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403-2021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DBJ50/T-403-2021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4.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763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403-2021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DBJ50/T-403-2021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1控制室与燃烧设备间相邻时,相邻隔墙应为防火墙;隔墙 上开设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隔墙上设置窗时,应采用具有抗爆 能力的固定窗; 2当控制室上方布置设备间时,控制室的顶板应采用混凝 土整体浇筑,设备间楼面应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15汽水系统应装设安全泄压

6.2.16外表面温度高于50℃的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隔热。

对不宜保温GB∕T 18884.3-2015 家用厨房设备 第3部份: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且人可能接触的部位应设护栏或警示牌。站

6.2.17能源站设备及室外设施等应选用低噪声产品,能源站

声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和《工业企 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的有关规定,当不能满足要 求时,应采取隔声、隔振措施

.3.1能源站宜独立设置,可布置在广场、绿地下的独立空间 者建筑物的地下房间,当所利用的能源为燃气时,能源站宜独 布置在地上

6.3.3能源站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组合应紧凑合理、分区明

6.3.6露天布置冷却塔、空冷器、空气源冷(热)水机

组、锅炉、发电机组等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

可供大型设备运输、安装和维修的门、吊装孔及通道

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 性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在隔墙上开 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

3.13能源站房应合理布置工艺流程和设备分组,减少管道穿

墙与燃烧设备间、变配电室隔开,且隔墙上不得开设门窗及洞口。 6.3.15燃气增压间应布置在燃烧设备间附近。 6.3.16燃烧设备间和燃气增压间、调压间、计量间应设置泄压 设施,且泄压面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安全出口。 6.3.17燃烧设备间的泄压面积应符个 合下列规定

6.3.15燃气增压间应布置在燃烧设备间附近,

1燃烧设备间的泄压面积不应小于燃烧设备间占地面积 的10%; 2燃气增压间、调压间、计量间的泄压面积宜按下式计算: 当长径比大于3时,宜将该房间划分为长径比小于或等于3的多 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

式中:A一泄压面积(m); V一月 房间的容积(m3)

A= 1. 1V2/3

(6. 3. 16)

6.3.18燃烧设备间疏散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独立设置的能源站,燃烧设备间应设置至少1个直通室 外或安全出口;当燃烧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小于200m²时,疏散门 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2设置于建筑物内的能源站,燃烧设备间的疏散门数量不 应少于2个,其中应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当疏散门数量不少于2个时,应分散设置,间距不小于 5米。 6.3.19燃气增压间、调压间、计量间应各设置至少1个直通室 外或安全出口。 6.3.20变配电室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的疏散门不应少于1个。 6.3.21燃烧设备间和燃气增压间、调压间、计量间的地面应采 用撞击时不会发生火花的材料。 6.3.22能源站的平台、走道、吊装孔等有坠落危险处应设栏杆 或盖板;需登高检查和维修设备处应设置钢平台或扶梯,且上下 扶梯不宜采用直爬梯。 6.3.23控制室、变压器室和高、低压配电室,不应设在潮湿的生 产房间、淋浴室、卫生间、用热水加热空气的通风室和输送有腐蚀 性介质管道的下面。 6.3.24能源站楼面、地面和屋面的活荷载,应根据工艺设备安 装和检修的荷载要求确定。

1独立设置的能源站,燃烧设备间应设置至少1个直通室 外或安全出口;当燃烧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小于200m²时,疏散门 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2设置于建筑物内的能源站,燃烧设备间的疏散门数量不 应少于2个,其中应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当蔬散门数量不少于2个时,应分散设置,间距不小于 5米。 6.3.19燃气增压间、调压间、计量间应各设置至少1个直通室

应少于2个,其中应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当疏散门数量不少于2个时,应分散设置,间距不小于 5米。 6.3.19燃气增压间、调压间、计量间应各设置至少1个直通室 外或安全出口。

6.3.24能源站楼面、地面和屋面的活荷载,应根据工艺诊

6.3.24能源站楼面、地面和屋面的活荷载,应根据工艺设备安 装和检修的荷载要求确定。

6.4.1能源站设备机房及辅助用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当目然 通风条件不满足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设备有特殊要求时,其通风 应满足设备工艺要求。

其送排风装置应采用防爆措施及静电接地。

6.4.3 燃烧设备间的送风量应包括下列部分: 1 燃烧设备所需要的助燃空气量; 2 消除设备散热所需要的空气量; 3人员环境卫生所需要的新鲜空气量 5.4.4 燃烧设备间、燃气增压间、调压间、计量间、敷设燃气管道 房间的通风量,应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通风换气次 数不应小于表6.4.4的规定

6.4.3燃烧设备间的送风量应包括下列部分

房间的通风量,应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通风换气次 数不应小于表6.4.4的规定

表6.4.4通风换气次数

表6.4.5能源站其他房间通风换气次数

6.4.6制冷机房机械排风宜按制冷剂的种类确定事故排风口的 高度;当设于地下制冷机房,且泄漏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时,排风口 应上、下分别设置;氟制冷机房应分别计算通风量和事故通风量; 当机房内设备放热量的数据不全时,通风量可取(4~6)次/h;事 故通风量不应小于12次/h;事故排风口上沿距室内地坪的距离 不应大于 1. 2 m。

6.4.8设在地下的变配电室送风气流宜从高低压配电区流向变

6.4.9设置有事故排风的场所不具备自然进风条件

设置补风系统,补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补风风机与事故排风 机联动。

6.4.10设置事故通风的房间应设置可燃气体泄露检测报警装 置,并控制事故通风设备联锁运行 6.4.11事故通风用通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 置开关。

6.4.14采用气体灭火设备的房间,其灾后机械排风系统应设置

6.4.14采用气体灭火设备的房间,其灾后机械排风系统应设置 底部排风口

6.4.15控制室、值班室、变电室、配电间等应设置空调设施。 6.4.16能源站的防烟排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的有关规定。

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51251 的有关规定。

6.5.1能源站的供电负荷级别和供电方式,应根据工艺要

6.5.1能源站的供电负荷级别和供电方式,应根据工艺要求、冷

5.1能源站的供电负荷级别和供电方式,应根据工艺要求、冷 荷、热负荷的重要性和环境特征等因素,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 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确定。

6.5.2区域能源站宜设置专用变配电站供站内系统设备使用。

压供电的变配电系统应深入区域能源站负荷中心,尽量缩短 电线路的长度。

低压供电的变配电系统应深入区域能源站负荷中心,尽量缩

6.5.3能源站机组设备控制

设在设备附近或便于操作的地方。

设在设备附近或便于操作的地

6.5.4设备采用集中控制时,在远离操作屏的电动机旁,宜设置

6.5.4设备采用集中控制时,在远离操作屏的电动机旁,宜设置 事故停机按钮。

6.5.5能源站内制冷主机、循环水泵、冷却塔风机等采用变

速控制的谐波源较大的配电设备,宜在能源站房内就地配置谐波 抑制装置,并预留一定容量的安装位置供调节使用

度低于2.2米时,应采用24V安全电压或对灯具及线路采取带 防触电的安全措施,灯具外壳应采用专用接地线接地。

.5.13能源站房内机组、水泵等用电设备应设置重复接

6.5.14能源站应设置防雷设施,对砖砌或钢筋混凝土烟卤、燃

.5.14能源站应设置防雷设施,对砖砌或钢筋混凝土烟、 气放散管、天然气管道应采取专用防雷设施措施,并应符合《建年 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 .5.15能源站应设置通信设施。

6.5.15能源站应设置通信

6.6.2能源站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站内各种用水的要 求,条件许可时,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节约用水。 6.6.3可靠性要求高的能源站,给水宜采用2根进水管,并从室 外环网的不同管段或不同水源分别接入

6.6.7.所有室内沟道、隧道、地下室和地坑等应有防排水设施。

6.6.8建筑物屋面宜选用优质防水材料,并应进

7.1.1冷热源系统应根据建筑规模、用途、建设地点的能源条 件、结构、价格及国家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等确定。 7.1.2冷热源系统应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综合确定NBT 10419-2020标准下载,并 在设计阶段约束系统节能指标。

7.2电动压缩式冷水(热泵)系统

7.2.1电动压缩式冷水(热泵)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根据设计 计算的冷热负荷需求直接选定,不另作附加。 7.2.2冷水(热泵)机组台数及单台机组的制冷(制热)量应能适 应全年负荷变化规律,机组台数不应少于2台;当总负荷大于 15MW时,宜选取容量大、调节性能好的离心式机组,并应单独设 置1台满足建筑低负荷要求的螺杆式机组或变频离心式机组。 7.2.3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冷热源采用电动压缩式热泵机

组时,宜按冷热负荷中较小者选择,不足容量由其他辅助冷热源 承担。

7.2.4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

数(COP)和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对夏热冬冷地区规定的限 值要求。

7.2.5采用水(地)源热泵机组时,在

《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154-2011》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0721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0721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