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815-2018 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DB13/T 2815-2018 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T 2815-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81.6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4188
免费资源

DB13/T 2815-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2815-2018 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简介:

DB13/T 2815-2018《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是河北省的地方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河北省范围内的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工作。顶管工程是一种非开挖地下管线施工技术,主要用于铺设电力、通信、给排水、热力等地下管线,具有对环境影响小、施工效率高等优点。

该规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设计:规定了顶管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顶管的路径选择、断面尺寸、材料选用等。

2. 施工技术:详细规定了顶管施工的各个步骤,包括工作坑的开挖、顶进设备的选用及安装、顶管的推进、衬砌的施工等。

3. 工程质量控制:明确了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检验方法等。

4. 安全防护: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设备的使用、应急措施等。

5. 工程验收:制定了顶管工程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包括工程质量的检查、测试、评价等内容。

6. 环境保护: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噪音控制、扬尘治理、废水处理等。

这份规程的实施,对于保证顶管工程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保护环境,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任何在河北省从事顶管工程的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循这份规程进行操作。

DB13/T 2815-2018 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联机调试应确保液压、电气、通风、冷却水、排渣系统、润滑系统、机械系统均正常,控制 室显示各数据正常; b) 正、反转动力盘应平稳,电机转动电流无突变: 纠偏系统的动作应反映及时,纠偏动作伸缩量应与操作台的数值一致; d) 刀盘的外径应满足所应用地层的要求:

DB13/T 28152018

尾部不应存在变形DB13∕T 2591-2017 悬浮式拼装地板有害物质释放量检测方法,确保与管节插口密封。

9.2.1预留始发和接收洞口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9.2.2顶管洞口施工所影响范围内的土层应进行预加固处理,始发和接收前应检查加固处理后的土体 强度和渗漏水情况; 9.2.3设置临时封门时,应考虑周围土层变形控制和施工安全等要求。封门应拆除方便,拆除时应减 小对洞门土层的扰动; 9.2.4洞口应设置止水装置,止水装置联结环板应与工作井壁内的预埋件焊接牢固,宜根据水压及地 质条件安装单层或多层橡胶圈止水。

9.3.1顶进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根据土质条件、周围环境控制要求、顶进方法、各项顶进参数和监控数据、顶管机工作性 能等,确定顶进、开挖、出土的作业顺序和调整顶进参数; b) 顶进前应对顶进管道、钢套环、橡胶密封及衬垫材料作检查和验收; ? 钢套环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刃口无疵点,焊接处应平整: d 钢筋混凝土管传力面上应设置环形木垫圈,并用胶粘剂粘在传力面上,保证均匀传力; 管节承插前,应用粘结剂将橡胶圈正确固定在槽内,并涂抹对橡胶无腐蚀作用的润滑剂,承 插时外力应均匀,承插后橡胶圈应不移位、不翻转; 顶进双插口接头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时,应在顶铁及中继间接触面加设木垫圈;顶进 承插式接头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时,应在每根管接头处加设木垫圈

9.3.2管道顶进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采用散开式顶管机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 水源进入顶管的管道; b 散开式顶管接触或切入土层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防正面塌;必要时可辅以降水或 注浆加固等施工措施,以保证土体的稳定。顶管掘进机迎面的超挖量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 在管道下时钟的4点~8点位置不宜超挖,管顶部超挖量不应大于15mm。管前超挖应根据具 体情况确定,并制定安全保护措施。顶进作业时,宜在套管外壁涂润滑剂; C 平衡式顶管应密切监测力盘仓的水土压力变化,通过控制进、排渣量控制水土压力,使其变 动较小,保证开挖面稳定。

9.3.3当采用中继间技术时,应对中继间进行编组控制,从顶管机头向后按次序依次将每段管节向前 推移,当一组中继间伸出时,其它中继间应保持不动,在所有中继间依次完成作业后,主顶工作站完 成该顶进循环的最后顶进作业

9.3.3当采用中继间技术时,应对中继间进行编组控制,从顶管机头向后按次序依次将每段管节向前

9.3.4顶进过程应连续作业,如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顶进,及时处理,并应采取防止顶管机前 方塌方的措施: a)顶管机前方遇到障碍物; b)后背墙变形严重:

顶管机前方遇到障碍物: b) 后背墙变形严重:

顶铁发生扭曲现象; 管位偏差过大且纠偏无效; 顶进力超过管材的允许顶进力; 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 管节接缝、中继间渗漏泥水、泥浆; 地层、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允许值。

DB13/T 28152018

d) 管位偏差过大且纠偏无效; e) 顶进力超过管材的允许顶进力; f) 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 g) 管节接缝、中继间渗漏泥水、泥浆; h) 地层、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允许值。 3.5 管道贯通后,工作井中的管端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a) 进入接收井的顶管机和管端下部应设枕垫; b) 管道两端露在工作井中的长度不宜小于0.5m,且不得有环形焊口; c) 工作井中露出的混凝土管道端部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 3.6顶管穿越铁路、公路或其他设施时,除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尚应遵守铁路、公路或其他 没施的有关技术安全的规定。

a)进入接收井的顶管机和管端下部应设枕垫; b) 管道两端露在工作井中的长度不宜小于0.5m,且不得有环形焊口; C 工作井中露出的混凝土管道端部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 3.6顶管穿越铁路、公路或其他设施时,除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尚应遵守铁路、公路 施的有关技术安全的规定。

9.4.1顶管时,可采取管节外表面熔蜡、减阻润滑泥浆技术等措施减少顶进阻力和稳定周围二 浆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注浆润滑材料通常由膨润土、水和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添加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组成,不同 的土质,应采用不同的配方; by 采用干净的淡水水源; C 减阻泥浆的粘度根据顶进土层地质条件确定,地层为回填土、淤泥、粉质粘土、细砂、泥岩、 石灰岩时,减阻泥浆的粘度宜为30s~80s,中粗砂、卵砾石宜大于80s。 减阻泥浆其它技术参数可参照表13的要求执行

表13减阻泥浆技术参数

9.4.2注浆控制宜满足以下要求

9.4.2注浆控制宜满足以下要求

理论注浆压力宜比地下水压力大20kPa; 第1~3节保持顶进连续注浆,后续节段可按实际需要采用循环式间断补浆或连续注 主注浆口的实际注浆量,对于粘性土和粉土不应大于理论注浆量的1.5倍~3倍,双 砂地层应大于理论注浆量的3倍以上

a)理论注浆压力宜比地下水压力大20kPa; b)第1~3节保持顶进连续注浆,后续节段可按实际需要采用循环式间断补浆或连续注浆。 c)主注浆口的实际注浆量,对于粘性土和粉土不应大于理论注浆量的1.5倍~3倍,对于中粗 砂地层应大于理论注浆量的3倍以上。 9.4.3钢管预留注浆孔纵向间距宜10m~25m;混凝土管宜取35管节。每组压浆孔在同一横截面上 设2个~4个,管底不宜设注浆孔。注浆管出口处应设泥浆单向阀,出口压力应大于地下水压力。 9.4.4应制定合理的注浆工艺。施工中应对润滑泥浆的粘度、重度、pH值,注浆压力,注浆量进行 检测。

9.4.5穿越高等级公路、铁路和对地表沉降要高的顶管工程,顶管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置换滩 泥浆。

DB13/T 28152018

9.5.1顶管施工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b)应建立地面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应将地面坐标、方位和高程准确传递到地下; c)顶进施工中应针对管道不断运动的特点,合理进行误差分配。

.2竖并联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联系测量工作应包括方向传递、坐标传递及高程传递。应通过竖井将方位、坐标及高程从地 面上的控制点传递到地下导线点和地下水准点,并应以此作为地下控制测量的起始点; 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应用仪器配合,可采用极坐标法,将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出发并中: 并应采用仪器测出并下三角形边角并应与理论值计算比较后,方可确定顶管设计申心线; C 高程传递应采用检定合格后的钢尺、持重锤,应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下同步观测,并应将高程 管过程中,高程传递应至少进行3次。

9.5.3并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方位测量应以竖井联系测量的井下起始边为支导线的起始边,并应沿顶管设计方向布设控制 中线,每9m应做1个标志点,顶管每顶进100m时,应用陀螺仪定向校核1次中线定向精度 当顶管顶进时,应随时调整钢管周边压浆压力和压浆量; b 高程控制测量应以竖井传递的水准点为基点,每100m应设1个固定水准点,每次停止顶进后 应沿顶管直线往返测量标高:测量精度应满, 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规范施测要求

9.5.4顶管顶进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Q 顶管姿态测量应包括仰角、滚动角、水平角和高程偏差值: b) 应采用姿态测量仪器进行姿态测量; 在顶管内应按可接受激光束的光靶传感器校正顶进姿态; d)根据顶进姿态测量数据,应及时调整顶管机顶进方向。

9.6顶管施工质量控制

9.6.1顶管质量应符合表14的规定

9.6.2顶管施工发生表14的偏差时,应采取以

实时监测,发生偏差应及时纠偏, 优化顶进的控制参数: b)采用同步注浆和补浆,及时填充管道外壁与土体之间的施工间隙,避免管道外壁土体扰

DB13/T 28152018

俄罗斯式别墅方案设计节接口端面完好; d)保持开挖量与出土量的平衡:通过控制土压、水压平衡力来控制地面沉降

9.7.1曲线顶管设备应具备曲线调整功能, 9.7.2曲线顶管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焊接钢管不宜用于曲线顶管。 9.7.3曲线顶管宜选用较短的管节。 9.7.4中继间在曲线段或轴线偏差段运行时,应及时调整合力中心,确保中继间转角不扩大 9.7.5曲率半径小的曲线顶管应选用较厚的和弹性模量较小的木垫圈。木垫圈的厚度不宜小于20mm。 9.7.6顶进阻力计算宜采用当地的经验公式确定;无经验公式时,可按相同条件下直线顶管的顶进阻 力进行估算,并考虑曲线段管外壁增加的侧向摩阻力以及顶进作用力轴向传递中的损失影响。

9.7.8曲线顶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触变泥浆技术措施,并检查验证泥浆套形成情况; b 根据顶进阻力计算中继间的数量和位置;并考虑轴向顶力、轴线调整的需要,缩短第一个中 继间与顶管机以及后续中继间之间的间距; 顶进初始时,应保持一定长度的直线段,然后逐渐过渡到曲线段; 曲线段前儿节管接口处可预理钢板、预设拉杆,以备控制和保持接口张开量;对于软土层或 曲率半径较小的顶管,可在顶管机后续管节的每个接口间隙位置,预设间隙调整器,形成整 体弯曲弧度导向管段; e 采用散开式(人工挖掘)顶管机时,在弯曲轴线内侧可进行超挖;超挖量的大小应考虑弯曲段 的曲率半径、管径、管长度等因素,满足地层变形控制和设计要求,并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a)宜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导线法(自动测量导向系统)进行跟踪、快速测量; b) 顶进时,顶管机位置及姿态测量每米不应少于1次; 每顶入一节管,其水平轴线及高程测量不应少于3次; d)曲线顶管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应防止管道向曲线外侧位移失控,需增大测量频率。

9.8.1需要进人作业时,应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长度超过150m的顶管应采取通风措施及安装 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9.8.3通风的空气质量应符合环保要求。

JG∕T 3031.4-1996建筑用铜管管件45°弯头DB13/T 2815201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