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重庆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1#塔楼梁、板加固施工方案简介:
重庆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1#塔楼梁、板加固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备注:评审、审批意见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分公司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CJ/T210-2010》备注:评审、审批意见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1、重庆新闻媒体中心一期工程施工图纸;
2、加固改造设计说明图纸;
10、《室内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
12、《混凝土用水标准》 .
建筑总面积:约10万m2。其中四层地下室约4万 m2、五层裙楼约1.6万 m2、1号主楼(6~34F、机房层、水箱层)约4.4万m2。
2.3 建筑性质及主要结构体系
主要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建设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设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重庆市永安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方案主要针对1#塔楼首层部分梁、板及1#塔楼4~11层筒体走道处连梁进行加固而编制。首层因1#塔楼入户大厅增加幕墙钢结构支撑,而1#塔楼现场主体已全部施工完成。通过设计验算发现原1#楼首层梁配筋不足,需要对1#塔楼首层部分梁进行加固。4~11层因甲方要求在1#塔楼两个避难层之间增加两个中间标准层,而1#楼现场已施工到11层。通过设计验算发现原1#塔楼4~11层筒体走道处连梁配筋不足,将1#楼筒体走道处连梁进行加固处理。本工程主要采取植筋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和增大截面加固法处理措施。加固部位平面位置如下
3 施工部署
施工总体安排遵循“穿插作业”的原则,科学安排流水作业,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投入的机械设备和人力的潜力。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图、考察现场,召开技术人员碰头会,参加图纸会审,并认真做好记录。做好各工序安全、技术交底。对技术工人进行场前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
3.3.2材料准备要求:
(1)新增构件均采用C45混凝土。混凝土内掺入ZY微膨胀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25%。
(2)配制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其骨料的品种和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3)混凝土拌合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 规定的天然洁净水。
(1)钢筋采用:HRB400E级。
(2)钢板:钢板采用Q345(16Mn钢)。
(3)焊条:E43型用于HPB300级钢筋焊接;E55型用于HRB400E级钢筋焊接。不同类型钢材之间焊接随较低强度钢材定焊条。
3.3.2.3结构加固用胶粘剂
(1)结构加固采用A级胶粘剂。粘接强度设计值为3.6N/mm²。
(2)植筋的胶粘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或改性乙烯基酯类胶粘剂(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胶粘剂)。
凡进场的材料首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公司材料设备基地材料负责人现场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有不合格材料进场。
进行施工机械进场安装、就位与调试,保证进场设备合格率为100%;入场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安排好施工人员的生活起居,保证施工人员精力充沛。
本工程主要采用植筋加固法、粘钢加固法以及增大截面加固法施工。为确保加固过程中的施工作业安全,满足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项目部决定首层加固部分先进行植筋加固施工内容的施工再进行粘钢加固施工,4~11层加固部分先进行植筋与增大截面加固法内容的施工,再进行粘钢法加固的施工作业顺序。
①搭设支撑架体:根据加固设计图纸要求,对加固区域内的结构板、梁搭设支撑架体:结构梁沿梁底方向每隔600mm设置一根立杆,结构板每隔900mm设置一道立杆,扫地杆离地200mm,步距为1500mm,水平杆与相邻柱抱箍固定。
②搭设操作平台:根据施工需要,搭设满足施工安全及操作方便的操作平台。
(3)原结构剔打:
首先采用风镐对放线区域结构板进行粗打,然后换用人工进行细打。精细操作,精心施工。严禁采用锤击等振动大,破坏性强的办法施工。剔打原有结构构件时,不应破坏剔打范围外结构构件的完整性。有松动、开裂的部分应剔掉。剔打出来的梁、板钢筋应保留,且不得随意弯折。
(4)钢筋处理:
结构板剔打完成后用电动钢丝刷或人工钢丝刷,清除板筋表面的锈蚀,用丙酮或酒精清除板筋表面油污及灰尘。
植筋前的钻孔,应使用专门的电钻和钻头,钻孔直径D与植筋直径的匹配,应符合植筋技术要求。植筋时不得伤及原结构主体钢筋。
原结构梁定位钻孔示意图
a清孔方法:一般采用高压气冲洗(用空压机、打气筒等);也可以用高压水冲洗(但是在植筋前,孔内必须达到干燥)。
b孔壁化学处理,用上述方法清除后,在灌胶前,用丙酮或酒精清洗一遍,达到孔壁无灰尘、无油污、无有机杂质。
植筋用的粘结剂,应使用专门的注射器进行注射,最初射出的少许粘结液不能使用,应予以弃去。正式向孔内注射时,应先从孔穴的底部开始,使注射质量均匀。粘结剂用量以插入钢筋后有少许浆液溢出为宜。
a将处理好的钢筋,植入灌注好结构胶的孔内.自由端按照图纸位置布置在板或梁内。首层加固植筋深度:梁22d;板植筋锚固长度为150mm。植筋间距5d,植筋边距2.5d(d为植入钢筋的直径)。4~11层加固植筋深度:梁、筒体植筋30d,植筋间距6d,植筋边距3.0d(d为植入钢筋的直径),梁两侧加固梁箍筋与已浇梁箍筋单面焊接10d.
b养护固化:钢筋植入定位后应加以保护,防止碰撞和移位,保持3天,待结构胶固化原材料后方可受力。
植筋达到一定强度后,请实验室人员对现场所植钢筋做抗拔力学试验,检测结果合格并经监理检查验收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植筋区域内结构板,采用底部支撑,上部吊打的支模措施。
(7)混凝土浇筑
6812平米五层高职教学楼(计算书、部分建筑、结构图)首层加固植筋加固区域内板洞新增构件均采用C45混凝土。混凝土内掺入ZY微膨胀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25%。
(8)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时间尽量延长,至少控制在7天以上,新浇注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
4.1.3植筋法质量验收标准
(1)孔深、孔径偏差不大于2mm,钢筋间距偏差不大于30mm。
(2)钢筋锚固强度应通过拉拔试验检测DL/T 987-2017标准下载,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