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上海市虹口区外滩中信城发展项目总承包工程五十五层高层施工方案 中建XX局(404P)-.doc简介:
上海市虹口区外滩中信城发展项目总承包工程五十五层高层施工方案 中建XX局(404P)-.doc部分内容预览:
4.3生产生活设施布置
4.3.1 各阶段生产、生活设施搭设计划
河北05J1-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各阶段生产、生活设施搭设规模见下表。
表4.3.1 各阶段生产、生活设施搭设
4.3.2 其他设施布置
1)现场设置6处出入口,主要出入口放在北侧,其他 出入口平时关闭,需要时打开使用.
2)在进入施工现场的大门入口处设施工标牌及宣传牌。
3)施工现场将按我公司CI形象要求进行统一布置,悬挂相关标识及标语,创中建总公司CI示范工地。
4.4施工临水临电计划
施工主要用水为砼养护用水、消防用水、施工现场清洁用水.养护供水从主水管接驳DN40镀锌管引至楼层,底层设加压泵一台以提供地上楼层用水及消防用水。每层引出点采用DN20镀锌管。
4.4.2 施工用电计划
1)施工用电机械一览表
本工程用电负荷计算如下:
P=1.05×(k1∑p1/cosφ+k2∑p2+k3∑p3)
其中:∑p1为电动机总功率,∑p2为电焊设备总功率,∑p3生活照明总功率。Cosφ电动机平均功率因数,取0.75,K1=0.5,K2=0.5,K3=0.8。照明生活用电考虑动力用电的10%。∑p1=480KW,∑p2=1080 KVA(对焊机械分日夜班错开使用,施工机械功率见前表),∑p3=(480+738)×10%=156KW
P=1.05×(0.5×480/0.75+0.5×1080+0.8×156)=1034 KVA
考虑到现场电焊机不是同时工作,因此业主提供电源2X500KVA=1000KVA基本满足要求。
施工现场照明和动力分路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线,在各施工机械作业点设置配电箱。
具体施工临时用电方案我司中标后详细编制。
4.5 施工总平面管理
4.5.1 平面管理原则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各阶段规划,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实施前,制订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及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同时制订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奖惩分明,实施科学文明管理,以确保工程进度,充分均衡利用平面空间,为时系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实现动态有效管理。
4.5.2 平面管理体系
由项目副经理负责施工现场总平面的使用管理,及统一协调指挥,建立健全使用制度,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需要对总平面的使用进行协调和管理,各专业施工队,各班组必须根据项目部的安排进行现场平面布置。
4.5.3 平面管理计划及措施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调整情况,分阶段做出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包含时间计划表、责任人、执行标准、奖罚条例,在计划执行中不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经充分协调确定后,发布计划调整书。工程部负责组织阶段性的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其重点保证项目是:安全用电、场区内外环卫道路,给排水系统,垂直运输、料具堆放场地管理调整,机具、机械进退场情况,以及施工作业区域管理等。具体措施有
1)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施时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2)现场北侧的大门,作为场区主大门,由保安人员管理。在入口处设标语牌和施工单位名称及标志。
3)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标牌,标明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施工现场总代表人的姓名、开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号,并设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牌、内容简明、实用、字迹工整规范、符合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要求。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佩带统一的工作胸卡。
4)建立文明的施工责任制,划分区域、实行挂牌制、责任到人、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在现场周边设立围挡设施。
5)施工现场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敷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施工现场的夜间照明,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灯具,必须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压。
6)施工机械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施工机械进场须经过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方能使用。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建立机组责任制,并依据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第五章 关键施工技术方案
5.1 深基坑井点降水
本工程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形成了封闭的防水帷幕,因此,基坑降水主要是降低坑内的地下水位。由于基坑开挖深度大,采用真空深井泵降低坑内地下水。
5.1.1 基坑降水深度
基坑降水的深度指从现有的地下水位在土方开挖时需要落底的深度,按最大开挖深度另加不小于0.5m计算,计算式如下:
式中 S ——基坑降水深度(m)
L1——±0.00至基坑开挖面深度(m),塔楼:L1=16.5m;其它:L1=14.9m
L2——地面自然标高至设计±0.00的距离,取L2=0.3m
L3——地下水位埋深(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取L3= 0.7m)
5.1.2 降水井埋设深度
降水井管埋设深度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 L——降水井埋深(m)
i——水力坡度,取i=1/10
R——水井抽水影响半径,取R=8.00m
L4——滤管长度(m),本工程取L5=3.0m
L5——井管封底高度(m),取L6=1.0m
则可得基坑降水井埋设深度(L)
5.1.3 深井井数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基坑面积,并参考上海地区降水经验,最后选用设有二级滤管的真空深井65口,每井平均降水范围200m2。降水井埋设深度如下:
5.1.4 深井井点布置
在基坑内未经加固的区域布置真空深井泵进行施工超前降水,疏干加固坑内土体,以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并改善施工条件。深井井点布置,井间距15m~20m,每3~4口井配一台真空泵,在基坑外侧留设水位观察井13个。
各深井布置时考虑避开结构梁、柱和工程桩及格构柱,不影响挖土机通行,深井井点布置应在地下连续墙内侧2m处打设,以免造成死井。具体详见深井平面布置图。
5.1.5 深井施工要点
1) 工艺流程:钻孔→清孔→下井管→下滤料→深井泵安装→真空泵安装→抽水→真空减压。
(1)钻井时要求钻机杆保持垂直,允许偏差3‰。
(2)孔径不得小于φ600mm。
(3)清孔必须达到要求。
(4)下井管时必须垂直,并根据井管竖向布置要求焊接,焊缝牢固,不漏气。
(5)围填滤料要四周均匀,慢下,以防井管偏位。
(6)安装真空管、排水管后要查封漏气、漏水部位。
(7)土方开挖后及时割除暴露部分井管,下移排水口、吸气口(井管保留砼底板厚度尺寸)
(8)在砼底板浇捣前在深井管外焊止水板,深井停止施工后,在深井管内焊止水板,深井管内填砼前先冲洗管内淤泥,并抽汲干净。
(9)降水标高应达到最终坑底开挖面以下0.5m,超前降水时间控制在1~2周,降深尽可能地均匀。
(1)土孔统一为φ600mm,深度为井管底以下2.5m。
(2)管为φ273钢板卷管,总长度根据上面计算的降水深度而定,上部有0.2m露出自然地面,上设排水口及吸气口。
(3)滤料为5~15瓜子片及粗砂,滤料回填到井口下1m,上部用软土填实,以防渗气。
(1)钻机3套(SW50型);
(2)泥浆泵、排污泵各二台;
5.2深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
5.2.1深基坑土方开挖
5.1.1.1 施工工艺流程
地下室土方分四次开挖,第一道支撑施工期间穿插进行地表土方开挖,挖至第一道支撑下口标高处。
其它各层土方开挖须严格遵照设计施工参数和时空效应要求以及开挖顺序进行施工。原则上每层土方开挖一至二天后插入支撑施工,每道支撑形成整体养护五天后开始下一层土方开挖,以此循环直至挖土到基坑底。
具体分层、养护要求须与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协调计算后确定。土方施工流程图如下:
5.1.1.2施工方法
基坑开挖采用三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土方分四次开挖,遵循“分层、分块、对称、限时、先撑后挖、严禁超挖”的总原则,利用时空效应原理,严格控制基坑变形。
在各层土方开挖前,坑内降水深度必须达到开挖面以下1.5~2m。
随着开挖深度的变化,取土方式和出土方向均各不相同,现分述如下:
(1)地表土方开挖——硬化场地的破除和表层土开挖
首先采用三台镐头机破除场地硬化部分的混凝土,与表层土一同外运。表层土自西向东一次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运土车直接下基坑DGJ32-J184-2016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附条文.pdf,为第一道支撑尽快形成创造条件。
(2)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一道支撑底至第二到支撑底
在第一道支撑贯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第二次土方开挖,开挖顺序按照“基坑土方开挖平面布置示意图”执行。在土方开挖前,挖机或运土车辆经过的独立支撑杆件上采用铺设走道板加以保护,运土车直接到取土点装载经土坡上栈桥后出场。地下土方结合场内运输条件,设四个出土点,共设七个上土点。
(3)第二层次土方开挖——第二道支撑底至第三到支撑底
在第二道支撑贯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第三次土方开挖,开挖顺序按照“基坑土方开挖平面布置示意图”执行。由于开挖面离栈桥高度在5米以上,汽车无法下基坑,采用两级挖运,在坑内和栈桥上同时设置挖机,坑内挖机负责转土,栈桥上挖机负责上车。
(4)第三层土方开挖——第三道支撑底至基础底板底
在第三道支撑贯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第四次土方开挖,开挖顺序按照“基坑土方开挖平面布置示意图”执行。此时开挖面离栈桥超过10米,同样采用两级挖运,坑内挖机不变(最后20cm厚的坑底土采用人工清理)2019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指导(详细),栈桥上的挖机改用带伸缩臂的挖机(臂长可达12米)和带抓斗的履带式吊机负责土方上车。
基坑土方开挖立面分层及开挖示意图
5.1.1.3主要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