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298-2019 地铁快线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

CJJ/T298-2019 地铁快线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M
标准类别:铁路标准
资源ID:3941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298-2019 地铁快线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简介:

"CJJ/T298-2019"是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关于地铁快线设计的标准,全称为《地铁快线设计技术规程》。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地铁快线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包括但不限于线路选线、车站设置、车辆选型、系统集成、设施设备配置、运营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这个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条文说明:

1. 线路选线:要求地铁快线应优先选择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和交通需求大的地方,同时考虑对城市环境和景观的影响。

2. 车站设置:规定了车站的数量、间距、规模以及与周边建筑的衔接,强调了便捷性与舒适性的兼顾。

3. 车辆选型:对地铁车辆的技术性能、舒适性、节能性等有详细的要求,以确保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

4. 系统集成:涵盖供电、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火灾报警等多系统的设计,强调集成性和互操作性。

5. 设施设备配置:如通风空调、照明、消防、安全监控等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规定,保障运营安全。

6. 运营管理:从运营管理的角度,对地铁快线的运营组织、服务、维护等方面提出规范。

7. 环境保护:涉及噪声控制、废物处理、节能减排等方面,体现了绿色地铁的设计理念。

总的来说,CJJ/T298-2019是一个全面指导地铁快线设计和建设的技术规程,旨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同时保证乘客安全和舒适。

CJJ/T298-2019 地铁快线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本标准8.2.2条第4款规定的车头流线型长度需求确定。车头加 ≤后应满足限界及最不利线路条件下的列车连挂要求

5.1.14车体强度应符合下列规

1A型车车体所能承受的静态纵向压缩荷载和纵向拉伸荷 载应分别不小于1200kN和960kN.B型车应分别不小于800kN 和640kN; 2当一列车处于静止状态并施加停放制动、另一列空载列 车以不大于15km/h的相对速度撞击时,除可压溃变形管外,车 本和车钩不应产生任何损坏或残余变形;当以15km/h~25km/h 的相对速度撞击时,不应损坏能量吸收装置和结构变形区以外的 其他车体结构。

JG∕T 535-2017 建筑用柔性薄膜光伏组件5.1.15同一线路、不同编组、不同车型列车相互撞击时的缓冲 与能量吸收能力应相匹配;车钩的缓冲与能量吸收能力应与车体 相匹配

5.1.15同一线路、不同编组、不同车型列车相互撞击时的缓冲

5.1.16连接两节车辆的贯通道应密封、防火、防水、隔热、

声,贯通道渡板应耐磨、平顺、防滑、防夹,用于贯通道的密封 材料应抗拉且不易老化。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的车辆贯通 道宜采用高气密性结构。

5.1.17当列车前端不设置紧急疏散门、或列车前端紧急疏散门 故障不具备端门疏散条件时,紧急情况下应采用客室车门侧向疏 散模式。

要求,司机室车门结构还应满足车头流线型设计的要求。

年使用寿命期内应能承受最大荷载、最高速度、最恶劣轨道条件 下的综合工况

5.1.21在保证车辆安全、稳定及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转向架应

5.1.21在保证车辆安全、稳定及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转向架应 轻量化,并应减小簧下重量。

5.1.22列车在隧道内以最高速度运行时的通风量应符合

1当仅设有机械通风装置时,客室内人均供风量不应小于 20m3/h; 2当采川空调系统时.客室内人均新风量不应小于10m/h:司 机索人均新风量不应小于30m/ll。 5.1.23对于接触网供电的列年,其受电弓应根据最大取流值 集电稳定性、跟随性和防振性能进行可靠性设计。当不满足列车 运行取流需求时,垃增加受由己数品

5. 1. 2+受电马与接触网的接触压力应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

5.1.25对于接触轨受流的列个,其受流器与接触轨应接触目

5.2.1地铁快线限界应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和关限界标准的制定应根据最高限制速度进行检算。运行速度小 于100km/h的区间限界川按现行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B 50157的规定执行。

5.2.2车辆限界按隧道内外区域可分为隧道内个辆限界和隧道

5.2.3年辆限界按所处地段可分为直线车辆限界利线车辆限

附求(和附录I)的规定:曲线设备限界计算方法应按现行

时,应重新核定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5.2.7个辆及列车运行速度基本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5.2.7各型车辆基本参数(mm)

注:本表供限界设计使川,其中括号内数值为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的个辆 应参数

5.2.8建筑限界坐标系应为正交于轨道心线的平面直角坐标

2.9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符合

界的高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界的高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u=Xkh·sinα+YKh·cosα十h3十200

式中:B.一一一曲线建筑限界高度(mm); Xkh、Ykh一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控制点坐标值(mm)。 3缓和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加宽方法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计算。 4全线矩形隧道建筑限界高度宜统一采用曲线地段最大 高度。

尚度。 5.2.10单线马蹄形或圆形隧道的建筑限界,应按采知矿山法或 盾构法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确定。当计 算马蹄形或圆形隧道建筑限界时,还应符合本标准第8.2.2和 第8.2.3条对阻塞比的规定。 5.2.11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在曲线超高地段,应采用隧道中心向 线路基准线内侧偏移的方法解决轨道超高造成的内外侧不均匀位 移量。位移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按平超高设置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2.10单线马蹄形或圆形隧道的建筑限界,应按采用矿

盾构法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确定。当 算马蹄形或圆形隧道建筑限界时,还应符合本标准第8.2.2禾 第8.2.3条对阻塞比的规定。

线路基准线内侧偏移的方法解决轨道超高造成的内外侧不均匀 移量。位移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按半超高设置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站台面距轨面的高度,应为车辆地板面距轨面高度减去 30mm,施T允许偏差为士5mm。 2停站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站台边缘至轨道中心线的距离, 应按不侵入车站列车停站车辆限界并预留安全余量。站台边缘与

车辆轮廓线之间的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车辆采用塞拉门时,应采用100mm; 2)当车辆采用内藏式滑动门时,应采用80。mm。 3越行过站站台的站台边缘至轨道市心线的距离,应按不 侵入列车过站辆限界并预留安全余量。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 之间的间隙应采用120mm。 +站台屏蔽门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列作停站站台设置站台屏蔽门时:其与未开门时的 任辆轮线之间的净距为:地下站全高站台屏蔽门应 采用1601mm.地面站半高站台屏蔽门自站台面至 站台面以上500mm高度范围内应采用1305°mm,站 台面以上500mm至1600mm高度范围内应采用 180*15mn1: 2)站台屏蔽门顶箱与站车辆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应 小于25mnl: 3)当越行站台设置站台屏蔽门时,站台屏蔽门与未开门 时的个辆轮哪线之间的净距应采川250nml。 5站台让算长度外的站台边缘至轨道中心线的距离,宜按 设备限界另加不小于50mm安全间隙确定。 6当站端设有道岔的车站与圆形隧道区间相接时,道岔岔 心与盾构非端墙或隔断门门框的最小净空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9号道岔不宜小于18m,闲炸条件下可采用13m; 2)12号道然不宜小于21m.闲难条件下可采用16m: 3)14号道岔不宜小于28m,闲难条件下可采用22m。 7车站范内其余部位建筑限界应按区间建筑限界的规定 执行。 5.2.13当列车停站站台位于线上时,站台边缘至车门门槛之 间的间隙应按站台类型、车辆参数和怕线半径计算确定,站台边

5.2.13当列车停站站台位于旧线上时,站台边缘至车门门槛之

5.2.14轨道区隔断门建筑限界宽度

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隔断门建筑限界高度宜与区间矩 形隧道高度相同。

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隔断门建筑限界高度宜与区间矩 形隧道高度相同。 5.2.15疏散平台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2.15的规定。超长区间 遂道在无列车端门疏散的条件下,侧向疏散平台宽度应结合隧道

隧道在无列车端门疏散的条件下,侧向疏散平台宽度应结合隧道 阻塞比进行加宽,一般条件下不宜小于1200mm,困难条件下不 应小于900mm。

表5.2.15疏散平台最小宽度(mm)

5.2.16疏散平台顶面不应高于车厢地板面高度,并应满足区间 设备限界要求。疏散平台顶面至轨面的高度宜为950mm~ 1050mm,且应与联络通道地面平顺衔接,道床面与联络通道处 疏散平台宜设置连接楼梯。 5.2.17车辆基地检修库的车辆限界应在车辆轮廓线基础上扩大 80mm计算确定。

6.1.1线路最大充许超高值不应大于150mm;最大欠超高值不 应大于61mm.闲难情况下不应大于75mm。 6.1.2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应符合表6.1.2的规定

表6.1.2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m)

.3缓和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6.1.3缓和册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路平面圆线与直线间应设置三次抛物线型的缓和 曲线; 2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列车运行速度以及曲线 超高设置等因素,按表6.1.3的规定选用;

表6.1.3缓和曲线长度

续表 6. 1. 3

续表 6. 1. 3

R为曲线半径(m),V为列车运行速度(km/h),h为实设超高值(mm) 1.为缓和曲线长度(m);

2最大超高值为150mm,最大欠超高值为61mm

3缓和邮线长度内应完成直线至圆两线的曲率变化,包括 轨距加宽过渡和超高渐变; 4当圆曲线计算超高值较小、不设缓和曲线时,曲油线超高 应在圆曲线外的直线段内完成递变; 5当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5000m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6.1.4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宣满足所在区段的列车运行速度要求, 当条件不具备设置满足速度要求的曲线半径时,应按限定的允许 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计算可通过的最高运行速度,且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在正常情况下,充许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应为0.4m/s 欠超高应为61mm。当用线超高为150mm时,运行速度应按下 式计算《外墙外保温抹面砂浆和粘结砂浆用钢渣砂 GB/T 24764-2009》,且不应大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

Vo.1 = 4. 228Ri/2

武中:Vo. 横向加速度为0.4m/s²的运行速度(mm)。 2在瞬间情况下或车厢座椅布置提高舒适度情况下,允许

6.2.1轨道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宜采用同种类型的无轨道,地面线可采用有雄轨 道,不同形式轨道结构间应设置轨道过渡段; 2无作道床宜采用锚固措施加强道床结构与下部基础的连接; 3正线无作道床宜铺设双块式、长枕埋入式或预制板式轨 道结构; 4扣件应满足安全行车及防腐要求,且绝缘性能应满足供 电、信号等系统要求; 5无作道床面应作为疏散通道DB12/T 598.10-2015标准下载,道床步行面应平整、连续 且无障碍物; 6同一类型轨道结构应连续铺设:任一类型轨道铺设长度 不应小于远期最大列车编组长度。 6.2.2轨道结构应按项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意见确定减 振地段位置及减振等级,并应采用对应的分级减振措施;轨道减 振措施在其设计寿命期内的减振性能应满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及批复意见的要求。

6.2.3正线轨道静态铺设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道岔轨道静态铺设精度应符合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