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双钢筋叠合板钢筋绑扎施工工艺简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双钢筋叠合板钢筋绑扎工艺,通常是指在预制双钢筋叠合板的生产过程中,将上下两层钢筋网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施工技术。这种工艺主要步骤如下:
1. 预制板设计: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双钢筋叠合板的规格、钢筋的型号和分布情况。
2. 钢筋制作:上层钢筋按照设计图纸的规格和位置进行制作,下层钢筋则在其上方预留出一定的空隙,以便在浇筑混凝土时能够相互嵌套。
3. 钢筋绑扎:将上层钢筋固定在叠合板的模板上,然后将下层钢筋从预留空隙中穿过,两层钢筋交叉点采用绑扎的方式固定,确保两层钢筋紧密贴合。
4. 钢筋验收:绑扎完成后,需要对钢筋的排列、间距、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 浇筑混凝土:在钢筋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使得上下两层钢筋被混凝土完全包裹,形成整体的复合结构。
6.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使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后续的安装或使用。
这种工艺可以提高工效,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双钢筋叠合板钢筋绑扎施工工艺部分内容预览:
2.1.1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无老锈和油污。钢筋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2.1.2 绑扎铁丝:20~22号火烧丝。
2.1.3 垫块:用水泥浆制成 50mm×50mm《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CJ/T34-1991》,厚度等于保护层设计厚度。
2.1.4 主要机具:电焊机、钢筋扳子、钢筋钩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叠合板已吊装完毕,梁钢筋已绑扎完毕,叠合层模板已安装完毕,墙体伸出的搭接筋等已按图纸要求检查整修完毕,并将其锈皮及水泥浆等污垢清理干净。以上诸项已分别办完隐检或预检手续。
2.2.2 加工成型的叠合层钢筋进场,按设计要求检查其规格、型状、尺寸和数量是否正确,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部位和编号分别加设垫木堆放。
3.1 工艺流程:
3.5 绑扎支座负弯矩筋,其保护层保证不大于20mm,其与架立筋每扣均绑扎,负弯矩筋下加设钢筋马凳,以保证负弯矩筋正确的空间位置。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4.1.2 冷拔低碳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和冷拔记录。
4.1.3 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1.4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
4.2 基本项目:
4.2.1 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检验方法:观察和手扳检查。
4.2.2 钢筋弯钩朝向正确,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4.2.3 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4.2.4 点焊焊点无裂纹和多孔性缺陷,焊点处熔化金属均匀、无烧伤。
检验方法;用小锤、放大镜检查。
5.1 支座负弯矩筋绑好后,不准踩在其上作业或行走,并派专人看护和修整,保持其正确的空间位置。
5.2 安装水电管线时,不得任意切断和位移己绑好的钢筋。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支座负弯矩空间位置不准,应加强成品保护和设置钢筋马凳,适量加密。负弯矩筋间距不均,端头不在一条直线上。应加强间距标志划分和端头拉线绑扎。
6.2 吊环双向通长φ8筋,入跨长度不足,或一端长,一端短,配筋要正确,绑扎要排除障碍,认真使入跨长度到位,两端均匀。
6.3 叠合板甩出筋整形不规范:板缝 5通长筋不顺直,绑扎不牢。应认真按规定整形,坚持合理的绑扎顺序。
20某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钢筋质量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单。
7.2 钢筋(原材、焊接)试验报告。
7.3 钢筋隐检记录。
7.4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2015甬SG-01 宁波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 7.5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