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

DB41/T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1/T 1222-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1.6K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6699
免费资源

DB41/T 1222-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简介:

《DB41/T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是河南省的地方标准,主要针对该地区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和规范要求。其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该规范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设计原则:强调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科学布局的原则,确保林带的生态效益和防火效能。

2. 林带布局:规定林带的设置位置、宽度、长度等参数,通常林带应设置在森林与居民区、交通线等高火险区域的交界处。

3. 树种选择:推荐适合当地环境、具有较强防火能力、且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如某些耐火、抗火能力强的乡土树种。

4. 林带管理:包括林带的种植、抚育、修剪、更新等管理措施,以保持林带的健康和防火效果。

5. 法规要求:可能还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森林法、防火条例等,确保建设过程的合法性。

6. 安全措施:在林带建设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措施有明确规定,防止意外发生。

请注意,具体的规范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和地方特色进行调整。如果需要详细了解该标准,建议查阅官方发布的详细文本。

DB41/T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生物防火林带 以防火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宽度和密度,具备阻火、扑火依托和安全避火功能,兼 和生态效益的带状林。

4生物防火林带的规划设计

铁路施工图设计招标文件-发布稿选择枝叶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抗火强、含油脂少、不易燃烧、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 力高、抗病虫害的树种。主要的防火树种参见附录A。

原则上不采用全星整地方法。采用穴状明穴整地,植穴规格视立地条件采用50cm×50cm×40cm或 40cm×40cm×35cm,三角形定植。灌木类树种可带状整地,带宽50cm~100cm,深35cm~40cm,开成梯 带。

根据建设林带的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适当密植。一般株行距2m×2m或1.5m×2m,每

DB41/T 12222016

2500~3333株。经济林防火林带在符合防火要求的条件下,根据生产需要可适当调整密度。

防火林带宽度一般应大于当地成熟林木的最大树高。防火主林带宽度一般20m~30m,副林 般10m~20m,在陡坡和峡谷地段适当加宽。

主物防火林带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林业部门负责营造,新造生物防火林带营造采用人工植苗造 与生态工程同步建设;营造模式采用纯林或混交林,混交采用行简混交。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带可 展宽度、伐掉非目的树种、补植目的树种等措施改造培育成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林带的布设应与 向垂直,并按GB/T15776的规定执行。

5.生物防火林带的抚育

银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和营造防火树种的特性, 选择适当季节对林下土壤进行除草松土、施肥、 翻土垦复等管理措施,创造根系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以便提高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

幼林阶段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松土除草应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头 5cm~10cm,干旱地区应深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根据不同树种和灌木、 草本植物的种类,可选用对目的树种安全、对环境污染较小或没有污染的化学除草剂除草。

在幼林郁闭前进行翻土垦复。但 于30°的陡峭山地,不进行翻土垦复或沿等高线隔带翻土垦复,防止水土流失

生植物生长期要适当浇水,十旱年份、十旱季李节要增加浇水次数。在主壤腾薄的地段适当施肥 整地造林时施基肥、苗根沾肥,幼林抚育可采用穴施、开沟施,结合松土撒施等施肥措施。

DB41/T12222016

新建型生物防火林带,应对成活率不合格的地段及时进行补植,应于造林后的第2年或第3年用同 龄大苗补植。补植后林分密度应不小于幼林的最低密度

对耐火阔叶树,应及时修枯枝。对树枝贴近地面的针叶树,应及时修枝,以保持良好的冠形,减 少营养竞争。修枝时间为树木休眠期,修枝高度应控制在1.5以上。

及时清除枯立木、倒木、枝娅。每年清理一次林下易燃灌木、杂草、枯落物等地表可燃物。幼龄 林可采用人工清理,中龄林和成熟林可以采用人工清理和火烧清理。

林分郁闭后,每二年进行一次卫生伐,清除濒死木、枯立木、病腐木

6. 1林带配置方向改造

地,主防火林带与各级行政界线相吻合,副防火林带应主要布设在山沟、山脊、农田边,并综 用林区道路等进行改造。在平原,防火林带的主带要尽量与当地防火季节的主风方向垂直;或 小于45°。对未能达到此要求的防火林带,应进行改造,

6.2林带水平结构改造

林带营建时应适当加大造林密度。在无飞火产生的区域,在林分郁团后适当抚育间伐,以便使林带 正常生长,并保证中幼林带的紧密结构;有产生飞火潜在危险的区域,可加大间伐强度,将林带改造成 为疏透结构:使之在成熟期发挥最大的防火效应。 对于因各种原因造成林带间断的地段,应选择同一树种或与原林带树种能够共生的防火树种,进行 大苗、壮苗补植。

对于单层防火林带,选择能够与原树种共生且耐阴的防火树种,或经济效益高、防火效能强的阴性 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林带下种植,构建复层防火林带。

生物防火林带应构成封闭的网格。对于没有封闭成网的防火林带,应通过营造新的防火林带、构筑 防火屏障、开辟防火道路等多种手段,构建防火网格;或与其他自然防火障碍系统,如河流、湖泊、陨 坡等组成封闭系统。

7. 1. 1郁闭度条件

DB41/T 12222016

生物防火林带超过成熟龄,郁闭度下降至小于等于0.6时,应及时更新

7. 1. 2 直然力破坏

遇到外界自然力破坏,生物防火林带在下列情况,需要及时更新: a)连续2次遭受病虫害、风害、冰雪危害、中强度地表火危害,每次树木死亡率大于等于5%,或 郁闭度降至小于等于0.6以下; b)遭受大面积病虫害、风害、冰雪危害,高强度林火危害,树木死亡率大于等于15%: c)其它原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不能满足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条件者,应进行人工更新。人工更新包含下列两种方式: a)全部更新:同龄、单层林结构的林带到年限时,需要全部更新; b)局部更新:山脊防火林带、山脚田边防火林带、林内防火林带、林缘防火林带、居民点防火林 带、溪渠防火林带等,可以采用局部更新的措施。

7.2.2人工促进天然更

下列情况可以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a)渐伐的生物防火林带; b)择伐的生物防火林带; c)采伐后保留的目的树种天然幼苗少于3000株/hm²,或者目的树种天然幼苗不整齐,形不成带 状,通过补植可以成林的生物防火林带。

7.3.1带状皆伐更新

在平原对已失去防护作用的衰老林带,在原防火林带外侧按原规格重新营造林带,待新建的防火 林带郁闭后,将老林带伐除。重新营造的林带,应在原防火林带主风向的下侧、坡上位。在山地,采 伐后原地更新。

7. 3. 2 带内更新

对原防火林带隔株采伐(株间距大可以不采伐) 带内栽植新的防火树木,待新栽植的防火树木高 度达到原防火林带平均高的2/3时,伐除保留的树木,并栽植新的防火树木。

7. 3. 3带间更新

对间距1000m以上的生物防火林网,在一定间距两条老防火林带间营造一条新防火林带,当新防 火林带郁闭后将老防火林带伐除。

对已超过成熟龄但仍能起防火作用 将原林带宽度一分为二,伐除其中的一侧,按原规格 重新营造,待新建部分带郁闭后,在伐除另一半进行更新。

对需要更新的生物防火林带应按以下顺序安排:

DB41/T12222016

a)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已不起防护 b)小老树防火林带; c)刚进入过熟期的防火林带; d)尚能起防护作用,六行以上的宽林带; e)尚能起防护作用,林带间距大于1000m的防火林带

在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护期间,实施单位先行全面检查,对各项作业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 再由上一级森林防火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以当年经营管护的生物防火林带的长度(km)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以上大于等于 10m的生物防火林带组成样本,在每个样本中对各项作业进行检查,抽样强度大于等于5%。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档案是生物防火林带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数据库,是了解建设过程,制 订建设措施,分析、监测和评价建设成效的基本依据。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档案以林带或段为基本单位逐级建档。县级以上配备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并定期 审查。

9. 2.1 经营档案

包括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设计文件、图表;各经营阶段(造林、抚育、管护、更新利用)建设过程的 技术资料;各阶段的检查验收资料等。如经营管护规划、方案,林带位置(所在区域用经纬度和平均海 拔表示;地点用山脊、上坡、中坡、下坡、山沟表示),林带走向JC∕T 2045-2011 墙材工业用液压顶车机,林带类型、长度、宽度、郁闭度、 树种(乔木和灌木)组成、层次、平均高度,林带地表可燃物概况,林带抚育、更新、改造的措施和时 间,各作业工序的用工量及投资,检查验收情况等。

包括投入与支出,经济收益等!

9. 2.3 制度法规档案

包括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法规与规章、规定与制度等管理档案;施工合同、施工监理、验收

DB41/T 12222016

表A.1主要防火树种

JC∕T 805-2013 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中玻璃相渗出温度试验方法DB41/T1222201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