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远望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
资源大小:1.4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8225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远望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远望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详细的施工规划方案,主要用于指导远望崖隧道的建设过程。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工程设计,包括对隧道的位置、长度、地质条件、施工方法、设备选择、施工流程、时间表、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详细规划。

在设计中,首先会进行现场考察,了解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特性和地下水状况等,以确定施工的技术难题和可能的风险。然后,会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明挖法、盾构法、TBM法等,并规划施工步骤,如开挖、衬砌、通风、排水等。

施工组织设计还会考虑到施工的进度和效率,如何合理安排劳动力和设备,以及如何协调各方资源,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环保措施。

总的来说,远望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远望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远望崖隧道除进口段明洞外衬砌均采用“新奥法”复合式衬砌,衬砌施工中加强监控制量测,并及时反馈量测信息,调整衬砌工序安排。

隧道进、出口各设置一台全断面液压自行衬砌台车,台车长12m,每次浇注长度12m。衬砌混凝土由电子计量搅拌站集中供应,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输送至衬砌工作面,HB60D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灌注混凝土时由下而上依次浇注,并注意模板台车受力的均匀性,一侧混凝土浇注高度不得超过另一侧1.0m。砼制备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配合比供料,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季砼施工要做好保温措施。衬砌工序时间安排为:每循环灌筑12.0m,约需16~20小时。每循环脱模时间按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控制。台车脱膜后清洗、移位、定位,用时3~5小时。每循环总计作业时间(含养护)60小时。

为防止衬砌拱顶不密实,在衬砌拱顶预埋φ20镀锌钢管,镀锌钢管纵向间距2~3m,注浆材料M10水泥砂浆,其配合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回填注浆压力:初压0.1~0.15Mpa,终压0.2Mpa。

9.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远望崖隧道系按照喷锚构筑法进行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以量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支护参数,使支护参数与地层相适应并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Q/GDW 46 10022.32-2018 静止变频器系统运检导则(试行).pdf,使围岩与支护体系达到最佳受力状态。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公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以达到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合理控制投资的目的。

9.1.2洞内、外观察

隧道洞内、洞外观察:隧道洞内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内容包括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涌水情况及底板是否隆起等,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一次,观察的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的状况,以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将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

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9.1.3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项下沉量测

9.1.4地表下沉量测

9.1.5监控量测项目的管理基准

9.1.6 量测数据的处理及应用

根据现场量测数据利用计算机Excl统计绘图功能,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当最终收敛值大于允许收敛值的80%且无明显减缓趋势,或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应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当变化速率大于10~20mm/d时,需加强支护系统;当变化速率小于0.2 mm/d时,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衬砌(混凝土)施作时间,选择在各测试项目显示位移速度明显减缓并已基本稳定。其判断标准为: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位移量的80~90%(预计位移量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位移速度小于0.10~0.2mm/d;在膨胀性围岩和地应力大的围岩中初期支护变化时间长,必要时,可提前施作衬砌混凝土。

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测点埋设情况和量测资料纳入竣工文件,以备运营中查考或继续观察。

9.2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本隧道采用全断面地质素描,在K184+537~K184+575、K185+150~K185+238段岩层接触带及断层破碎带采用TSP203超前探测、超前水平钻探(φ50孔)等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开挖后利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开挖面围岩类别、岩性、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产状、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后,绘制地质素描图,通过对洞内围岩地质特征变化分析来推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据以指导施工。

地质素描在每次开挖后均需进行。

通过凿眼台车钻进过程中钻速、冲洗液、岩屑和岩粉的变化对开挖面前方较短距离内的地质情况进行判断,为提高其预报的准确度,与地质素描配套使用。

9.2.2 超前水平钻孔

用地质钻机,在开挖面钻1~4个探测孔,探孔深15m,开挖12m,保留3m,再施工下一轮探孔,保证探孔的连续性(一般地质地段超前地质钻孔一个,涌水地段3~4个)。通过探孔岩芯及孔内涌、渗水分析,探明地下水及水压情况,以及围岩变化,在钻孔的同时,记录钻孔速度、岩碴岩粉特征、含泥量、出水部位、钻杆是否突进(及深度)等,综合判断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及时整理超前地质预报报告并迅速反馈指导施工,施工时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施工超前探水预报及监测的结果,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护。

9.2.3 TSP超前探测

为提高地质预报的准确性,本标段隧道施工选用1台TSP203进行地质预测、预报,专门负责不良地质段和断层破碎带的地质超前预报。每隔100~120m预报一次。

根据地质预报结果,经专家顾问组进行分析研究后,拟定相应对策以指导施工。

10.隧道不良地质控制技术

10.1 顺层偏压破碎带施工

远望崖隧道进出口浅埋段围岩类别多为V级围岩,岩性为薄~中层状或块状泥岩,厚层泥质砂岩为主,浅部为砂质泥岩,前者为较软岩,后者为极软岩。强风化岩体节理裂隙很发育,中风化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岩体破碎~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状结构或块状结构,易沿隧道洞口顶板及层面发生变形,洞顶及侧壁易形成小型塌方和掉块,成洞性差,因此洞口采取复合式衬砌支护措施。施工洞口时刷坡范围较小,考虑受节理裂隙切割影响,坡面可能会产生小型崩塌,应采取锚喷护坡。加之洞口段为浅埋段,稳定性差,无自稳能力。洞身围岩沿路线前进方向以巨厚层块状泥岩、泥质砂岩夹泥岩,逐渐变化为巨厚层泥质砂岩的渐次变化特征;浅部岩层破碎,中深部岩层以较完整为主,局部较破碎,地下水弱发育,雨季层间裂隙水较发育,呈连续涌渗状渗出。洞身岩性以泥质砂岩为主,成洞条件一般,掘进时岩层存在顺层脱落现象。左侧岩层顺层发育明显,存在顺层偏压现象,易产生小~中型坍方,施工难度较大。

顺层偏压破碎带施工遵循“先预报,预加固,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快反馈,控变形”的原则,配备水平钻机、TSP203地质预报仪等仪器,采用常规地质法、声波法、地球物理法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按照“石变我变”的动态原则组织施工。顺层偏压破碎带一般地段对顺层侧采用预注浆预支护,做到先护后挖,富水地带遵循“超前探水、以堵为主、控制排水、堵排结合”的原则。

对软弱围岩和不良地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按照小断面、短进尺、早成环的原则组织施工,确保围岩稳定。

初期支护施做本着“宁强勿弱”的原则,紧跟开挖进行,锚杆利用锚杆台车或风钻打孔,人力或机械安装,液压式钢支撑组装平台架设钢支撑或挂网,湿喷机配三联机喷射混凝土,并尽早施作隧底初期支护使之闭合成环,改善受力状态。同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分析反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10.2 突水地段施工

隧道施工在丰水季节时,穿过断层破碎带、接触带及其影响带时,有突水可能。施工中,依靠超前地质预报结合超前水平钻孔作出判断,根据涌水大小和泥砂含量,按照“防、截、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引排、小导管注浆堵水或φ80mm钢导管帷幕注浆堵水等手段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初期支护,并及时完成二次衬砌。二次衬砌根据量测结果确定施做时间。

隧道施工实行二班作业班制,按工序成立专业班组,分设掘进班、运输班、锚喷班、防水板施工班、混凝土衬砌班、仰拱铺底班和混凝土搅拌站、通风组、电工组、维修保证组、测量量测组。

12.隧道施工机械配套

光面爆破时,炮眼的位置、角度、装药量等是衡量光爆效果的关键,应认真按爆破设计进行布眼、钻眼,并对钻爆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强化管理,确保光爆效果良好。

爆破结束后,排烟完毕,检查爆破效果,如爆破进尺、轮廓线超欠挖、炮痕保存率、爆方石块大小、抛距等情况,并综合考虑,逐步修正爆破设计,以达到满意的钻爆效果。

13.2超前小导管注浆

Ⅴ级围岩双层小导管采用长4.5mφ42mm无缝钢管(单层环向间距40cm),Ⅳ级围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长4.5mφ42mm注浆小套管(环向间距2.1m)或者φ22mm药卷锚杆,钢管前端做成尖楔状,便于插入孔中或直接打入,在管前部2.0m范围内按梅花形布置,钻好φ6~8mm的注浆孔,以便钢管进入地层后对围岩空隙注浆。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水灰比按1:1控制,同量,可掺入定量的三乙醇胺与氯化钠溶液,以缩短初凝、终凝时间,提高强度,提高水泥浆的可压注性。

按设计布眼、钻孔采用潜风钻。

采用钻机联接导管顶入。

用塑胶泥封堵导管周围及孔口,工作面上的裂缝亦应封堵。

导管外露20cm,安装注浆管路。

开始注浆。注浆采用双液注浆泵2台,注浆能力7~20L/min,并配套对应的0~1.50Mpa压力计、0~30L/min流量记录仪及相应的注浆软管,并同时备用2套仪器和配件。

注浆时,应严格控制注浆口的最高压力在0.5Mpa以内,以防压裂工作面,进浆速度不宜过快,每根导管的进浆速度控制在20L/min以内,压浆量按设计的定量和注浆压力进行双控制。

GB_13477.17-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_第17部分:弹性恢复率的测定.pdf13.3药卷锚杆施工工艺

本隧道边墙采用Φ22药卷锚杆。

13.3.1 施工程序

药卷锚杆主要施工程序如下:施工准备;钻孔;清孔;内锚段速凝型锚固药卷灌注;杆体安装;封口;孔口垫座安装;张拉;自由段注浆;外露锚杆杆体保护

13.3.2 机械化造孔

13.3.3 内锚段灌注及锚杆安装

在锚固段速凝水泥药卷打入结束后立即进行预应力锚杆杆体安装,采用钻孔平台上人工插杆GB/T 3883.204-2019标准下载,可利用人工扶杆的情况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