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47006-201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

NB/T 47006-201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8M
标准类别:城建标准
资源ID:3659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47006-201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简介:

NB/T 47006-2019 是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的一项关于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的标准。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热交换设备,主要由铝制的板翅构成。板翅结构使得设备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同时降低了流动阻力,因此在各种需要高效热交换的场合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力、化工、冶金、汽车等领域。

标准NB/T 47006-2019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设备的材料要求:规定了使用的铝材料的种类、性能要求等。 2. 设计要求:包括设备的尺寸、结构设计、压力降、热交换效率等方面。 3. 制造要求:包括焊接、装配、表面处理等工艺要求。 4. 试验和检验:对设备的性能,如压力试验、泄漏试验、性能试验等做了详细规定。 5. 包装、运输和储存:规定了设备在出厂、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设备在使用前的完好性。

通过这个标准,可以确保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的质量和性能,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

NB/T 47006-2019 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部分内容预览:

0.44p +C V[o]'sinα

6.2.1侧板应和所配用的封头厚度相适应,侧板厚度一般为3mm6mm。 6.2.2隔板厚度的选择应考虑压力引起的来自侧封条的拉应力。隔板厚度一般为0.8mm~2.5mm,由 设计者根据应力选取

5.3.2翅片的最高允许设计压力按附录D确定,安全系数范围为4~6,可根据使用场合选取 6.3.3翅片分为锯齿型、多孔型、平直型、波纹型等,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

GB∕T 26941.2-2011 隔离栅 第2部分:立柱、斜撑和门NB/T470062019

图15翅片规格尺寸定义

NB/T470062019

表1锯齿型翅片常用规格

表2多孔型翅片、平直型翅片常用规格

表3波纹型翅片常用规格

6.3.5选用表1中锯齿型翅片时还应标明锯齿齿长lp。 6.3.6选用表2中开孔翅片时应扣除开孔所占有的传热面积,多孔型还应标明开孔率。 6.3.7根据芯体的宽度及导流片在芯体内的开口位置和开口方向,导流片主要分为图16a)~j)所示 的10种型式。

NB/T470062019

f)通道侧面开口型(1)

图16常用导流片结构

g)通道侧面开口型(2)

i)中部导流型(2)

6.4.1封条宽度可根据封头的壁厚及焊接的合理性选择。 6.4.2封条常用截面型式如图17a)所示,常用端部型式如图17b)所示

h)中部导流型(1)

NB/T47006—2019

a)常用封条的截面型式

6.5.1通道排列有两种典型的方式: a)单叠排列; b)复叠排列; c)还可根据热量传递及翅片需要单叠、复叠混合使用。 6.5.2单叠、复叠排列如图18所示。

6.5.1通道排列有两种典型的方式

图17封条截面和端部结构型式

NB/T 470062019

6.6.1法兰的设计计算参照GB/T150.3的有关规定执行。 6.6.2铝材的许用应力按照附录C选取,

图18单叠排列和复叠排列

6.7.1本节规定适用于热交换器封头上开孔及其补强。开孔形状一般宜为圆形,必要时也 或长圆形。当为椭圆形和长圆形开孔时,其长径与短径之比不应大于2,超过此值的开孔应 加强措施。

文四形。 强措施。 7.2所有开孔宜避开焊缝,开孔边缘与焊缝的距离应大于3倍封头体的实际壁厚,并不小于60 开孔需通过焊缝时,则开孔中心两侧各不小于1.5倍开孔直径范围内的焊缝应经100%无损检验 标准满足JB/T4734的相关要求

6.7.3封头的开孔补强应根据具体条件选用下列的补强型式。

计计算参照GB/T150.3的有关规定执行。当采用图19的补强圈结构进行开孔补强时,应满足

a 外加补强件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宜等于或大于封头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当大于封头材料的许 力值的时候,其增大部分不得利用作为附加的补强面积; b) 当外加补强件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小于封头部分材料的许用应力值时,所需补强的截面积须 两许用应力的反比值; c)补强圈厚度不得大于1.5倍封头厚度。 7.3.2采用全焊透结构将厚壁接管与封头体相焊时,宜采用接管整体补强代替补强圈补强,如

两许用应力的反比值; c)补强圈厚度不得大于1.5倍封头厚度。 6.7.3.2采用全焊透结构将厚壁接管与封头体相焊时,宜采用接管整体补强代替补强圈补强,如图20 所示,尤其当封头半径较小时。

7.3.2采用全焊透结构将厚壁接管与封买体相焊时,宜采用接管整体补强代替补强圈补强,如 示,尤其当封头半径较小时。

所示,尤其当封头半径较小时!

图21外翻边对焊接管

6.7.3.4整体补强应按照JB/T4734的有关规定执行。 6.7.4开孔范围超出GB/T150.3的规定时,开孔的补强结构与计算应作特殊考虑。必要时应做验证性 试验,以校核设计的可靠性,或用应力分析方法设计。典型结构的应力分析案例见附录E。

6.8翅片最高允许设计压力的确定

NB/T470062019

6.8.2当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应通过爆破试验确定翅片、导流片的最高允许设计压力,试验方法按 附录D的规定进行。 a)翅片材料发生变化时; b)结构参数发生变化时; c)钎焊方法发生变化时; d)应力分析确定最高允许设计压力时

5.9.1接管一般与封头体的圆筒形部分焊接在一起,其连接形式如图7所示,其结构设计应考虑以下 内容: a) 接管可选用标准无缝管或锻制管,外径小于40mm时,宜采用棒材加工成承插焊接接管的结 构形式; b)同一封头上可焊接几个接管。对于切向接管,接管与封头之间的流通面积应不小于接管的横截 面积。 6.9.2接管安装时,应确保各个压力腔中的流体排放彻底。需要时,可在封头或连接管道上增设排放 接头用于安装放净阀等。 6.9.3当连接管道对热交换器的接管施加力与力矩时,制造厂应校核接管、封头等部件允许的最大力 与力矩。总的合力F与合力矩M按照式(10)~式(12)计算确定:

式中M.及F.依据表4进行查询。

式中M,及F依据表4进行查询。 4管道载荷方向三坐标轴的位置见图22

6.9.4管道载荷方向三坐标轴的位置见图22

M=JM+M,+M, F= JF2 +F2 +F2 (M/M)+(F/F)≤1

M=JM+M,+M? F= JF2+F2 +F2 M/M)+(F/F)≤1

图 22 坐标轴的位置

NB/T470062019

表4接管允许承受的弯矩和力

文淡 和JB/T4734的有关规定及图样要求。 2热交换器的焊接接头(钎焊缝除外),按其所在位置分为A、B、C、D、E五类,如图23所示 a)封头体、接管受压部分的纵向焊接接头均属A类焊接接头; b)封头体、接管受压部分的环向焊接接头及接管与法兰对接环向焊接接头等均属B类焊接接头; c)接管与法兰的角焊接接头,接管与封盖、封头体与端板、封头与芯体连接的焊接接头等均属C 类焊接接头; d)接管与封头体或端板连接的焊接接头、补强圈与封头连接的焊接接头等均属D类焊接接头: e)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为E类焊接接头。

NB/T 470062019

7.2.1芯体组装应符合如下要求:

■主要受压焊接接头类

a)钎焊元件的尺寸偏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图样或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组装前不得有毛刺,且表 面不得有严重磕、划、碰伤等缺陷;组装前应进行清洗,以除去油迹、锈斑等杂质,清洗后应 进行干燥处理; b)组装前的翅片和导流片的翅形应保持规整,不得被挤压、拉伸和扭曲;翅片、导流片和封条的 几何形状有局部变形时,应进行整形; 隔板应保持平整,不得有弯曲、拱起、小角翅起和无包覆层的白边存在;板面上的局部凹印深 度不得超过板厚的10%,且最深不大于0.15mm:

NB/T 470062019

NB/T 470062019

d)组装时每一层的钎焊元件应互相靠紧,但不得重叠。设计压力p≤2.5MPa时,钎焊元件的拼 接间隙应不大于3mm;设计压力p>2.5MPa时,钎焊元件的拼接间隙应不大于2mm。拼接间 的特殊要求应在图样中注明

7.2.2.1芯体应在钎焊炉内完成钎焊工作。

7.2.2.2芯体钎焊前应具有评定合格的钎焊工艺支持,钎焊工艺指导书和钎焊工艺评定报告的推荐格 式参见附录F。 7.2.2.3钎焊工艺评定技术档案应保存至该工艺评定失效。产品钎焊工艺及记录应至少保存7年。 7.2.2.4对钎焊缝泄漏应按照可靠的补焊工艺规程采用手工氩弧焊接进行补焊。 7.2.2.5当隔板穿通导致通道相互间内漏时,应由设计部门确定纠正方法。一般可封闭某一通道,并 作出封闭通道对热交换器换热性能和压力降影响程度的报告。 7.2.2.6对于空分设备中的切换热交换器、主热交换器、冷凝蒸发器和设计压力大于2.5MPa的热交 换器,针焊焊缝充许的补焊长度不宜大于外露隔板(包括封头内)总长度的0.5%;对于其他热交换器, 钎焊焊缝允许的补焊长度不宜大于外露隔板(包括封头内)总长度的1.5%。当补焊比例超过以上规定 时,应由原设计单位对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作出评估,并取得书面评估报告。

7.2.3钎焊后芯体外观要求

a)芯体焊缝应饱满平滑,不应有钎料堵塞通道现象; b)导流片翅形应规整,不应露出于隔板之外; c)相邻上下层封条间的内凹、外弹量不应超过2mm; d)芯体上下平面的错位量每100mm高不大于1.5mm,且总错位量不大于8mm; e 当侧板的下凹总量超过芯体叠层总厚度的1%时,应对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技术评估 并取得书面技术评估报告。

端面进行检测。 7.3.2热交换器组装后,外形尺寸偏差应符合图24~图26的规定,并应满足图样的要求。 7.3.3管口或法兰面应垂直于接管或热交换器的主轴中心线,安装接管法兰应保证法兰面的水平或垂 直(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图样规定),其偏差△T不应超过图24~图26的规定。 7.3.4法兰螺栓孔应与接管轴线或铅垂线跨中布置,如图24~图26所示。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 上注明。 7.3.5单台热交换器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按照图24和图25的规定,芯体中心线(见图24)和支座 基线(见图26)作为外形尺寸的基准线。制造厂可使用其他的基准线。买方和制造厂双方同意后,可 采用其他的公差值。 7.3.6两台热交换器组装的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按照图26的规定,其支座基线也可作为外形尺寸 的基准线。 7.3.7机械加工表面和非机械加工表面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应分别按GB/T1804—2000中m级和

NB/T470062019

图24芯体中心线为基准线的允许偏差

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7]163号法体中心线为基准线的分

NB/T 470062019

图25支座基线为基准线的允许偏差

NB/T 470062019

图26两台热交换器组装的允许偏差

NB/T 470062019

7.4焊接(除钎焊外)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3部分:导体和连接件 GB/T 4728.3-2005》7.4.1应根据介质温度和载荷条件

7.4.2焊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