

5.2.1.1滑行道弯道最小曲率半径为9m,站内区域滑道最小曲率半径以滑车顺利通过为原则。 5.2.1.2非动力滑行道坡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滑行道平均坡度:槽式滑道不大于16%,管轨式滑道不大于20%; b) C 起始段20m内最大坡度不大于50%,其余无跳跃任意区段最大坡度:槽式滑道不大于20%, 管轨式滑道不大于30%。 5.2.1.3 电动滑行道坡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无跳跃任意区段最大下行坡度不大于20%; 滑车运行在上行坡度段时,任何情况下不应出现滑车逆行现象。 5.2.1.4滑车的最大滑行速度不大于40km/h。 5.2.1.5 提升道单车发车间距应不小于10m,滑行道单车发车间距应不小于20m。 5.2.1.6 滑道整体结构应牢固可靠。滑槽、滑轨表面应平整、圆滑。凡乘客可触及之处,不准许有外露 的锐边、尖角、毛刺等危险突出物。 5.2.1.7轨道沿线应布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土建工程排水系统应符合JTGD60的规定 5.2.1.8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保养和改造过程中具备的技术文件参见附录A。 5.2.1.9 槽式滑道及槽式电动滑道的弯道滑槽外侧应延伸加高。滑车在最大承载工况下,以最大滑行 速度通过弯道时,滑槽边缘距车轮的轨迹应不小于100mm。弯道滑槽外侧边缘应设圆滑凸起,以阻挡 车冲出滑槽。 5.2.1.10 管轨式滑道的弯道外侧管轨宜高于内侧管轨,以减少离心作用力对乘客安全的影响。 5.2.1.11 弯道与弯道连接,当两圆弧中心位于滑道同一侧时,两圆弧应设置过渡段平滑过渡;当两圆弧 中心位于滑道异侧时,两圆弧之间的过渡段出、入端长度之和不小于6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