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二级技术交底x

涵洞二级技术交底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138.75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ID:13217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涵洞二级技术交底x简介:

涵洞二级技术交底主要是指在涵洞建设或维修工程中,对关键的技术环节和施工工艺进行的详细、深入的讲解和指导。这个过程通常由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或者工程师主持,参与人员包括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

涵洞,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用于连接地面和地下或两个不同水平面的通道,常用于公路、铁路等工程中,以解决过水或过路的问题。二级技术交底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理解:解释涵洞的设计原理,如涵洞的尺寸、材料选择、结构形式等,确保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

2. 施工工艺:介绍涵洞的施工流程,如开挖、基础处理、预应力施工、混凝土浇筑、涵洞安装等各步骤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3. 质量控制:强调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如防水、防腐、抗震等,以保证涵洞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4. 安全措施:强调施工安全,包括施工期间的防护措施、设备操作规范、应急预案等。

5. 环保要求:介绍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控制措施,如噪音、尘土、废水等的处理方法。

6. 工期管理:明确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如何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通过这种技术交底,可以确保施工人员对工程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涵洞二级技术交底x部分内容预览:

3.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对框架基础中心线和平面尺寸、高程进行复核测量,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清底,开挖到基底后。尽快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按要求浇注砼垫层,绑扎钢筋,支立组合钢模板,检验合格后,浇注基础混凝土,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基础混凝土养生采用麻袋覆盖洒水养护。

基坑开挖后应尽快进行基础施工,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而降低地基承载力。

框架侧墙内模采用定型钢模板轻钢骨架罩面板顶棚施工工艺,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顶板底模采用防水竹胶板。绑扎完钢筋后,安装预埋件,检查合格后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车配合混凝土输送泵浇筑。

涵基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理基底。涵身、出入口基础和边翼墙采用钢模板支立。搅拌站拌制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泵送或吊斗入模。

盖板在钢筋加工场地预制场集中预制,平板车运至现场,人工配合汽车起重机吊装。

3.1.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

3.1.1.基坑开挖施工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基坑开挖前,在四周作好截、排水设施,当开挖距基底200mm时,停止机械开挖,改为人工进行检平,以保证基底不被扰动。当基坑挖至标高后及时核对基底地质情况,满足设计要求时尽快通知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部门。

3.1.2.模板制作和安装

(1)墙身内模采用1m1.5m的定型钢模,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60cm间距纵横向双层钢管作背肋,拉杆采用20圆钢+蝴蝶卡扣;底模采用122×244×1.5cm防水竹胶板进行铺设,下搁30cm间距的10×10cm方木,顺路线方向布设,90cm间距的10×15cm方木与路线方向垂直布设。先立墙身侧模板,后立顶板底模板。

(2)外模的斜撑应撑在滑板预埋件上,外模支架禁止与施工作业平台脚手、钢筋脚手相连接,防止因振动造成模板松动。

(3)框架涵侧墙采用对拉螺栓来控制内外模间距,对拉螺栓用φ16圆钢制成,中间带一块止水钢片。端头作成螺纹式,用特制套头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时,将套头取出,清理干净重复利用,然后割掉对拉螺栓外露部分,再用1:1砂浆分两次抹平,亦可在砂浆内渗入UEA微膨胀水泥,以防渗漏。

3.1.3.钢筋制作及绑扎

(1)框架主体钢筋在钢筋加工区制作成型,焊成大片。底板和顶板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大片,运至现场进行绑扎成一体,钢筋骨架交替摆放。边墙钢筋抬至现场按设计间距点焊于底板主筋上,并绑扎分布筋。

钢筋骨架焊接拼装在工作平台上进行,拼装时按设计图纸放好大样,放样时考虑焊接变形。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检查每根接头的焊缝有无开焊、变形,如有开焊应用时补焊。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施焊顺序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符合下列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的焊接与绑扎接头:接长钢筋时,接头应采用闪光对焊,并需进行纵向打磨加工;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凡施焊的各种钢筋均应有材质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4)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和安装:预制的钢筋骨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检查每根接头是否符合焊接要求;拼装时,在需要的焊接的位置上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施焊顺序宜由中间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焊接骨架的允许偏差箍筋各部分尺寸

3.1.4.框架墙身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灌注前以及灌注过程中,对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模板、支架等结构的牢靠程度,钢筋骨架的安装情况,预埋件等加以检查。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框架混凝土各边墙施工缝中加预埋连接短钢筋,以利于承受剪力,同时各边墙施工缝不得在同一平面上。框架顶、底板灌注砼时从边墙一侧往另一侧顺序浇注。

(3)灌筑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0m,超过时用滑槽、串筒或减速串筒以降低自由倾落高度,杜绝离析现象。

(4)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站供应,砼运输车运送。泵车泵送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5)底板及顶板混凝土采用倒退的形式进行灌注,边灌边收浆抹平。

(6)浇筑框架混凝土前注意埋置预埋构件。

框架涵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3.1.5.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1)混凝土初凝后用湿麻布或草帘遮盖,并经常浇水。

(2)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在常温下(15~25℃)不得少于7昼夜,干燥炎热天时应增加养护时间1昼夜左右。

(3)每天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状态为准。

(4)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才拆除;底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拆除。

3.1.6.防水层的施工

框架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按设计施工防水层、保护层。施工防水层前,要求表面平整,干净,对缺陷用1:3水泥砂浆修补或用剁斧将表面凸凹不平之处大致凿平,然后用钢丝刷将表面的浮浆油污等刷掉,最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涂刷前使垫层表面保持干燥清洁,涂刷时采用定量分段法,即用一定数量的胶浆涂完指定的面积,以保证涂层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涂刷两层防水层后,及时施工上层的C20素混凝土。

3.1.7.出入口挡墙及附属施工

框架现浇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出入口挡墙及附属施工。

挡墙工程随开挖、随下基、随施工,并做好墙后排水设施,及时回填。

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后,经监理工程师验基检查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基础施工。墙身边施工边回填,并做好顶面排水、防渗设施。伸缩缝与沉降缝内两侧平齐无搭叠,缝内防水材料按要求深度塞填紧密。泄水孔在施工墙身时预先埋设塑料排水管,同时做好墙背反滤层及防渗隔水设施。

3.1.8.框架涵施工技术措施

基坑开挖:土质边坡控制在1:1。机械开挖不得一次挖到标高,禁止超挖,不得扰动基底。石方开挖采用风镐开挖,岩石坚硬的采用浅眼控制爆破的方法掘进。

基坑内要做好排水设施,配足抽水机抽水。

钢筋弯扎:机械钢筋弯制采用胎模成型,以保证准确性。安装后钢筋不能影响模板的安装,并满足保护层要求。

模板与支架:支架要有足够的稳定和强度要求,支架和模板不能连接在一起,模板表面要保证砼光滑,并涂脱模剂以方便拆模。

混凝土灌注:砼浇筑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施工中随时抽样做试验,振捣间距和时间按规范及现场试验数据控制。浇筑完成及时进行养生。

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前必须把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不能有积水,如有必要采用喷灯烘干混凝土面。防水涂料必须抽样试验,卷材搭接符合要求。

3.2.盖板箱涵施工工艺流程

3.2.1.基坑开挖施工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基坑开挖前,先在四周作好截、排水设施,基地置于黏土层时,开挖至基底200mm时,停止机械开挖,改为人工进行捡平,以保证基底不被扰动。如基底置于膨胀土层上时,基坑开挖采取连续作业,基坑开挖后立即采用10cm厚C15混凝土封闭,基底两侧各拓宽30cm。当基坑挖至标高后及时核对基底地质情况,满足设计要求时尽快通知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部门。

3.2.2.基础和边墙浇注

基础和涵身浇注必须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并按设计规范要求填塞材料,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

用于制作模板的钢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后附验算),确保砼浇筑时模板不变形走样,钢模板表面要平整。模板安装时一定要牢固,防止砼浇筑时模板走样,钢模表面涂上脱模漆,沉降缝处按设计要求填塞粘土和沥青木板。

(2)基础和边墙混凝土浇注

基础和边墙浇注前先对模板的尺寸和稳定性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注按台阶法施工,台阶每层厚度不超过40cm,台阶前后距离不超过1m。每节基础或边墙一次性浇注完成,混凝土由集中搅拌站供应,基础浇注时在其顶面与墙身接触部分预埋直径不小于16毫米的钢筋,并使其长度露除顶面一般左右,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大于钢筋直径的20倍以增加与墙身的连接。浇注墙身前,应对与墙身接触部分的基础进行凿毛处理,并洒水湿润。

预制盖板场地先进行平整、压实,底膜浇注10cm厚C20砼,并按设计预留上拱度,为利于脱膜,浇注混凝土前在底膜上打一层石蜡。盖板预制按如下要求进行施工:

(1)灌筑所用的水泥、砂、石及水等,均应符合技术要求GB∕T 50291-2015 房地产估价规范,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模板、钢筋骨架等有关尺寸、位置和数量,应在混凝土灌筑前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3)混凝土采用内部软轴棒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应依次插入混凝土内,快插慢拔,使混凝土能填满振捣棒所造成的孔洞,相邻两插入位置的距离不得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其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捣固时振捣器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部件;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宜;

(4)每浇注一批盖板抽取3组抗压试验块,1组和盖板同条件养护,2组作为标养,当盖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安装。

3.2.4.防水层的施工

施工防水层时应在干燥的天气下进行,涵洞盖板顶表面应平整、干燥、无酥松、起砂、起皮现象,防水卷材应上下搭接、密贴、无龟裂、起皱现象。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涵洞两侧过渡段范围的基坑采用级配碎石回填至原地面,其余部分采用原状土(非膨胀土)回填。涵洞两侧路堤填级配碎石必须对称均匀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禁止一侧填级配碎石造成偏压。

CJ 39.1-1991 城市公共交通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公共汽车、电车3.2.6.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初凝后用麻布或草帘遮盖,并经常浇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