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391-2017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用空间分辨力测试卡

GB/T 35391-2017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用空间分辨力测试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5391-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3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5483
免费资源

GB/T 35391-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5391-2017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用空间分辨力测试卡简介:

GB/T 35391-2017 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全称为《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用空间分辨力测试卡》。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用于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无损检测的空间分辨力测试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细节。

无损检测是工业生产中用于探测和评估材料、零部件或结构内部和表面缺陷的一种方法,而计算机层析成像(CT)是无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提供被检测物体内部的三维图像。空间分辨力是评价CT设备性能的关键指标,它决定了设备能检测出的最小缺陷尺寸。

GB/T 35391-2017 这个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CT检测设备的测试过程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可依,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对于CT设备的制造商、使用者以及相关检测机构,这个标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按照这个标准制作的空间分辨力测试卡会被用于CT设备的定期校验和新设备的性能评估,以确保设备的检测结果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GB/T 35391-2017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用空间分辨力测试卡部分内容预览:

GB/T12604.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1本标准所适用的空间分辨力测试卡可按如下进行分类。

a)线对卡,按分辨力高低分为三种: 1)Ⅲ级线对卡 2) Ⅱ级线对卡 3) I级线对卡; b) 圆孔卡或细丝卡,按孔径或丝径大小分为两种: 1) IⅡI级圆孔卡或ⅡI级细丝卡 2)I级圆孔卡或I级细丝卡; c)圆盘卡。

4.1.3按材料不同可分

线对卡是用来测试工业CT系统空间分辨力的一种标准试件预算员个人述职报告(精选多篇),它是由钢、硅或其他

卡是用来测试工业CT系统空间分辨力的一种标准试件,它是由钢、硅或其他由供需双方商定

的材料制作的薄片构成的线对组,每个线对组由4块规格尺寸相同的薄片平行排列构成(薄片之间用与 薄片等厚的金属隔片隔开),两侧放置最厚薄片的2倍厚度的校准块,其三维结构如图1、正视图如图2 所示

4.2.2圆孔卡/细丝卡

圆孔卡是在均质圆柱形基体上 孔按行有序排列,其结构如图3 所示。细丝卡是在均匀低密度圆柱形基 同的细丝,细丝按行有序排列

圆盘卡是由均质的刚性材料制作的圆村 结构如图4所示。圆盘卡材质应与被检测物体的射 线吸收特性相同或相近,推荐使用钢或 的材料制作)

4.3.14.3.2~4.3.5给出了可选用的四种空间分辨力测试卡标识样式。 4.3.2样式 1:

XD 线对卡; FE 薄片材质为钢; II Il级线对卡,薄片厚度分别为0.150mm、0.200mm、0.250mm、0.300mm、0.500mm; GB 符合本标准。

YK 圆孔卡; SI 基体材质为硅; ⅡI II级圆孔卡,孔径分别为0.10mm、0.20mm、0.30mm、0.40mm、0.50mm;

GB 一符合本标准

GB/T353912017

5.1.1.1线对卡薄片组正视方向应使用透明材料封装,薄片之间无杂物,应标注出检测位置。 5.1.1.2标识的内容和位置正确,应采用激光雕刻在明显处,且封装不应将其遮挡。

.1.2.1每个线对组中的薄片厚度为T,相邻片间隙宽度(金属隔片厚度)也为T。各种等级线对卡的 薄片厚度T及其对应的线对数见表1

表1各种等级线对卡的薄片厚度T及其对应的线对数

5.1.2.2每个线对组中的薄片长度L为10mm。 5.1.2.3 每个线对组中的薄片高度H至少为切片厚度t的3倍,推荐厚度为8mm。 5.1.2.4 线对卡中薄片厚度T的允差不超过土0.005mm。 5.1.2.5 线对卡相邻薄片间隙宽度(金属隔片厚度)T的允差不超过士0.01mm。 5.1.2.6 线对卡中薄片长度的测量值不应超过标称值的土1mm

5.1.2.2每个线对组中的薄片长度L为10mm。 5.1.2.3 每个线对组中的薄片高度H至少为切片厚度t的3倍,推荐厚度为8mm。 5.1.2.4 线对卡中薄片厚度T的允差不超过士0.005mm。 5.1.2.5 线对卡相邻薄片间隙宽度(金属隔片厚度)T的允差不超过士0.01mm。 5.1.2.6 线对卡中薄片长度的测量值不应超过标称值的土1mm

5.2.1.1圆孔卡应使用透明材料封 卡应便用速明材科封装 5.2.1.2标识的内容和位置正确,应采用激光雕刻在明显处,且封装不会将其遮挡

5.2.2.1圆孔卡的孔径为d,孔间距L=2a。孔径通常在0.1mm~1mm之间.孔深H至少是切片厚 度1的3倍,孔的行间隔应大于相邻行的最大孔径,每排同尺寸圆孔不少于5个。通常可设置为以下两 种规格:(1)Ⅱ级.孔径见表2.孔深1.5mm;(2)1级,孔径见表2,孔深4mm。细丝卡的丝径及排列同 圆孔卡。

表2各种等级圆孔卡的孔径

5.2.2.2圆孔卡或细丝卡的直径D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其等效钢厚度不超过CT系统最大可穿透 等效钢厚度的1/3。通常直径D的标称值为10mm、20mm、30mm、40mm、50mm、100mm。 5.2.2.3圆孔卡中圆孔直径d或细丝卡中细丝直径d的允差不超过土0.01mm。 5.2.2.4圆孔卡中圆孔间距L或细丝卡中细丝间距L的允差不超过土0.01mm。 5.2.2.5圆孔卡或细丝卡圆盘直

5.2.2.2圆孔卡或细丝卡的直径D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其等效钢厚度不超过CT系统最大可穿透 等效钢厚度的1/3。通常直径D的标称值为10mm、20mm、30mm、40mm、50mm、100mm。 5.2.2.3圆孔卡中圆孔直径d或细丝卡中细丝直径d的允差不超过土0.01mm。 5.2.2.4圆孔卡中圆孔间距L或细丝卡中细丝间距L的允差不超过土0.01mm。 5.2.2.5圆孔卡或细丝卡圆盘直径D的测量值不应超过标称值的±1mm

5.3.1.1圆盘卡圆周表面应无划痕 5.3.1.2标识的内容和位置正确应采用激光雕刻在明显处.且封装不应将其遮挡

5.3.2.1圆盘卡的直径D应与被检测物体尺寸或对射线的吸收相近,通常直径D的标称值为5mm、 10mm、20mm、40mm、50mm。 5.3.2.2 圆盘卡的厚度H至少为切片厚度t的3倍。 5.3.2.3 圆盘上下表面的平行度、圆盘圆柱度和圆柱面的粗糙度应与检测要求相适应。 5.3.2.4 圆盘卡的圆柱度的允差不超过土0.005mm。 5.3.2.5 圆盘卡圆柱面与基准平面的垂直度的允差不超过士0.01mm。 5.3.2.6 圆盘卡圆盘直径D的测量值不应超过标称值的土1mm

可采用目视检查或其他适当的方法

GB/T353912017

5.2.1.1应采用误差不大于0.001mm的适当方法。 5.2.1.2型式检验应在每个薄片上适当选取上、中、下3处作为测量点,并在每个测量点水平选择左、 中、右3个不同位置进行测量, 5.2.1.3出厂检验可在线对卡装配之前,对所有薄片厚度进行测量

6.2.2.1应采用误差不大于0.001mm的适当方法。 6.2.2.2型式检验应在每个金属隔片上适当选取上、中、下3处作为测量点,并在每个测量点水平选择 左、中、右3个不同位置进行测量。 6.2.2.3出厂检验可在线对卡装配之前,对所有金属隔片厚度进行测量

6.2.3.1应采用误差不大于0.02mm的适当方法。 6.2.3.2出厂检验可在线对卡装配之前,在每个薄片上适当选取上、中、下3处作为测量点进行测量,对 任意抽取的50%的薄片长度进行测量。

应采用误差不大于0.001mm的适当方法,对每个圆孔或细丝在圆周上取相互垂直的两 行测量

6.3.2孔间距/丝间距

.3.3.1应采用误差不大于0.02mm的适当方法 6.3.3.2出厂检验应在圆盘的圆周上取互成60°角的3个方向进行测量。

上取互成60°角的3个方向进行测量

DBJ50∕T-203-2014 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应采用误差不大于0.001mm的适当方法

应采用误差不大于0.005mm的适当方法,对圆盘圆柱面与基准面的垂直度进行测量

GB/T35391—2017

.1.1应对每种空间分辨力测试卡产品型号做型式检验。型式检验的项目按7.2。 1.2空间分辨力测试卡的型式检验宜由具有空间分辨力测试卡型式检验检测项目(见7.2)的第 实验室进行。型式检验实验室应出具一份执行本标准的检验报告。 1.3型式检验报告仅对按同一图纸或工艺文件以及采用相同材料制作的同一型号的产品有效

7.1.2.1空间分辨力测试卡制造商应对每个空间分辨力测试卡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并出具一份执行本 标准的检验报告。 7.1.2.2出厂检验应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7.1.2.3出厂检验的项目按7.2

空间分辨力卡测试卡产品应按表3进行型式检验和/或出厂检验

表3空间分辨力测试卡检验项目

GB∕T 7690.5-2013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检验环境温度20℃±5℃.湿度20%~80%

空间分辨力测试卡的标志或村 至少包含: a)制造商名称、商标或识别标志、详细地址; b)产品名称、型号和规格、产品标准编号、产地; c) 可追溯的产品编号或批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