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标准】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

【工艺标准】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350.7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115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工艺标准】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简介:

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是一种现代化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将预应力筋(通常为钢绞线)预先铺设在混凝土中,然后通过张拉设备在混凝土硬化后进行张拉,形成预应力。这种方法无需在预应力筋上涂抹粘结剂,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质量控制的难度。

以下是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简介:

1. 预制孔道: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在构件中预留预应力孔道,孔道应保持光滑,以便预应力筋的放置和张拉。

2. 预应力筋铺设: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穿入预设的孔道中,并在张拉端固定。

3. 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筋放置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同时确保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良好。

4. 混凝土养护: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养护,保证其性能稳定。

5. 预应力张拉:在混凝土强度足够,孔道灌浆固化后,通过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产生预应力。

6. 孔道压浆:张拉完成后,对孔道内的残余空气和杂质进行压浆,以保证预应力的传递效果。

7. 浇筑封锚:最后将预应力筋的张拉端锚固在预设的锚具上,完成整个施工过程。

这种施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结构安全、施工质量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桥梁、高层建筑和大型结构中。

【工艺标准】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部分内容预览:

2.1.4.4 其锚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

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

2.3.1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

津15JB/T05 建筑防水构造(cx-SSE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系列)2.3.2 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

2.3.3 张拉设备已经过配套校验并有记录,机具已准备就绪。

2.3.4 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2.3.5 张拉两端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2.3.6 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作、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

钢筋工、焊工、混凝土工、机械操作工等,焊工、机械操作工应持证上岗。

施工准备 → 梁、板模板支搭 → 放线 → 下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 → 铺放暗管、预埋件 →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 → 修补破损的护套 → 上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 →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起拱、绑扎 →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 混凝土养护 → 松动穴模、拆侧模 → 张拉准备 → 混凝土强度试验 → 张拉无粘结筋 → 切除超长的无粘结筋 → 端部处理。

3.2.1 无粘结筋的下料长度应按设计和施工工艺计算确定。下料时应用砂轮锯切割。

3.2.2 制作挤压锚具时应遵守专项操作规定。在完成挤压后,检查护套是否正好与挤压锚具头贴紧靠拢。在使用连体锚作为张拉锚具时,必须加套颈管,并切断护套,安装定心穴模。

3.2.3 端模预留孔位置:在张拉端帮模外侧,按施工图所注无粘结筋位置弹线、编号和钻孔。

3.2.4 铺放无粘结筋:通常无粘结筋的配置有单向和双向曲线配置两种。铺放应注意:

3.2.4.1 预应力筋由专业厂商生产并运至施工现场后,先按要求对聚乙烯护套及其外观进行检查验收,尤其是其端部铁件必须准确无误。待底模安装后,应在模板上标出预应力筋的位置和走向,以便于可靠固定锚具垫板。

3.2.4.2 为保证无粘结筋的曲线矢高位置固定的要求,预应力筋铺放前,应设铁马凳,以控制无粘结筋的曲率,一般每隔1m 设一马凳,用Φ12的钢筋制作。马凳的高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跨中处可不设马凳,直接绑扎在底筋上。预应力筋铺放时,应注意保持其平行走向,防止相互扭绞。

3.2.4.3 双向曲线配置时,必须事先编序,还应注意无粘结筋的铺放顺序。为避免铺放时穿筋,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工或电算编序。编序方法是将各向无粘结筋的交叉点处的标高(从板底至无粘结筋上皮的高度)标出,对各交叉点相应的两个标高分别进行比较,若一个方向某一筋的各点标高均分别低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相应点标高时,则此筋就可以先放置。按此规律找出铺放顺序。按此顺序,在非预应力筋底筋绑完后,将无粘结筋铺放在模板中。

3.2.4.4 当无粘结筋与预埋电线管发生位置矛盾时,后者应予避让。

3.2.4.5 在施工中无粘结筋的护套如有破损,应对破损部位用塑料胶带包缠修补。

3.2.5 端部节点安装:无粘结筋张拉端均设承压板且与予应力筋垂直,承压板和穴模应与端模紧密固定。安装中应防止由于承压板端面倾斜造成张拉油缸与承压板互不垂直,而影响张拉正常进行。穴模外端面与端模之间应加泡沫塑料垫片,防止漏浆。对于固定端挤压式锚具的承压板应与挤压锚固头贴紧并固定牢固。

3.2.6 无粘结筋绑扎:检查塑料保护套筒无损坏后。将软塑料管两端分别绑在保护套筒和无粘结筋上,并按设计要求标高将无粘结筋绑在端部非预应力筋或附加筋上,绑扎时,应保护无粘结筋与锚环轴线重合,并垂直于承压板,以利张拉时锚环能顺利拉出板端。

3.2.7 起拱:绑完非预应力筋后,按施工图中无粘结筋的设计编号位置,将无粘结筋理直,找正各筋曲线高度控制点下面的马凳位置并绑牢。

3.2.8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3.2.8.1 无粘结筋组装件铺放完毕后,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部门,会同设计单位联合进行隐检验收,当确认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3.2.8.2 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马凳及防止触动锚具,确保无粘结筋及锚具的位置准确。

3.2.8.3 张拉端及锚固端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严禁漏振,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保证其密实性,同时严禁触碰张拉端塑料套筒,避免由于套筒脱落破坏而影响张拉进行。

3.2.9 张拉工艺:

3.2.9.1 施工准备:张拉前拆除定位连杆、端部模板,清理现场,支搭脚手架和防护拦板。

3.2.9.2 设备安装:将张拉杆拧入锚环内,安装千斤顶,锁紧张拉杆螺母(必须满扣)。千斤顶安装位置应与无粘结筋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承压板保持垂直。如达不到要求,可用垫板垫在支承架的端面上进行调整。

3.2.9.3 无粘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

3.2.9.4 张拉:接通油泵、加压。当油压表达到5MPa 时,停止加压,调整油缸位置后,继续加压,直至达到所需张拉值,关掉油泵电源,停止给油加压。然后将锚环外扣清刷干净,拧上螺母,再次接通油泵,补拉到张拉力值,拧紧螺母。采用电动油泵加压时,要控制给油速度,一般达到控制油压的给油时间不能低于0.5min。张拉过程中,当个别钢丝发生断裂时,可相应降低张拉值。但断裂数量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数的3%,对于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按每跨计算。

3.2.9.5 张拉程序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当设计无要求时,为减少无粘结筋松弛、摩擦等损失,可采用超张拉法进行,无粘结筋的张拉程序宜为:

从零应力开始张拉至1.05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持荷2min后,卸荷至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或从应力为零开始张拉至1.03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3.2.9.6 无粘结筋的曲线配置或长度超过24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

3.2.9.7 无粘结筋张拉测量记录: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如实际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或小于计算伸长值5%,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无粘结预应力筋伸长值ΔL,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pm——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取张拉端的拉力与固定端(两端张拉时,取跨中)扣除摩擦损失后拉力的平均值;

—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kN/ mm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宜在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10%左右时开始量测,分级记录。其伸长值可由量测结果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Δ— 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

Δ—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根据弹性范围内张拉力与伸长值成正比的关系推算确定;

Δc— 混凝土构件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值。

3.2.10 锚固区的防护必须有充分防锈和防火的保护措施,严防水气进入,锈蚀锚具或预应力筋。应将锚具预先埋入混凝土构件内,待张拉后,切去多余无粘结筋(必须用砂轮锯,不得用电弧或氧乙炔焰),使无粘结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不小于30mm。切割完后,用环氧树脂掺标准砂配制砂浆予以堵封。

3.2.11 无粘结筋张拉完毕后,应填写施加预应力表格,且操作人员签名备查。归档资料有:高强钢丝或钢绞线、锚夹具钢材出厂证明及力学性能复试报告;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锚夹具合格证明;传感器、配套油泵千斤顶标定试验单;无粘结筋张拉伸长值记录。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料层、包裹层的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4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1.5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4.1.6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4.1.7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和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7.1 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4.1.7.2 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4.1.7.3 后张拉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张拉时,应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4.1.7.4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DBJ51∕T_089-2018_四川省城镇超高韧性组合钢桥面结构技术标准.pdf4.1.8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检验方法: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4.1.9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对后张拉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4.1.10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DGTJ 08-2122-2021 保温装饰复合板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标准_已解除密码.pdf4.1.10.1 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