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3334-2018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T 3334-2018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G/T 333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45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1769
免费资源

JTG/T 333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3334-2018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简介:

JTG/T 3334-2018《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是由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主要针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滑坡防治设计提供指导和规范。滑坡是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公路的安全运营构成威胁,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滑坡防治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此规范涵盖了滑坡的勘查、评估、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多个环节,对滑坡的预防、治理和控制提供了详细的工程技术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滑坡勘查:规定了滑坡的勘查方法、内容和要求,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多个方面的勘查。

2. 滑坡评估:对滑坡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明确了评估指标和方法,以确定滑坡防治的优先级。

3. 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滑坡防治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等,并规定了各种防治措施的设计方法。

4. 施工技术要求:对滑坡防治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施工顺序、工艺、材料选择等,以保证防治效果和工程安全。

5. 验收标准:明确了滑坡防治工程的验收标准,包括工程质量、防治效果等,以确保防治工作的质量。

该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公路建设中滑坡灾害的防治技术水平,保障公路安全运营,降低工程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公路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JTG/T 3334-2018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初勘阶段滑坡的勘探断面需沿主滑动方向布置,除沿主滑动轴线布置主勘探断面 外,对于大型、巨型滑坡,还要在主勘探断面两侧各布设1条勘探断面。勘探点主要布 置在滑坡勘探断面上,包括钻孔和井(槽)探点。 初勘阶段滑坡测试,主要是采取滑动面(带)土原状样进行室内试验,获得滑动 面(带)土的力学强度值。滑体和滑床的每个不同地层亦需选取代表性原状岩土样, 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土层滑坡滑动面(带)的空间分布范围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勘察较为有效。瑞利波 法可查明瑞利波速度低的含水率大的土层,地震反射波法可查明地震反射界面的岩土分 界面。不同物性地质体的电性参数是不一样的,用四极对称直流电测深法可探测其 分布。 对干潜在滑坡需针对可能的滑动面(带)和滑坡影响范围开展勘探工作

4.4.3对路线方案影响大、地质复杂、稳定性难以判断的滑坡,必要时应对滑坡进 行动态监测

勘察阶段动态监测的目的是确定滑坡体的范围、滑动面(带)的位置及变形情 其是滑坡要素、滑动面(带)及变形情况等不明确的滑坡或潜在滑坡占地面积119.34平方米三层别墅,更需通过 监测予以查明

4.4.4滑坡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1对小型且地质条件简单、无须处治的滑坡,可列表说明其工程地质条件。 2对中型、大型、巨型或性质复杂的滑坡,应按工点编制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报告。 1)工程地质说明:应说明滑坡勘察内容,阐述滑坡分布范围、物质组成、滑动 面(带)位置及形状、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分布情况,滑坡形成原因、

类型、规模及对公路工程危害程度,分析滑坡稳定性,提出滑坡防治工程方案的 建议。 2)图表资料:应对滑坡周界范围、分级与分块情况及滑坡要素、地下水等进行图 示和说明,提供1:500~1:2000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1:500滑坡工程地质断面 图、1:50~1:200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1:50~1:200滑坡井(槽)探展示图、土工试 验资料、物探曲线图表、水文地质测试资料、滑坡动态监测资料及照片等

4.5施工图设计阶段滑坡勘察

察应在初勘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防治工程方案,进一 步核实、补充和完善滑坡地质条件、岩土力学参数等,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4.5.2滑坡详勘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防治工程方案,详细查明支挡结构物和排水 构造物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参数。 4.5.3滑坡详勘应采用以钻探为主,结合调查测绘、井(槽)探、测试、物探和监 测等综合勘察方法。 4.5.4滑坡详勘应对初勘工程地质调绘资料进行复核和确认,并应结合滑坡防治工 程设计方案补充1:500~1:2000工程地质调绘

在确定详勘阶段滑坡勘察范围时,滑坡的活动区及影响区比较明确,但潜在滑坡自 动区及影响区不明确,需要根据勘察现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设计 环境因素的变化等及时进行调整

4.5.5滑坡详勘应充分利用初勘资料,在补充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沿主滑方向主勘探断面,小型滑坡不应少于1条,勘探点间距宜为20.0~ 40.0m;中型滑坡不应少于2条,勘探点间距宜为30.0~50.0m;大型滑坡不应少于3 条,勘探点间距宜为30.0~60.0m;巨型滑坡勘探断面应结合滑坡特点分区、分条布设 充足的勘探断面,确保各分级、分块滑坡体上勘探点的有效控制。 2垂直主滑方向的勘探断面,小型滑坡不应少于1条,中型滑坡不应少于2条, 大型或巨型滑坡不应少于3条。 3各抗滑支挡工程轴线勘探断面不应少于1条,每条断面钻孔不应少于3个,物 探和钻探综合断面上的钻孔不应少于2个

详勘阶段滑坡勘察是在合理利用初勘资料基础上进行,勘探点的间距要根据滑坡复 杂程度、滑动面(带)形态、地下水发育程度等不同而定。一般情况下,滑动面(带) 为圆弧形或折线形时,勘探点布置需加密;滑动面(带)为直线时,勘探点布置可以 适当减少

4.5.6详勘阶段滑坡测试应符合下列要

1对滑体、滑动面(带)及其滑床的各岩土层应分别取代表性王样和岩样做物理 力学性质试验;主滑段、抗滑段中应分别取滑动面(带)土样不少于3组,进行原状 土或重塑土剪切试验,试验宜采用与滑动受力条件相适应的方法。 2必要时,宜在滑动带处进行大型原位剪切试验。 3场区地下水发育时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测定滑坡体内含水层的涌水量、渗透 系数和水位变化,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取样进行水质分析。必要时应测定地下水流 速和流向

不同部位滑动面(带)土样,其物理力学性质是不同的,主滑段滑动面(带)王 的力学强度往往低于抗滑段或牵引段滑动面(带)土的力学强度。因此,需分别取样 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沿软弱夹层滑动的岩质滑坡,难以获取原状土样,根据设计需要,考虑在现场做大 型原位剪切试验。 滑坡区水文地质试验,对涌水量不大的中、浅层滑坡,通常采用提水试验或利用钻 探机具的动力设备进行抽水试验,但不能在滑坡钻孔中做压水或注水试验,以免恶化滑 坡的稳定条件

4.5.7详勘阶段滑坡勘察应按本规范第4.3.4条的规定提供资料。必要时应补充水又 地质图、滑床或基岩等高线图、滑坡地段过湿带分布图,比例尺宜为1:500~1:2000。

4.6勘察阶段滑坡监测

4.6.1对无法绕避且制约公路路线方案的大型、巨型滑坡,或具有多层滑动带的 真较大、性质复杂且有变形活动的滑坡,在勘察阶段应进行动态监测,查明滑动 带)位置及其变形活动规律

测滑坡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对于规模较大、性质复杂且有变形活动的滑坡,尤其是具有多个滑动面、多次滑 滑坡,采用常规地质勘探手段难以准确地确定正在滑动的滑动面(带)位置、主 向和滑坡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滑坡动态监测非常重要

方向和滑坡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滑坡动态监测非常重要。 4.6.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滑坡监测应建立包括地表变形、裂缝、深部位移、地下 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综合监测系统。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滑坡宜建立以地表变形 监测为主、深部位移为辅的监测系统。 4.6.3滑坡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表变形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变形,裂缝宽度及其延伸变化与移动方向 2建筑物变形监测,包括开裂、倾斜、位移及破坏情况。 3 深部位移监测,包括地表下不同深度的滑坡体位移。 4 地下水监测,包括孔隙水压力,井、泉、钻孔的水位、水温、水量、水质等 变化。 5气象观测。 4.6.4滑坡监测网布置,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在滑坡范围内,沿滑坡主滑方向布 置1~3条监测断面,每条监测断面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 4.6.5勘察阶段滑坡监测时间不宜少于30d。监测工作应根据具体勘察情况和滑 波活动状态,及时调整监测网的布置与监测时间。主要监测点可用作施工阶段 监测。

4.6.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滑坡监测应建立包括地表变形、裂缝、深部位移、地 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综合监测系统。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滑坡宜建立以地表变 测为主、深部位移为辅的监测系统

4.6.3滑坡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滑坡动态监测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监测时间,尤其是经历连续降雨的观测,才能取 得较好的效果。综合考虑勘察阶段滑坡监测目的和勘察周期等因素,本规范规定了监测 时间不宜少于30d。有条件时,监测工作要延续到施工,与施工期滑坡监测工作相 衔接。 勘察阶段滑坡监测在布置监测网、监测断面和监测点时,要考虑到施工期监测和防 治效果监测的利用,合理布设

4.7堆积土滑坡勘察要点

7.1璀积土滑坡勘察应查明堆积土成因、结构、物质成分等,根据不同的堆积成 定勘察的重点,确定滑坡周界、滑动面(带)位置与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评价稳 主及其对公路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

4.7.2堆积土滑坡勘察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 1堆积土的物质来源、物质组成、分布形状、结构层次、成因类型,堆积土与原 地面的接触形态及含水状态。 2各层位的物理力学参数、含水率和浸水后的抗剪强度,分析判断滑动面的位置。 3堆积土中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补给来源和方式,以及对堆积土稳定性的影响 程度。 4地表水对堆积体及其基底以下土层的冲刷情况及其稳定状况。 5堆积体范围内变形形迹、地裂缝分布情况。 4.7.3堆积土滑坡地质调绘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 1不同成因类型土层的组合与分布情况,不同土层的顶底面、软弱夹层、下伏基 出质而竺战形太快年上金水太

1不同成因类型土层的组合与分布情况,不同土层的顶底面、软弱夹层、下伏 顶面等的形态特征与含水状态 2地表水、地下水的活动情况,以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分析判断堆积体的发育历史与演变过程。

堆积土滑坡物质组成、成因类型和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在内外营力作用 在降雨影响下,常沿不同时代及不同成因堆积土界面、基岩顶面或古剥蚀面滑动。因 此,堆积土滑坡地质调绘的重点是摸清不同土层界面分布情况和含水状态

4.7.4顺层间 层间岩土分界面及下覆基岩面的形状与倾斜情况,各土层物质组成与物理力学性质《看守所技术建设规范2002》,细 粒土在不同含水状态下c、β值,堆积土体中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分布情况,地下水水 位水压补给来源和补给方式等

堆积土的成因多为坡积、残积、洪积和冲积。坡积土滑坡的滑动面(市)厂夕厂生 于不同坡积层之间;残积土滑坡的滑动面(带)多源于原生构造结构面,如母岩的节 理裂隙、断层糜棱带等;洪积土滑坡的滑动面(带)多产生于不同洪积土层间;冲积 土(体)滑坡的滑动面(带)多产生于淤泥质土或高塑性土层。

带)位置、性质和规模的基础上,应重点查明多年平均冻深、季节融化层深度、土层 中含冰位置、融化状态下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分布特征、类型、赋存条件、 水位及变化规律等。

李节性中冻区、重冻区堆积土滑坡主要是受季节性冻融循环造成的,其变形以 和滑动为主。降水入渗和地下水渗流形成地表湿地,冬季成为季节性冻土,冻结膨胀使 土体结构松散,春融时冰层消融,地下水渗流排泄造成松散物质流失,饱和、过饱和的 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动力的影响下随融冰水产生蠕动变形,最终发展为滑坡

4.8膨胀土滑坡勘察要点

8.1膨胀王滑玻勘察【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GJ32/J173-2014》,应针对膨胀土的特性及膨胀土滑坡的特点开展勘探试验 查明膨胀土滑坡的分布范围、膨胀土特性、滑动面位置、规模及其对公路危害程 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