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米T梁后张法预制施工技术交底书

40米T梁后张法预制施工技术交底书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700.42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ID:13282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40米T梁后张法预制施工技术交底书简介:

"40米T梁后张法预制施工技术交底书"是关于预制T梁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后张法(Post-tensioning)施工工艺的详细操作指导文档。后张法是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大跨度桥梁建设,如40米T梁(T形梁,常用于公路和桥梁建设中的梁体)。

技术交底书的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前准备:包括T梁的设计参数、材料选择、施工设备和工器具的检查与准备等。 2. 浇筑工艺:详细说明混凝土的配比、搅拌、运输和浇筑过程,以及如何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 3. 预应力张拉:介绍张拉设备的使用,张拉程序,张拉力的控制,以及如何保证预应力筋的准确铺设和锚固。 4. 安全措施: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如工人安全防护、设备操作安全、应急预案等。 5. 质量控制:说明如何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测,如混凝土强度、预应力筋的张拉度等。

这份技术交底书是对后张法预制T梁施工过程的重要参考文档,有助于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0米T梁后张法预制施工技术交底书部分内容预览:

(3)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根据预应力筋的理论长度简化计算公式:ΔL=(Pp.L)/(Ap.Ep)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选取值为k=0.0015;

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0.25;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140mm2);

T CCTA30507-2022标准下载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1.95×105Mpa)。

(4)张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① 根据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低松弛钢绞线束后张程序为:

O—初应力(10%&con)—100%&con持荷2分钟—锚固。

② 由于梁体设计横向钢度较差,为防止张拉过程中梁体出现横向弯曲,预应力张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且龄期不少于7天,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N1→N2→N3→N4→N5,张拉时采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钢绞线张拉时应先张拉到初应力10%,伸长值应从初应力开始量测(即此时划线,做标记),张拉至100%控制应力时进行测量伸长值。

③ 张拉所用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

④ 根据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台座在跨中下设拱度4.5cm,向两端按照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

式中:§x—任意点(距离为x)的预拱度;

§—梁中下设拱总高度:4.5cm,L—计算跨径:3890cm;

x—跨中至任意点的水平距离。

⑤ 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

⑥ 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应力筋的内缩量不大于6mm。

1、水泥浆自搅拌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视气温情况而定,一般在30~45min范围内。水泥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

2、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压浆顺序宜先压注下层孔道。

3、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放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通畅。较集中和邻近的孔道,宜尽量先连续压浆完成,不能连续注浆的孔道应在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通畅。

4、对掺加外加剂泌水率较小的水泥浆,通过试验证明能达到孔道内饱满时,可采用一次压浆的方法;不掺加外加剂的水泥浆,可采用二次压浆法,两次压浆的间隔时间宜为30~45min。

5、压浆时使用活塞式压浆泵。压浆的最大压力宜为0.5~0.7MPa;压浆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关闭出浆口阀门后,应保持不小于0.5MPa的一个稳压期,该稳压期不宜少于2min。

6、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度,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气温高于35度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7、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和纠正。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的70.7mm*70.7mm*70.7m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水泥浆质量的依据。

8、T梁移动前应先送试压浆同步养护试件,如果水泥浆强度达不到5MPa,不能移动梁体。

三、钢筋制作及模板安装:

钢筋加工前应熟悉钢筋设计图纸,并对所有钢筋结合梁体几何尺寸进行复核,并使钢筋表面洁净,无油腻﹑漆皮﹑鳞锈﹑钢筋加工时应保持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1、钢筋要调直﹑除锈,下料﹑弯制要准确,加工好的半成品钢筋要分类挂牌存放。

2、钢筋骨架在T梁底板上绑扎成型。模架的相关部位要标出主筋﹑箍筋﹑变截面位置及骨架长度,绑扎完成经核对无误后进行点焊和绑扎,点焊节点数应大于骨架总节点数的2/3。

3、Ф大于12mm的二级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应做成双面焊缝,且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的直径)。

4、Ф小于12mm的钢筋,采用搭接绑扎。搭接长度一级钢筋不得小于25d,二级钢筋不得小于35d。

5、绑扎边梁钢筋骨架时,应按设计要求预埋防撞护栏的连接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6、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钢筋骨架外侧必须绑扎塑料垫块。

7、绑扎好的钢筋骨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的支立工作。

8、钢筋在绑扎和焊接前应按图纸位置准确定位,钢铰线定位钢筋应准确牢固。

9、钢筋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模板匀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安装前应对模板进行除锈,涂刷脱模剂,曲线段翼缘板模板采用钢模板按照相应矢距分段拼装。模板安装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变形,接缝采用橡胶条填塞,保证其平整、严密,应无漏浆等现象发生,侧模与承力支架设置拉丝固定,防止模板移位。

T梁模板主要分为标准段模板,变截面模板,横隔板,和封端模板。钢筋绑扎验收合格后,便首先安装中横隔板,然后安装标准节段模板,再是变截面模板安装,最后是封端模板的安装,模板的加固主要是腹板骨架的对拉螺杆的加固,骨架底部楔型垫块的调整,封端模板的加固,保证对其平面位置、截面尺寸,及稳定性进行检查,才能浇筑下层混凝土。对于长度变化比较大的梁采用调整端部等截面段的长度,保持梁端至支座中心线的距离不变。

1.模板加工质量标准:

2.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1、混凝土采用由省指挥部试验室批复的水洗机制砂配合比进行施工,所有材料应在进厂时由项目部试验室及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测,确保材料质量,规格与设计配合比要求相吻合,混凝土集中拌合,由龙门吊提升至工作面,其原材料塌落度等应满足配合比要求。

2、混凝土的振捣采用小型插入式振动捧振捣,侧部安设附着式振捣器配合,附着式振捣器间距为1~1.5米,型号为?。

3、应随时注意检查与校正支座钢板,端部锚垫板,波纹管的位置。

4、振动捧不得触击波纹管,钢筋,模板。

5、混凝土浇筑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推进,在距离另一端4~5米处,由另一端向中间推进,所有混凝土的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出凝前完成,不得出现施工缝。

6、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其完成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

7、注意预埋支座钢板,伸缩缝钢筋,绞缝钢筋,防撞墙钢筋等预埋件。

8、桥面横坡由梁板顶部混凝土调整,梁板制作完成后除注明制作时间,张拉时间,架设位置外还应注明梁体的方向。

9、梁底纵坡调整方法见附图。

10、如有弯矩时负弯矩束齿板混凝土在施工时不得堆积混凝土,也应设置相应尺寸的框架模板,高度比设计高出2cm以保证张拉槽混凝土密实,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

(五)张拉事故预防及处理措施:(见下表)

40米后张T梁预应力两端张拉钢绞线单端理论伸长量计算成果表

40米T梁后张预应力施工千斤顶与油压关系理论计算表

L=40m简支T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坐标表

N1钢束布置坐标表:(m)

注:钢束竖向坐标值为梁底至钢束重心的距离。

L=40m简支T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坐标表

N2钢束布置坐标表:(m)

注:钢束竖向坐标值为梁底至钢束重心的距离。

L=40m简支T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坐标表

N3钢束布置坐标表:(m)

注:钢束竖向坐标值为梁底至钢束重心的距离。

L=40m简支T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坐标表

N4钢束布置坐标表:(m)

注:钢束竖向坐标值为梁底至钢束重心的距离。

L=40m简支T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坐标表

N5钢束布置坐标表:(m)

注:钢束竖向坐标值为梁底至钢束重心的距离。

技 术 交 底 通 知 单

日期 : 年 月 日

40 米 T 梁 预 制 台 帐

40 米 T 梁 预 制 台 帐

40 米 T 梁 预 制 台 帐

40 米 T 梁 预 制 台 帐

40 米 T 梁 预 制 台 帐

GB55022-2021 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及起草说明.pdf40 米 T 梁 预 制 台 帐

40 米 T 梁 预 制 台 帐

40 米 T 梁 预 制 台 帐

说明:“Z”代表左幅,“Y”代表右幅,“L1”代表外边梁,“L5”代表内边梁。

例如:Z20L1代表:左幅第20孔外边梁,

Z20L5代表:左幅第20孔内边梁,

Y16L1代表:右幅第16孔外边梁,

全国碳市场政策与法规汇编(2019-2021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2021年3月].pdfY16L5代表:右幅第16孔内边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